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夜清風
-
2 # 甬城阿斌
既然是"如果",那就是以假設為基礎,是否真有實力收復中原是很成問題的。孝宗即位前後,數次表達過北伐的決心,高宗對他說:戰爭對金而言,僅關係到勝負;但對宋而已,就關係到存亡!所以萬萬不可孟浪,還對他說:你現有的文武大臣,都是我留給你的;你自己識拔起來的人才有沒有?據說孝宗無言可答。由此可見高宗對北伐的前景不看好。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高宗沒有看錯,請看事實:
孝宗即位後,馬上任命高宗十分反感的張浚為主帥,派李顯忠、邵宏淵兩將北伐,當時發兵六萬,號稱二十萬,可以說精銳盡出,結果在安徽符離大敗,再次向金屈辱求和,孝宗也從此灰了心;
寧宗時,韓佗胄當國,大舉北伐,結果又是一敗塗地,金兵直逼長江,以史彌遠為代表的一派朝臣設計殺了韓,砍下他的頭向金求和。
兩次北伐證明南宋沒有滅金的實力,高宗並未說錯。有人肯定不服:這是後來呀!要是岳飛還在呢?也不行嗎?你別說,還真不行!
孝宗任用張浚北伐,建王府教授、現任宰相史浩竭力反對(建王是孝宗登位前的封號,史浩就是孝宗的老師),說:"想當初有嶽韓張劉等武將,尚且勝不得金,何況如今兵不精糧不足的時候。"可見嶽韓張(俊)劉等武將並未取得決定性優勢,否則史浩怎會說這話?他認為岳飛等人尚未取勝,何況你張浚?要知道:正是史浩竭力主張,孝宗才下詔為岳飛平反的,他怎會貶低岳飛?但孝宗年輕氣盛,求勝心切,瞞著史浩,叫張浚出兵了,結果招致符離大敗!
所以,熟察內外形勢,高宗不想打,也並不算錯;孝宗、寧宗主張打,結果怎樣?
還有一個原因,高宗覽觀古今,認為武將憑軍功篡權的事太多了!司馬懿、劉裕、本朝太祖趙匡胤,哪一個不是積累軍功才篡奪政權的?就說諸葛亮吧,你說他北伐是為了什麼?真為了漢室?我看也要打個問號!因為李嚴曾勸他進王爵,受九錫,這已是人臣的最高地位了。你猜諸葛亮怎麼回答,他說:現在受九錫還不到時候,等北伐成功,"雖十命可受,況於九乎?"請想一想:"受十命"是什麼意思呀?還不明白嗎?
既然歷史上的武將都這個德性,那麼岳飛等人會例外嗎?高宗經歷過苗劉之變,也早嚇壞了,能太太平平地在江南坐穩小朝廷,他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會想什麼北伐,一統江山呢?
阿門!
-
3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按照題主的假設南宋有收復中原的實力,那麼收復之後,被俘的徽欽二帝回來了,皇帝由誰來做呢?本來趙構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皇室被俘,親王剩下他一個,他這才有機會登基為帝,若是徽欽二帝回來了,他豈不是要把皇位讓出去?顯然宋高宗不願意,所以就算南宋真的有實力收復,宋高宗也不會去做。
然後現實情況是南宋根本沒有實力收復中原,他能做的就是保住剩下的半壁江山不丟就可以了。這時金軍咄咄逼人,為了保住疆土宋高宗主戰,任用岳飛等人回擊金軍的進攻,打退金軍的攻勢後,宋高宗一得到了名望,皇位穩固了,二剩下的疆土不存在危急問題,他能得到的利益已經最大化,所以議和成了他保住手中利益的最切實想法,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對宋高宗而言收復國土問題不僅僅是國家問題,更是個人問題,人都是很自私的,宋高宗選擇了現實利益,作為後世的我們對當時只能嘆息一聲。
-
4 # 安定郡小書生
宋高宗趙構作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
宋高宗趙構即位之初對金主張抵抗的。直到即位十五年後,在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趙構對主張抗戰的臣僚進行排斥打擊,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任用主和派掌權,同金朝簽定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此時南宋經過十幾年發展,統治者已經在東南站穩腳跟,向北收復失地,進取之心隨著奢侈生活日益消磨;
②靖康之變後,北方士族南遷,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功融入南方士族生活,失去了向北收復失地的信心及決心;(說明融合的比較成功,如果受到南方士族的大力排擠,那就效果不一樣了)
