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浪大咖
-
2 # 周遊世界電影
謝謝邀請,這個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主要看影片的性質決定的。有些商業大片必須要有流量明星,這樣才能夠保證影片的收入,所以在這個時候,影片的男女主角和其他演員的選用,是以導演和製片人協商為主的,而製片人的話語權就會更大。但是如果電影作品是一個導演的專屬作品,這個時候恐怕製片人就很難有話語權了。
導演為了拍攝影片的氣質和特點,必須選用自己用著順手的演員,而這些年來,有很多導演和演員的組合都比較固定。如馮小剛和葛優,幾乎在馮小剛的喜劇中都會有葛優的參演。但是也有例外,如在《唐山大地震》和《集結號》這樣的嚴肅題材中,葛優就不太合適。所以這樣的大導演明顯有選角的權力。
而再有像張藝謀,之所以鞏俐、章子怡等被稱為謀女郎,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張藝謀慧眼識珠,發現了她們,才將她們的事業推到了一定的高度上。但是有些時候選用一些演員,也是導演根據形勢的發展決定的,例如要拉某方面的資金,這個時候導演就會以選用誰來扮演影片中的某個角色為籌碼,來換取對方資金上的支援,這個時候雖然角色還是導演選的,但是卻是受外在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再有就是好萊塢模式,好萊塢這些工業程度比較高的電影公司,他們在選取角色時的決定因素也會更多,通常製片人和導演以及投資方都有參與。而這個過程中只能說大家都有話語權,但是具體說到決定權,就要看影片的側重點了。
說個比較著名的例子《霸王別姬》,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陳凱歌,製片人是徐楓。徐楓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喜歡武俠的觀眾,一定聽說過胡金銓的《俠女》,徐楓就是俠女的扮演者,後來她改行做了製品人。
在選《霸王別姬》中的角色時,便是各方的人員都有參與,甚至是小說的原著作者李碧華也有參與。從最開始程蝶衣的扮演者是尊龍,到後來又因為檔期的問題,改為了張國榮。整個過程中,雖然大家都有話語權,但是真正做決定的還是導演陳凱歌。包括後來用張豐毅都是他的建議。在徐楓推薦鞏俐參演這部電影時,因為張藝謀的原因陳凱歌有點猶豫,但是最後還是同意了。在多方人員的共同參與下,《霸王別姬》成為一代經典。
另有一些純商業電影,其實大家就是各司其職。比如《異形》這個系列電影,開始的時候導演是雷德利斯科特,後來是詹姆斯卡梅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影片的主角並沒有發生變化。這說明在選定角色時,大家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其實說到底就是話語權的問題,有的時候是導演選演員,是因為他有對影片更好的理解。有的時候是製品人選演員,是因為導演更需要資金。再有就是,還有一些影片從開始製作就是圍繞演員進行的,如李小龍的功夫片,成龍和李連杰的功夫片,周星馳的喜劇等等。這些影片無論誰做導演主角都不會發生變化。
不過如果說到普遍性,導演還是一部影片中最有權力的人。因為即使演員確認了,導演不給他很好的戲份,也是白搭。所以導演是最有權力確定主角人選的。而製品人因為身份原因,肯定也會得到一定的權重。最後演員要想出人頭地,靠的不僅僅是被選上,還要有好的演技和表現才行。自身實力才是硬道理。
-
3 # 打群架不如跳廣場舞
既然問題在上樓的小夥伴說的淋漓盡致那我就說說導演和製片人的區別吧
在電影放映結束或者電視劇片尾,我們總能看到一大串的名字,冠以各種各樣的職位,有導演、出品人、製片人、藝術指導、領銜主演等等。那麼, 這些不同職位的人在全片都負責什麼呢?有區別嗎?區別在哪呢?我將為大家介紹的就是 製片人和導演的區別 ,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導演就是對於整個製片的拍攝指導,在製作片子中取到舉足輕重的重要,無論是在後期還是前期,都要規劃拍攝的效果和指導演員的表演細節。
製片人是商業化製片體系中的影片製作管理的總負責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而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劇本思想的人。
製片人和導演的區別 主要在於:導演是影片的藝術創作的具體執行者,而製片人是影片製作的總的管理者。一部電影的電影版權所有者即電影作品的著作權人是製片人,但導演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從奧斯卡獎項設定“最佳影片”頒給製片人就可以看出,製片人一職在整部片子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簡單來說,導演把文字化的劇本變成視覺化的藝術品,而製片人把視覺化的藝術品變成商品搬上大銀幕。二者各司其職,觀眾才能看到成片。
-
4 # 黑胡椒白白
可以說是投資商,導演,製片人共同決定的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投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瞭解觀眾心理和市場資訊,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製。
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
5 # 憶影聽風
可以說是投資商,導演,製片人共同決定的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瞭解觀眾心理和市場資訊,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製。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一部電影的成型,是導演和編劇等其他工作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從拍攝前故事的籌備,到拍攝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所做的調整,都離不開導演依據具體情況的控場與調整,不自己編寫劇本的導演通常會有一個好的編劇做搭檔。好萊塢電影的製作模式通常更倚重於劇本、編劇的質量導演基本上都要自己寫劇本,表達一個電影作者自己的主觀意願,闡述自己真正想說的話。導演清楚要怎樣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以及怎樣的細節更能打動人。畢竟,電影是一門影像的藝術,而文字構成的劇本是一個影像成型的基礎。導演需要透過對視聽語言的掌控和藝術手段的運用,結合自我的主觀表達、蘊藉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象的活動影像表達出來。所以導演之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然,編劇、攝像、美術、演員等都是構成導演影像基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通常說一部電影的好壞,一般都會評價他的情節,演員演技,導演等。其中情節是首當其衝的。有時候人們會因為一個情節的好壞,而忽略演員的演技,導演的影響。情節又是編劇的創造。所以,一個好的編劇,是一個電影一部劇的核心靈魂。
