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漢大麥說

    我是大麥,好高興能為你回答問題。

    我們的劉皇叔,雖然小說裡面有著不錯的背景,中山靖王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很真實的證據說明出生,三國裡面比起其他的諸侯,算是出生比較落魄的了。

    剛開始為了生存,買過草鞋,還好老天看眼,給了他一雙慧眼,發掘了他的兩兄弟,以為從此就要坐上人生巔峰了,但是現實一次次的啪啪打臉。

    最開始剿黃巾的時候,七拼八湊的搞了一隻隊伍,結果以為沒有背景,雖然給努力,但是還是給其他諸侯鄙視了。

    後面好不容易考演技,哄來個徐州城,時運不濟,也給呂布搶了。

    可能是老天也都看不下去了,機緣巧合遇到徐庶,結果有給曹超把軍師逼走了。

    後面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可能老天覺得他還不夠,又送來龐統,臥龍鳳雛齊出,奪下了蜀地在三國開局。

    後面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劉備還是比較順豐順水的發展的。關羽死後,張飛報仇,張飛也死了,劉備明知道現在的形式,迫於壓力,他不得不發兵,不然人心散了,得人心也是劉備發展的根本,夷陵之戰後,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對於劉備一生來說,可以說是成也關羽,張飛,最後敗也關羽,張飛。

    劉備一生開局就磨難很多,也正是因為受盡了挫折,失敗,被人看不起,他自己想要改變現狀,不得不堅持下去,放棄了只會讓更多人嘲笑,這並不是他想要的。還好天生演技好,得到不少人的同情,忽悠來不少人,也可能是演技讓他堅持下去的吧。

  • 2 # 江岸好呵

    旗幟鮮明,道路明確。劉備出身河北涿州,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以“復興漢室”為己任,並被漢獻帝認為“劉皇叔”。雖然劉備四處奔波流離,但始終堅持初心不變,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

    桃園結義,夢想支撐。為實現自己夢想,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異姓兄弟,也成為追逐夢想動力的鐵桿粉絲,關張二人也是劉備夢想的柱石和頂樑柱。

    三顧茅廬,智慧結晶。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之際,也成為劉備收拾夢想開始之際。諸葛亮是劉備夢想揚帆起航的核心支柱,無論遇到多少困難,諸葛亮都是他堅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有了這些,劉備還有什麼理由,堅持不下去的呢?

  • 3 # 小養趣看歷史

    玄德二字出《老子》: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不宰,是謂玄德。”

    也說明了劉備的夢想:蓄養蒼生,照顧蒼生,保護蒼生!

    為了這個彷彿命運註定夢想,依然從軍。

    對於劉備這樣只有一箇中山靖王之後名頭的炮灰,他一沒兵二沒關係,黃巾軍、叛軍給了他機會,劉備殺黃巾走上仕途。戰役過後,劉備因戰功被分配到安喜縣做縣尉。

    然後就發生了歷史有名的,鞭打督郵,可憐劉備第一次當官,逃跑結束。

    後來,劉備跟隨都尉毌丘毅去募兵,結果碰到盜賊,劉備大展身手,又因戰功被安排到下密縣作縣丞,後來他又棄官離開,這是第二次。

    後來,劉備被委任為高唐縣的縣尉,不久升成了縣令,彷彿一切開始順利發展了。但這次更悲催,高唐縣竟然被一夥賊人給攻破了,可憐的劉備再次跑路,這是第三次。

    看過更大的世界後,就再也不甘心留在原地

    不甘心就是劉備的動力。

    劉備想到曾經的好師兄公孫瓚,已經是威震邊陲的名將了。於是投奔公孫瓚。在公孫瓚麾下,劉備展現出優秀的軍事才能,成為平原縣令,後又成為平原國相,一郡之守。

    後來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太史慈跑來向劉備求救。劉備二話不說就派了三千兵馬去解圍,劉備的名氣更大了。

    再後來,劉備先跟隨公孫瓚對抗袁紹(其實,劉只是公孫瓚的下屬),後又幫陶謙對抗曹操。後陶謙病故,原先的勢力全部歸了劉備,從此劉備在亂世,也算一方諸侯勢力。

    後來,劉備好心收留了呂布,誰知道出去打袁術,呂布直接把徐州給端了。劉備又跌入了谷底。此後劉備被呂布相逼,投靠曹操;找個機會脫離曹操,重得徐州;被曹操擊敗,投靠袁紹;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劉備轉投劉表,安身荊州。劉備在這段時間被人打得如同喪家之犬,屢次丟妻棄子,寄人籬下。

