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該使用者是
-
2 # Lscssh科技官
我這裡只提一點,就是終端硬體裝置的發展!
此前,我並未意識到硬體裝置會限制NFC支付的發展,但在今年想給自己買一款帶NFC功能的手機時,才意識到手機終端是限制NFC支付最大的障礙。
之所以說手機終端限制了NFC的發展是因為目前支援NFC的手機型號實在太少了,差不多每個中國產手機品牌均只有少數高階型號支援NFC,基本只集中在一些旗艦級型號中。去年年末查詢NFC手機時,印象中華為、小米、oppo、ov、諾基亞、努比亞、一加均有NFC手機的型號,但每個品牌主流型號中均不超過3個型號有NFC,和大量中低端型號相比,NFC手機絕對屬於少數。這樣一來,國內能使用NFC支付的終端數量就少了很多。
相反,微信和支付寶這種以APP方式進行移動支付普及起來就要方便很多,手機只要裝個APP就能完成支付,對使用者來說根本沒什麼限制,只要是智慧手機就能用上。由於NFC手機的數量整體很少,這使用者群天然就比微信和支付寶差了一大截。使用者基數上不去,你談何發展,連最基礎的問題都沒解決,自然也就難以支撐起NFC這個市場。NFC不是新技術,很早就應用於移動支付,但是至今仍舊不溫不火,雖然限制其發展的因素不少,但最大的因素一定是手機終端數量的限制。
如果未來,中低端手機均能配置NFC,那麼相信其對應的移動支付一定會發展起來,NFC各種應用範圍也會更加的普及。
-
3 # 貓眼看數碼
NFC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主要原因還是使用成本問題。
使用者方面,支援NFC的智慧手機並不多,而且通常只有兩、三千元的旗艦手機才有這一功能。排名考前的三星、蘋果、華為、OPPO四大品牌中,只有三星和華為在大力推廣NFC支付。蘋果手機NFC起步較為,而且直到今年才開國內通少數城市的NFC公交卡功能。OPPO更是極少推出支援NFC的手機,這麼多年來只有Find 7一款。
大部分使用者購買的普通智慧手機壓根就不具備NFC功能,或者有NFC但支付功能非常薄弱。在這種環境下,使用者使用NFC支付的習慣很難培養起來。
商戶方面,NFC的限制太多也是大家不願意用這一功能的主要原因。因為NFC刷卡必須要用到支援銀聯雲閃付的POS機,這種裝置在國外的零售商很普及。但是國內的商店在過去一直習慣於現金支付,POS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飲、零售店鋪,從來就不支援POS機和刷卡。所以即使使用者的手機支援NFC支付,在這些消費場所也沒有用武之地。
最後就是NFC支付的競爭對手——二維碼支付太過強勢。前面提到的小型餐飲、零售店鋪雖然不可能安裝POS機,但在店內甚至小攤上貼一張二維碼卻非常方便,而且幾乎沒有成本。雖然二維碼支付的操作體驗遠不如NFC那麼方便,但是應用場景豐富,幾乎所有的店家都支援,所有的手機都能使用,因此廣為大眾消費者所接受。在使用雙方都幾乎零成本的二維碼支付的衝擊下,NFC的式微也就變的理所當然了。
-
4 # 378China
現在的nfc手機已經很多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用,還是宣傳不夠。手機刷銀聯,交通卡都要用到nfc。裝置支援也很普遍,atm,公交,pos都支援,只是不會用的太多,包括收銀員。宣傳力度加大就好了。
-
5 # 看球人
NFC絕對是一個好技術,它是由索尼,諾基亞和恩智浦聯合研發的技術。
早在2011年,NFC就已經在部分旗艦機上普及開來,三星S2,諾基亞N9等手機都有這個功能。
然而,限制NFC普及的也正是手機廠商。即便是現在,NFC也不是所有手機都必備的功能,大部分中低端機為了節約成本,根本不會搭載NFC晶片。這樣一來,NFC功能就與大部分使用者無緣了。
-
6 # 晨東晚西
我在十幾年前去過芬蘭,那時芬蘭的公交,超市,小店等等已經用上了手機的nfc小額支付,非常簡潔方便。比如公交,這需要公交公司,運營商和銀行充分合作,放棄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去擁抱新技術。比如銀行卡的小額閃付,一張歐洲某國的銀行卡,在歐洲其它國家和北美都可以進行進行方便的閃付。
這些不是技術上的問題,是認識上的,是利益層面的問題。
-
7 # 英雄救醜
錢!!!!!!!!!!
