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車行周邊
-
2 # 一峰公子
汽車的制動距離由很多因素所決定。總結起來有三點,人為因素,車輛自身因素以及環境因素。這三點綜合起來決定了車輛的制動距離。
人為因素,就是駕駛員的自身的因素,從發現障礙到做出反應,到汽車剎停,所用的反應時間,因人而異,駕駛人操作手法不同,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汽車的剎車距離。
車輛自身因素。不同的汽車剎車系統的設定不同,剎車片的使用程度不同,輪胎的老化程度不同均會影響剎車距離。
環境因素,就是用車環境,乾燥路面,溼滑路面,泥地雪地,柏油路,砂石路,水泥路,土路等,汽車行駛的路面不同,也就意味著剎車距離不同。
以上三個因素,任何一個都不能完全決定汽車的剎車距離,三者綜合起來才能決定汽車的剎車距離。
-
3 # 質信車服
本文觀點:影響汽車制動距離長短的因素很多,今天主要說幾個最具關鍵性的,分別是行駛速度,行駛時的車重(尤其載貨車輛),行駛路面的摩擦係數,駕駛員施加給制動踏板的踩踏力度,車輛本身的制動系統是否正常,車輛是否安裝ABS+EBD系統。
1、車輛行駛速度。學過物理的都知道,移動物體的質量與速度成正比,物體在質量和摩擦阻力相等時移動速度越快,其在移動方向上產生的力量就越大,所以在施加相同的遏止力後,移動速度越快的物體要停止下來所用的時間越長,繼而它所移動的距離也就越長(請大家先牢記這個不算嚴謹的規律,因為下面有好幾個因素要用到它)。所以在很多危險路段或高速路上都會有限制車速的規定,為的就是降低事故發生率。
2、車輛行駛時的自重。同樣適用上面所說的這個物理學規律,只不過這次是其它條件都一樣時,質量越大的物體要停下來所用的時間越長,繼而它所移動的距離也就越長。同樣為了安全,每種車型都有限載重量的規定,特別是針對那種大型的載貨車輛,它們發生事故基本都是因為超載或超速引起的。
3、駕駛員施加給制動踏板的踩踏力度。再次適用上面所說的物理學規律,這次的變數成了要讓移動物體停止下來的遏止力,移動物體在質量、摩擦阻力和速度相同的情況下,所施加遏止力越小,移動物體要停下來所用的時間越長,繼而它的移動距離也就越長。因此現在的車輛上都配備了真空助力系統,為的就是增加制動時對剎車踏板的踩踏力度,來達到更好的剎車效果。
4、車輛行駛時與路面摩擦係數的大小。第4次用到之前的那個物理學規律,這次變化的是物體在移動方向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係數越小摩擦阻力越小,移動物體要停下來所用的時間越長,繼而它的移動距離也就越長。這也就是在雨雪天氣駕駛車輛時要格外小心的原因,車輛和路面的摩擦係數與輪胎的抓地力大小以及路面的粗糙程度最為相關,輪胎抓地力就越小或是路面越溼滑,這個摩擦係數越小,車輛制動效果越差,制動距離就越長。
5、車輛本身的制動系統是否正常。這個因素其實也同樣遵循上面所說的那個物理學規律,因為剎車系統就是產生那個讓移動物體停止下來的遏制力源頭。車輛制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就是產生一個遏止車輪轉動的力量,以此讓行駛中的車輛停止下來。如果制動系統中的某個部件出現故障,就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執行,導致無法產生或是產生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遏制力,使車輛的制動距離變長,無法保證車輛的安全行駛。
6、車輛是否配備ABS+EBD制動系統。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ABS+EBD制動系統其實不是為了縮短車輛的制動距離的,它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讓車輛在緊急制動時依然讓轉向輪保持轉動,從而達到可以繼續控制車輛行駛方向的目的。不過有ABS+EBD系統要比沒有的車輛在冰雪路面的制動距離確實要短一些的。車輛制動的絕大部分原因都是為了躲避障礙物,所以躲避障礙物的方式除了讓車輛在碰到它之前停下來以外,還可以讓車輛在制動減速過程中實現有效轉向,從而可以躲避障礙物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
4 # 郭冬林說車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車輛的剎車距離?
