首頁>Club>
她們的化妝品怎麼做的?
6
回覆列表
  • 1 # 福建藝考網

    ---------------------------

    多圖預警!!!!!!!!!!

    回答:古代人比你想象中更會化妝!

    在講古代仕女們的化妝術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史:

    什麼是化妝?

    萬能的百度可以告訴你:

    化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女性美容

    技術

    。古代人們在面部和身上塗上各種顏色和

    油彩

    ,表示神的化身,以此祛魔逐邪,並顯示自己的地位和存在。後來這種裝扮漸漸變為具有裝飾的意味,一方面在演劇時需要改變面貌和裝束,以表現劇中人物;另一方面是由於實用而興起。如古代埃及人在眼睛周圍塗上墨色,以使眼睛能避免直射日光的傷害;在身體上塗上香油,以保護面板免受日光和昆蟲的侵擾等等。如今,化妝則成為滿足女性追求自身美的一種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利用

    化妝品

    並運用人工技巧來增加天然美。

    簡單的說,化妝的主要起源有兩種:宗教和實際需求。舉幾個例子吧

    緬甸小朋友在臉上塗上黃香楝樹粉,用來驅趕蚊蟲止癢。看上去很可愛(=@__@=)

    彝族的儺舞祭祀儀式上男子利用臉部化妝術士達到與神靈溝通的方式之一。

    臺灣泰雅族老人的紋面,據說是為了防止婦女被其他部落搶走而“醜化”,用來區分不同的部落。也是原住民少女的成人儀式。

    在一次次人們對自然的探索和文明的進步之後,這些可怕的藍星人發明了好多化妝工具盒技巧,於是在一條永不停止的折騰道路上開始奔走不休~

    —————————————————————

    最近範爺的媚娘天天刷屏,我們先來看看典型的唐朝美女真的是這樣的嗎?

    元代伊世珍《琅嬛記》引《採蘭雜誌》說唐代著名美女楊玉環必備唇膏、眉黛、妝粉、胭脂、加上首飾衣服作為裝扮之需:“膏神曰雁娘,黛神曰天軼,粉神曰子佔,脂神曰興贅,首飾神曰妙好,衣服神曰厭多。昔楊太真裝束,每件呼之,人謂之”神妝“。” 可見當時全民女神玉環娘娘代言果然是爆款 T-T,連她的妝容都被稱為“神妝”!

    如果楊貴妃在世的話,她的“神妝”究竟是什麼樣子?

    極有可能的應該是這樣……(圖片來自中國古代裝束復原小組)

    好一個人面桃花的美人~美嗎?

    從已經出土的陶俑來看,唐朝的婦女至少普遍都有化妝的習慣。

    描眉,塗胭脂,敷白粉,點朱唇和貼花鈿是唐代仕女的每日功課。

    那他們用什麼化妝品化妝呢?

    古代的化妝品從使用位置可分為:眉部、臉部、眼部、唇部、頭髮、耳朵、牙齒、身體、指甲等

    根據性狀可以分成:粉、澤、脂、黛等系列化妝品,

    首先來說說“粉”《說文解字》中曰:“粉,敷面者也,從米聲分。

    (米錯!就是可以吃的那個~~~那就是用糧食做成的米粉 ==!!想象力好豐富。富含澱粉的白色粉末什麼的好像聽起來很有營養啊)

    據《齊民要術》中記載詳細的米粉製作方法,米要選用梁米或粟米,將米磨成細粉沉於涼水發酵腐爛,再洗去酸氣,然後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以米汁,使其沉澱,製成一種潔白粉膩的“粉英”,然後放在日中曝曬,曬乾後的粉末即可用來妝面。由於這種製作方法簡單,所以在民間廣泛流傳,直到唐宋時期,人們製作米粉,仍然採用這種方法。最後再加上各種香料,便成

    香粉

    ,由於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脫落。

    但是由於澱粉的特性,肯定是掛不住妝的。人們又發現了鉛粉。

    鉛粉是粉的一種,“三代以鉛為粉”,墨子認為“禹造粉”,秦漢時期《神農百草經》就提到鉛丹和粉錫被用於婦女化妝。其實就是煉丹過程中出現的附屬品。經醋化的白鉛變的和米粉一樣細膩,被稱為胡粉,“洗淨鉛華”中的鉛華就是鉛粉了。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上妝效果好不易掉落,但是長期使用會讓肌膚髮青甚至金屬中毒。人們就開始減少直接使用鉛粉,而是和豆粉、蛤粉相調使用。