!!!!!
-
8 # 鮮棗課堂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NFC技術。
我相信,大家對NFC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它作為一項便捷的技術,很多年前就來到大家的身邊。
在我們生活中,時不時會看到它的身影。
例如地鐵、公交:
移動支付:
但是,NFC到底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究竟是基於什麼技術?有什麼優點和缺點?相信大部分同學都說不清楚。
而且,NFC好像很久以前就已出現,為什麼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為了解答這些疑惑,我們今天就專門來說說——
NFC的誕生
NFC,全稱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場通訊”,也叫“近距離無線通訊”。
它於 2003 年由飛利浦和索尼這兩個當時的移動裝置巨頭聯合研發。
當時,飛利浦派了一個團隊到日本,和SONY工程師一起閉關三個月,憋出了這麼一個大招,就是NFC。
2004年,兩大巨頭與諾基亞這個手機大佬共同建立NFC論壇,開始推廣NFC的應用。
自此,NFC作為一個嬰兒,就開始了他艱難的成長曆程。
NFC到底是什麼技術
NFC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電子裝置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
注意到這幾個關鍵詞了不? 短距離、高頻、非接觸式、點對點。
說到NFC,就不得不談談它的前身,也就是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又名電子標籤。
顧名思義,RFID的工作原理就是給一件件物品上貼上一個包含RFID射頻部分和天線環路的RFID電路。
攜帶該標籤的物品進入人為設定的特定磁場後,會發出特定頻率的訊號,閱讀器就可獲得之前該物品被寫入的資訊。
這有點像工作人員脖子上掛的胸牌,而你就是他的主管,當他進入你的視線,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姓名職業等資訊,還可以改寫他胸牌的內容。
如果說RFID是一個人戴著胸牌方便別人瞭解他,那麼NFC就是兩個人都戴著胸牌,而且他們可以在看到對方後任意更改胸牌上的內容,改變對方接收到的資訊。
由於NFC採用了13.56Mhz訊號頻段,所以它的“視力”遠遠不如RFID。
NFC與RFID在物理層面看上去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因為RFID本質上屬於識別技術,而NFC屬於通訊技術。
NFC誕生之初,就相容了索尼公司的FeliCaTM標準,以及ISO 14443 A,B,也就是飛利浦的MIFARE標準。在業界簡稱為Type A,Type B和Type F,其中A,B為Mifare標準,F為Felica標準。
NFC有三種工作模式:
1.主動模式
在主動模式下NFC終端可以作為一個讀卡器,發出射頻場去識別和讀/寫別的NFC裝置資訊。
主動通訊模式
2.被動模式
這個模式正好和主動模式相反,此時NFC終端則被模擬成一張卡,它只在其他裝置發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被讀/寫資訊。
被動通訊模式
3.雙向模式
在此模式下NFC終端雙方都主動發出射頻場來建立點對點的通訊。相當於兩個NFC裝置都處於主動模式。
以被動模式為例:
啟動NFC通訊的裝置,也稱為NFC發起裝置,在整個通訊過程中提供射頻場(RF-field)。它可以選擇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種傳輸速度,將資料傳送到另一臺裝置。
另一臺裝置稱為NFC目標裝置,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製(load modulation)技術,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將資料傳回發起裝置。
兩者即實現了通訊。
移動裝置主要以被動模式操作,可以大幅降低功耗,並延長電池壽命。
NFC的發展
釋出NFC後,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相信這又是一款可以改變世界的產品。
畢竟,NFC與藍芽(bluetooth)相比,不僅更加安全,而且建立連線只需要0.1秒不到。更不用提NFC的卡模擬功能,讓手機同時成為公交卡、門禁卡甚至銀行卡,可以說NFC全方面碾壓藍芽。
但是事實上,NFC連推廣的那一步都沒邁出去。
雖說NFC更加方便安全,而且成本相較於藍芽更低,但必須近距離甚至接觸的建立連線方式是它的一塊短板。
而且,在檔案傳輸速度上,NFC也不盡人意。NFC在傳輸速度上理論上最快只能達到 868 Kbps,而藍芽卻可以達到 2.1 Mbps。
