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lfgao
-
2 # 真慫還沒
不懂裝懂的人管理起企業,還要斬刀闊斧的幹,把原有的規矩都打破,根本問題提都不提,每個政策不偏不椅的全不在軌道,就那麼厲害。
-
3 # 小浪成
有人把郭嘉跟諸葛比,其實他們倆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郭嘉幫助曹操統一北方有很大作用,戰略眼光和謀略超乎想象,從袁紹營地跳槽過來幫助曹操滅呂布,袁紹,有個很有名的十勝論,是曹操的頂級謀士,同樣是曹操的知己,至於那句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的傳言我覺得沒有任何可信度,唯一相同的是郭嘉公元208死,劉備208請諸葛出山,諸葛是一個全才,能出謀劃策,能帶兵打仗,還能治理國家政事,就算諸葛出山前要怕,也是怕荀彧或者周瑜這種全才。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指正!
-
4 # 新奇角度看歷史
那得要看你拿他來和誰對比了。
和荀彧、諸葛亮、周瑜、陸遜這些比,那肯定是沒得比,郭嘉就是個謀士,比不得這些玩政治搞軍事的。
你拿他和曹營的荀攸賈詡程昱劉曄這些比,我認為也就那個樣子,不出眾,但也算得上曹營排得上號的謀士。
但,最重要的是,人家和曹操關係好啊!形同閨蜜啊!郭嘉粉粉的不是他的計謀,粉的是人家和曹老闆之間不同尋常的感情好嗎!這才是郭嘉最能幹的地方啊!
郭嘉是否寒士尚存爭論,但憑他能和曹老闆混到這層關係,就足夠看出其不凡了。
郭嘉對曹操而言,就如同龐統、法正對劉備而言。他們的計謀不一定要很出色,但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對方信心,擁有極高的判斷力和口才。他們,已經超出了君臣的界限,他們是知心朋友。這點,諸葛亮怎麼比也比不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5128from=search&seid=8373626808730935867
-
5 # 黯然我傷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憐身先喪,中原樑棟傾。
這是後人對郭嘉的讚譽,從這裡面可以看出郭嘉的重要。
郭嘉官至軍事忌酒,史書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更是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論”。從開始跟隨曹操征戰十一年,幫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徵烏桓,十一年間郭嘉參與的戰爭沒有失敗過真正的全勝。郭嘉的特點是兵行險招,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往往都能成功。
歷史上的郭嘉也是非常厲害的,是曹操早期非常重要的謀士,被曹操所器重,只是郭嘉身體虛弱,長期身體都不好,最後在征伐烏桓的時候病逝。
-
6 # 亭殿閣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似乎郭嘉真的是最厲害的謀士,他活著,諸葛亮都不敢出山。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根本沒有劉備孫權什麼事情。那麼郭嘉的真實能力真的有那麼強麼?筆者帶大家從《三國志》角度分析一下。
十勝十敗剽竊四勝四敗《傅子》記載,郭嘉為了鼓勵曹操堅持對抗袁紹,提出了十勝十敗論(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而《三國志》記載荀彧提出了四勝四敗論(度勝、謀勝、武勝、德勝),十勝十敗與四勝四敗出現了驚人的相似,郭嘉只是比荀彧多說了六勝。然而郭嘉提出十勝十敗的時間出現極大矛盾,十勝十敗描述的是建安二年曹操問計的時局,可是緊接著卻出現袁紹討伐公孫瓚的描述,後漢書記載,袁紹討伐公孫瓚是在建安三年,假如郭嘉是在建安二年提出的十勝十敗,那麼何來袁紹擊公孫瓚?假如郭嘉是在建安三年提出的十勝十敗,那麼豈非有剽竊荀彧四勝四敗的嫌疑?
《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之一,僅僅記載了荀彧提出的“四勝四敗”,卻對郭嘉提出的“十勝十敗”隻字不提,十勝十敗要麼就是子虛烏有,要麼就是涉嫌抄襲,有什麼值得吹噓的?即使十勝十敗是真的,他也沒有抄襲荀彧,十勝十敗論只是替曹操打氣的雞血文,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拍馬屁的,並沒有提出相應的具體舉措與戰略方針,又如何比得上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呢?最終曹操能夠在官渡之戰打敗曹操,是因為袁紹手下謀士許攸的叛變,讓曹操得以劫燒烏巢糧草,又與郭嘉有何關係?