    除了這些粉以外還有水銀粉、紫粉(對黃臉皮的人有修容效果啊!其實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為染色劑,讓粉有淡紫色)。珠粉(以珍珠製成,因名貴成為宮中妃子常用)、珍珠粉(這個可不是珍珠、而是一種叫紫茉莉的胚乳提取的妝粉,紅樓夢中也有提到。)、乾粉(滑石粉)、粉水(從礦物質水中提煉而成的)、爽生粉、養顏粉、香粉等等……

    現在世面可以買到的類似古法粉的,只有揚州謝馥春家的香粉了,配方應該是改良過了。

    --------------------------------------------------------------------------------------------------------------------------------

    敷完粉了就可以畫胭脂了

    胭脂又稱音同燕脂燕支,為外來語。漢代時從匈奴傳入中國。婦女敷粉後以之飾面。早在商周,婦女以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紅美飾自己,只是當時並不流行,只有舞姬與宮人使用,所用材質為硃砂。漢朝後胭脂的進入改變了傳統化妝材料並且使紅妝得到進一步推廣。

    其中主要起到染色作用 就是紅藍花。

    有網友製作的過程可以一看

    燕支【紅藍花胭脂】 花鎣古法制作

    《齊民要術》中有詳細的記載如何製作胭脂。做好的胭脂裝與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在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有攜帶方便的紙片狀的金花胭脂和一是以

    絲綿

    紅藍花

    汁而成,棉胭脂。這種紙片胭脂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棉胭脂則很像現在的腮紅液,非常現代。

    染胭脂除了用紅藍花之外,還有石榴花、玫瑰花染色。甚至……

    高能預警!!!!!

    用紫鉚(前往不要去搜照片)—一種南亞的昆蟲紫膠蟲的分泌物做染料,這種蟲子的分泌物染出的顏色十分豔麗。

    --------------------------------------------------------------------------------------------------------------------------------

    抹完胭脂畫黛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

    黛是畫眉工具的統稱,最早的黛是石黛,應該是種礦石歸為“石墨”一類的,其中銅黛是種含銅較高的礦石,而螺子黛是用石灰,蘇方木並使藍草染色所成的畫眉工具,是青綠的。所以”“黛色”指的就是近似黑又發綠的顏色,常用黛畫眉所以又翠眉紅顏一說。

    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

    《西京雜記》中寫道:“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這是說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青青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宋朝晏幾道《六麼令》中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米莊臺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妝。”這種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鮮事。《中華古今注》中說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人將此認作新的化妝方式,稱其為“新妝”。難怪徐凝在詩中描寫道:“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畫眉的時候要用小小的專用毛筆沾水溼透再點在黛上面。

    除了用黛來畫眉,還有流行過用石黃塗黃色眉毛,用柳條燒黑做炭筆畫,用燈芯燻黑製作的畫眉集香丸,畫眉墨等。近代還有用火柴的。

    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云“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髮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光是眉毛就有這麼多畫法,可見古人愛美之心的濃厚。

    這是網友的仿妝過程~

    想受寵 就學爆紅“仿唐妝”

    ————————————————————

    畫完眉毛貼各種面飾

    花鈿是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

    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至宋朝時,還在流行梅花妝,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

    貼花鈿成風也是在唐朝。花鈿是用什麼做成的呢?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因為唐宋妹子太喜歡這個了,於是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滿臉都是小鳥啊~花朵啊還有貼大象的。。。充滿想象力

    宋朝姑娘更喜歡貼珍珠貝殼啊啊

    和現在的彩妝比一點都不落伍好嘛!!!