一、剎車系統,剎車系統一般分為碟剎和鼓剎。現在的轎車大部分總碟剎,而載重貨車,一般用鼓剎,碟剎的特點是制動力好,不容易出現剎車效果衰退,缺點是成本高。鼓剎的特點是成本低,長時間剎車,容易出現溫度高,剎車效果衰退。
透過改進剎車系統可以減少剎車距離,比如增大剎車盤直徑,剎車盤越大,剎車越容易。還有可以改成打孔的通風剎車盤,剎車其實就是把動能轉化成熱能,打孔的通風剎車盤,更容易散熱,把熱能散發掉,這樣就更容易剎車。
二、車重。車輛越重,它的剎車距離就越長。火車的剎車距離就遠超過轎車的。所以,車越大,車越重,剎車距離越會長,之所以真正的剎車距離沒有變遠,是因為剎車系統起了作用。所以要想剎車距離短,平時在車裡不要放太多東西,特別是後備箱,不要放重物。
三、輪胎。好的輪胎,可以大大減少剎車距離。輪胎的花紋以及配方材料,會影響剎車距離。輪胎有全天候四季輪胎,也有雪地胎,雨地胎。如果你是普通輪胎,下雨天剎車,剎車距離會比晴天要長,如果在雪地行駛,普通胎的剎車距離也會長。就因為輪胎跟路面的接觸,抓地力導致剎車效果不同,從而影響到剎車距離。
四、車身比重。好的新車設計,會把汽車的前後比重設計成50:50,這樣在急剎車時,就不至於出現剎車點頭,剎車距離也會減少。而普通的前驅車,基本都是前重後輕,一剎車就會點頭。
除了客觀因素以外,還有人為因素,就是司機的駕駛習慣,司機的應激反應等等,限於篇幅,就不在這裡多講了。
你覺得影響剎車距離,還有什麼因素?
-
5 # 這天那地車馳騁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會聽到周圍的人說,或是在新聞看到,因剎不住車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頻頻發生,這實際上與平時開車對行駛環境的觀察和預判後,做出的實際行為,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如: 知道雨天路滑,開車的速度就是降不下來。下長坡時,明知道車輛是超載行駛,還是在高擋位下坡行駛,長時間踩剎車發生制動熱衰減,使制動降低或是制動失效。影響汽車剎車距離的原因,大慨歸納以下幾種。
機械原因:
1. 輪胎磨損度: 汽車的輪胎花紋深,附著力大,排水效能好,剎車距離短,否則相反。車輛輪胎的氣壓對剎車距離也有一定的影響。
2. 氣剎: 正沒有洩漏氣和相互運動機件不髮卡、各個間隙行程在標準範圍內的情況下,剎車距離與制動蹄片的磨損度有關,過渡磨損可能會使制動減弱和失效。
另外還與制動時間長短有關,如: 載重車輛在長下坡路段,長時間剎車會產生制動熱衰減,溫度在400度時制動力下降減弱,達到600度--700度時制動失效,有的引燃車輛輪胎著火的現象。這也是大貨車為什麼要裝淋水器進行散熱的原因。
3. 油剎:
1. 油剎的剎距離,與用制動液的品質有關,劣質油和制動油使用時間過長,制動液形成水溶性(油發生乳白色現象)時,制動減弱和失效。
2. 長時間制動時,制動轂與制動蹄片(或是制動鉗與制動盤)之間摩擦產生的熱量,易使制動夜發生氣阻現象,會使剎車距離增長。
3. 制動管路中的空氣沒有安全排除,制動時管路中的空氣被壓縮,使透過制動液被放大的壓力削弱,剎車距離增長。
4. 制動結構: 制動結構有鼓式制動和盤式制動,兩者在其它等同條件下進行急剎車對比發現,鼓式制動結構的剎車距離優於盤式制動的剎車距離。
駕駛人原因:駕駛員從發現情況到做出正確的處理,進行剎車制動的操作,最快反應時間也要0.1秒,一般反應時間0.2秒--0.9秒之間,這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剎車的距離。
氣候原因:
1. 天氣對剎車距離影響也比較大,如下雨天路面溼滑,車輛輪胎與地面接觸會有一層水膜形成,使車輛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下降,制動時的摩擦係數降低,使剎車距離變長。
2. 冬季下雪天氣,路上的積雪,或是雪溶化後,由於氣溫低結一層冰,車輛行駛中剎車時,增大了車輛剎車的制動距離。
3. 車輛在行駛中遇有起霧時,可視度降低,影響駕駛員的判斷力,再加上路面溼滑,突然發現有情況,需剎車避險時,安全剎車距離不足,造成剎不住車。
路面原因: 車輛在水泥路、柏油路、沙地路、碎石路等等,路面上行駛時,它們的摩擦係數不同,緊急剎車時的制動距離也不同。所以要做好對車輛行駛所處的環境做好觀察和預判,並有效控制好車速和載貨量。
載貨原因: 車輛按載質量標準配貨和超載載貨,緊急剎車時的制動距離不一樣。如果是同一車型型號的兩輛車,分別按標準載質量配貨和超載配貨,以相同的時速,在同等路面上行駛進行急剎車距離對比,超載的車輛急剎車距離大,而按標準載貨的車輛急剎車距離小。
速度原因: 車輛時速與剎車距離也有很大關係,如果用兩輛同型號的車輛,進行急剎車距離作對比,車輛用不同的行駛速度、相同的載貨質量、相同的路面上行駛,進行緊急剎車對比。速度高的剎車距離長,而速度低的剎車距離短。
-
6 # 邏輯非車
在開車時,剎車距離是車主必須要明白的事情之一。但是不同情況下的剎車距離也肯定是不同的,那麼剎車距離都跟什麼有關。(敲黑板,重點畫起來!)
