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區域拒止
-
2 # 自然風57778401306
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機頭前身比機尾後身重,掛彈在前身佔三分之二的比例;二是落地俯衝力大,用雙輪對機身受力起到平行作用,給安全加上雙保險。再則,飛機造型是三角落足點,跨度較長,前足一個點在機胸,後足兩點分別在機身兩側,前足一個點採用雙輪重心平穩,有利於起降速度。
-
3 # 亓官仁
高速重型的戰機在著陸時會產生巨烈的衝擊力,無論是對戰機和跑道都是一種考驗,為平衡戰機降落對跑道損傷,及減輕飛行員著陸時壓力,特為重型高速戰機加了雙輪是很科學的選擇,非常必要。
-
4 # 水鏡曉先生
事實上,我們僅從上面這張照片就可看出殲-31為什麼前起落架使用雙輪設計了,設計者在設計之初給殲-31定位時就是要讓殲-31具備在前線前沿簡易機場起降的能力,這個我們不妨和殲-10和殲-20做下比較,通常使用單輪都是對保障水平要求較高的,而使用雙輪多是對保障水平要求較低的。殲-31設計定位就是前線支援戰機,所以理所當然使用雙輪。
單就戰鬥機的單輪和雙輪而言,雙輪無疑對起降跑道的適應能力更強,戰時起降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前出的戰機必須具備在前沿簡易機場起降的能力。不過另外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艦載機都是雙輪設計的,由於在航母上起降雙輪設計更為保險、抗衝擊能力更強。那麼殲-31會不會上艦呢?
筆者無法給出殲-31是否上艦的準確答案,現在說上艦還為時尚早。不過,讓筆者關注的是日前《中國航空報》一則關於艦載機發展趨勢的文章,該文由沈飛設計研究人員撰文,認為中型機才是未來艦載機的主流,文中列舉了中型機與重型機的優劣,雖然未指名道姓,但是顯然說的是殲-31和殲-20上艦的事。對於作者的觀點筆者不做評價,不過無論如何整合、精簡,即便是最後確定使用中型機作為艦載機,也不一定要用殲-31這個平臺。如果真像文中所說的,要把發展一機多型,把陸海空以及外貿型號全部涵蓋。那麼還是踏踏實實坐下來仔細研究美國搞F-35通用機型的經驗教訓吧。哪有那麼簡單,說整合就真能把四種戰機的需求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了?
-
5 # 軍機圖
首先稍稍糾正一下提法,從題主的的意思來看,這個問題應該問的是FC-31“鶻鷹”戰鬥機起落架鼻輪是雙輪的原因。
一般來講,戰鬥機起落架鼻輪結構取決於其使用環境、機身重量、輪胎質量、起落架撐杆合金工藝等多種因素,一般原則是能用單輪絕不用雙輪,F-22、F-35A、殲-20都使用的是單輪結構鼻輪。很簡單,鼻輪結構越簡單,結構死重越小、製造成本越低、維護越方便、發生爆胎事故側翻的機率更越低,美國空軍現役戰鬥機沒有鼻輪為雙輪結構的型號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而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環境,如野戰機場、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等環境,雙輪的抗衝擊能力強、壓強分佈均勻、易於佈置彈射牽引杆機構等優點就顯現出來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F-35的海軍型F-35C起落架鼻輪就是雙輪形式,F/A-18“大黃蜂”也是,而其他國家的現役艦載戰鬥機如蘇-33、“陣風”、殲-15也無一例外採用雙輪結構的鼻輪,為野戰簡易機場設計的前線支援戰鬥機米格-29也是雙輪結構的鼻輪。說到這裡,其實FC-31使用雙輪結構鼻輪的原因已經非常明確了,如果非要讓我點破,那也行,FC-31要上艦了。
就在前不久,來自接近海軍內部的訊息源表示,FC-31“鶻鷹”戰鬥機上艦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鶻鷹”將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首款隱身艦載戰鬥機,那麼作為艦載戰鬥機,“鶻鷹”要承受艦上起降的巨大沖擊力,勢必要採用雙輪結構的鼻輪。