④宋軍的勝利需要後方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援,以東南一隅抵抗北方遊牧民族,朝廷財政不支,長期戰爭會造成更加沉重賦稅駝在百姓頭上,激化社會矛盾,造成南方社會動盪;(只是沒有想到對金求和,每年歲幣換來更大的稅收負擔,統治階級更加腐化)
⑤南方的百姓也渴望社會穩定。
-
5 # 歷史伴讀小二
歷史欠宋高宗趙構一個公正的評價。為什麼宋高宗趙構引起那麼大的爭議?有人說他是宋朝“中興之主”,也有人說他是膽小怕事,只會逃跑與冤殺忠臣大將的無能皇帝。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他不進行收復中原,一統江山?為什麼他被稱為逃跑皇帝?為什麼又被稱為宋朝“中興之主”,堪比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何會出現這麼矛盾的評價?
各位看官,我們一起來剖析一下:
一、宋金雙方賽場,我們不能只盯住己方,還要看看對手的實力
1.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又秋風掃落葉般滅遼國,如此強悍的軍隊戰力勢不可擋。這主要得益於女真部族猛安謀剋制度,這是一種軍民合一的軍事管理制度,像極戰國時期的秦國軍民管理制度一般,打造獨特的“軍國主義”,恐怖的戰爭動員能力,全民皆兵的盛況。女真族的軍隊猶如虎狼之師,宋朝軍隊哪裡是對手。
2.自秦朝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開始,少數民族也是在不斷地進化與演變,女真族從部落氏族能快速吸收先進的社會制度,轉化成為奴隸制社會制度。就像遼國的社會制度演變進化,那時候的軍隊最強悍的時候,領土擴張就是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這在金朝初期,就能變成強大的軍隊推動力,更多的戰爭更多的財富就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宋朝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嘴裡的一塊肥肉,一群待宰的羔羊,餓狼捕食就把北宋給撕碎了。
3.女真自建立金朝之後,滅大遼,滅北宋的戰績,他們也快速接收與吸納漢民族儒家文化,完成漢化封建王朝的步驟。你想著兩個同等的社會制度體制下,而且金朝還保留部分獨有女真族部落特色傳統。這就證明女真族建立混合社會制度相比南宋將會有更大的優越性。
想對比之下,南宋種種都比上對手金朝,又如何取勝?那麼我們在來看看南宋的最高領導人宋高宗趙構是什麼貨色?
二、一路逃跑到天明,這不是他的錯,殺死忠臣,只是君王與大臣的思想不同,國策不同
1.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之子,宋欽宗之弟,在靖康之變後,一夜黃袍加身變皇帝,卻在前腳穿龍袍,後腳就挨被金兵追著跑,從河南追到杭州,從陸上追到海上,這金兵真的是痴心不改,就想要宋高宗的人頭,拿回去領賞。宋高宗也是一位身體健壯,素質好的逃跑能手,最後沒挨抓,定都杭州,開始他半壁江山的皇帝生涯。這“逃跑”毛病就像條件反射般強烈,心理被金兵追求的日子所嚇破,一提到“金兵打來了”,立馬就捲鋪蓋走人,不思考不考慮家人及人民的生命安危問題,故被稱為“逃跑皇帝”。
從青年時期被作為金朝的人質,然後到建立南宋就一直逃亡的生涯,他沒有辦法,他不想死,他要活著,他不想找“振臂高呼”一聲從容赴死。這不是他的風格,也不是他的結局。
2.我們熟知岳飛等名將被殺害,才知道宋高宗趙構此人。這跟宋高宗作為南宋開國皇帝定下國策“和”而不是“戰”,那麼岳飛等主戰派與宋高宗等主和派就會出現相沖突。你像岳飛作為一名手下,最高級別領導者的思想與想要的結果都跟你不一樣,你這個北伐的事情不可能幹成,但岳飛是幹了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北伐中原,雪洗靖康之恥的事情。這跟國家的大政方針與戰略綱要都不相符,當衝突越來越激烈之時,作為封建王朝統治者趙構祭起手中的專制王權,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岳飛。
三、開創南宋國祚152年的“中興之主”,這是他的功勞
宋高宗在怎麼是一無所長的皇帝,可別忘了他是南宋開國皇帝,延續北宋的正統地位,享國祚152年。