謀主是荀攸而非郭嘉歷史上荀攸才是曹操集團的“謀主”,為曹操“畫策十二”,無一失算。官渡之戰,荀攸獻計破二袁,讓徐晃去截糧,讓曹操相信許攸火燒烏巢,這時候郭嘉去哪了,他的奇謀呢?水淹下邳城擒呂布是郭嘉的功勞?不好意思,根據三國志記載,最先提出水淹徐州的是謀主荀攸,郭嘉只是跟著附議而已。所謂平定烏丸,定烏丸真的是靠的郭嘉?歷史上郭嘉說兵貴神速,讓曹操放棄糧草千里奔襲打烏丸個出其不意,可是結果呢?曹操是信了,結果跑的太快,居然迷路了!如果不是田疇出現做嚮導,曹軍孤軍深入還沒有糧草供應,連在哪都不知道一了,直接就餓死在那裡了。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沒有打烏丸個措手不及,反而被烏丸以逸待勞打的丟盔卸甲。最後曹軍多次陷入危險的境界,九死一生之下,終於險勝烏丸,卻成了郭嘉的功勞了。而且曹操在時侯居然封賞了當初反對曹操這樣打的謀士,這不是很打郭嘉臉麼?關鍵是郭嘉這時候一到具體出謀劃策的時侯又開始潛水了,一條計策也未見他出,不知道郭嘉是怎麼被吹成算無遺策的?
算死孫策只是巧合孫策準備乘曹操袁紹官渡對峙的時侯襲擊許都,曹操十分害怕,郭嘉這時候說主公不用擔心,孫策馬上就要死了,孫策是被刺殺死的,怎麼成了被郭嘉算死的?曹操問計於郭嘉,是想要郭嘉告訴他怎麼應對孫策襲擊許都,結果郭嘉直接來一句,不慌,孫策要死了,這不是精神勝利法麼?如果孫策在襲擊許都以後死怎麼辦?郭嘉這是黔驢技窮就詛咒人家死麼?孫策被刺殺只是巧合,只能說郭嘉運氣實在可以,但是這能算郭嘉算死的麼?
勸留劉備養虎為患當初劉備寄居曹操之下,荀彧看出劉備並分池中之物,曾勸說曹操殺了劉備以除後患,可是這時候郭嘉卻提出了反對,最終結果自然是放虎歸山了。
郭嘉根本就是被某品三國吹出來的,之後網文不斷跟風,試問,如果沒有某品三國,又有幾個人認識郭嘉?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
7 # 使用者6014596258848
郭嘉作為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之一,在正史《三國志》中對他的介紹和事蹟描寫的很少,但這磨滅不了他作為鬼才謀士的事實。後世當中晉代名家傅玄在《傅子》中對其多有描述,例如郭嘉提出的著名的“十勝十敗論”正是出自《傅子》,而不見於正史《三國志》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戰亂不斷,郭嘉早有預感,選擇隱居山野,等待出世的機會。後來曹操把持朝堂,勢力極速發展,苦無用人之際,在荀彧的推薦下郭嘉得到曹操的賞識,初次見面曹操便問郭嘉:“想攻打袁紹,但袁紹勢大,怕不勝,該如何”,郭嘉此時提出“十勝十敗論”,從不同方面對袁紹和曹操進行全方面的對比,認為袁紹必敗,並建議曹操趁袁紹無暇南顧時先擊敗呂布,解除後顧之憂,曹操大喜,依其策,聽其意順利的剿滅了呂布,擊敗了袁紹,穩定了北方政權。
官渡之戰,郭嘉成功預測出孫策不會偷襲許都,並預言孫策終將死於刺客,沒過多久,預言成真。
袁紹死後,曹操意欲斬草除根,郭嘉建議隔岸觀火,不久袁氏兄弟同室操戈不攻自破。遠征烏丸時,郭嘉獻計奇襲盧龍塞,大破蠻夷。
正是有郭嘉的幫助,曹操才能在短時間內統一北方,穩定政權,曹操甚至於將郭嘉當成託孤物件培養,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死時年僅38歲,曹操不止一次在身邊人面前哀痛郭嘉,更是大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在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時,更是哀嘆出“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長嘆,可見郭嘉之於曹操的重要。若郭嘉活的更長遠些,定會在三國時期留下一個不亞於臥龍鳳雛的名聲,只可惜其英年早逝。
-
8 # 凡易文史觀
郭嘉,祖籍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字奉孝。二十歲時,郭嘉雖歸隱山林,卻仍喜歡結交豪雄俠士,評論天下大事,言談之中,表達出了一股雄心壯志。後來,郭嘉入仕,他投靠了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非常賞識郭嘉等謀士,用十分尊貴的禮節來對待他們。
但沒多久,郭嘉就發現袁紹處事猶豫不決,猜忌之心太重,且不會用人,日後定難成大事。因此,他決然地離開了袁紹。
後來,曹操最看重的謀士戲志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名士荀彧說:“自志才亡後,我遇事就沒有可以商量的人了,汝、潁固多奇土,誰可以代替志才呢?”荀彧見信後,就把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見到郭嘉後,兩人相談甚歡,曹操由衷地讚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對曹操的氣度印象深刻,興奮地說道:“真吾主也!”此後,郭嘉提出了有名的“十勝十敗”說,並向曹操建議:趁袁紹攻打公孫瓚這個好時機,派兵去攻打呂布。
這一計策不僅大大地拓展了曹軍的勢力,又可使曹軍避免與袁軍發生正面激戰。曹操非常佩服這一計策,因此就更加賞識郭嘉了。
在輔佐曹操期間,郭嘉多次獻出奇計,為曹操清掃各個障礙,立下了不朽功勳。
198年秋,曹操依照郭嘉的策略出兵襲擊昌布。曹軍首先佔領了彭城大敗昌軍,後將昌布圍困在下邳,而呂布據城頑抗。曹軍久攻不下,就想撤兵。
這時,郭嘉勸告曹操接著攻打城池,並提議道:
“呂布只會逞匹夫之勇,如今他輸了三戰,土氣必定受到重挫,陳宮雖很有謀慮,但並不機敏。當下,應趁呂布軍隊士氣沒有恢復之時,起兵強攻,這樣定會擊垮呂布。”