    就算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但也永遠不會放棄

    劉備投靠了名義上的同宗——劉表,之後劉備在荊州閒住多年,有一天在劉表那裡,去了一趟廁所,回來之後感慨萬千。劉表見他面帶悲慼,就問他為何如此,他說:“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由此可以看出劉備確是心有大志,從未消沉。

    就在這個過程中,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諸葛亮,並得到他出山輔佐,成就大業。

    赤壁之戰,三分天下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劉備自此擺脫陰霾,建立蜀漢,從此天下三分,劉備徹底鹹魚翻身。

    夢想和宏願,就是支撐劉備一路堅持下來的動力。

  • 4 # 知乎子不語

    劉備經歷千辛萬苦,才建立蜀漢。要說靠什麼堅持下去的,那就是劉備憑藉英雄豪傑之氣,堅韌不拔之心,匡扶漢室之志,在歷史的不經意中,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年少時候讀三國,覺得劉備很窩囊,動不動就哭,幾乎是被諸葛亮、關羽、張飛抬到帝位上去的。年長後才發覺,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真英雄。

    四十歲還居無定所、寄人籬下,六十歲才稱帝,這對於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爾的劉備來說,實在是來得太遲了。

    劉備年少時,與公孫瓚一同拜盧植為師。盧植是涿郡望族,擔任過廬江太守,是掃滅黃巾起義的主要將領。成年後又與關羽、張飛桃園結拜,二十四歲時,起兵抗擊黃巾軍。

    如果劉備沒有才學,東漢末年的大佬盧植是不可能接納他的。如果劉備沒有相當的英雄氣概,同為萬人敵的關羽、張飛,就憑劉備的幾滴眼淚,就認他做大哥,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中,劉備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安喜縣尉、平原令、豫州刺史、鎮東將軍、左將軍,直至漢中王。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袁紹、曹操、劉表等人。

    沒有堅韌不拔之心,斷然是開創不了蜀漢。他大可以投靠曹操,安安心心的做東漢王朝的左將軍,而不必東躲西藏。

    有人說劉備假仁假義,匡扶漢室是假,自立為帝是真。其實,從劉備的討伐董卓、參與衣帶詔等事件來看,他的前半生至少還是為東漢王朝東奔西跑,想做一個賢臣良將。

    隆中對所說的三分天下,也並沒有說他要代漢自立。況且他是中山靖王之後,也算是漢室宗親。即使稱帝,也是依照光武帝劉秀舊事,說是匡扶漢室,也未嘗不可。

  • 5 # 於金短

    劉備是漢室的後裔,幾經風雨歷練,被眾多忠勇謀士們相中和ding力相助,經過多年的打拼才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 6 # 公明淏

    劉備的磨難是他必須或者說是不得不經歷的!因為他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然就要與當前的利益擁有者產生矛盾;也要與覬覦他的利益者作鬥爭,或者說直白點就是”奪”!而這就意味著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我們看他的履歷:從公孫瓚開始,坐擁徐州被呂布趕走;在曹操的幫助下奪回徐州,又被曹操趕走;再與曹操、孫權爭奪荊州;竊取益州與劉璋角力;進擊漢中擊退曹操。

    須知,徐州、荊州、益州、漢中這些地區都是漢末或重要或富庶或統治者闇弱之地以致他有機可乘。在他畢生的巧取豪奪中有失有得。這是公平的,諸葛說:“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謀對付他;委用夏侯淵,而夏侯淵卻敗死了。先帝常常稱讚曹操有能耐,可還是有這些挫敗,與曹操相比劉備還算是幸運的了。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謀臣見識廣博,謀略深遠,但還是要經歷艱險、身受創傷、遭遇危難,然後才得安定。

    曹操的智慧謀略,遠遠超過別人,他用兵像孫武、吳起那樣,但是在南陽受到窘困,在烏巢遇上危險,在祁山遭到厄難,在黎陽被敵困逼,幾乎慘敗在北山,差一點死在潼關,然後才得僭稱國號於一時。想不冒艱險來平定天下,今年不去伐戰,明年不去征討,只能讓別人安然強大,最終會被吞併。

    最難判斷的,就是戰事。失敗也在所難免,想要利益最大化就要去爭奪!就必須去打仗,就會有失敗。這也就是讓劉備“堅持下去”的客觀規律。把失敗當成磨難也不是不可以,畢竟還是“磨”出了一州之地。