你想趙構在位時期,確實是金朝這個新王朝的擴張最鼎盛的時期,宋高宗非常清楚,北伐中原軍隊支出,又有農民起義爆發,如果處理不好,甚至被農民起義推翻,連宋朝都沒有了,那你說把整個南宋拉上陪葬都不能收復中原,這麼虧本的買賣沒有會做。最後到宋孝宗北伐中原時期,卻是以失敗為結局,就證明宋高宗的“和”國策是準確而有效的。
雖然他向金朝納歲幣等“屈辱”政策,可是咱們別忘了北宋自太祖太宗之後,就延續“檀淵之盟”的納歲幣的政策。並不是宋高宗一人首創的,這全部的罪責不能讓他一個人承擔。
這打也打不贏,戰又戰不起,最後只能是殺忠臣,簽訂“紹興和議”,確保南宋一百多年的王朝延續,這就是宋高宗被後世史書稱為宋朝“中興之主”的原因吧。
故用孫子兵法中的話語進行總結: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6 # 愛科技張老師
1126年,金軍第一次進攻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時,宋欽宗在兵部侍郎李綱請求下,同意守城,但暗中卻派弟弟康王趙構到金營作人質,以求和。
東京保衛戰贏得勝利後,康王被召回,金兵退走,宋徽宗回到東京,欽宗解散各地援軍,李綱被罷黜。經過半年休整,金軍第二次圍攻東京。1127年春,全軍攻破東京,宋欽宗親自到金營乞降,被扣留。全軍北返時,把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等3000多人作為俘虜帶走,北宋滅亡。
圖一:靖康之變1127年6月12日,宋大將宗澤等擁護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稱皇帝,康王趙構就是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年號建炎。不久,南宋遷都至臨安(今浙江杭州),成為偏安一隅的封建王朝。
即使南宋有收復中原的實力,宋高宗也不會去收復中原。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
一、養尊處優、珍惜當下
高宗趙構恭儉仁厚,從小到大,喜歡舞文弄墨,崇尚儒雅氣息。
宋高宗精於書法,擅長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即使很有書法天賦,要把書法練到這種地步,也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一定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宋高宗很愛玩鳥。從還是康王的幸福時代,趙構就很喜歡玩鳥了。趙構玩鳥,也和常人一樣,喜歡鸚鵡、鴿子。靖康之變後,宋高宗一路逃亡,來到了建康。剛歇息下來,就看到一隻大鸚鵡從江北飛過來,還停在趙構的寢宮前面,大叫“萬歲”。趙構想起了自己幸福童年,看看眼前萬里逃亡的狼狽樣子,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躲過金兵的追殺,不由得淚眼朦朧。等到宋高宗到了臨安之後,這個鸚鵡忽然死了,宋高宗還特意寫了一篇祭文悼念。可見宋高宗玩鳥情誼深長、愛鳥至深。
圖二:宋高宗玩的鳥宋高宗對宮廷中的腐化淫亂生活,當然也是十分熱愛的。退位以後,宋高宗活了二十五年,在這二十五年中他遊山玩水,寵幸宮女一如既往。宋高宗去世後,德壽宮中僅位號較低的宮女就放出四十九人,年齡則基本都是宋高宗的孫輩。宋高宗宮廷生活奢靡至極。
如此美好的、為所欲為的生活,宋高宗非常珍惜,他非常害怕失去現有生活的美好,更不願被戰爭打斷、重新開始流亡的艱難。
二、孝敬母親、願舍一切
南宋高宗趙構的母親韋太后。靖康年間,金兵攻破汴京後,將徽、欽二帝以及宗室成員、后妃三千餘人掠往北方的金國。韋賢妃也在被俘之列,一路上所受的屈辱自是無法言表。到達金國後,韋賢妃知道反抗是沒有用的,所以就強忍著淚流,含垢忍辱,期望有朝一日迴歸大宋。
建炎元年,趙構就遙尊母親韋氏為宣和皇后。公元1137年,鄭皇后和徽宗趙佶企盼南歸無望,相繼去世。徽宗、鄭皇后的去世對宋高宗震動很大,他馬上想到了生他、養他的母親韋氏,他的母親以貴妃、太后的身份被擄掠到敵國,哪會有舒服的日子?宋高宗要不惜犧牲江山社稷,換回自己的母親。他告諭輔臣說:“宣和皇后年歲已高,朕每次想到她,心裡就特別不安,如今委屈求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啊!”
