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德笑笑

    喜歡的書法還是很多的,個人還是偏愛王羲之的書法,沒有為什麼。喜歡是很主觀的事。可以說毫不誇張的說,王羲之是我的偶像。

  • 2 # 野鶴山人

    王羲之十七帖,草中帶正、方中兼圓、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無論是欣賞還是臨摹,都是我最喜歡的書法瑰寶,受益匪淺。

  • 3 # 荷齋

    近時期的,喜歡啟功的書法。喜歡他擁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比如他的字修長,瘦骨清秀,筆畫之間協調又恰到好處。與古人相比,自然靈動又不古板。有Sunny之氣,又兼具陰柔之美。

    另外他的書法裡流露一種皇家貴氣這是極少有的書法家擁有的。

    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是條幅、冊頁、屏聯整體看起來都清雅脫俗,很舒服。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還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字裡行間透露著既有書家的格調,更有學者、詩人之深厚的學養。

    早期的,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我自己一開始練書法,就第一眼相中它。當時被瘦金體的挺拔,苗條,灑脫,鋒芒畢露,以及富有強勁的骨力與彈性所吸引。

    慢慢練習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真正內涵。因為瘦金體的筆畫啟發於大自然觀察,比如豎像鶴腳,撇像把劍,提像春風吹起的柳葉,點像一滴水,捺像躺著的美人,也像修長的蘭葉。

    總之難得的特立獨行書寫表達。把漢字書寫得如此美,美的自然又狂野,又不失優雅。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說的就是它。

    確實難,我自己練好幾年都覺得有一定難度,但依然還是喜歡。難,難在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底去駕馭,難在需要極高的涵養和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

  • 4 # 舉杯暢談莫三催

    關於這方面 所瞭解的並不是很深入

    所幸從事過收藏方面的行業數年,也欣賞了蠻多的書法墨寶。

    像世人皆知的“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真跡我並未能有幸欣賞到,倒是看到過許多複製的,字型很美,風格上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還有便是啟功老師的,啟功老師的墨寶,簡單點說,就是“曠達、自然”,這是看到他的書法、畫作所能給人的一種愉悅感。真的不愧為書法大家

    然後還有的便是愛新覺羅.啟辰老師的、吉林省書法協會主席畢政老師的與王海鷹老師的,風格迥異,各有千秋。字型很漂亮。

    hhhh也是有幸能夠收藏到這幾位老師的墨寶

    然而,本人最喜歡的,還是屬於毛澤東主席的“毛體”書法。

    簡直就是,“大氣、磅礴!”

    大愛毛體

    可以說,毛體書法藝術也是毛主席留給世人的寶貴文化遺產

  • 5 # 瘦風居士

    喜歡張旭的草書。

    龍飛鳳舞當中一個字也不識,美在墨跡的意境,一種迸發的情緒。我是當畫欣賞的。因為我是設計師。

  • 6 # 征途—

    遙拜書聖顏真卿,正氣凜然蕩妖風。

    書法大氣震書壇,千年文人都尊崇。

    (我認為他是書聖)

  • 7 # 牧虎山人1

    書法之美還是在與應用。倉頡造字,記載萬事萬物,方有後世法度。現在流傳下來的祖先文化瑰寶,無論是文史典籍,亦或是樓閣匾額、山川崖刻,乃至往來信札,無一不透露出文字書寫應用之美。其次才是彰顯修為的書法作品藝術之美。

    書法是記錄文字的書寫之道,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前人書寫韻律。其美關乎書寫者的歷史背景、學識修為、人格魅力,三者缺一不可。至於後世以書寫之法標榜自身的學識淵博,乃術士之流炫技而非大家。大家者,集大成與一身,可別開天地,創門立派,雖歷千古不可朽。

    至於喜好因人而異,每個階段能夠欣賞的藝術水準,對作者的歷史背景的認同與否,決定了對於書法作者的喜好厭惡。餘初學,喜王楷之娟秀,厭顏楷之粗鄙。深入,則喜趙楷之連貫,驚顏楷之樸拙老辣。因而歷代名家皆有可取、可學、可喜之處,恨己不能博覽眾藝之長。唯今理應海納百川之德,卻還是無法接受跳樑小醜之亂象,文字書寫之實用價值,在眾大師窮兇極惡的表演之下變成猴子雜耍取悅眾人,不知樂從何來。當下打字取代紙筆,書寫逐漸退出文字記錄之功,乃成與古人對話之途徑,一品茗,一支筆,修心養性之福哉。