曹操聽完依計行事,一邊攻打城池,一邊引沂、泗之水淹下邳。不久後,曹軍真的佔領了下邳,並斬繫了呂布、陳宮等人。
199年,曹操命劉備襲袁術。郭嘉知道此事後,趕緊勸阻道:
“將軍千萬不可讓劉備率軍前去討伐袁術,劉備早就存異心,他一定會趁這個機會興兵謀反。”
但曹操根本聽不進他的勸告。後來,劉備真的興兵自立,致使曹操腹背受敵。曹操為此非常後悔,想先打敗劉備,因此決定先不對付袁紹。
將領們害怕袁紹趁機來襲,都勸說曹操要多加考慮。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也有所遲疑。郭嘉則說道:“劉備謀反沒多久,屬下還不齊心,如果我們這時立即發起進攻,一定能戰勝他。而袁紹這個人一向猶豫不決,處事難下決斷,等您打敗劉備後再回來對付他,既給自己留有餘地,又可不再受兩面敵軍牽制之苦,這麼好的機會可千萬不能錯過啊。”
曹操接受建議,立即命軍隊攻打劉備,果然大敗劉備,生擒了大將關羽,得勝而回。而此時,袁紹還在考慮要不要出兵攻打曹操呢。郭嘉用自己的謀略,又一次幫曹操渡過了危機。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亡,他的三個兒子為爭權奪勢而發生內鬥,曹操想借此機會將其一一攻破,因為官渡之戰中袁軍主力雖然受挫,但是他們的勢力依然存在。
這時,曹操的部下大多建議乘勝追擊,一舉消滅袁軍。可郭嘉卻不這麼認為。他指出,袁氏兄弟人、之間本就有著很深的隔閡。日子久了,他們一定會為爭權奪勢而發生內戰,要是現在立即出兵征討的話,反而會使他們聯起手來抵抗,因此貿然出兵只會適得其反。
他提議讓曹操假裝撤軍,靜待袁氏的變動。果真如郭嘉所言,不久後袁氏兄弟大打出手。曹操趁機襲擊他們,果然將他們一一擊敗,大勝而回一郭嘉用計謀幫助曹操非常容易地打敗了袁氏兄弟。
袁軍戰敗後,袁尚、袁熙逃亡到了鳥桓。曹操決定率兵征討烏桓徹底地剷除袁氏殘部。軍中將士都覺得遠征路途太遠,況且大軍趕去征討後,劉備等人定會趁曹軍後方無人之時來攻取曹軍大本營。這時,郭嘉再次站了出來。
他分析了征討烏桓的可行性:第一,征剿鳥桓能使曹操在黃河以北的勢力更加穩固;第二,荊州劉表為人外寬內忌,一直嫉如劉備的才能,倘若劉備前來突襲曹軍大本營,劉表一定會加以阻止。郭嘉的聞述正合了曹操的心意。
於是,207年,曹操率兵征討烏桓。在與烏桓軍對抗之時,郭嘉又提出兵貴神速”的觀點,建議曹操先脫離主力部隊,率領輕裝先鋒,趁敵軍不備之時攻打烏桓。於是,曹操命將軍張遼等人率軍突襲烏桓軍,果然大獲全勝。
在攻打鳥桓時,郭嘉慘遭病患侵襲,此後硬撐著參與戰事,終於在班師回朝的路上病情惡化,悲愴而亡,享年三十八歲。
曹操失去了愛臣,非常心痛,而郭嘉的早亡也讓這次全勝有了一絲悲涼之感。
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郭嘉一直跟隨在曹操身邊,他們“行同騎乘,坐共幄席”,二人互有所得,志同道合。郭嘉是難得的算無遺策、不曾失手的奇士,在曹操統一北方的程序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不幸早亡,使得曹操深感痛心,他連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郭嘉離世沒多久,曹操就奏請朝廷,首肯了他畢生的功勞,讚揚他“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他曾哀泣嘆道:“要是郭奉孝還在的話,今天就不會是這個局面了。”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之高。
-
9 # 念空城在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似乎郭嘉真的是最厲害的謀士,他活著,諸葛亮都不敢出山。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根本沒有劉備孫權什麼事情。那麼郭嘉的真實能力真的有那麼強麼?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憐身先喪,中原樑棟傾。這是後人對郭嘉的讚譽,從這裡面可以看出郭嘉的重要。
郭嘉官至軍事忌酒,史書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更是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論”。從開始跟隨曹操征戰十一年,幫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徵烏桓,十一年間郭嘉參與的戰爭沒有失敗過真正的全勝。郭嘉的特點是兵行險招,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往往都能成功。
歷史上的郭嘉也是非常厲害的,是曹操早期非常重要的謀士,被曹操所器重,只是郭嘉身體虛弱,長期身體都不好,最後在征伐烏桓的時候病逝。
郭嘉作為曹操的謀士,為曹出謀劃策打下了江北的大片領土,這裡面郭嘉功不可沒。臨死前還為曹操獻一計,讓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平定遼東。可見他有多厲害。所以說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由此看來他倆應在伯仲之間。
回覆列表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人。原為袁紹部下,離開袁紹後賦閒了六年。建安元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那麼,這個郭嘉究竟做過哪些牛逼的事呢?
