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拉拉酋長
-
2 # 科航島
隨著重力科學裝置的突破,私人乘坐火箭前往太空旅行,預計在2022年前後變成實現。屆時,大家可以親臨太空,近距離接觸宇宙。但是,費用非常昂貴!為期兩週的太空旅行,每個人的費用約為500-7000萬不等。接納遊客的初期太空艙,預計可容納8人左右。
太空旅行的體驗,包括太空行走、體驗失重等,還可以觀看每天16次日出。由於地球內在的環境與太空的區別,要想實現這些夢想,除了成本外,還需要很棒的身子骨。對於大部分人的身體因素而言,恐怕無法實現。
太空旅行非常刺激,但也伴隨非常高的風險。首先,需要確保火箭技術一流,實際情況,火箭也會發生故障。其二,來自宇宙內的輻射威脅。其三,隕石的撞擊。當然,風險背後,擁有令人驚歎的宇宙風景,讓你一睹地球真實的容顏。
國際空間站,由於沒有重力裝置,宇航員只能在失重的環境中工作,其過程非常繁瑣複雜。同時,還會對宇航員的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比如:骨骼脫鈣等。如果換做普通人,根本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存活。
當然,重力的解決,來自科學家的努力,幫助我們實現太空視界。在未來,更多宇宙科學成果的實施,前往太空,將不再只是富人的專屬。
-
3 # 極客視界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中二,但試問哪個熱血少年不曾想過這個浪漫的事情呢?現任世界首富貝索斯就懷揣著一個太空夢,早在 2000 年就創立了藍色起源(Blue Origin)專注宇宙航天事業,並不斷拋售自身所持有的亞馬遜股份為其發展注入資金。
可以說火箭騰空的每釐米都少不了亞馬遜員工及使用者的付出,而這一切只是為了圓一個光頭的少年夢。那一年貝索斯還未禿頭,風華正茂也沒創立亞馬遜,但是從這顆藍色星球乘坐火箭探索太空的執念卻已經深深種下。
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從五歲開始貝索斯就對太空產生了興趣,如果說創立亞馬遜是因為看見了商機,那麼藍色起源的誕生則純粹是為了圓夢。但是要支撐一個專注航天事業的公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以及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技術的發展。
貝索斯的童年是在祖父家位於德州的牧場中度過的,與別人不同,他對於成為牛仔並沒有什麼興趣,反而終日泡在圖書館裡,探究有關宇宙的一切,幻想人類將來可以殖民太空,開創另一片廣闊的天地。
後來的貝索斯按部就班的考上了大學,因為熱愛太空原本打算學習物理的他發現自己的成績在這個專業並不突出,於是便轉專業到了計算機科學。1986 年以優異的成績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貝索斯順利的在華爾街站穩了腳跟,並且敏銳的發現了線上書店的商機,於 1994 毅然決然的從對沖基金公司辭職,並在次年開創了亞馬遜,迅速得到了極高的回報。
如果說華為的狼性文化造就這一中國大型企業的崛起,那麼亞馬遜也是靠著同樣的理念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作為標準的美帝黑心企業,亞馬遜曾經被《紐約時報》連寫兩篇長文批評對員工過於苛刻,每週近 80——100 小時的工作時長屬嚴重壓榨行為。
雖然後來亞馬遜提出整改,但是工資福利也相應縮減到 75%,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人再抱怨加班的事了,反而自動自覺的加班。也就是這樣的公司氛圍,讓亞馬遜成為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貝索斯本人身價也水漲船高。
而對於貝索斯來說,亞馬遜雖然成功,但顯然並不是他最看重的,一切都是為了藍色起源。為了能支撐航天專案研究的龐大資金需求,貝索斯不得不持續拋售手中所持有的亞馬遜股票轉而投入到藍色起源的航天專案中,從 2000 年創立至今在這漫長的 18 年中,貝索斯就是這樣從亞馬遜那裡扣取油水澆灌藍色起源,最近的一筆投資高達 10 億美金。