  • 8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我最喜歡蔣維崧先生的書法作品。蔣維崧先生的書法,成功地處理了書論裡講的一些辯證關係,巧妙地將剛與柔、潤與燥、輕盈與深沉有機的統一起來,字形簡約而不失法度,結構平整中顯筆勢、峻峭中透骨力。自然率真,清正典雅,濃郁的書卷氣,給人以流暢、舒美、陶醉的藝術享受,他也是現代書法史上的通才。蔣先生長期堅持“以文養藝”,即以人格、學問不倦。他70年如一日,博覽歷代碑刻法帖,精研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書法文脈,晚年創作的眾多古詩文作品深得海內外專家和廣大群眾推崇。

    一、行草書內涵豐富、自具風神。他的行草書師法晉唐,根植二王,並且轉益多師,神清骨秀,如行雲流水,飄逸峻拔。因先生平時深居簡出、淡泊名利、襟懷坦蕩、作風嚴謹,故形成了不激不厲而內涵深邃的書法風格。

    二、隸書取法高古。蔣維崧的隸書取法漢隸,晚年借鑑秦漢簡帛書又參入篆法,從古勁蒼茫中,能由衷感到由篆入隸的奇拙,也為後學學隸書樹立了榜樣。

    三、篆書筆意質樸、圓潤、秀逸生動。他的篆書線條清麗生動,筆意質樸洗練,既有殷周銘文那種質樸、圓潤、厚重的金石氣又展現出一種清新、流暢的勃勃生機。

    四、金文典雅俊逸。蔣維崧先生的書法得天時、地理、人和之便,走的是一條學者書法的路子,學藝並重,他在古文字學、書法、篆刻、考證方面的學養使其大大有利於金文研究與創作。他以嚴謹的文字學家的態度去集金文,以篆刻家、書法家、美術家的態度創作金文,並不斷從古璽印、古陶文、詔版、簡帛中吸取營養,將金文書法的原貌重現在今人面前。

    五、甲骨文的刀刻意蘊。蔣先生也時常臨創甲骨文,他在充分尊重甲骨文原貌的基礎上,能體現出用筆法來體現刀刻的韻味,這也許是他對書法脈絡的貫通。

    蔣維崧(1915-2006),字峻齋,1915年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1938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央大學助教、廣西大學講師、山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漢語大詞典》副主編、山東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

    蔣維崧早年從師喬大壯學習書法及篆刻,後得到沈尹默的教誨。晚年以行書、草書、篆書為多,對古文字學造詣尤深,其篆刻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蜚聲於海內外,其書法頗具學者風範。

  • 9 # 丿凌亂

    王羲之

    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書法第一人。

    《蘭亭序》

    則是中國古代的第一行書。

  • 10 # 李智光易學應用老師

    顏真卿。

    我一開始學顏,也覺得太胖,太死板,不好看。喜歡瘦硬的歐體。後來練了智永,進而其他各種字型,又看了一些書法史料專著,才理解顏真卿的強悍之處。

    ①來自同時代的肯定是很多的,唐代極其重視書法,全民練字。敦煌有無數平民百姓抄寫的經書。選拔官員的標準“身言書判”包含了書法。這個分母極大,而顏真卿能在當時享有盛名(具體文獻很多,不引用了),可以說人中龍鳳,天選之人。

    不過,唐時王羲之才是真正的大眾審美,一如李白的詩歌,這是當時最受追捧的。杜甫,顏真卿這類注重程式化,人格美的藝術風格真正登上神壇,是宋代士大夫歐陽修,蘇子瞻這些人捧上去的(我歐說,顏體初看如忠臣烈士不可近逼,越玩卻越覺可愛)。具體分析可參閱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②顏真卿的筆法很紮實,也有創新。

    顏楷之所以一般人覺得“不好看”,是因為它借鑑了民間俗書筆法,為之後的宋體印刷體打下了基礎,我們現在看多了印刷體會覺得審美疲勞,在當時,這種雄渾剛健的書風可以說一洗濫學王逸少的流俗時弊。整個唐代楷書形成的目標或結果之一就是普及書法。行書石刻不多見,因其不善於在石材中表現。(聖教序,李北海一脈不談)而顏真卿的楷書用以刻碑是十分適宜的,有紀念,普及等功能意義。(書法的實用價值)

    另外,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裡認為顏真卿是基本筆法形式可能性的終結者,對筆法發展有貢獻。

    顏真卿不同的楷書也有不同的藝術變化,高票答案和陳老師文章有詳細圖片對比,故略。

    ③顏真卿也能玩花活兒。如果說,顏楷是其嚴整法度和深厚功力的外化,那麼顏真卿依舊留下了不少展示才學靈性,完全融入了人生起落的行書作品。我顏的祭侄文稿,行書中筆筆藏鋒,悲鬱凝重,考慮背景故事,真是情之所至一往而深,感染力max。裴將軍詩帖也是行書中不多見的雄渾氣魄。爭座位貼,劉中使帖就見得幾分飄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導演和製片誰能夠決定一部電影的男女主角和其他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