-
6 # 翡翠貓貓
殲-31的前輪是雙輪胎的,這其實與各型飛機的設計特點有關,雙輪與單輪在設計上有不同的考量,在飛行器的設計中需要綜合考量。
雙輪與單輪的不同主要是對跑道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路基飛機在設計中,使用雙輪設計是為了適應不同的跑道,因為在戰爭中,尤其是野戰機場,其跑道條件並不是很好,雙輪在這方面優勢很大,相對於單輪來講更加不易陷進跑道(土質跑道的硬度不足),雙輪可以有效減小壓強。
舉例來說,殲20由於需要較高的維護條件,所以需要在高標準的機場進行起降維護,因此對於機場的起降條件並不敏感。同時殲20的重量較大,單輪相比於雙輪可以承受更大的載荷,從而增強起降環境。而殲10/殲轟7等需要前線佈置的戰鬥機,由於無法預測其部署的位置,這就要求其對跑道的適應能力非常之高,因此,這幾型機都講前起落架設計為雙輪。同時,雙輪與單輪的區別也在於其應用環境,典型的就是艦載機與路基飛機的不同,絕大多數艦載機都採用雙輪設計,這是為了應付艦載機在起降中要面對較大下降速度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增強整機的耐衝擊性,並使得艦載機在彈射中獲得更大的承載能力。綜合以上資訊,就可以看出,殲31這種四代機,由於使用較高標號的場地,對跑道要求並不敏感,同時殲31很有可能將作為中國第一種第四代艦載機來進行改進,由於要考慮到上艦的問題,雙輪比單輪要更加合適,在一開始就選擇雙輪可以有效的減輕後期改進型的設計壓力。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美製F4艦載型與蘇制蘇33,這兩種艦載機相對於對應的路基版本都是用了雙輪設計以增強適應能力。 -
7 # 貞觀防務
601所研發FC-31是在2007年總裝備部宣佈611所重型五代機方案中標以後。
左圖為601所的重五方案雪鴞,右圖為J-20。
因為成都611所方案取勝,瀋陽601所為了保證自己戰機研發能力的延續,開發了FC-31,一開始的定位是外貿機,另一方面在設計之初也考慮要保留其航母著艦能力,所以你能看到J-20的起落架前輪都是單輪,而FC-31是雙輪,因為一開始就考慮過艦載型。
不過說實話關於FC-31上艦的可能性,並不是太大。
中國海軍的潛在對手無疑是美國海軍,FC-31上艦的話,對手則是F-35。然而FC-31的本身的底子並不是太好。
目前關於五代機發動機選擇方面最主流的一種看法是:單釋出局可以用在中型平臺上,比如F-35。而雙釋出局只能用在重型平臺上,如F-22和J-20。因為五代機要考慮隱身,所有的機體裝置都必須全部內建,兩臺發動機佔用的空間更大會擠佔油箱,彈倉和電子裝置的空間,造成作戰半徑變小,滯空時間變小等問題。
601所不是不知道這個事實,但是畢竟中國拿不出推力足夠的單大推。至於某些人所說的雙發保險?F-16,J-10,F-35不都是單發嗎?事故率也不高啊。
艦載機對滯空時間是有一定硬性要求的,因為航母起降效率有限,所以FC-31作為艦載機海軍肯定不會滿意的。而外貿的話,買得起五代機的都不是窮國,有點錢的一般也都是美國陣營的。FC-31外貿的前景也不是太好。目前來看唯一可能的客戶大概也就是巴基斯坦。
空軍方面,因為FC-31作戰半徑短小,在任務上與現有型號的其他飛機有很大重疊,所以轉正的可能性並不大。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和601所沒關係,發動機不是他們在造。
-
8 # 靜夜131576626
個人以為,大家都被沈飛忽悠了。
J-31,或者說FC-31,從設計之初,就不是 為空軍準備的。換句話說,J-31本來就是為海軍艦載機準備的,從來就沒考慮過空軍的事兒。
拋開別的不說,軍隊高層的腦袋傻了,會讓成飛去設計艦載機?看看美軍的F-35C,因為洛馬公司不瞭解航母起降特點,導致該機在設計時出了N多問題,就一個尾鉤的長度就幾經修改,白花了不少冤枉錢。而中國的艦載機一直是沈飛設計製造的,對這些資料,要求門兒清。相比之下成飛就屬於門外漢。軍隊放著現成的技術團隊不用,要從頭培養一支設計隊伍?腦袋被門夾了?想想就不可能!所以那些說讓J-20上艦的,呵呵……有些人說不就是一些資料嗎?讓沈飛交給成飛不就結了?老兄,能說出這話證明你太年輕,連你都知道幫著成飛罵沈飛呢,沈飛憑什麼要平白交出資料,好給自己將來培養一個競爭對手?敢這麼幹的分分鐘就讓你知道什麼是勞動階級的鐵拳!