與夢想無關與人類有關?貝索斯不止一次的提到自己成立藍色起源並不僅僅是因為個人對宇宙的狂熱,而是為了整個人類的發展著想。就目前而言即使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還仍舊是可探測範圍唯一適宜居住的行星,但以人類科技的發展以及汙染程度遞增,誰也不能保證地球還能撐多久。
為了更多的資源,為了能容納更多的人口,為了以防萬一有一天地球不再適宜居住,人類必須得為出走太空做好準備。因此藍色起源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廉價的宇宙飛船,致力於將太空旅行的成本壓縮為如同現在人類乘坐飛機一樣,這樣太空殖民地與地球之間就有了基本的交通系統。
我們的願景是百萬的人們能生活在太空中,而廉價的火箭旅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是一個開始但不是結束。
為了能順利完成對飛船發射及回收的測試,貝索斯將專案實驗地點定在了自己度過了整個童年的德州,廣闊的草原為這一切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優越的地理條件。而從 2000 公司成立開始到 2018 年,漫長而又短暫的十八年間藍色起源一共進行了八次火箭升空實驗,終於在今年 4 月 29 日成功將一尊假人順利送上了太空。
不僅如此,貝索斯還計劃將在 2019 年開放售賣太空旅行的門票,他預計整個旅途只會耗費 41 分鐘,旅客可以乘坐火箭在近太空區域進行觀賞和遊覽。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在這個年代能遊歷太空也是一件十分超前的體驗了。不過目前貝索斯還未公佈具體的票價,既然是致力於廉價太空交通系統的開發,應該不會賣得太貴……吧?
Geek君有話說作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一個禿頭,禿頭中最有錢的一個。從貝索斯開始創業至今的二十三年間,於世界而言他最大的成就是創立了亞馬遜,而於他自己而言,或許亞馬遜只是一份工作、一個餬口的工具。
藍色起源才真正承載了他的夢與人類未來,他不斷變強,就是為了能夠開創一種新的太空文明,從這顆藍色星球開始起源。
-
4 # 科技新發現
太空探索之所以艱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成本消耗過高,美國的NASA長期燒錢卻沒有得到實質性收入,惹得特朗普和納稅人相當困惑:這些高收入的傢伙們,到底在幹什麼?,於是,特朗普公開支援Space X宇宙探索計劃,認為斯隆馬斯克在成本消耗和運營效率上都有著很大的優勢,連同亞馬遜貝索斯、谷歌的施密特都對“探索太空”非常著迷,他們花費大量的金錢,自然不是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更多地是追求商業利潤的最大化,或者給自己、給家人、給企業尋找一條更穩妥的後路。
這些大佬的太空探索,難言成功,畢竟,誰都沒有真正意義上地適應太空,Space X更是險些讓馬斯克丟掉自己的CEO位置,他曾多次被董事會警告:需要儘快變現Space X,否則,將會終止這個所謂的太空大計劃。幸運的是,迫於成本的壓力,這些大佬所在的科技領域,不斷地推出新的技術,大大降低了衛星、火箭的成本,從而讓太空商業空前的繁榮。此前,衛星的尺寸基本都是公共汽車或者凱迪拉克的水平,我們的東方紅一號的重量超越了此前五個國家發射衛星的重量總和,自然課說這代表著:中國的衛星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真正的事實是,這隻能說明我們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和成本。
未來衛星真正的趨勢應該是小型化,它們只需要很少的能量,而後飛上太空。相關媒體報道,美國一家企業正在研發可以吊掛在波音747機翼下方的小型衛星發射器,如果能利用這個裝置成功發射衛星,這將是一個太空發射領域的偉大壯舉,太空探索的成本降低也會變成順便而輕鬆的事情。 此外,微型衛星的密集出現,也會讓其可執行的任務變得多樣化,他們可以攜帶感測器和攝像機,以完成各項工作,比如拍攝地球影象、監控溫室效應氣體,追蹤遠洋航海船等等,大規模的資料,勢必會給予太空探索更新更準確的方向。
