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覃仕勇說史

    答:宋太祖之死,與千年來撲朔迷離的“燭光斧影”事件有關。

    所謂“燭光斧影”事件,源自於北宋僧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

    裡面是這樣記載的:宋太祖趙匡胤曾駕御太清閣望氣,當夜天氣晴朗,星斗明燦,看得正高興,突然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於是移駕下閣,命宮人開端門,夜召晉王趙光義相見。趙匡胤屏退左右侍從,兄弟酌酒對飲。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遙見燈光燭影之下,趙光義突然起身離席,擺手後退,有不可勝之狀。肉盡酒殘,禁漏三鼓,地面上的積雪已有數寸厚,趙匡胤手拿一把小柱斧蹲殿前在戳雪,回頭對趙光義大聲道:“好做,好做!”隨後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當晚,趙光義留宿禁內,將近五鼓,宮中寂無所聞,而趙匡胤已經駕崩。

    文瑩這段近於荒誕怪聞的記載先是被南宋初年的曾慥引入其筆記小說彙編《類說》中,後又被南宋人李燾移錄到其所撰北宋編年史《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此後,《太平治跡統類》、《九朝綱目備要》、《宋史全文》等書莫不加以引用,致使世人皆疑趙匡胤乃是死於趙光義之手。

    元朝大學者蘇天爵就說:“宋太祖之死,人多疑之。觀《長編》所載,隱隱可見。”

    但官修《宋史》對宋太祖之死並無過多記載。

    《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提了一句:“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趙光義到底是不是殺害趙匡胤的兇手呢?

    嫌疑很大,證據卻不足。

    畢竟,他成了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手掌生死大權,就算有證據,也早洗得一乾二淨了。

    但趙匡胤原是武夫出身,早年衝鋒陷陣、百戰沙場,應該說,身體極強健,而去世的當年,史書上也沒記載有他患病以及如何醫治的記錄,年紀不過才五十歲,也尚未立儲君,卻在一夜之間,說死就死了!這結果實在突兀。

    由是,人們就覺得,《續湘山野錄》所記絕非空穴來風。

    編寫《資治通鑑》的大史學家司馬光為了替趙光義“洗斧聲燭影之誣”,專門在《涑水紀聞》寫了一段趙光義如何接任皇位的詳細經過,但這段記載編得更加離奇。

    《涑水紀聞》的記載是這樣的:事發當晚,趙光義並沒在宮中過夜。宋皇后得到了趙匡胤駕崩的訊息,急忙派內侍王繼隆(即本書中的張德鈞)召趙匡胤的第四子貴州防禦使趙德芳入宮繼位。可王繼隆卻認為趙匡胤平生素有傳位與趙光義之志,便無視宋皇后的吩咐,而往晉王府走去。到了晉王府,卻發現醫官賈德玄坐在門口。而趙光義乍聞噩耗,先是大驚,聽王繼隆說要他進宮繼承皇位,又大為猶豫,推託說要找老婆孩子商議,躲入裡屋不出。王繼隆等得心焦,在外面大聲催促,說,再磨磨嘰嘰,皇位就被別人佔去了!這樣,趙光義才冒雪入宮。宋皇后發現趙光義是來了,滿面驚愕,趕緊跪倒山呼萬歲,哭泣著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全由給皇上保全了。趙光義覺得自己地位已經確立,就流著眼淚說,共保富貴,不必擔心!

    之所以說這則記載比《續湘山野錄》所記更為離奇,更為無厘頭,是因為人物的表現個個反常,而繼位過程猶如兒戲。

    反常之二:趙匡胤共有四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已夭亡,次子趙德昭乃是趙匡胤第一任正妻賀氏所生,時年二十六歲,四子趙德芳則是庶出,時年僅有十七歲。宋皇后這一年二十五歲,並無生育,立趙德昭還是立趙德芳對宋皇后均無直接的利害關係,她憑什麼自作主張要傳旨召年幼庶出的趙德芳呢?