宋高宗派使臣頻繁和金人交涉,使者臨行前都帶有口諭:“如果金人答應高宗的要求,讓韋賢妃南歸,那麼高宗可以答應金國提出的任何條件!”後來,宋使王倫帶回訊息,說金人同意韋氏南歸,但必須答應四個條件:宋朝割唐、鄧、商、秦四州給金國;宋朝對金國奉表稱臣;宋朝每年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給金國;宋朝要殺掉抗金大將岳飛。
對於南宋人民及趙宋國破家亡的宗室來說,這是極其屈辱的條件,可是高宗竟然不顧廉恥地全都答應了,他還理直氣壯地說:“朕臨御天下,富有四海,可是卻不能好好地奉養自己的雙親。朕的父皇已經去世了,可是母親還在。我立下信誓,只要金人歸還我母親,我不惜一切代價,忍辱講和。於是,高宗下詔殺死了精忠報國的大將岳飛,派宋使何鑄、曹勳去面見金人,要他們在見到金主以後,告訴金主說對於金國來說,朕的母親不過是一個老人而已,可是對於宋朝卻是關係重大。還叮囑他們一定要遊說在理,感動金主!最終,高宗為了換回徽宗、鄭皇后、邢夫人的屍體,以及他的母親韋賢妃,造散了抗金官兵。
圖三:宋高宗母親韋太后母子見面時,韋太后和宋高宗抱頭痛哭,感人至深。韋氏還立即提出召見大將韓世忠,在簾前好生慰問。高宗侍奉韋太后,常常半夜不捨離去。高宗陪同母親進謁家廟,韋氏家族遷入宮中、升官進爵者達兩千人。
在高宗的精心安排下,韋太后過上了安寧愉快的晚年生活。到紹興二十九年,太后八十大壽時,宮中舉行了盛大的慶壽典禮。韋氏親屬各遷官一等,宗室女子貢士以上凡是父親年滿八十的,都可以封授官職。
這一點真的不好評價。不好評價,在這裡就不評價了吧。
不管怎樣,宋高宗被金國用他的母親挾持了。宋高宗寧願不惜一切代價、包括放棄收復中原,以換回母親,這是不爭的事實。
三、奸臣左右、政治昏庸
宋高宗政治上昏聵庸能,缺乏撥亂反正的判斷、智慧,更沒有匡扶正義的勇氣與魄力。
從南宋建立開始,在南宋內部就分為兩大派,一派是以中興四大武將為首的主戰派,一派是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而宋高宗趙構繼承了自己前輩的思想,總體上重文輕武。
南宋初年的議和派就以秦檜為首。秦檜勾結金人,貪圖榮華富貴,用盡心思動搖趙構抗金志氣。他要求南宋與金人議和,還給趙構指出一些厲害關係,尤其提到唐朝藩鎮割據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圖四:秦檜武將岳飛在軍事上有勇有謀,但是,在政治上卻過於頑固。他凡事力求完美,治軍要完美、領土要完整、體制要健全,他所有的作為和訴求都是在爭取完美。又加上岳飛在外征戰、不在皇帝身邊,所以,宋高宗對他很不放心。
宋高宗要回母親的條件之一是:殺死武將岳飛。秦檜也要求撤兵、並殺死岳飛
當時還發生了著名的苗劉兵變,之後又有一個淮西兵變,好不容易停息下來,還要應付身邊軍隊實力派的譁變。宋高宗對武將非常沒有安全感。
對於秦檜的言論,宋高宗深信不疑。
趙構為了達到議和的目的,雙方罷兵。一方面可以提防武將專權,另一方面有鞏固自己的皇位。
經過與秦檜商量,最終在風波亭以“莫須有”的罪名除掉了南宋的中興四將之首岳飛元帥。