電影成敗一切事項絕大多數是投資者或電影公司負責人說了算,也因此作品最終都一塌糊塗。在商業社會,影視作品應以市場作衡量成敗標準,電影的票房也就是觀眾說了算。
-
6 # YUN52411
導演是一把手,製片是二把手,他們都能決定一部電影的男女主角和演員
我從以下三點分析:
1.在當下社會有不少演員為了能夠上位,不惜陪導演睡覺,給製片紅包,這種事兒在娛樂圈已經習以為常。
通常做足了前戲準備後,不出意外,男女主角的戲份就有了。
2.不排除,真正有能力的演員,導演和製片可能會三顧茅廬的請這些人去出演自己的最新大作。
通常,這種方式也是我最看好的,因為它是正常的、公平的、至少沒有違揹人道主義。
3.當然也有導演和製片妥協的時候,比如請一些他們極不願意,又沒什麼演技的流量小鮮肉來參演自己的影視作品。
因為小鮮肉有一定的收視率和票房保證,是多半投資商青睞的物件。
所以,導演和製片有時候也不能決定誰來出演男女主角,這也是需要市場去考究的。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
7 # 七月沙陌
這是一個既複雜又簡單的問題,複雜的點在於它是一個關於“權力”的問題,簡單點在於誰的權力大,誰就能決定演員的人選,甚至決定片場劇組的一切事務。
在很多非業內人士的認知裡,劇組的老大應該是導演,導演能夠決策片場的一切,包括演員的人選,但實際上並非都是如此。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導演和製片人的工作內容都是什麼?
導演是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簡而言之,導演是把靜態文字(文學、小說等)轉換成動態影像(電影)的人。
製片人主要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製組、財務稽核等工作,是一個負責影片生產與過程的人。
理論上而言,導演的權力應該是大於製片人的,因為他是負責內容生產的人,但是在不同的劇組,不同的國家,導演的權力大小也都是不相同的。
在中國,一個劇組的最高決策者往往是導演,尤其是對於那些大導演而言更是如此,比如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在劇組中,他們一定是處於絕對的權力中心,在演員陣容上絕對擁有著完全的話語權,別說製片人,就連投資方可能都沒有機會把自己家的親戚外甥女塞進去當主演或配角。
當然對於那些沒有名氣的導演,情況就會不一樣了,當投資方要求把自家的小舅子小姨子什麼的塞進劇組當主演,如果你不同意,投資方很有可能換掉你,再另找一個導演。
假如導演的名氣沒有製片人背景大,同樣會被製片人所制約,比如張藝謀,在其執導的每一部戲中,張藝謀都是處於絕對的權力中心,但是有一部除外,那就是《長城》。
因為在好萊塢的很多影視公司或劇組,實施的都是製片人制,導演往往都會受到製片人的制約,張藝謀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坦言(節目好像是《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他在拍《長城》時不太自由,受到了很多幹預。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劇組處於絕對權力中心的大導演,跑到了國外,權力同樣會受到一定約束。
前一段時間有傳言稱《權力的遊戲前傳》正在秘密的拍攝中,但是由於導演與製片人在某些問題上總是合不來,差點一度導致劇組處於停工狀態,這就更加證明了在好萊塢沒有哪個導演能夠處於絕對的權力中心。
其實在一個劇組中除了導演和製片人,還存在著另外三個權勢方,分別是編劇、監製、出品方(即投資方),至於誰的權力最大,就完全取決於誰的背景大,誰的名聲高,誰的實力強了,至少在中國電影圈,就是這麼一個狀態和麵貌。
另外,有時候甚至連演員都能左右劇組和片場。
所以關於題主“導演和製片誰能夠決定電影的男女主角,演員?”的問題,就不言而喻了——誰的背景名聲大,自然誰就能夠決定人選。
-
8 # 小王說說說
關於這個問題,根據我知道的情況,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說,分為下面幾種:
第一種是對於投資巨大的影片,導演佔有絕對的話語權。這類影片基本上以1億以上為計算,比如《流浪地球》,《老炮》等,對於投資量比較大的影片,應為各方面的關係,首先考慮的是票房,那麼導演用人,比如謀女郎,星女郎之類,導演有主要的決定權,因為能拍這些影片的導演,基本上在圈內是非常具有地位和影響了的,他們的話語權很重,分量也比較足,基本可以排第一。因為大家投他的電影,是奔著導演名聲,導演水平,導演名氣去的,那麼給與導演最大的自足權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對於中小投資的影片,導演和製片分量是一樣的。對於中小成本投資的影片,導演和製片的分量就一樣了,其實道理很簡單,影片投資不算太大,不管能不能成,其實都在大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那麼,大家最大的想法和願望就是能夠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票房成績,在這中間,製片和導演因為各種原因,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很想在影片中加入自己的元素,這樣的話,容易發生分歧,也容易因為人選的問題發生矛盾,甚至中途撤資。
三是對於小成本影片來說,其實製片的權利更大拍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什麼,其實就是製片人,這個人雖然不在臺前,但是他是聯絡所有資源的關鍵人員,導演只要負責按照劇本把影片拍好,那製片的事情就多了,他除了在拍攝現場的事情少一點外,其他非拍攝內的事情,其本上都能和製片扯上關係,尤其是製片還要處理很多方方面面的關係,甚至,導演都是製片找的,所以,這裡面,製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了。
