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榕容寅

    莫言,這宏亮地名字的認知。對草層人的我來說,是在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從各種媒體的宣傳中我才認知莫言作家的名稱。至於他的文學作品我更不相識,井底之蛙的我可什麼都不見知見懂的。但是,我想做為文學作品只要內容情作,能夠緊扣讀者的心,使讀者愛不釋手的,就是成功的文學作品了。如果作品情調思想內容弧合人的基本生活屬性,作品又俱備鮮明的時代生活精神風貌的特徵,那麼這個應就是在社會生活的佳作了,好評也必須的。因為,文學作品不同於生活日記的貼實。文學作品內容的社會實際生活寫照,作者是可以也必須透過自已的藝術修理,再以出生出現的。所以,對社會如實的生活反映表達,這個文學作品就無需要荷求了吧。草層文盲者我謝謝邀答了,傻語蠢想的我見笑了。

  • 2 # 霧濟滄海

    是的,他是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做了真實的藝術性的描寫,而不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縮寫文明。統治者眼裡只有階級,鬥爭以及國家利益和戰爭。人類文明卻有著更多美好的東西,清新的空氣,環境的保護,自然的維護和生命的意義,這裡沒有等級之分,總統與乞丐同為可珍惜的高貴生命,這是人類追求的最偉大的最終的人類文明。只不過,他做的還不夠,他在努力,他所做的點點滴滴將成為後來者向上攀爬的墊腳石。

  • 3 # 月林80130108

    當時的社會真的就是那個樣子嗎?天知道,地知道,鬼知道。天知道的人不可知,則可以隨心所欲。地知道的人亦不可知,則可以鬼話連篇。鬼知道的人死後可知,則可以生死交替!

  • 4 # 看天然

    莫言作品反映的是社會真實,但是是集中的濃縮的有導向的。莫言作品也反映出作者對社會的認識在時間上地域上都是有意識的侷限的。他的作品基本上是一個調子的,看一本就夠了,除非想多記些人名地名。

  • 5 # 手機使用者60010782775

    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一定真實,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寫。看出發點是什麼,也可能把壞人寫成好人,也有可能把好人寫成壞人。如一個作品不歌頌真善美,而去歌頌假惡醜,最終被人民的唾沫淹死。

  • 6 # 使用者15104400708

    部分文革造反派心態的青年人,在這呀那呀的豪情高雲霄之中,議論紛紛之時,唯獨俺生產隊的老貧農獨自抽著水煙低頭不語!

  • 7 # 一杯濁酒慰平生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是有階段性的,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標記,我們不能完全用今天的政治觀點,閱讀習慣來評價當時的作品。莫言的小說幾乎都誕生於改革開放初期十年或二十年,或構思於那個年代,作品自然不自然地就會流出迷茫、反思、檢討、批判。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性格反叛、撕裂,故事情節雖然壓抑、扭曲,但透出對希望的追求。建國後,我們接觸到的事物都是光明的、向上的,文革後,突然瞭解了許多不堪的東西,作為中共黨員、復員軍人,肯定會迷惘,檢討自己的價值觀,關心自己的政黨、國家、民族的未來。莫言的作品,隱晦曲折地反映了對 當代歷史的看法和觀點。

    當下,許多人不斷地批判莫言,不是藝術方面的探討,而是謾罵,甚至是把莫言拖到政治大河邊,然後踹上一腳!

    社會主義文藝具有先進性、批判性,同時也有包容性。“百花齊放”歷來是黨的指導方針,扣帽子、打棍子不符合黨的文藝方針,也不利於文藝繁榮。

    綜觀中國歷史,盛世,必有鉅作;盛世,文化肯定昌盛。

  • 8 # 月下蕉客

    莫言寫出了人性,更寫出人性之醜陋,是一個批判主義的大家,許多人看不得他寫的華人人性中的醜陋,罵他,說明沒有看懂他,還有人怕他筆中的人性醜,似乎揭示了自己內心的醜而痛恨他。沒關係,隨著開放的時間越長,人們的思考會更多元化。

  • 9 # 手機使用者60140368840

    文學也應為百花齊放,百家爭嗚。不同形式,不同口味,包榮共存,才能繁榮文藝創作,出品更多更豐富的精神食糧……千萬不可極左或極右,不利文學,文藝的創作!

  • 10 # 瞭望人間

    真是最難得,讓同代的人說吧,好的應當讚美,差的留下教訓,光聽好的人易麻醉,光聽差的人易徘徊,怎麼好?歌頌與糾錯同行,指鹿為馬與憑空憶造都不會長久,真實才是史實,歷史是公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俄羅斯現在擁有建造兩棲攻擊艦的能力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