    順便說下面靨

    面靨,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鶴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又呼為綠花綠葉。南人云是媚草,採之曝乾,以代面靨。”

    面靨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 , 也稱妝靨。起初並不是為了妝飾, 而是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某妃例假來臨,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臉上點上小點,稱為點痣,也叫點“的”,女史見了,即不用列名,後來逐漸成為一種妝飾,而專門在嘴角邊所點的,即是面靨。

    你可能會想到這個

    沒錯這個也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

    還有斜紅,相傳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宮中新添了一名宮女,叫薛夜來,文帝對她十分寵愛。一天夜裡,文帝在燈下讀書,四周圍以水晶製成的屏風。薛夜來走近文帝,不覺一頭撞上屏風,頓時鮮血直流,傷處如朝霞將散,愈後仍留下兩道疤痕,但文帝對她寵愛如昔。其他宮女有見及此,也模仿起薛夜來的樣子,用胭脂在臉部畫上這種血痕,名“曉霞妝”。時間一長,便演變成一種特殊的妝式--斜紅。

    這算什麼刀疤妹麼!沒辦法流行啊╮(╯_╰)╭

    —————————————————————

    接下來就要塗口紅啦~~~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有分透明和有彩色的兩種。男子也塗口脂,其實就和今天的唇膏一樣啦

    皇帝最喜歡賞賜大臣們無色的口脂和澤(把它當做護手霜吧)。

    在動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紅藍花染色的脂就是口紅了,有的配方還會加入硃砂、蜜蠟、香油等等。湖南曾出土過西漢墓葬中的口脂,儘管過來兩千多年依然鮮豔奪目!

    口脂朱赤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豔,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這種喜愛的程度可以從《唐書·百官志》中看到,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這裡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有著多麼珍貴的地位!

    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如唐朝詩人岑參在《醉戲竇美人詩》中所說:“朱唇一點桃花殷。” 唐宋時流行用檀色點唇,檀色就是淺絳色。北宋詞人秦觀在《南歌子》中歌道:“揉蘭衫子杏黃裙,獨倚玉欄,無語點檀唇。”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

    ------------------------------------------------------------------------------------------------------------------------------

    好像忘了什麼。。。。是不是忘了畫眼線

    古代女子化妝也講究眼妝。也畫眼線,稱為鳳梢。宋代佚名畫家

    宋仁宗皇后像

    ,皇后兩邊還站著兩位宮女,儲存了宋代可貴的傳統化妝的訊息,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見古代眼妝的畫法。畫眼線也是用毛筆和畫眉用的石墨。

    皇后與宮女們的化妝還是以三白法為基礎,與唐人《宮樂圖》的女子妝容很像,也更象唐代張萱《搗練圖》裡女子的檀暈妝,額、鼻樑、下頜塗白粉,其它部位都染淡紅。但她們的妝容比《搗練圖》更細緻,眼和眉都加以精細的描畫,《搗練圖》是沒有的。因為《搗臉圖》只是日常妝容而已。兩位宮女戴幞頭(上飾一年景花),面妝、眉眼妝是這樣的:很長的倒暈眉,眉下畫一道白線,突出眉毛。額頭和鼻粱、鼻尖、下頜處染以白粉。臉頰染滿淺赭,但兩邊鼻翼和眼皮、眉弓下染得稍深,很像今天的鼻影、眼影;鳳梢,即上眼瞼的線條,畫得很深,很長。還沿著鳳梢畫一道不明顯的白線,使眼睛更加有神,更有明亮感。整個妝容頗有立體的效果。兩鬢垂下鬢髮,鬢髮邊緊貼著一排珠鈿。眉心也貼一枚珠鈿。下唇染紅。

    敦煌壁畫上的侍女畫著長及鬢角的鳳稍(眼線)

    漢代陶俑侍女的眼妝

    《宮樂圖區域性》看一看到左下角女子額角和臉部的眼影和腮紅連為一體,髮際線處卻是白的

    ——————————————————————

    題主問道是不是古代婦女有淡妝和濃妝之別呢?

