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亓小魚
-
2 # 福州美玲
不願意住一起的應該佔多數了。
2.有退休金,想去哪裡去哪裡,各種旅遊團報一下就好了,什麼也不用管,約上兩三個好姐妹,或者老兩口看準了就報,說走就走,世界那麼大,他們這個年紀也更想出去走走,看看了,要是跟著孩子一起住,會被各種牽絆住,不光要照顧他們的飲食生活起居,還得帶孫子,孫女的,一步也走不開。要是帶的方式不一樣,還得被嫌棄,被說。距離產生美,跟媳婦也不適合住一起,住久了矛盾就來了,所以很多老人現在是眼不見心不煩,離的遠遠的最舒服,最自在。
以上~
-
3 # 看小明
我父母就不願和我住一起。我爸一直說,兩代人生活習慣有差異,生活在一起肯定不適應。雖然我也同意他的說法,但有時候想想,自己也是從那個家裡長大的,怎麼到了後來反而不適應了呢?以前那幾十年咋過的?
就說我爸吧,他晚上9點多就睡了,這時我可能在看電視,玩兒電腦,玩兒手機,甚至有時候叫個外賣,吃個夜宵啥的,這一折騰,在家叮叮咚咚的動靜大,肯定影響他睡覺了,早上他5點多就起了,洗臉刷牙做早飯,叮叮咚咚的肯定又影響我睡覺了。
我媽呢,買菜是她的一大愛好,喜歡不停地往家搬吃的,各種蔬菜水果,油鹽醬醋,廚房塞得滿滿的。我就不喜歡,我喜歡吃多少買多少,吃完再買新鮮的,如果我們住一起,她長期這麼往家搬東西,我肯定也受不了,爭吵是難免的。
所以呢,他們的生活我不干涉,我的生活習慣他們提再多的意見也沒用,反正各過各的。我爸總說,子女住在一碗湯的距離最好。現在我就住他們附近,走路5分鐘就到,平時我做點紅燒肉,糖醋排骨啥的,送過去很方便,我媽買多了柴米油鹽,讓我去拿,往返也很快。
一碗湯的距離,是最好的。
-
4 # 途居生活
老話說得好:“人無老不中用”。1、人老了,身體體質當然就不利索了,會經常咳嗽、啖多、衛生不那麼講究,所以,年輕人就會嫌棄,於是就會與年輕人產生矛盾;2、人老了就會嘮叨,對年輕人的事情干預太多,這樣要講那樣要說,雖然心裡都是為了年輕人好,可是干預多了年輕人就會煩,導致對老人的態度不好,於是老人心情就會不好啦;3、思想觀念不同,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代溝”,比如年輕人穿衣少、曝露點,老人就要管、要說,甚至罵年輕人不要臉等,導致雙方矛盾激化;4、人老還童,人老了後,心態像個孩子似的,要年輕人哄,以老賣老。可年輕人為了生活整天忙裡忙外的,找得一日三歺就不錯了,根本上顧不了老人的感受,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老人,讓老人有點失落;5、血緣關係,已經結了婚的年輕人,畢竟有一方不是親生的,很多生活方式、溝通、包容態度有所不同,但不是親生的年輕人敢言不敢怒,只能對自己的另一半發難,可老人又不希望自己親生兒女因為他而為難下一代年輕人的感情,所以,離開是對兒女好的最佳方式。老人需要被尊重、被包容,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你做好了,老人開心了,自然會喜歡與你住,老人不開心了,自然會找這樣那樣理由離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你父母跟你一起生活得開心、愉快!
-
5 # 鄰家鄭姐
不管子女有多孝順,老人都不願意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分析原因三點:
①生活習慣不一樣。老年人過慣了窮日子,生活比較節儉,這個不捨得丟那個不捨得換;但是年輕人生活觀念就不一樣了,要時尚趕時髦,什麼都要好的、新的,這樣一來,相互看不慣,所謂的代溝吧。
②看事物觀點不一,容易產生矛盾。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你老人看不慣插入他們的生活中說三說四,就會引起子女們的反感,還有就是年輕人認為老年人不講衛生,老年人又認為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要是不住在一塊,眼不見,心不煩。
回覆列表
我婆婆就不願意和我們住在一起。她自己住在一邊,有需要打個電話給叫過去,隨叫隨到,開心得很!
老人家自己住在一邊,自在!自己做什麼都不用顧忌到別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尤其是和兒媳婦多少有些不自在,怕媳婦不高興,也怕委屈了自己。所以,乾脆分開住,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