第一:準確預測孫策會英年早逝 郭嘉早年在袁紹集團的時候,袁紹有打算出兵打擊東邊的孫策集團(死後傳給孫權,即是後來的吳國),然而郭嘉卻預言:孫策這個個人能力爆表,況且還長得帥,從不把別人放到眼裡,預測其大機率會死於非命。 結果不出所言,孫策果然英年早逝,一下子就省去了袁紹最起碼兩萬兵馬和糧草。
第二:準確預測袁紹的覆滅 郭嘉作為袁紹帳下謀士,在當時袁紹正是如日中天,兵強馬壯、天下英豪都向往的時候,卻預言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所以,改而投奔了袁紹的對手之一,當時實力並不強的曹操。後來幫助曹操在官渡一站以弱勝強,擊敗了袁紹,讓袁紹提前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三:準確預測十勝十敗,確立郭嘉在歷史中的江湖地位 郭嘉在曹操還在猶豫要不要和袁紹對決之時,因為此時曹操確實是要以一敵五,內心難免忐忑不安,再加上曹操的諸位謀士皆勸曹操不要雞蛋碰石頭。但是此時郭嘉作為曹操的貼身謀士,力排眾議,丟擲了袁紹和曹操的十項對比——歷史上有名的十勝十敗: 1、 袁紹禮儀繁多,常為形式所困;曹公從實際出發,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2、 袁紹割據一方,逆歷史潮流而動;曹公順應統一大勢,奉天子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3、 東漢滅亡在於對待豪強過於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曹公撥亂反正,以嚴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勝三也。 4、 袁紹外表寬宏大量,內心量小忌賢,所任用者唯其親戚子弟;曹公外表簡單嚴肅,內心機智英明,用人不問遠近、唯才是舉,此度勝四也。 5、 袁紹多謀少決,往往事後才能意識到應當採取的策略;曹公謀定即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6、 袁紹沽名釣譽,喜歡聽奉承話,那些能言善辯外表上看德才兼備而幹不了實事的人多歸之;曹公以誠待人,不務虛名,以儉率下,有功必賞,那些有遠見灼識、真才實學的人都願意為公所用,此德勝六也。 7、 袁紹見到飢寒之人憐憫益於顏色,卻不考慮那些從未見到的貧困百姓,謀劃救國輔民的大計;曹公對眼前小事時有忽略,對待大事從不含糊,思慮所及不限於直接接觸的人,恩德加於四海,此仁勝七也。 8、 袁紹不會用人,大臣之間爭權奪利,疑惑叢生;曹公用人得法,使人各盡其力,不能相互傾軋,此明勝八也。 9、 袁紹以親疏定是非,賞罰不明;曹公是非分明,賞罰有道,此文勝九也。 10、 袁紹聲眾勢強,但不懂用兵要領;曹公精通兵法,能以少勝眾,用兵如神,此武勝十也。 曹公有了這十勝,所以擊敗袁紹沒有什麼可難的。曹操聽了拍案而起,瞬間信心爆棚,才敢於蓄積能量,三年後與袁紹一決雌雄。
第四:預測袁紹死後,兩個兒子必然內戰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大敗而歸的袁紹隨後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 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兩兄弟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節省了諸多兵馬糧草。 這麼牛逼的人,也難怪曹操每逢大事必想到英年早逝的郭嘉,然後捶胸頓足一下。
關注大富三國,三國曆史簡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