    的確有,古人常有兩種妝容,白妝和紅妝。

    白裝及是隻敷粉畫眉,不施胭脂,較為素雅。又稱為玉顏。

    紅妝則是施以各色胭脂,不同的畫法和深淺有著不同的名字:如飛霞妝,酒暈妝,桃花妝等

    可以看做是濃妝了。

    還有非主流的黃面烏唇妝等獨特審美的東西,和現在的時尚ICON也差不多了。

    每個時期流行的妝束往往都和當時的”紅人“有關。

    比如因貴婦人孫壽走紅的“啼妝”、因虢國夫人流行的“淚妝”,都是借與社交名媛們的IT裝扮而在民間流行起來。詩人白居易曾在《時世妝》一詩中記錄唐朝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近似含悲啼。”把嘴巴塗成黑色,夠殺馬特吧!這種妝不僅無甚美感,而且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有一些化妝術則流行下來了。

    女人們還發明瞭塑造臉部陰影的三白妝畫法

    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中侍女們畫著三白妝,即額頭鼻子下巴留白,臉頰抹上淡淡的粉紅

    算是淡妝吧。而虢國夫人因自恃美貌臉胭脂都沒塗抹,僅著白妝,是不是更淡雅了?

    各種彩妝工具說的差不多了

    其實完全沒說完

    再補充一下古代的洗面奶——澡豆吧

    “澡豆”在古代可以說是全能化妝品,洗手、洗臉、洗頭、沐浴、洗衣服,總而言之,一切汙漬、油脂,“澡豆”全搞定!

    孫思邈

    在《

    千金翼方

    》中寫道:“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意思是說,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皇親國戚,“澡豆”是居家必備。

    現代醫學家發現“澡豆”的配料都是食材,吃到肚子裡“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汙,又幹淨、又徹底。據說,目前在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院,還保留有大量的澡豆製作配方、工藝。現代醫學家也以各種科學方法分析和還原古代澡豆的去汙、溶脂、護膚的奧秘。

    古代的澡豆用今日日化概念分類,

    大致可以分為:肥皂類(洗衣粉)、洗面奶類、胭脂類(護膚品)。

    澡豆的製作,是以豆粉為主,配合各種藥物製成。在唐代以前,澡豆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到了唐代,可以說進入了鼎盛階段。當時的名醫孫思邈說:“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千金翼方》),指出澡豆是人們的生活必需用品之一。按唐代的風俗,逢到臘日(農曆十二月初八),君長要賞賜臣下面脂、澡豆等護膚用品,地方也可以將澡豆進貢給皇家貴族。據《舊唐書》記載,州進貢的土產就是畢豆和澡豆。正因為州盛產優質畢豆(即豌豆),所以以畢豆為主要原料的澡豆也就成了與畢豆等同看待的貢品。 從魏晉到唐代,澡豆像擦臉油、護手膏、薰衣香等美容品一樣,是貴族士大夫階層的男男女女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千金方》中介紹的澡豆配方,往往奢侈得嚇人,比如其中最誇張的一例(《千金翼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鍾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兩,奈花、梨花、紅蓮花、李花、櫻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各四兩,

    麝香

    一銖。上一十七味,搗諸花,別搗諸香,真珠、玉屑別研作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貯勿洩。常用洗手面作妝,一百日其面如玉,光淨潤澤……”如此奢侈的澡豆,似乎在古代也並不多見。不過,富貴人家使用的澡豆中摻加有名貴香料,卻是最普遍的情況。

    TB也可以買到綠豆粉洗臉粉或者去汙粉。答主去臺灣的時候發現每個超市都有賣還驚訝了一整子,自己試過用綠豆白芷磨成的洗臉粉洗臉,去油效果的確挺好的。

    貼個小小的參考圖

    最後貼一個美美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化妝盒

    清宮的象牙梳妝工具

    ————————————————————

    資料參考

    百度百科

    孟暉《貴婦的紅汗》

    馬大勇《紅妝翠眉》

    李芽《中國古代裝束》

  • 2 # 這就是社會1012

    古代的化妝品大多數都是各種植物的花朵或花粉混合製作而成,由一種或多種進行打磨後加入植物性香精。步驟也很複雜,就不一一介紹了

  • 3 # 鄧海春

    古代女子在梳髮時往往要塗抹頭油一類的東西,既可潤髮護髮又能在綰髮時防止髮絲散亂。

    明代《天啟宮詞》中記載:宮眷搗桑葉取汁,雜諸香物,貯之銀海,用以飾鬢。銀海,小銀盂也。惟客氏令美女數輩,各持梳具,時時環侍左右,偶欲飾鬢,輒以梳具入口,挹津唾用之,昏暮亦然。自謂此方傳自海外異人,名曰群仙液,能令老無白髮。

