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拍案歷史

    焚書坑儒,指的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下令焚燬書籍、坑殺儒士的事件。

    戰國末年,秦國強盛一時,並逐步吞併了“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朝。此時,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等人的建議,廢除了一直以來的諸侯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同時,收繳並熔燬了大批金屬兵器,期望全國結束多年的戰亂,進入一個和平發展時期。緊接著,大力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從而統一了文字、貨幣以及度量衡。這些舉措都是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所必須的。但是,有些棘手的問題是強權無法徹底解決的。當時,戰國時期剛剛結束,百家爭鳴的局面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在社會上學派眾多,他們各抒己見,各不相讓,其中儒家與法家的思想最為盛行,二者之間的矛盾對立也極為尖銳。而此時,對於新生的秦王朝和偏重於法家思想的秦始皇來說,要建立一個強大而穩定的中央集權國家,就必須統一全國民眾的思想,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而百家爭鳴恰恰是形成共同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最大障礙,並且已經嚴重威脅到秦朝的統治。不難想象,以統一思想、扼殺學術自由為目的的焚書坑儒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齊華人淳于越公開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他提出:“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也就是要求秦始皇根據古制,分封國土,並警告秦始皇,不這樣的話會很快亡國。當時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丞相李斯對淳于越的建議大加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最終,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各國史書,對不屬於官方博士館收藏的《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並頒佈嚴酷的法令,根據法令規定,敢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禁止一切私人辦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各級官吏為師。這就是史稱的“焚書”。

    第二年(前212),有兩個名叫侯生和盧生的儒士,由於無法完成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的任務,就暗地裡非議秦始皇,說他暴虐無度,以刑殺為樂,然後逃亡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為震怒,立即派管監案的官員御史徹底調查審理,最後將抓捕到的四百六十餘名無辜的儒生,全部坑殺,這就是史稱的“坑儒”。現在,般將這兩件事合稱為“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在表面上,焚書坑儒似乎維持了秦朝的有效統治,但實際上也加速了其政權的滅亡。秦始皇焚書坑儒,原本是希望維護其大一統的集權政治,徹底消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雖然透過殺人放火,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成功,但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利於社會的健康發展。焚書坑儒以後,以知識分子為首的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們無不痛恨秦始皇的暴政,這一點是秦始皇以及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暴戾無道的最有力的證據,被後世的有識之士唾罵了兩千多年。雖然,焚書坑儒在行政上以及地理上造就了中華民族“大統”的歷史格局,不過,在思想文化方面,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造成了文化和學術的大倒退。並且,焚書坑儒的手法極其殘忍,為後世的暴君起到了極壞的示範作用。

    可以這樣說,焚書坑儒標誌著百家爭鳴時代的終結。

  • 2 # Ljnljn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怕年輕人讀了書頭腦聰明騙不了,十年取消高考,攻推荇選拔沒讀書也要上大學,不識字當教書先生。

  • 3 # 祥先生來了

    從歷史書中,我們知道秦始皇掃六合,統一天下,首創皇帝稱謂,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是焚書坑儒似乎是始皇帝甩不掉的一個汙點,其實大家都誤會他了。

    先確認一點,“焚書坑儒”的確是秦始皇的所作所為,但也不能將這件事作為一個始皇帝的汙點來說,為什麼呢?

    首先,為了加強對六華人民的思想統治,秦始皇將六國的史書以及周天子的史書焚燒,儒家方面《詩經》,《春秋》和《尚書》燒掉,其餘不燒,此外,燒書還有三十天的期限。

    再者,坑儒,其實不是所有的儒家弟子都坑殺,這裡的“儒”所指為術士,方士及腐儒等騙人之人。起初,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之術,遂與這些方士權利與財富,可是哪裡來長生不老,於是他們便開始跑路,秦始皇知道受騙,便在咸陽郊外坑殺四百六七十個方士。

  • 4 # 河東來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擺脫宗教統治的客觀選擇。

    周天子實行的統治是政教合一,是日本的天皇制度建立的直接模板。

    周王朝的統治者是神而不是人,他是神兼任了人世間的領袖而已。

    周天子被秦始皇廢掉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將所有計程車人收歸麾下,準備建立秦王朝。

    當時的士人主要是兩類:方士及儒生。

    注意,“方士”又稱“術士”,“道士”,是專門輔助帝王的,古代什麼叫“帝”,人世間的神就叫“帝”,什麼叫“王”,在一個部落領頭的人就叫“王”,由於人民開化不僅,帝王都必須透過祭祀來取得統治的合法性,“方士”就是協助帝王祭祀的助手,類似於後世的“國師”。

    另一方面,“方士”又是“儒生”的領袖,“儒生”的職能就是協助“方士”開展祭祀,有很多“方士”是歷史一直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方士”是由原來的國君或者國君繼承人演變而來的。