    反常之三:王繼隆不過是個宮中宦官,他怎麼敢將皇后的旨意置之度外,陽奉陰違、擅作主張去找趙光義呢?

    反常之四:醫官賈德玄深更半夜出現在晉王府,按他自己所說,是趙光義將他找來的,而趙光義本身又沒病,找他來了,又不接見,於是冒著奇寒,在風雪中靜等。那麼,趙光義找他來的用意何在呢?

    ……

    總之,是越描越黑。

    後人反而喜歡把這兩段記載連在一起聯想:趙光義聽說皇帝哥哥邀他喝酒,就暗藏毒藥(趙光義是使毒專家,有毒殺過多個歷史著名人物的記載)赴宴。仁厚的哥哥得知自己中毒,大怒,用手中柱斧追殺,卻被趙光義輕鬆躲開,不久,毒性大作,哥哥痛得捂著肚子,蹲在地上,不斷用柱斧戳地上的積雪,悲憤無比,大叫,你做得好事!你做得好事!趙光義驚恐之下,逃回了晉王府。他擔心哥哥沒死,又派人去找來精通醫術的心腹醫官賈德玄,然後靜等宮中的心腹宦官王繼隆。

    說來說去,無論是在《續湘山野錄》中,還是在《涑水紀聞》中,都無法戡破出趙匡胤的死亡之謎。也無法找出趙光義行兇的確鑿證據。

    因為,這兩則沒頭沒腦的記載,說不定是寫作者拍腦袋胡編出來的。

    但,趙光義殺人的嫌疑還是很大。

    趙匡胤的死是不是與他有關,還必須從正史上找。

    趙光義在哥哥稱帝的第二年就成為了開封尹。在這個崗位上,他網羅了大批羽翼,文武僚佐,濟濟一堂,活脫脫一個候補朝廷。

    趙匡胤覺察到了隱藏的威脅,但顧及手足之情,並沒施以重手,而是旁敲側擊,適時打壓,想從汴京遷都往洛陽。

    但是,趙光義的羽翼已滿,率群臣在朝堂上抗議反對。

    趙光義本人還引用了《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一句話作為反駁,說:“(國家安危)在德不在險。”

    遷都之議由此泡湯。

    趙光義反對遷都的原因很容易理解:他的官職是開封府尹,一旦遷都,他就遠離了政治中心,勢力就會受到削減。這是他萬不願意看到的。

    “遷都之議”後六個月,趙匡胤暴斃,趙光義華麗轉身,從一介親王蛻變成北宋第二位皇帝。

    不難看出,“遷都之議”和趙光義登基,其中必然有重大聯絡。

    再看,趙光義於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登基稱帝,當年十二月就迫不及待地改年號改為“太平興國”。

    通常,新君繼位後,都是等到第二年才更改年號的,可趙光義竟然連一個月都不願等了。他是不是想盡快擺脫“弒兄”的陰影呢。

    趙光義繼位的當月,就將弟弟趙廷美封為開封尹,擺出一副要將弟弟趙廷美培養成皇位繼承人的姿態,讓人有一種錯覺,自己之前任開封尹,就屬於皇位繼承人。

    此外,他還詔命,哥哥趙匡胤、弟弟趙廷美的子女和自己的子女一樣,並稱為皇子皇女。

    似乎,不但自己這一代推行的是“兄亡弟及”的繼承理念,下一代也同樣如此。

    然而,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他迫死了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趙匡胤的幼子趙德芳又離奇死去。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趙廷美被人誣告陰謀造反,趙匡義將之斥至房州,迫害致死。

    還有,在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也就是趙匡胤的幼子趙德芳離奇死去的這一年,趙普向世人抖摟出一個驚天大秘密。