1、路況
首先對剎車距離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路況,例如雨水地面與乾燥地面,柏油路和泥土路,不同的路面摩擦力是不同的,溼地剎車距離就要比干地更長一些。
2、輪胎尺寸
寬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摩擦係數隨之增加,也可以更好的提供抓地力,剎車距離可縮短;窄輪胎相對來說接觸小,摩擦小,剎車距離相對較長。當然了,同等情況下,寬輪胎要比窄輪胎費油。
3、輪胎花紋
不同的輪胎花紋也會存在差異,即便兩條輪胎都是夏季胎,不同品牌的輪胎花紋也大不相同。比如,某款輪胎號稱採用“鯊魚皮科技”,排水效能非常好,非對稱和特殊花紋的配合提高了輪胎在水面上的附著力,所以同樣是在溼地剎車,剎車距離會更短一些。
4、輪胎壓力
有人認為提高胎壓有利於輪胎排水,提高剎車效能;也有人認為降低胎壓能夠獲取更佳的接地面積。然而,高胎壓情況下有利於輪胎排水,但是較小的接地面積使得輪胎的摩擦降低;低胎壓能夠獲得較好的抓地力,因為排水槽被擠壓所以排水能力太差。所以,最佳的剎車距離還是使用標準胎壓。
5、剎車盤尺寸
剎車盤尺寸也直接影響剎車力度,偏軟或偏硬的剎車都會影響車主在剎車時候的感覺和結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摩擦係數太高的剎車片不太合適街道使用,改裝後剎車會變得異常靈敏,對於行駛舒適性極為不利!
6、制動液
制動液的類別也直接影響了制動效果,選擇適合自己的剎車系統標號的制動液也非常重要,而且制動液也是需要經常檢查與新增的。
7、主動剎車系統
主動剎車系統近年開始普及,屬於汽車主動安全配置之一,作用是幫助駕駛員減少追尾的風險,在駕駛員未作出反應的時候會主動採取制動,從而間接的縮短了剎車距離。
8、腳墊
買車後加裝腳墊是華人特色,腳墊的尺寸也會影響司機踩剎車,過大的腳墊容易卡住剎車踏板,過小的腳墊又容易滑動,致使剎車受影響。如果一定要買腳墊,最好還是買專車專用的。
9、超載
車輛越重,制動距離就會越長。這就是為什麼遇見滿(超)載大車能躲則躲的原因,不是他不剎車,是慣性太大,剎車距離太長。
10、司機判斷力
司機的判斷力屬於影響剎車距離的主觀因素,每個人的判斷力不同,對突發情況的處理也不盡相同,開車上路一定要學會預判性駕駛。(Bee)
-
7 # 玩車教授
1.速度
速度是影響剎車距離的最大因素,速度越快,從運動到靜止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剎車距離也會越遠。
2.輪胎輪胎是汽車與地面唯一接觸的部件,汽車的加速減速都是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汽車的質量不變,所以縱向作用力不變,因此,輪胎材質的抓地力和輪胎寬度直接影響剎車距離,使用抓地力強的輪胎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縮短剎車距離。
3.車重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大小與該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剎車時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也會越大,同樣一套剎車系統,車輛滿載和空載狀態的剎車距離是不一樣的。
4.剎車系統(碟式剎車)
(盤式剎車)
當前的車輛剎車系統主要有鼓式剎車和盤式剎車,兩種剎車系統具有不同的特性,剎車效果也有所不同,另外電子系統的介入也會影響剎車距離。
5.路面溼滑程度乾燥路面的剎車成績會好與冰雪溼滑入面。路面有水的情況下,車輛輪胎與地面之間會形成一層水膜,使輪胎附著力下降,制動時的摩擦係數降低,剎車距離邊長。
6.駕駛人原因每個人的面對緊情況的反應時間是不一樣的,人的最快反應時間是0.1秒,正常反應時間為0.2秒-0.9秒,100公里時速下車輛一秒鐘前進28米左右,因此剎車時間至關重要。
-
8 # 愛車大家說
汽車的制動距離是制動效能的直接體現,制動距離越短說明制動系統效率越好,盡力情況下的安全性相應會好一些。那麼都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汽車制動距離呢?今天咱們就來總結一下。