    “方士”為什麼堅定支援“分封制”,因為“方士”們,如果實現分封制,他們就是分封制的國君集合體,就是分封制的相國集合體,就是分封制的國師集合體。

    秦始皇敏銳的感受到了“方士”們對他的權力的直接威脅,所以他下定決心,把儒教直接連根拔起。

    他是真焚書,也是真坑儒。

    其焚書,焚掉了儒教五部經典的四部,只保留了占卜的《易經》,為什麼這本書沒有焚,因為一般人也看不懂,沒有焚的必要。

    首當其衝的儒教經典叫《道經》,焚得人們只知道開啟書籍之初的十六個字。

    第二部儒教經典是《書經》(由於墨子的命名,民間稱之為《尚書》)。

    第三部儒教經典是《樂經》,就是音樂古典教材。

    第四部儒教經典是《詩經》,就是《樂經》配套使用的古代歌詞。

    凡是人們有可能搞得懂的內容,焚的是徹底而全面的。

    但是,焚了書,但人們的頭腦中還有記憶的副本,為徹底斷了儒教的根,所以秦始皇馬不停蹄的實施了“坑儒”。

    這樣就徹底坑掉了《道經》及《樂經》。

    因為《道經》是核心“術士”才能掌握的,是培養領袖祭祀和治理國家的。一般士人根本接觸不到,只要坑掉幾十個核心術士就可以徹底斷了儒教的根本。

    同樣徹底坑掉《樂經》的掌握者也很簡單,因為從事音樂是非常專業的人才能閱讀的,從事音樂的人就那麼幾個,只要一坑殺,也可以徹底斷根。

    只有《書經》及《詩經》接觸計程車人太普遍,無法完全坑殺,那就規定不能妄議《詩》、《書》,否則殺頭。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坑儒”就只坑了400多方士,這只是集中坑殺儒教領袖,民間坑殺的儒教人士其實不計其數,只不過沒有統計,沒有紀錄。

    為什麼讀書人稱秦始皇為暴君,是真的暴,把儒教的書都焚完了,把儒教的統治精英(國君,丞相,國師)都“一鍋端”坑完了,坑得儒教找不著北,坑得儒教連自己存不存在都搞不清楚了。

    透過“焚書坑儒”,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第一次實現了“人定勝天”。只不過,他自己認為他是人世間的神,所以他給自己取名為“皇帝”,“皇”和“帝”都是指的神,合起來就是“大帝”,就是“大神”。

  • 5 # 布穀鳥講歷史

    武力打下來的天下,那是侵略,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天下打下來了以後,需要征服,統一思想,統一文字,統一律令,讓天下子民過渡融合成為大秦子民。假如一國子民,失去了文字傳承,失去了語言,三代以後這個國家就徹底消失了。

    1、統一文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方言改不了,但可以讓全國無障礙的進行文字交流,促進民族融合,透過交流拉近各民族的距離感,促進社會穩定。

    2、推行秦律

    為了統一秦律,把秦律刻在各種器皿上,刻在秤砣上。一方面加速統一文字,另一方面,秦律就是秦人思想。促進思想同化,秦律是必不可少的。

    3、最後說焚書坑儒。

    當代有各種論證,焚書坑儒是假,焚的是玄學,坑的主體是跳大神的方士,一共坑殺400多人。如果真的焚書坑儒,以當時的資訊載體形式和中央集權的行動力,可能百家學說失傳的可能性極大。當時還沒有紙張,資訊載體為竹簡、帛、獸皮。資訊在體積上非常巨大,藏匿困難,復原更加困難,從後世百家學說的繁榮看,焚書有,但可能當代論證的索焚書為蠱惑民眾的玄學雜書是極有可能的。坑儒,秦始皇曾與儒生做過溝通,儒生不配合,言辭拒絕了,但秦始皇並未為難儒生,放了再以自己名義殺掉,是極其不理智的,以秦始皇的智商,不太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 6 # 華中小隱

    原以為這個問題不需要我來多說,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史記》裡記載得非常清楚。

    但是,看了幾個回答之後,對回答者的無知妄說,驚到了。難道他們在評說歷史問題的時候,不需要史料嗎?歷史事件可以信口開河嗎?