    趙普說,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也就是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太后(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病了,自料時日無多,就召我(趙普)入宮。當著我的面,問太祖:“你知道你是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答:“我所以得天下,全賴祖宗積德。”太后批評說:“錯,你得天下,就因為周世宗的兒子太年幼!如果周世宗的兒子已經成年,天下豈能為你所得?做夢吧你。所以,為保我朝國運長久,你死後當傳位給你弟弟。國有長君,萬民之福啊。”太祖頓首哭泣,說:“您老人家說得太對了,我一定謹記於心!”太后於是轉過身對我(趙普)說:“好,你是證人,趕快取筆墨記下來,不可違背。”我(趙普)便立於床前寫成誓書,藏於金匱內,命謹慎小心的宮人好生保管。

    這,就是“金匱之盟”的來歷。

    但是,這“金匱之盟”不在趙光義繼位之日宣佈,而在六年之後才提起,讓人生疑。

    而且,從其內容上分析,也很不合理。

    趙匡胤稱帝那年(公元960年),只有35歲,正當盛年,第二年就要他考慮立儲問題,似乎太早,而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也已經11歲了,只要趙匡胤不是那個時候死,活上個三五年,趙德昭基本也長大成人了,是不會重現後周六歲幼主繼位的情形的。前文也說了,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已經是二十六歲。

    所以,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也是值得懷疑的,趙光義殺害趙匡胤的可能性極大。

  • 2 # 四川達州人

    我的意見是,確實可疑,沒有證據。

    不過,一切都在100年後得到了解釋。無子的宋高宗放棄近支,而選擇趙匡胤的子孫為繼承人,算是隱晦地為祖先趙光義的罪惡做出了委婉的承認與補償。

  • 3 # 冷兵器研究所

    宋太宗趙光義幹掉了宋太祖趙匡胤這個說法,源自宋仁宗時期和尚文瑩所著的《湘山野錄·續錄》。

    按其說法,在一個“天地陡變、雪雹驟降”的黑夜,太祖急召趙光義進宮,延入內寢,隨後把宦官、宮妾都攆了出去,兩人酌酒對飲。在遠處的近侍眼中,“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戮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這就是“燭影斧聲”的來歷。

    不過,文瑩只是一個僧人,而且生活在仁宗時期,很難接觸到皇室秘聞,但他有個好朋友鄭獬,他是仁宗皇祐五年(1053)的狀元,曾入直集賢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應該能知道一些秘聞,但這些秘聞可靠不,他是否跟朋友說了這些秘聞,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先不考慮這個記載的可靠性,起碼按這個說法,趙光義是沒親自下手殺掉趙匡胤的。

    趙光義主要做手腳的是趙匡胤駕崩後。

    按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趙匡胤被發現駕崩時已是四更天氣,孝章宋皇后派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趙德芳繼位。王繼隆卻徑投開封府尹衙門召趙光義。於是趙光義就這麼當上了皇帝。

    一般認為,趙匡胤可能死於心腦血管疾病,雖然是暴斃,但未必是謀害。當然也有人認為趙光義可能給兄長下毒了。

    但這事沒證據,所以沒法證明。

  • 4 # 使用者18177028401

    可能沒有。

    我正好看過記載的史書,原文我不記得了,是一個宮女的說法。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當哥哥的有過幾次很荒誕的言語,是在一次打獵中,他忽然對隨從們說,你們殺了我,就能當皇帝了。當時是把大家驚到了,從心理上看,這絕對是不正常的。

    後來又陸續發生過幾次。

    那麼他死的那天發生了什麼?那個宮女這樣說的,哥哥把弟弟叫進去喝酒,兩人喝了酒之後,又用刀劍比試了一場,沒有命案發生。弟弟就留宿在宮中,第二天早上,哥哥死了。沒有目擊者,死亡過程很漫長,死的時候其實大家都不清楚,自然也沒有演義中的救駕者。

    我瞭解的情況就是這樣的。還有我的文言文不好,大概應該是這個情況。

    我更覺得弟弟是被陷害了,當這麼個皇帝真的值不值得。

  • 5 # 士說新語

    宋太祖之死撲朔迷離、傳說頗多,不亞於公元10世紀最著名的懸疑大案,而其中流傳最廣、也最具有戲劇性的說法,就是著名的“燭影斧聲”,而這種有點捕風捉影、充滿想象力的關於趙家兄弟的結局自此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那麼,趙光義真的殺了自己的親哥哥麼?

