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投機
-
2 # 碧山心自閒
這是丁元英為了考驗大師的水平和成色,故意寫的一句錯話。如同那10萬塊錢是一個道理。
10萬塊錢是第一層考驗,如果大師貪錢,那必然不是高僧,如此不值得論道。
這句“修行不取真經”是第二層考驗,也就是如果大師通過了第一層金錢的考驗後,還要在考驗一下對佛法認知的水平。
在小說中,大師不貪財,通過了第一層考驗,然後又遞上這首詩,大師準確的發現了“修行不取真經”的問題,通過了第二層考驗,如此後,丁元英才放心的將自己的疑惑向大師請示,求得一個心安。
所以這句話就是一句錯話,本身就是一個考驗。
-
3 # 學道明道
真經,何謂真經,一種方便法門,一法而已。
修行在己,在心,不在外物。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
4 # 妙吉如誠
這話題有些內涵啊那就亂說一下以表愚見。
修行是一個行者該有的話題。修與行是相應關係的。不知修什麼,行中就很難對照而修舍。一個修行人,要破除無明妄動的起處,從而清明自性露出來。佛教中的經典非常多。《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講的的佛所說的法都不用太執著經法。開始時對經中所講,當依之而行,若達到了就應該向前繼續,而不能執法不前。法嘗應舍,何況非法。意為法是教你走路的,過了就放下。如果一個行者還執法於心,那縱修多劫也難有更大的提升。故此說修行勿取真。意為無法可得才是重點
-
5 # 誦經拜佛在夢中
《金剛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法皆因心妄而生,叫你萬緣放下,連經也放下,一切經典也不過緣相而已。
-
6 # 大胖er
個人理解:真經即是責任,揹負了太重的責任就讓自己過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所以,普通人的生活還是簡單務虛點兒,活個自在。
-
7 # 連化草
答: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天道中的修行是亦真亦假是分水嶺,進即真修行退則不修行。無人在此留經、典,何以談真!
-
8 # 秋風蕭瑟落葉隨f
上進人修行是為了境界提升
聖賢修行也是為了境界提升
不修行人是為隨遇而安提升
上進人若取真經自性必不受
聖賢人若取真經紅塵自看破
普通之人亦不必知真經為何
-
9 # A小雅29
今天,在下遇題,真的聞所未聞。不過!出於對《悟空問答》的興趣,個人愛思索的怪癖,還是忍不住答案的衝動,也就是躍躍欲試的想答題。故此!以下答題難保正確,聊伸個人觀點,終究想闡明一點是:如有不當,噴子們!就是往死裡噴,我將毫無怨言,隻字不還(吉),實因試答,的確把握不準。
試答:——《天道》中說“修行勿取真經”。大意為:真經!集諸多因素的綜括論述,是為概論。意指,修行者!當因人而異,擇取適合自身的因素(從綜述中探取個因),不可盲目信奉,不辨個因(不區分適合個人的因素),這樣的盲目信奉真經,事實是不符合自身修行的,也是徒勞無果的。
《天道》…………。內容所論,至為深奧,意思在:明確告知修行者,真經寶典固然重要,但是從真經尋求找到適合個人修行的分別因素,更重要;可謂暗喻:只有從真經中,求得到適合自身的客觀因素,事實上,個人修行,才有望成功。
關於《天道》…………一題。大意解釋如此,僅屬個人分析判斷理解,實際!!並不通曉《天道》一書,故此,誠惶誠恐,如:怒罵,指責!在下領罪,誠懇接受,以此為契機,鞭策自己,力圖精進,爭取以後,向網友提供:精良優質的回答。
-
10 # 無什麼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真經即是覺悟
修行修的是覺悟
覺悟何時能開一切皆是緣份
-
11 # karst
刻意去求已落下乘,修行是探索自身條件的可能,人家的總結總有其侷限,可能並不適合自己,強行套用會出問題,是謂“見路不走”。
-
12 # 修心於紅塵
真經狹義講是人對世間萬物的客觀認知,廣義講是世間萬物執行的本質規律。人做不到絕對客觀理性,所以人不可能完全按客觀規律做事。即告知大家真經可悟不可全得。
-
13 # 天地AAA人和
修行,修鍛鍊自己,行,改變自己意識,勿取,擅自取得,真經,渡到極樂彼岸,沒執念,無所住,自在圓滿!個人理解大得指正!頂禮一切善知識佛菩薩
-
14 # 星星1569573
真經一句話,假經傳萬卷,直達,直指人心,少了假正經,悶騷的樂趣……一女詞曲,從迷途裡……蔭涼,在荒野中…嗅到芬芳……你懂的,很美妙的……
-
15 # 雲南淘多肉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大道至簡,活得要像嬰兒一樣,不胡思亂想,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該做事時認認真真做事,沒事時閉目養神,
-
16 # 男兒當自強193927756
這句話的意思重在修行,勿要執著於為了求取真經而修行,其實是自己的本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明心見性即是佛!佛者覺悟的人。意馬心猿牢牢栓柱就快了。等到有一天意馬心猿都了啦,真經就瞭然於心…
回覆列表
十二因緣有講,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其中愛緣取,因愛而緣生取著,因取著而緣生有,因有則緣生生,因生而緣生老死。
如果你取真經,則緣生有真經,有真經則緣生真經,因真經之生而緣生真經之老死。
真經是有嗎?真經是無嗎?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