再來說說J-31的設計,因為對艦載機是配合軍艦使用的,而中國的航母彈射器當時還不知道在哪裡,故而J-31就必須做兩手準備——同時通用於滑躍甲板和彈射甲板。這就造成了J-31的體積不能太大,大了必然重,重了就對推力要求更高!未來如果能很快裝備彈射器還好,萬一一半會兒的裝備不了呢?這就讓後面一系列的設計資料無法確定,設計難度成倍增加。而中國對自己的東西信心不足,完事都要留有足夠的餘量,再加上中國產大推當時還沒個準信兒,這就導致機體縮水。選擇中型雙發的保守方案也就不難理解。
再來說說設計速度,大家沒覺得J-31的研發速度也有點兒太慢了嗎?從首架現身直到現在,也就出來了兩架。而相同的時間,J-20已經出來好幾架驗證機了。鶻鷹總是以一種不緊不慢的姿態慢慢的試飛,慢慢的改進,彷彿一切都跟它沒關係似的。對外宣稱是資金不足,在等金主。實際上呢?一件產品想要賺錢,就需要儘快投放市場。只有真正上市了,才會有買家相信你的產品,動了購買的心思。如果產品總是處於研發,驗證,測試,修改階段半天沒動靜,外界是會質疑這個公司實際的研發製造能力的,而這個負面印象一旦形成,會對口碑和品牌造成嚴重打擊。以後再想賣什麼東西,那就更困難了。那J-31為啥又設計的這麼慢呢?原因很簡單,在等航母。
中國是一個航母遊戲新手,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經驗,很多東西其實還是從公開的影視作品,宣傳資料,科普讀物等資料中慢慢學到,總結出來的。這就導致中國航母一直處於摸索過程中,既然是摸索,那就肯定快不起來。比如新建航母機庫多大,幾個升降機合適,是用傳統構型還是雙島構型,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滑躍還是彈射,載油多少,載彈多少,自持力長短等關鍵資料都需要摸索。而艦載機是與航母配合使用的,航母的一些關鍵資料不定下來,艦載機的整體資料就沒辦法確定,但海軍不可能等到航母建成了再來研究艦載機,這就有了“兩條腿走路”這一說,但兩條腿走路也是有講究的,配合不好會栽跟頭,怎麼辦?那就從一些必須的資料上下手。比如不知到啥時候能用上彈射器,沒關係,那東西將來必然會有的,設計飛機時就按有和沒有兩條同時滿足。不知道將來彈射器的推力有多大,沒關係,咱就設計成中型戰鬥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知道將來航母機庫多大,沒關係,飛機只要沒大過現有艦載機就成……如此以來,沈飛當然就不著急,慢工出細活兒,反正航母八字剛見一撇,不斷的挖掘現有裝備潛力就已經足以滿足中國目前戰略要求。行了,那就這樣。
綜上可知,鶻鷹從最初設計成雙輪,就是衝著艦載機去的。
-
9 # 漩渦鳴人yy
殲31前輪為什麼是雙輪胎,事實上殲31整個設計來看,不能說按照艦載機來進行設計的,但是卻與艦載機有很多的相通之處。畢竟我們都知道殲15飛鯊戰鬥機,它的開發就是沈飛集團。
殲31按照現在媒體上的說法是這款飛機是用來外貿的,但是我並不相信這麼一款第五代戰鬥機,它的開發的初衷竟然會只是用來向其他國家出口,而且這款飛機的研發資金還是沈飛集團自己掏的腰包,俄羅斯人為了搞一個第五代戰鬥機蘇五七還找印度人合作。
在我看來,這款飛機最開始的初衷應該就是跟殲20一起搞一個高低空搭配,我們都知道俄羅斯,他是蘇27和米格29形成一個高低空搭配美國是F15f16形成一個高低空搭配,這不僅能夠有效地節約成本,而且能夠使各型戰機得到威力的最大的發揮。