    關於趙家兄弟之間的故事,其實最大的爭議,也就是所謂的杜太后臨終“金匱之盟”要求趙匡胤許下兄終弟及的承諾,從而導致了宋太祖之死的“燭影斧聲”,被宋太宗“斧殺”的聯想。

    所以要辨析“燭影斧聲”,就先要確定“金匱之盟”是否真有其事。

    確有其事的“金匱之盟”

    歷史上的金匱之盟的存在性在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按照道理而言,自春秋戰國以來,中國封建王朝為了保障政權的連續和穩定,幾乎已經終止了“兄終弟及”這種傳承方式,畢竟這種繼承製度有相當大的隱患,一弄不好就是各種哥哥的兒子造兄弟的反,或者奪弟弟兒子的權。

    但經歷五代十國後的宋代,卻因開國之主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之前,按照杜太后的意願約定了“金匱之盟”,從而盟約趙匡胤百年之後傳光義、光義百年之後傳廷美.....

    按照史料分析,金匱之盟極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以下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從太祖生前言論可知,太祖“傳位光義之志素定”,《宋史• 太祖本紀》、《宋史紀事本末》、載有:“(太祖)每對臣言:宗龍行虎步,生時有異,他日必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

    其二,從趙光義被封為開封府尹可知,趙光義極有可能是趙匡胤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太祖在稱帝后的第二年,即封光義為開封府尹,三年六月又加光義中書令,六年九月,封光義為晉王,班宰相之上。在這一系列動作中,最關鍵的是開封府尹一職位。開封作為唐末五代以來汴州城發展而來的重鎮,作為北宋國都所在,擔任開封府尹就意味著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可能性。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趙光義成為皇帝后,也違背常規地任命了趙廷美為開封府尹,(雖然趙廷美沒當上皇帝)這兩位之間相當特殊的以宗室為開封府尹的經歷,更像是某種事先約定。而這又恰恰暗合了“金匱之盟”對皇位的安排。

    燭影斧聲的辨析

    既然盟約極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而宋太祖這麼精明的人,事先也沒有為自己的兒子趙德昭做過任何鋪路,比如封王,培植勢力等等的舉動,而是一路將趙光義推到了自己一人之下的位置,所以宋太祖傳位宋太宗的可能性還是極大的。

    既如此,趙光義不可能在毫無動機的情況下急於搶班奪權,這有點說不通,畢竟其中風險太大了,宋太祖作為開國之君,那可不是一般能夠悄悄幹掉而不露馬腳的人。

    關於“燭影斧聲”的記載,首見宋僧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且不論百年之後的文瑩和尚從哪兒聽來的這等宮禁秘聞,但就其記載而言,其中並沒有做出太祖之死不明不白的暗示,或許文瑩受限於當時壓力,不敢直言,可問題都寫了出來,沒有理由什麼暗示都沒有。而“燭影斧聲”這種提法,更像是後人疑神疑鬼。

    其次,那就是關於太祖突然召太宗飲酒,這個太宗基本沒有可能事先做準備,而且夜宴開始後,周圍必定有人,如果這些人都是趙光義的人,這有點太瞧不起趙匡胤這個開國皇帝了吧。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南宋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錄就是根據《續湘山野錄》,而《續湘山野錄》沒有其他旁證。如果說是暗殺,宋太宗應該是立即佈置下一步的行動,而不是返回晉王府,等王繼恩來召。這一點也極其不合常理。

    總而言之,史學界關於“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的懷疑從未有間斷過,因為兩者之間不合常理的地方很多,一時間撲朔迷離。筆者傾向於認為“金匱之盟”確有其事,而“燭影斧聲”不太可能存在。