    茲引證《史記》,作一點簡單的說明,以正視聽。並附《史記》相關頁面文字於後。智明者鑑之。

    秦始皇對儒家並無偏見,對儒生是重用的。任命姓侯的幾名儒生為博士,隨時在朝堂上聽博士的意見。可是,博士們做了些什麼事呢?盡出歪點子,勸秦始皇修甬道,修了從咸陽宮到驪山阿房宮的甬道,隔離隱蔽秦始皇的行蹤;勸秦始皇修仙,求不死之藥;還反對郡縣制,要恢復世襲分封制;動用廣大儒生,胡亂議論國家大事等等。李斯在朝上駁斥了博士的意見。秦始皇還是要大臣們商討議論,然後才有禁書的決定。這時,姓侯的怕了,幾個博士私下商量,逃走了。秦始皇當然龍顏大怒。但是,還是沒有動殺心,只是要交出書籍。儒生們卻違法隱藏儒家書籍,不交書,欺瞞官府。這就怪不得秦始皇了,於是嚴查。儒生們相互揭發,共460餘人,坑之於咸陽。

    事實上,秦始皇燒的書並不多,僅僅限於主要從儒生手裡收來的書,當然還包括其他人交出來的書。圖書館裡的書都保留,包括儒家經典,都沒有燒。不然,後世如何能看到儒家經典?

    請各位智者,仔細看看《史記》。再來判斷我說得對不對。

  • 7 # 遺產君

    在中國歷史上強大的秦國軍隊橫掃六國,最後統一了全國,嬴政登基,史稱秦始皇,然而後來秦始皇卻做了一件喪心病狂的事,那就是下令焚書坑儒,此舉激起了天下讀書人的憤慨。那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呢?

    其實焚書坑儒是兩件事,先來說說焚書。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天下思想合為一家,為了國家的長遠考慮,必須在保持言論自由的前提下統一學說、思想,這樣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從對國家發展有利的角度來看,丞相李斯上書秦始皇要統一學說,否則各路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就可能會產生影響國家發展的論調,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看法,也批准了焚書的做法。

    但是秦始皇既然能統一六國,思考問題自然就要通觀全域性,那些見解獨到的鴻篇鉅製耗時數年數十年肯定不能燒,因此在焚書的種類上秦始皇就作出規定,只燒以下兩類書籍:第一類是作者非秦華人的書籍;第二類是詩書和百家語。

    這樣一來就有很多書籍得以倖免,這也就說明秦始皇並沒有燒掉所有的書籍,而是有選擇性的焚書。

    秦始皇之所以要焚書,他就是要告訴百姓哪些書不能看,哪些書不能收藏,有了這些書該怎麼辦,但是秦始皇明白這些書是不能讓百姓看到,宮中還是可以有備份的,有些言辭雖然不利於秦國內部的和平統一,但還是有許多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所以焚書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震懾百姓的手段,讓大家主動交出該燒的屬書,不良言論的來源沒有了,人們自然就不會去討論了,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如此說來秦朝的焚書只是一種假象,絕大部分的書籍還是被儲存了下來,只要秦國存在,這些書就會一直流傳,說到這裡很多人或許要問,既然那麼多的書籍都沒有燒掉,那現在怎麼看不到呢?其實這要去問項羽,當年項羽攻入咸陽城,除了燒殺搶掠,最後還一把火燒了咸陽宮,傳說大火三月不熄,這才使得宮中珍藏的許多書籍都付之一炬。

    然而焚書還沒有完全結束,“坑儒”又隨之而來,在頒佈焚書政策的第二年,有兩個儒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而且還謾罵他,這兩個人就是候生和盧生,他們是秦始皇派出去尋找仙藥的人,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找到,他們心急如焚、忐忑不安,遺詔秦朝的法律,求不到仙藥就會被處死,他們害怕殺頭,於是選擇逃走,逃走之前極力散佈誹謗秦始皇的言論,秦始皇本來十分器重他們的,這無疑讓秦始皇暴跳如雷。

    秦始皇登基後崇尚仙丹長生不老之術,他一邊派徐福率500童男童女去海外尋找妙方,一邊又讓身邊的江湖術士煉製丹藥,於是身邊聚集了許多的江湖遊醫,其中有兩個比較有名的就是候生和盧生。

    候生和盧生逃走後,民間到處都在議論秦始皇,秦始皇是怒不可遏,起先是徐福騙了他,現在這兩個騙子又騙了他,而且還惡言謾罵、誹謗,是可忍孰不可忍,秦始皇下令展開大搜查,派人在咸陽城內四處打探,發現有妖言惑眾者、擾亂老百姓思想的,背後議論的統統抓起來,尤其是這些方術士秦始皇認為是來專門搞坑蒙拐騙的,一個也不能放過,他們相互揭發,最終確定了四百六十多個有問題的人,秦始皇就把他們全部坑殺了,這就是發生在公元前212年震驚天下的“坑儒”事件。

    那麼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不是儒生呢?關於這件事歷來眾說紛紜,據說秦始皇並非有意要坑儒,而是要坑殺騙子和誹謗者,目的是以免天下人再來騙皇帝和誹謗皇帝,而不是懲罰他們學習儒學,也並不是有意要為難儒家,被坑殺的這四百六十多人是因為秦始皇痛恨他們欺騙或散步詆譭秦始皇的言論,犯了誹謗罪,而並非懲罰他們學了儒家。