事實上,人類要駕馭太空,本來就是一件逆天而行的事兒,面對宇宙的浩淼,人類真得是太過渺小了,所以,任何一代人面對太空的心情都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人類程序的一大步。現在,人類對於太空能做的就是收集資料,以完善太空之旅的系統。
近些年來,比較火的太空專案應該是“太空旅遊”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並不多見,很多專案都是把遊客送到大於18公里的高空,到了如此極高的位置,遊客就能短暫地體會失重感覺,能看到腳下地球的地形曲線和頭頂黑暗的天空,真正找到無邊無際、廣袤無垠的的感覺,這種“假性”的太空旅遊,已然價格不菲,要花費10美元以上,而真正的太空旅遊,則要乘坐美國的太空梭,遊客需要支付2000萬美元,也就是說,非頂級富豪根本買不起這張飛機票,更不用提什麼空中服務了,但隨著太空廉價黑科技的出現,全球各大航天局,正在積極降低太空旅遊的價格,試圖讓太空旅遊真正地走入民間,正如高鐵的出現,把國內旅遊業搞得紅紅火火,而一旦太空旅遊得到普及,對於人類的意義是非常重大而革命性的,一方面,我們可以更熟悉太空環境,可以更方便地評估太空倉庫、太空基地、太空樂園等等,這些資料都會成為人類走出地球的基礎;另一方面,太空旅遊者依舊需要經過層層篩選,他們的身體需要經得起噪音、震動、過載等種種考驗,同時,還需要抗住強輻射、長時間失重等狀況,當太空旅遊普及時,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NASA或者其他航天局挑選到出更多、更優質的太空踐行者,組建征服太空的先頭部隊。
-
5 # 來看世界呀
2001年首位太空旅客,美國的萬富翁蒂託花了2000萬美元,乘坐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完成了太空旅行。目前為止已經有7位遊客去過太空,但是代價都是很高昂的。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太空旅行,只是規模受限,僅服務於那些大富豪,在進入太空之前,還需要進行長時間的鍛鍊,避免在火箭發射階段和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受到傷害。當然,這樣的太空旅行也只有少部分富豪想去體驗,像世界前列的富豪比爾蓋茨等,就沒有這樣玩過。很多航天機構所說的太空旅行,是相對廉價和安全的方式,以目前的運載火箭還難以完成。類似於飛機,要想飛行相對廉價,就需要一次性的帶更多的人,像空客A380,就是一架巨無霸,以運載更多的乘客和貨物。而美國曾經的太空梭,一次也只能帶7名宇航員進入太空,並且還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美國航天史上兩次太空梭失事事故,一共死去14名宇航員,其中還有被選中的去進行太空授課的教師。目前的航天器,運載數人就需要花費數千萬甚至億以上的美元,平均下來還是相當昂貴的。所有有些國家希望研製空天飛機,可以在大氣層和太空相對自由的飛行,可以帶很多人,也可以和空間站等對接,目前即便有也還是在設計驗證,還未有正式運營的。個人認為,在21世紀下半葉,即2050年後,太空旅行會成為現實,但仍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可能仍是有錢人的遊戲罷了。
-
6 # cnBeta
本月早些時候,主打太空旅遊的英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宣佈裁員40人左右,並準備從測試專案過渡至面向付費客戶的商業航班。據最早報道的外媒NMPolitics.net透露,本次裁員數量不到公司員工總數的5%,除了維珍銀河的員工之外還有來自The SpaceShip公司,後者為維珍製造和維修飛船。
去年12月,英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完成了其有史以來最長的火箭動力飛行,將首批宇航員送上太空邊緣,距離太空旅遊的目標又近了一步。維珍銀河公司的飛船“聯合號”(Unity)上的兩名飛行員,成為該公司史上進入太空邊緣的第一批宇航員。維珍銀河母公司——維珍集團(VirginGroup)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親臨現場觀看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今年1月維珍銀河公司透過官方部落格,宣佈了為宇航員準備的 Under Armour 宇航服、特製的靴子、以及返回地球后該穿的制服。其寫到:“定製的 Under Armour 太空服,專注於舒適性和實用性,不影響每個維珍銀河宇航員享受這種與倫比的美好體驗”。