    自古以來弒兄奪位的事情屢見不鮮,但從未有出現一點血腥味都沒有,簡簡單單就把哥哥殺了,然後自己就能實現平穩過度當上皇帝的例子。

    趙匡胤即便對兄弟再信任,也不可能就那麼輕易被幹掉吧,難道他被偷襲不會喊人?趙光義又不是什麼武林高手,能夠做到一擊斃命。

  • 6 # 史學達人

    宋太祖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趙匡胤,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大家都知道的是,他是經過黃袍加身,一夜之間成為了皇帝的。

    宋太宗是趙光義,他是趙匡胤的弟弟,在趙匡胤離奇的去世之後,不是趙匡胤的兒子登基當了皇帝,而是趙光義這個弟弟當上的皇帝。

    正是因為這件事有孛常理,所以,很多人懷疑是弟弟趙光義,殺了哥哥趙匡胤,奪得了皇位。

    注意,我們說的是懷疑,不是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趙匡胤確實是弟弟趙光義殺掉的。

    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敢說,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一直都是懷疑他是兇手。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平白無故的懷疑趙光義就是殺了趙匡胤的兇手。

    即使是懷疑,必須也要有足夠的理由,我們才能夠去懷疑他。下面我們說一下,為何要懷疑趙光義是殺害趙匡胤的兇手?

    1、趙匡胤去世之後,趙光義是最大的獲利者,畢竟他繼承了哥哥的皇位,成為了大宋的皇帝。一般按照法律來講,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就有作案的嫌疑。這個在破案的時候,一直都是追隨的主要依據。

    2、趙匡胤去世之前,一直都是和趙光義在一起。等於是趙匡胤是在一大早去世的,他去世前的那個晚上,是和弟弟趙光義兩個人,單獨的喝酒。

    正是因為在他們兩個人單獨喝酒的時候,趙光義才有可能對趙匡胤下手。比如說下毒,可以說趙匡胤是突然暴斃的。

    所以,趙匡胤的死,趙光義脫不了干係。

    3、趙匡胤去世的訊息,按理說應該是一個機密。

    畢竟是宋皇后先發現趙匡胤去世的,她發現趙匡胤去世後,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並沒有昭告天下。而是告訴太監王繼恩,讓王繼恩去叫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來繼承皇位。

    但是,太監王繼恩擅自改了人選,他沒有去找趙德芳,而是把趙光義給叫來了。

    一個太監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膽子,敢擅自改變皇后的意思呢?

    答案只有一個,趙光義早就買通了王繼恩,一旦事情有變,王繼恩就會作為內應,立刻去通知他。

    畢竟當時趙匡胤是突然暴斃的,他沒有指定任何的繼承人。也就是說這時候先來到趙匡胤遺體身邊的,不管是他的兒子,還是弟弟,都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4、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把趙匡胤僅存在世的兩個兒子全部給殺了。

    趙德昭是被趙光義給逼死的,這個是沒有嫌疑的。趙德芳的死也是很蹊蹺,他和自己的老爹一樣,在沒有病的情況下,突然間就暴斃了。

    所以,不得不懷疑趙光義有殺人滅口的嫌疑,另外,趙光義的弟弟趙光美也是被趙光義給殺了的。

    因為能威脅到他皇位的人,只有弟弟趙光美、侄子趙德芳和趙德昭,只有這些人全部去世了,他才能把皇位心安理得的,傳給自己的後人。

    綜上所述,這些理由就鎖定了,趙光義其實就是殺害趙匡胤的兇手了。但是,僅僅也只是推測而已,畢竟沒有任何有利的證據,能夠直接證明趙匡胤就是被趙光義殺死的。

    不過,即使趙匡胤真的是趙光義殺了的,趙匡胤也不能喊冤,畢竟之所以能有這個下場,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他若是早就立好了太子,選好了接班人,也不至於會有這種結果,就是因為他模凌兩可,不早選擇接班人,讓弟弟趙光義等不急了。

    所以,不得不露出獠牙,對他痛下殺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男生越來越不愛談戀愛了,就是等到了年紀直接相親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