  • 7 # 清山雅舍

    前言

    說起蜀漢昭烈皇帝劉備,每每不禁讓我十分感慨。因為他的堅毅不拔和大器晚成,使得他成為最令我感到敬佩的帝王。他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是到了他這一輩時,家道早已中落,父親還早亡,他不得不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著編草蓆、草鞋為生。

    △桃園結義網路形象,中為劉備

    這樣低的人生起點卻在後來有那樣高的成就,這實在是讓人感到萬分敬佩。那麼到底是什麼能夠讓他在那麼多次的挫折和困難面前仍不放棄,最終建立了蜀漢的基業呢?我個人以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童年影響潛移默化,自信成功超越自我

    劉備幼時在自己家的院子角落有一棵大桑樹,其蓋如華,好似天子的車駕儀仗。有人看到這棵樹便說這家必出大福大貴之人。而劉備也信以為真,曾在與玩伴嬉戲時,說自己將來一定會乘坐這種天子車駕。雖說這種說法有戲說的成分,但是卻使劉備自幼便有了相信命運的意識。他認為自己天生就有做皇帝的命,這種童年的影響看似好笑,卻潛移默化地給了他堅持奮鬥的信念。在現代心理學中也有相關的理論。

    △劉備網路形象

    大家可能聽說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在一個實驗班裡,科學家對班裡所有的孩子說你們都是天才,於是這些孩子信以為真,都把自己當作是天才而努力學習,未來他們真的都成了天才。但其實這些孩子的資質都是正常的水平,只不過科學家們給他們做了強烈的心理暗示,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天才。於是乎他們就被這種相信命運的心理所影響,激發出了超越自我的潛力。所以劉備也是受到了自信成功的心理暗示,自小就樹立了建立功業的信念。

    二、匡正漢室,聲名遠播,眾望凝聚,不願辜負

    劉備自鎮壓黃巾起義以來,轉展多處,頗有功勳,因而逐漸在漢末社會中有了一定的名聲和影響力。尤其在參加“衣帶詔”並公開叫板曹操後,更是被世人認可為匡扶漢室的劉皇叔。既有聲望又得人心,這在劉備的成功學體系中是頗具成功潛力的,因而劉備更加相信自己定是能夠有一番作為,同時也算不辜負支援他的民心。

    況且,劉備的名望使得他聚攏了一群人才圍繞在他身邊,輔佐他、支援他,他並非是一個人。所以更會使他為了不辜負這些屬下,而始終堅持,不輕言放棄。

    △中為劉備網路形象

    三、歷經磨難,意志堅定

    劉備自幼生活清貧,後來輾轉各地爭戰不斷,艱苦的生活磨礪了他的意志,使得他性格沉穩、意志堅定。就好像經歷過大海的勇士,無法再被湖泊束縛。劉備經歷了太多苦難,讓他堅定的要去透過創立一番大業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漢末亂世群雄割據的局面,讓劉備看到了希望。這種千載難逢的時機,對於劉備而言決不可錯過。

    結語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劉備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坎坷仍不放棄,最終建立大業是由幼時養成的成功意識、民心和屬下的不可辜負、堅定的意志品質所有的所決定的。雖然蜀漢在歷史長河中先興後衰,最後又被魏所吞併。但是劉備披荊斬棘、開拓不息的精神,令我們後人高山仰止,心折敬服。

  • 8 # 子龍義從

    這個問題,我認為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最後的評價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第一,劉備抱負遠大,意志堅定

    劉備小時候家貧,但志向遠大。他曾和宗族中的玩伴嬉戲於家東南的桑樹下,桑樹枝繁葉茂猶如車蓋,劉備指著桑樹說:“將來我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蓋車”。

    史書中,劉備可謂五易其主,四失妻子,歸附劉表時已年近半百,卻還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但無數次的失敗並沒有讓劉備放棄,始終謀求發展,諸葛亮出山後,終於迎來了轉機,勢力逐漸擴充。

    第二,曹操不容劉備,劉備不得不堅持。

    曹操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自此之後,劉備才知道曹操在心裡還是有除掉他的心思,所以之後,劉備開始了堅決反曹之路,即便在當陽長坂坡被追的狼狽不堪,丟妻棄子,也沒有投降。因為他知道即使投降,最終也難逃一死,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得不尋求發展。

    附陳壽對劉備的評價: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9 # 文化一家人

    興復漢室。只用這四個字,就可以回答清楚這個問題。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屢經磨難,之所以能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就是興復漢室這個宏偉志願和雄心壯志在支撐著他,鼓舞著他,激礪著他去奮勇拼博。