-
7 # 瀟泗兒
對於人類的太空旅行的話,分為兩種一種是整體所有人類全部登上太空船為共同的全人類的探索事業共同出力的,這種人類探索叫全人類探索。第二種是隨著太空科技的普及以及AI智慧的完善,對於人類需要的基本物質的需求全部由AI自動提供。而那時的人口將會減少的到很大的程度所以在天文學的普及與未來主流文化中,所有人類將在這裡對共同科技做貢獻的領域進行耕耘。呵呵個人看法,個人看法哦。
首先來說的話科技的發展與實際應用與那些具有傑出的偉大的代表科學家基本上事無關的。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往往是建立了基礎與理論而其他的應用肯定要透過時間無積累來進行完善的。比如說愛因斯坦的宇宙模型我們現在的天文雪宇宙關基本上都在這個模型上主流建立的,而真正實際應用的必是後人。
在看愛迪生髮明的白熾燈,時至今日在此基礎上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多大範圍嘛!但具體愛迪生還是隻是發明了燈泡,而真正的實際研發與變革與應用的還是後代科學家。不是嘛呵呵,所以說個人看來包括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切學科與新鮮得科技都必然有一個發展與經歷的過程的呵呵。在天文航天領悟也必不可少。
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人類探索宇宙呢?一是全體人類踏上探索宇宙之旅。這一點基本上得在順利的情況下再過幾百年一千年之內個人非常看好的。而主要針對與現代基礎物理的瓶頸的話再一兩百年之後人類突破這個瓶頸後就可以了。主要原因是當前人類數量巨大不可能全部請探索,而由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很多人選擇不生育或者是不結婚的,還有很多的不孕不育的情況將來的世界人口必定將極速減少,那個時候人口不多了。獨裁者或許為了把人們集中統治或許貴建造對於當時狹小的太空飛船去探索宇宙。第二個的話,個人認為如果在將來科技學踴躍參與社會學體系的話再未來三百年就差不多了,因為大家都在研究這個領悟的話,勢必會帶來許多的理論與研究,更有在當前瓶頸的突破對那時候的人類更是踴躍積極的參與進來。其他方面還是上面的關於生育的,社會學問題吧呵呵。主要得有非常完善的智慧AI為人類彌補需求上的問題就可以呵呵。
-
8 # 來看世界呀
現在就可以,只要能買得起票。太空旅遊將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只是小眾遊戲,無法像出國旅遊一樣普遍,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嘗試。
人類航天發展也70來年了,可是至今只有500來人進入過太空,總人次(包括單人多次)有1000來次,遠低於每年跨國飛行的航班次數,航天技術還是不太成熟,載人數量、安全係數、發射成本都很高。在地球重力環境中飛行和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空是兩個概念,前者的難度小得多,後者會受到引力的撕扯,火箭的加速度會使人遭受強大的壓力,火箭發射也都面臨著強烈的震動,據一些宇航員說體驗是很不好的,所以宇航員們需要接受很多特殊的訓練。還得位旅客提供個人使用的宇航服等昂貴的裝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太空旅行難以成為一種大規模實施的旅遊專案。
飛機1905年就出現了,可最初的飛機也很不安全,早期客機出現後,密封性不好坐飛機得穿棉大衣,體驗很不好並且貴,那時候坐飛機出行遠遠談不上主流,發展100多年後,飛機出行才成為能被普遍接受的方式,但仍然是最貴的出行方式,能接受和願不願意去承受較貴的票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仍然有很多人不想花那麼多。火箭目前的載客能力很有限,最新型號的獵鷹也只能達到7人座,相當厲害,可是重型獵鷹的發射成本仍然有1.5億美元,世界上有幾個冒得起發射風險、承擔高昂票價的?