日本可能說是NFC的孃家了,也是NFC早期最主要的推廣地區。
在手機廠商,商家,運營商乃至銀行的聯合推廣下,日本的手機早已集成了公交卡和銀行卡功能。
但在日本以外,NFC一片慘淡,特別是在歐洲,由於諾基亞高昂的授權及伺服器費用,缺少諾基亞的技術支援,導致眾多開發者對於NFC敬而遠之。
NFC主要在亞洲推廣較為普遍
儘管諾基亞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NFC產品——諾基亞3220,並且幾乎將NFC作為了手機標配。但由於沒什麼真正實用的功能,NFC也只能作為一個噱頭,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Nokia 3220
NFC的新生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NFC這項技術重新進入了各大手機廠商的視線。
相比於現在的掃碼—付款模式,NFC的接觸付款模式顯然更加快捷和安全,NFC技術也終於不再是屠龍之技。
現在NFC主要有以下兩大應用方面:
卡模擬
這是NFC最早的功能之一。
讓手機可以作為公交卡和銀行卡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現在出行所需要攜帶卡片的數量。但是,由於軟體問題,這個功能在早期始終無法普及。
現在該功能終於得到了足夠的軟體支援,小米、華為、三星、努比亞、一加、魅族等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可以模擬公交卡的專屬APP。遺憾的是,該功能只能在幾個一線城市使用,普及還需要時間。
至於銀行卡模擬,目前只有支付寶,Samsung Pay,Mi Pay,華為錢包等幾個APP支援。
檔案傳輸
類似於手機藍芽,在兩臺手機都將NFC功能開啟後,將手機靠近即可建立連線,之後就可選擇傳輸或接收檔案。
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NFC遠不如藍芽快捷,但NFC可以作為藍芽的預連結使用。
現在很多相機、照片印表機,也透過NFC進行圖片快速傳輸,畢竟非常方便快捷。
相機的NFC功能
印表機的NFC功能
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NFC應用被不斷髮掘出來。例如,現在火爆的共享單車。
摩拜和ofo兩大共享單車也釋出了支援NFC的新車型,使用者可以跳過掃碼步驟,直接將手機靠近智慧鎖即可解鎖,讓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更好,但目前該功能仍有一定的侷限性。
三星Note8開啟摩拜智慧鎖
受制於基礎設施和產業鏈的極不完善,NFC目前遠遠不能發揮它的全部功能。
例如NFC名片,透過NFC標籤撥打電話,訪問網址,甚至透過NFC標籤來獲取商品資訊等等,很多功能都還在研發階段,沒有走進我們的生活。
但NFC就像已經改變我們生活的移動支付一樣,需要一定時間發展,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NFC憑藉它的功能特性,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
9 # 太平洋電腦網
說實話,NFC的技術很久之前就出現了,所以說要是技術的原因,那真的說不過去。
我覺得是社會的原因先說交通的,小米在國內是大力推動其中一個。小米在開發佈會的時候就說過一件事,就是因為NFC坐車,需要地鐵和公交的支援,而這些是屬於基礎設定,屬於政府的。因此小米需要一個一個城市去談,這裡是最大的阻礙。
不是說政府不願意做事,而是政府需要從大局來考慮事情,這麼一個新事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新事物,對於科技人員來說不是),涉及到一個城市上百萬人口的交通運輸,必須要慎重再慎重的考慮。如果一有問題,可能影響到上百萬人口,因此會很嚴重。所以,政府要做出決定也是相當艱難。
即使政府同意,也需要巨大的基礎設施修改,工程量非常龐大。
所以,直接帶手機就好了。
當然,成本算是嗎?可能是一個方面,之前有人統計過,NFC成本需要十多塊,在中高階機器上不算什麼。但是在低端機上就算很龐大的成本了。
-
10 # pupu828
各地方各部門因利益的封鎖,並不是技術上能封鎖,比如公交卡,門禁卡,一旦提供協議後共享,那麼龐大的售卡及卡押金利潤將消失。
國家應該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制定統一方案,對髮卡方使用卡進行規範,哪些用途佔用卡中的哪些區域,並對外開放介面或協議,以後大家只帶手機,可以摸擬銀行卡、門禁卡、公交卡、飯卡、甚至身份證等。
回覆列表
除非強制手機商每臺必須加入NFC,否則想換手機時心儀的手機又沒NFC,有NFC的又因各種因素(價格和配置、電池)沒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