    、身世決定了他的政治報負。

    《三國演義》中介紹得很清楚,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屬於正宗的皇親國戚。但由於東漢末年的朝綱混亂,皇室衰落,大權都落在了諸候王室手中。劉備也就家道中落,一度淪落到以織蓆販履為生。所以當他起兵興漢時,強大的各路諸候都瞧不起他,嘰諷他為織蓆販履小兒。

    正因為有此辛酸往事,更加激發了劉備興復漢室的宏偉抱負和決心。

    二、三顧茅廬,充分顯示了興復漢室的急切心態。

    《三國演義》開篇桃園三結義時,劉備已經二十八歲。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雖然沒有確切統計資料,但與現代相比肯定相差懸殊。所以劉備當時那個年齡已經不算小了。正因如此,劉備大展宏圖的心情是急迫的,是有危機感的。於是,他在急需胸有韜略運籌帷幄的人才輔佐時,他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充分體現了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態。

    三、隆中相會,首次闡明瞭興復漢室的宏圖大志。

    劉備在諸葛亮的茅廬首次相會,諸葛亮自然要探問劉備的初心。

    劉備說:如今漢室傾頽,奸臣竊命,我作為皇室宗親,理應承擔起興復漢室之大任。無奈我智淺術短,唯望先生能助一臂之力。

    見到劉備確實有此大志,加上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諸葛亮這才決心相助,毅然亮出了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和“三分天下”的曠世奇謀——隆中對!

    、白帝託孤,再次昭示了興復漢室的至死不渝。

    劉備在白帝城病重,召諸葛亮前來交代後事。

    劉備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我本想與大家一起興復漢室,可惜天意難違。煩丞相將詔付於太於禪,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由此可見,劉備臨終前把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其苦心孤詣的還是要興復漢室。

    總結: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劉備屢經磨難仍然能堅持下去,其緣由就是興復漢室這個宏圖大志在支撐。事實上,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最終積勞成疾病故於北伐途中的五丈原,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膽忠心,也就是為了不負劉備興復漢室的宏圖偉業

  • 10 # 文史學徒夢九霄

    在三國中曹操以奸詐著稱,孫權以善變聞名,而劉備則以仁愛傳世,從落魄王族後裔到一方霸主,從織蓆販履到轉戰南北,所謂“仁者無敵”,讓劉備一直在磨難中堅持的是劉備強烈的自我期盼,也正是這種自我期盼成就了劉備一生的傳奇。

    一、自我期盼讓劉備志向遠大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在漢末已經是落魄貴族了,但毋庸置疑的是劉備的皇室身份奠定了劉備自命不凡的基礎。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裡說劉備小時候家中有課大桑樹,遙望如同車蓋,劉備和同宗小孩樹下玩耍時就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有羽飾華蓋的車。”,可見當時劉備就已經心懷大志。

    二、君子仁愛情結成就霸業

    劉備這個人相對曹操的唯才是舉不同,因為沒什麼背景依靠,劉備對待人才是不拘一格,禮賢下士。年少的時候就喜歡結交遊俠,開始逐鹿中原的時候更以謙和仁厚讓陶謙感動萬分,禮讓徐州。

    因為劉備表現出來的君子仁厚形象,更是讓徐庶感恩不已,甚至上演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對待諸葛亮更是演繹出了千古君臣傳唱的佳話。

    此外劉備對待百姓也有仁愛之心,在人平原令的時候,外禦寇賊,內安百姓,屯糧都發給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以和劉備同席而坐而食。後來曹操南下追擊劉備,光隨行跟著劉備的百姓就多大十萬之眾。

    三、逆境調整常人所不及

    劉備很善於在逆境中進行自我調整,沒當山窮水盡的時候劉備都會以明確的自我定位來激勵自己,調整自我。

    劉備自起兵以來可以說是一路坎坷,得了徐州沒多久就被呂布打敗,之後投奔曹操,後來又逃離曹操投靠袁紹,袁紹兵敗又去投靠劉表,8年時間劉備可以說是不聽周旋於各個勢力之間。

    但是即便在落魄,劉備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並且經常鼓勵下屬應該以匡扶漢室大業為己任,每每出征都標榜自己是正義之師,廣招天下英豪,共謀大業。

    總結:劉備的成功其實是充滿傳奇的,因為相比孫權和曹操劉備是徹底的白手起家,但是劉備強烈的自我期盼和逆境商是其餘兩人不具備的,一個常戰常敗的人用著常人不能理解的信念不斷突破著自己,這才是劉備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田徑課之前做的熱身遊戲,幫忙想兩個,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