    以桑葉汁雜以各種香料製成的頭油,想必搽於髮鬢定會芬芳沁人,也有護髮的藥用功效。而客氏的“群仙液”是否有不生白髮之效實不可考,然從現在的個人衛生方面考慮,卻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胭脂水粉亦是宮中女子必備的化妝品。

    明代宮中女子在閒暇時會自制飾面的化妝品,如珍珠粉、玉簪粉。

    《天啟宮詞》中記載:宮眷飾面,收紫茉莉實,搗取其仁,蒸熟用之,謂之珍珠粉。秋日,玉簪花發蕊,剪去其蒂,如小瓶然。實以民間所用胡粉,蒸熟用之,謂之玉簪粉。至立春,仍用珍珠粉。蓋珍珠遇西風易燥,而玉簪過冬無香也。此方乃張後從民間傳入者。有宮眷瀉荷葉中露珠,調粉飾面。梳洗時,以刺繡紗綾闊幅,束胸腹間,名主腰。可見,不同時節用不同的妝粉,而花朵是製作妝粉的主要原材料。胡粉,即鉛粉,明代最常見的化妝用粉,有一定毒素,長期擦塗會對面板有一定的損害,而加熱蒸熟則是古人想出的減輕或消除毒性的方法。到了明代,人們已將玉簪花作為盛粉的容器,將鉛粉填充入玉簪花蕊中一起燻蒸,不僅去除毒性,更能使花蕊的馨香沁透入粉中,用這樣的香粉飾面,更是清香怡人。再以清晨荷葉上採集來的露珠調粉上妝,則更是一樁極為清麗雅緻的香奩韻事了。

  • 4 # 古風散人

    前面的答主已經說過了胭脂水粉、頭油等,我來補充談一談香水和沐浴露。

    如今人常用香水一樣,古人亦喜在沐浴梳洗後用香水薰染,保持周身能有悅人的香氣。古代的香水多為花露,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記述:

    富貴之家,則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醞釀而成者也。薔薇最上,群花次之。然用不須多,每於盥浴之後,挹取數匙入掌,拭面拍體而勻之,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無其氣息,是以為佳,不似他種香氣,或速或沉,是蘭是桂,一嗅即知者也。

    花露是以鮮花為原料蒸餾而成的香水,以此法所制的香水中,薔薇花露當為上品。洗臉或沐浴後,舀出一小勺花露輕拍在臉上身上,確實是件優雅奢侈之事,但恐怕對於富貴之家已司空見慣。

    李漁在言及花露後,又說“其次則用香皂浴身,香茶沁口,皆是閨中應有之事”,想必在明宮閨閣亦是尋常之事了。除了作為香水,薔薇露還有一個作用,在宋元時期,女子便以薔薇露調和妝粉,作勻面上妝之用。相比於用荷葉露珠調粉飾面,此法定會讓宮裝麗人兩腮生香。

    宮詞中有詩:“香湯百種早澄清,任取金盆漸次傾。聞得內家剛浴起,一杯古剌水先呈。”香湯為沐浴所用,而且種類很多,要在帝王、后妃沐浴之前以金盆盛好以備取用,沐浴之後要先將準備好的一杯古剌水呈上。所謂古剌水,據《萬曆野獲編》記載:“今禁中諸香,極重古喇水,為真龍涎之亞,共價超蘇合油、薔薇露加倍。”可見這是宮中一種十分名貴的香水,其價格是蘇合油、薔薇露等香露遠不能及的。

    清人所著《本草綱目拾遺》中亦輯錄了有關古剌水的一些內容:

    ……古剌地名。古剌水乃三寶太監所求得之物,天下止有十八瓶。其瓶以五金重重包裹,其近水一層,乃真金也。水色如醬油而清,光可鑑,以火燃之如燒酒有焰者真。其性大熱,乃房中藥也。婦人飲之,香沁骨肉。性涼、澤肌膚、明目、療青盲、開瞽、功同空青,治熱症有效。以茶匙滴汁入湯浴,能令香氣透骨不散。

    不管這“一杯古剌水”是用作沐浴、飲用還是香水,總之應是帝王后妃沐浴梳洗所常備之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禮要2.8萬,沒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