於是宋金雙方就簽訂了《紹興和議》。基本上確定了宋金的疆界,東起淮河為界、西到大散關為界。而且《紹興和議》也基本上結束了宋金之間的戰爭。在這以後,金軍也有過一次大規模南下,然而始終無法滅亡南宋。
四、懦弱害怕、常思退路
早在康王時期,趙構被哥哥宋欽宗派到金營作人質,以求和。在金營裡,趙構很清楚金軍如何對待俘虜: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靖康之恥後,徽、欽二帝被擄後過的生活,宋高宗也是知道的。徽、欽二帝在北方受盡凌辱、九死一生,對宋高宗也是有很大威懾力的。
這些殘酷的現實,使得文人雅士的宋高宗十分害怕被金軍戰敗、從而被俘、直至牛羊不如。
宋高宗這種懦弱害怕的心理狀態,在下面這件事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1161年四月,金朝完顏亮派使節到南宋,正式通知宋高宗:欽宗已死,並當著群臣的面責罵宋高宗無德,而且罵的非常難聽。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再加上之前的訊息,就等於宣佈馬上就要開戰了。
宋高宗當場情緒崩潰,竟然嚎啕大陸,撂下金使和滿朝大臣,離開御座跑了。宰相陳康伯沒辦法,只好派當值衛士劉炎去找,好不容易在屏風後面找著了,宋高宗還在那兒哭個沒完。
宋高宗在金人面前,竟然不知所措,只知道哭泣,足見其懦弱害怕到何等程度!
圖五:宋高宗1161年秋,完顏亮率師南下,剛開始戰局稍不利時,宋高宗立即打算跑路。被宰相陳康伯阻攔。高宗勉強答應不跑,但很快又下御批,說“如果再等一天還沒有金軍退軍的訊息,各位愛卿就趕緊散了吧——咱們還是得跑。”
陳康伯趕緊把這個御批一把火燒了。宋高宗還十分惱火,質問陳康伯憑什麼燒我的御批。後來又把另一個倖存的中興大將、也是他的心腹楊存中召來,繼續商量“遣散百官,跑到海上去避難”。楊存中和陳康伯又苦口婆心勸了半天,才再次勉強止住宋高宗跑路這個念頭。
等到完顏亮撤軍之後,宋高宗和他爸爸一樣,不想再當皇帝了。反正退位不會降低他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且更重要的,當皇帝不能隨便跑路,但是如果做了太上皇的話,想跑路就可以跑路,文武大臣們也不會再來勸誡。
宋徽宗就是個挺好的榜樣——靖康元年宋徽宗讓位給趙桓,把即將被圍的東京城丟給他以後,自己很快帶著妃嬪子女和一批重要官員跑到江南去了。
所以,這時候,在宋高宗看來,放棄皇位是最明智的選擇,不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會有更多的好處。萬一將來金國再打過來,自己可以快速地來一場說跑就跑的“旅行”。
身心享受無人能及的美好生活,滿腦充斥文人雅士的心思慾念,宋高宗一萬個不可能去收復中原的。
-
7 # 君子蘭168411877
二個皇帝當俘虜是古今中外沒有的事,宋朝的軟弱可見一斑,是沒有能力北伐的,哪些鼓吹只不過是一個失敗者嘴巴上的痛快而己。
回覆列表
趙勾是個舉棋不定的人,一會主戰一會議合。自已對揮師北伐也沒有信心又貪圖享樂,這樣的人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