1、懸掛系統一般情況下我們很難將懸掛系統與制動距離聯絡起來,其實懸掛系統對制動距離是有影響的。在急剎車時車輛重心前移會壓縮前懸掛,如果前懸掛支撐性不足就會導致車輛重心前移幅度過大從而導致後輪附著力降低,削弱後輪的制動效果從而導致制動距離增加。有些車制動時車頭嚴重下沉這就是前懸掛支撐性不好的表現。
2、車重汽車重量越大慣性越大就越難停下來,所以汽車重量對制動距離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但並不是說重量大的車就一定比重量輕的車制動距離遠,比如一些效能車重量遠大於家用A級車,但是其制動效能卻好的多,因為還要考慮輪胎、制動系統。車重對制動距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於同一輛車來說在同樣的制動系統下裝載質量越大制動距離越短。
3、輪胎輪胎是制動系統作用的載體,輪胎附著力越好在制動時就能獲得更多的制動力,制動距離就可以縮短。一般家用車影響制動距離的因素就是輪胎的寬度,輪胎越寬接地面積越大,地面制動力越大。
4、制動力汽車制動力分為兩種,一種是制動器制動力,另一種是地面制動力。制動器制動力就是剎車系統所能提供的作用在剎車盤或者剎車鼓上的制動力。而地面制動力指的是地面對輪胎形成的制動力。很明顯兩者之間地面制動力是決定製動效能的直接因素,而制動器制動力決定了能否獲得最大的地面制動力。用通俗點的話說就是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是決定製動距離的最終因素,而剎車系統所能產生的最大剎車力度決定了車輪能否與地面形成最大摩擦力。汽車的制動器制動力都是大於地面制動力的,只要你踩剎車時車輪能抱死或者在乾燥平整的路面上能觸發ABS都說明制動器制動力合格。
5、電子輔助系統首先要說的就是ABS,ABS是制動防抱死系統的簡稱,可以防止輪胎抱死從而在緊急制動時保證對車輛的控制。而研究發現車輪與地面的滑移率在15%-20%之間時地面制動力最大,制動效果最好,因此人們就透過ABS系統把即將抱死的輪胎滑移率控制在這個範圍以求獲得最佳制動效果。因此在乾燥路面上緊急制動導致輪胎即將抱死時ABS可以獲得比抱死更短的制動距離。
另一個就是剎車輔助系統,因為有些司機經驗不豐富,在緊急情況下由於經驗的欠缺並不能用盡全力踩剎車踏板,這樣就導致了實際作用在制動器上的制動力太小,無法充分發揮制動系統的效能。而剎車輔助系統就是根據感測器採集踩剎車的力度和速度,當它判斷司機在進行緊急制動但是制動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時系統便會幫助你提高制動力,這對於新手特別有用。
6、制動系統溫度經常看到一些比賽中賽車的剎車盤都是通紅的,其實這些車使用的是一種特殊材料做成的剎車片,在一定的高溫下才能獲得最佳效能。但是對於家用車來說高溫是影響制動力的很大原因,溫度過高會導致制動力急劇下降。所以在連續下坡路段我們應該學會利用發動機制動來限制車速,儘量避免長時間連續踩剎車。
7、地面狀況剎車最終要靠車輪與地面摩擦來實現,路面狀況決定了地面與車輪的摩擦力大小,一般乾燥的柏油路制動效果最好,水泥路次之。而碎石路、土路、溼潤的柏油路制動效果更差。特別是一些道路路肩部分很容易出現一些細碎的沙石,主要是汽車行駛中氣流吹到路邊的,車輪壓上去後沙石填充在車輪與路面之間滾動會嚴重影響制動效果。因此我們在日常行車時一定要注意。
回覆列表
行車安全問題是司機包括司機的親人在內都很在意的事,不是說:駕駛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嗎!所以,行車安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而這其中,車子的剎車系統的好壞又是重中之重。那來說說影響剎車距離的一些主要因素。
1:首先速度是影響剎車距離的主要因素,速度越快,慣性越大,剎車距離就越長。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千萬別超速行駛。
2:車的重量越重,越難讓它起動起來或者停下來。
3:輪胎的使用情況,胎壓包括輪胎質量的好壞。因為輪胎質量好的,它的抓地作用力是非常有效的,使用高效能輪胎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縮短剎車距離。
4:駕駛員的反應時間,喝酒,聽音樂,打手機等,都會分散注意力從而導致反應時間加長,一旦出事故,那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