太空旅行要想成為一種大眾的旅行方式,近幾十年都會是很困難的,載客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載人多單人成本就可能低一些,但這對火箭的運載能力又會有較高要求,用高壓高溫的氣體推進的火箭提升10噸運力都是很難的事情,下世紀能成為被普遍接受的旅遊專案就不錯了。
-
9 # 智黑inHeater
等到2021年,人類就可以實現去太空旅遊的夢想了哦!國外有一個航空公司Bigelow,發起了送人去太空旅遊的活動,就是讓人去國際空間站待上一個月。這家公司的老闆羅伯特·畢格羅提出,提供每個座位5200萬美元,只需要5200萬美元(3.6億人民幣),你就可以在外太空待上一個月。此專案預計在2021年開始執行,預計參與者4名,將會與16名專業宇航員共同生活。5200萬美金裡只包括訓練和實戰進入太空的費用。
然而在太空站,並不會是想象中的舒適,每個人只有專用的睡袋。另外也不能幻想吃的特別好,宇航員的食品中,沒有牛排魚子醬,最多的就是補水充能最多的食物花生醬、壓縮餅乾、果凍或者一些玉米餅等。當然這趟旅途也是刺激和永生難忘的,在視窗望一望就能看到地球。而且還可以體驗平常體驗不到的失重感。甚至可以發微博裝逼”老子在太空“。不過空間站的流量特別貴,1GB達到了50美元(人民幣312元),都上不起網了。不過連3.6億的機票錢都出了,還會差這點流量費用嗎?當然在享受這一切的時候,也需要擔任相應的風險,因為外太空的輻射量超級大,曾經在空間站工作一年的斯科特,回國後身體有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免疫系統下降了整整一半。還好,這輩子都去不起。雖說去太空旅行技術上不成問題,但也得特別富有的人才去得起啊,畢竟3.6億在地球都可以買一座島了,去最豪華的酒店都能住上三年。
回覆列表
這要看你到底想要到那裡去旅遊,如果你是腰纏萬貫的大富翁,要求又不是很高,僅僅只是限於國際空間站或者是月球的話,有錢可以使得鬼推磨,只要和美國政府以及美國宇航局打個招呼,然後你就可以開始進行太空訓練了,在繳納了一筆天文數目的費用之後,美國商用的“龍”飛船應該可以實現你的“太空一日遊”或者“月球半月遊”的夢想。
當然,如果你願意,你提供了更多的資金來啟動一個火星專案,或者是提供資金來協助美國宇航局的登陸火星的計劃的話,也許美國宇航局也不介意將你列入人類首登火星的人員名單中,在一切都向錢看的資本帝國主義裡面,只要你有大把大把的鈔票,火星永遠歡迎你。
但是,如果你是想要到更遠的遠方,土星或者木星,再或者是冥王星,那麼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也許打造出一艘可以飛行很久的宇宙飛船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大把大把的美刀就可以了,但是你要知道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你打算有生之年都在飛船上生老病死的話,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到達無人之境的高手。
但是,如果你是打算到我們太陽系的鄰居比鄰星去做客的話,個人我還是得奉勸你現實一點,以人類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讓人活著到達比鄰星,所以,最好還是省點心,回家哄哄媳婦,每天看看日出與日落,輕鬆愉快地在地球上渡過每一天吧!
人類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實現太空旅行呢?答案很簡單:這不是在什麼時候的問題!問題是我們人類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製造出超越光速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