綜上來說,雖然說製片人和導演在一部電影中的角色定位不同,但是,他們共同的願望都是為了掙錢,只是,導演關注影片本身的比較多,而製片,除了關注影片本身質量外,其他方面關注的要多些,畢竟,這兩個人,說是利益共同體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凡是沒有絕對,主要還是看投資金額,及實際情況,每個影片到底是製片說了算還是導演說了算,還是要結合實際,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就是影片的投資及預期
-
9 # 深藍一念
先了解制片人是幹什麼工作的,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製組,演員及器材的合同簽訂,拍攝影片的成本核算,財務稽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國外發行,和申報參獎等工作,製片人是劇組的主宰,攝製組的最高權力者,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演員,也有權開除劇組成員,從影片的形成到影片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也有影視公司的老闆或者投資方在影視劇中署名製片人職務。在說一說導演,導演是影視片集體創作的領導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各個不同專業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為生產出高質量的影片,選劇本,選演員,選場景,進行各種案頭工作,按製片部門的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後期製作。所以導演和製片人都有選擇演員的權力。
-
10 # 名嶽夢柒
可以說是投資商,導演,製片人共同決定的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瞭解觀眾心理和市場資訊,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製。 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回覆列表
導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製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製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排程,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製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製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副導演:導演在藝術創作方面的主要助手。在影片籌備階段,副導演負責文字資料和形象資料的蒐集工作,協助導演編寫分鏡頭劇本、製作場景表、選演員、選外景等;在拍攝階段,負責檢查現場的各項工作,包括對化妝、服裝、道具部門的檢查和督促,根據導演意圖和要求進行片段排練的組織工作,在拍攝時負責指導後景中群眾演員的表演及環境氣氛的佈置;在後期階段,負責檢查配音工作以及混合錄音前的一切工作,並製作預告片.製片人:製片人 製片人主要負責融資,製作,和發行。 融資。有資金才能拍電影,所以製片的首要工作就是找資金。剛才說過,製片在收到 編劇的故事大綱後就會開始找投資者,拉贊助,此活動可貫穿整個製作過程。 製作。製作的過程大概可以分3步: ①. 前期準備 電影開拍前應有一個計劃並仔細籌備。當劇本出來以後,製片主任便要分門別類把劇 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專案挑選出來,再將劇本印成若干份分發到 包括佈景設計師、置景人員、攝影、道具、服裝、運輸等各部門手中,請他們分析詳細計 劃,然後制定拍攝計劃和預算。一部電影的賺與賠,在籌備期已經決定了八成以上,所以 製片的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 ②. 影片拍攝 拍攝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預先制定計劃時的認真程度與每一個人和每一件裝置是 否按時到達現場。製片組要確保通知各部門開工時間地點,並預先聯絡好拍攝場景,為工 作人員提供運輸工具以及飲食。製片要安排好和照顧好劇組。為劇組提供群眾演員也是制 片部門的職責範圍。 ③.後期製作 後期製作包括停機後完成該片所必須的一切工作。停機後,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樣 片(熟片)還需要剪輯(一會兒說)和錄製聲帶,所有聲帶,包括對白、音響效果、音樂 、解說等要混錄合成,設計字幕,製作光學效果等等,底片要按照樣片搭配好。製片要監 督每一步,確保影片能夠順利完成。 當後期製作完成後,製片就要把影片拿去審查,最後併合成複製洗印,然後發行。 導演 導演是整個幕後脈絡的中心,他要控制好,發揮好所有工作人員。導演在幕後的工作 很多,但他首先要具備2個基本點:一,個人的世界觀,具體一點就是電影的創作;二,會 用影像表達個人世界觀,具體一點就是電影的製作。這兩點最基本最重要,因為電影就是 導演用所學的電影理論,把他自己的世界觀用影像表達出來。 編劇 編劇就是劇本的人。如果說一部電影的初型是來自導演的世界觀,那麼最初型就是來 自於劇本,導演通常都是在劇本的基礎上進行個人加工,又或者是劇本引發了導演的創作 靈感。 監製: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製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ducer)和製片(Produ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嚮導演和監製負責。 對於監製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製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製組裡,監製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