殲20戰鬥力很強悍,這一點無可置疑,但是一個五代機,它的價格也是逆天的,尤其是像這種隱形雙發重型轟戰鬥機,有人說中國必須裝備幾百架上的飛機,但是說實話,美華人憑藉他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也頂多裝備100多架f22,在天上我們看見一架f22載飛行,實際上是三倍與它的重量的黃金在那裡飛,從這裡我們就能看的出五代機造價之貴,其他國家根本就難以承受,所以美華人迫於無奈,研發了一個比較低成本的,相比較於其他自己的f22而言,比較低成本,而且還能夠湊合著用的低端戰機f35。
中國一開始搞殲20殲31,肯定就是奔著高低空搭配過去的,只不過在戰鬥機的研發方面很快,沈飛集團,就發現戰鬥機太小了沒有辦法承受第五代戰鬥機所能使用的功效,而且為了追求隱形戰鬥機必須對他某些能力實行閹割,這樣的話,這款戰鬥機,雖然頂著一個第五代戰鬥機的名頭,戰鬥力還不如第四代主流戰鬥機,就好像俄羅斯人的米格29雖然追求絕對無敵的近身格鬥,但是閹割了他的戰略巡航能力,使得他獲得了一個機場守衛者的名號。
但是對於沈飛集團而言,他們對於這款戰鬥機做了一些改進,改進是為了這款戰鬥機日後能有其他的銷路做了一些準備,比如說著名的諸多的艦載機的設計被融合,這款戰鬥機,原因肯定就是沈飛集團,怕風險太大,因此選擇了這種方式來規避一定的風險。
但是國家表明這款戰鬥機效能太低,不符合未來中國大的遠洋海軍戰略,中國要走的是藍水海軍深水海軍顯然,這款戰鬥機很難去在遠洋對抗其他國家的先進戰鬥機。
萬般無奈之下,這款戰鬥機只能轉為外貿,但是。低下的能力加上過高的價格也很難有國家去承受這一款戰鬥機,即便是號稱巴鐵的巴基斯坦,他本身就是囊中羞澀,因此才選擇了驍龍戰鬥機,這個時候你讓他去頂這個爛攤子,他肯定也是不肯的。
在武器研發這條路上,很有可能因為好高騖遠,去走了一些急路,歪路,但是沒有辦法,這必須要付的學費,認真的靜下心來好好的想想自己錯在哪裡,對在哪裡,才能夠接著去研發出對自己更有利的東西。
-
10 # 心骨表94231426
個人覺得J-31定位為多用途戰機,屬前線支援型別的。貌似這款機型似乎在等屬於他自己的平臺。雙輪胎就意味著它是可以在公路起降的。
回覆列表
圖為中國的殲-31戰鬥機
眾所周知,雙起落架結構一般都運用於起降時俯仰角度較大,機頭會對地面造成嚴重衝擊的重型戰鬥機以及固定翼艦載機。而殲-31戰機28噸的體重雖然可以勉強歸類為重型戰鬥機,然而大菱形翼的設計使得殲-31並不會出現著陸時俯仰角度過大的問題,而且由於起落架連線結構過於單薄,殲-31也不可能去航母上“摔”斷自己的前腿,那殲-31戰鬥機為什麼要使用這種連線結構沒有加強的雙滑輪設計呢。
圖為使用了雙輪起落架的殲-15戰機
首先,殲-31目前只能說在第一階段原型機階段進行徘徊,在未來連氣動設計都有可能會有重大改變的殲-31戰鬥機,在未來換上大直徑的單輪或者加強起落架收放連線結構對殲-31來說並不是很難,即使這會帶來殲-31機頭的肥大或者液壓裝置需要大改。但是總要比點名道姓的被空軍丟棄要強很多,並且殲-31想要擁有戰鬥力就是要肥起來,最新的原型機也可以一定程度的證明殲-31戰鬥機正在效仿“肥電”以增肥來獲得更為優秀的作戰能力,所以既然機身已經變肥的情況下,殲-31換輪子換架子就成了必然之勢。
圖為美國的F-18戰鬥機
其次,由於空軍被殲-16和殲-20這對兄弟佔據,空軍已經不會選擇任務模式有所重疊的殲-31戰鬥機了。而這時,對海五代戰機要求越來越高的海軍應該就會選擇殲-31戰機了。而殲-31雙輪起落架也可以向海軍表明,殲-31戰機的市場一直為都在為海軍留好後門。而且殲-31的資訊融合處理能力使得殲-31比殲-15戰機要更適合作為電子戰機使用,而且殲-31的瞄準頭盔也可以給殲-31提供不俗的全向攻擊能力,所以在使用雙輪的設計時殲-31明顯給自己提供了更多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