    整個事件就是因為候生和盧生誹謗詆譭再逃跑,而使秦始皇遷怒於其他人,雖然坑殺的四百六十多人絕大多數是方士,但也有少量的儒生。

    秦始皇所發動的焚書坑儒激起了天下讀書人的憤怒,他們不約而同地站在了秦朝的對立面,秦始皇傷了天下讀書人的心,他們紛紛加入各種反秦勢力中,有的甚至投奔了起義的農民軍,在眾多的反秦勢力中,他們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這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當然這樣的結果是秦始皇絕對沒有想到的。

  • 8 # 楊朱學派

    法家與儒家針鋒相對,水火不容。法家提倡愚民,儒家提倡智民。

    儒家智民。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孔子要求君子不但有專業技能,更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儒家的使命——啟民智,立民德。

    法家愚民。

    商鞅有曰:民愚則易治。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讓人民成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秦始皇實行愚民政策的最大障礙就是儒家。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子謂之:儒以文亂法。

    孔子修訂的《尚書》中,有疑罪從無,利用被告的無罪推定論。與法家的“刑用於將過”針鋒相對。這無疑是在煽動人民群眾,質疑秦國推行的是惡法。

    儒家十分重視音樂,認為音樂可以明禮儀,善民心,養民性,謳歌愛情,陶冶情操,移風易俗。而法家反對詩書禮樂,有充分的依據。 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中,丹尼原本黑老大巴特爾手下的一條狼犬,一個殺人工具,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唯有兇殘。後來無意間遇到了盲人鋼琴調音師山姆及其女兒維多利亞,並接觸了音樂。終於使他從行屍走肉,迴歸到人類。使他知曉世間有愛,有更美好的生活。

    鄙人以前雖讀過《商君書》和《韓非子》,卻一直沒有真正理解法家的“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直到看過《狼犬丹尼》後,才真正理解法家此論的真諦。 巴特爾馴養的狼犬丹尼最終被音樂拯救,便是“儒以文亂法”,導致“愚民”失敗的一個反面教材。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愚民便失效。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仁義廉恥,才是使人民成為永遠無法被拯救的狼犬,君主才能高枕無憂,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秦始皇為了實行法家愚民政策。使人民成為不會思考,沒有靈魂和思想的行屍走肉。才焚書坑儒。毀滅華夏文明。

  • 9 # 盪漾飛劍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特指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據《史記·卷121·儒林列傳》記載“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焚書坑儒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四點:

    第一,秦國一統天下之後,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進行中央集權,擴大皇權,防止地方勢力膨脹對中央造成威脅,秦始皇採用了丞相李斯所提出的“郡縣制”。而儒家子弟從孔子開始,就想要恢復上古周禮,因此儒家子弟全都反對“郡縣制”的實施,認為應該採取“分封制”。秦朝重用法家,不注重其他學家,郡縣制是法家李斯提出,因此其他學家唯恐法家做大,通通起來反對郡縣制。稍有學時之人更是大肆批判秦始皇,甚至已經造成國家不穩定,因此,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將這一批不穩定分子誅殺殆盡!

    第二,為了更好的統治人民,秦始皇實行愚民政策,只要人民群眾變得愚昧無知,就不會每天想著反抗,也不會每天沒事幹湊到一塊談論這,批判那,只知道忠於皇帝,敬畏皇權,如此,皇位方可萬世流傳。

    第三,戰國時期齊國建立了“稷下學宮”來吸引人才,稷下學宮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但是“稷下學宮”只相當於CROWN上的明珠,華而不實,各個學派之間根本無法統一合作,不僅沒有給齊國帶來好處,反而拖了後腿,影響了齊國的統治,更有甚者,在“稷下學宮”辯論失敗後,惡意造謠,普通民眾愚昧無知,相信謠言,使得齊國內部動盪不斷,秦始皇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只運用法家學說,打擊其他學說,最終為了斬草除根,直接發動大招“焚書坑儒”,以便使秦國只有一個聲音,從根源上避免了造謠分子惡意中傷秦朝。

    第四,秦國建立之初,普通民眾還沒有完全認同自己的秦國身份,更多的認為自己被侵略了,六國餘孽趁機想要復國,但在兵力上根本無法與愈來愈強大的秦國抗衡,只能背後陰人,妄圖用輿論來分裂秦國,輿論風向的最大參與者就是儒家這些遵循周禮的學派,秦始皇敏銳的察覺到統治根基受到威脅,明白了這些腐儒根本無法教化,唯有從肉體上消滅,因此,秦始皇毅然決然的實行“焚書坑儒”的決策,以穩定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茄子怎麼煮才好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