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有飯

    我覺的先買貸款買房,房子永遠都是升值品,然後餘下的錢考慮投資或者創業,可以產生收益彌補貸款產生的利息,最後還有剩餘的錢再考慮買車,車是買來就是貶值的,所以最後才考慮。

  • 2 # 毒舌財經

    買房,買車,創業哪個更有價值?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買車。

    從資產增值的角度來看買車是負資產

    車是一種消耗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車會在不斷的貶值,而且你一年養車的費用也不少。假如你買了一部100萬的車,估計5年之後車的價值就只剩下60萬左右,這意味著車輛的價值貶值幅度達到8%左右。如果把車輛的保險,維修保養油耗等計算在內,那這個負資產估計要達到12%左右。

    所以先把買車給排除在外。

    我們再來看一下100萬創業和買房哪個更有價值?

    100萬到底是拿去創業還是買房?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個人能力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人脈資源不同,那選擇都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先來說一個真實的例子,之前在網上有一個案例很流行,就說深圳南山有一個人2006年的時候把房子賣掉,拿100萬去創業,但是10年過去之後,深圳的房價不斷飆升,南山的房價漲了差不多10倍,結果這個哥們辛辛苦苦創業10年所得的利潤卻只能夠把原來的房子買回來,所以10年辛苦創業還不如買一套房在那天天喝茶,聊天來的實在。

    我再來跟你說一下我身邊一個真實的例子,我認識一個哥們,大概是在6年之前他自己深圳的房子賣掉,然後拿去創業,但是到了2019年,他自己的身家已經達到了數千萬,目前在深圳有兩套房,在惠州有一套房,跟6年前相比,他的資產估計要增值10倍以上。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真實的例子,深圳有一位姓李的先生,原來他只是上海一個普通的白領,2014年底深圳房價剛剛開始出現大的波動,然後這個哥們就敏銳的發現其中的機會,立刻把上海的工作辭掉,專心回深圳炒房。他以100多萬做首付,在福田買了第1套房子進行投資,沒過多久,這套房子就從400萬漲到了800萬,短短一年多時間大賺了400萬。

    嚐到甜頭之後,這哥們又以先前買入的房產作為抵押做消費貸充當首付,再以親戚朋友的名義買房辦理按揭貸款,然後不斷的加按揭,不斷的加槓桿,他2015年反覆操作了17次,2016年操作了4次,結果到了2016年底,他的資產在短短兩年時間之內,從100多萬變成了5000萬。

    所以到底去創業還是去炒房沒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關鍵是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如果你自己能力比較強,在某個行業有比較資深的經驗,懂市場,懂管理,而且有自己的團隊,有自己的人脈資源,那我建議你不妨去嘗試一下創業,說不定可以大獲成功呢?

    但是如果你自己的能力不是很強,又不懂市場,不懂營銷,不懂管理,沒有人脈資源,那我建議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去投資房產吧。畢竟目前在中國創業的失敗率是非常高的,根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新創企業能存活三年以上,基本上都很少,90%以上的創業在三年以內都會掛掉,也就是說只有10%左右的新創企業能夠存活下來。

    相對於創業很高的失敗率,買房產就相對比較安全些,如果你在那些人口淨流入比較大的城市買一套房,就算這個城市的房價沒有出現很大的上漲,但至少也不會有太大幅度的降低,而且我認為未來幾年這些城市至少會有小幅度的增長空間。

    當然除了買房和創業,你還有其他選擇。

    你目前有100萬可支配資金,可選擇的空間餘地比較大,除了買房跟創業之外,你還可以專門拿去做一些理財投資。

    投資最安全的一種方法就是把100萬存進銀行,你在一些中小銀行存個5年以上100萬獲得5%的利率還是有可能的,這意味著一年的利息就有5萬塊錢,5年總共的利息就是25萬塊錢。

    除了銀行存款,如果你能夠承受較大的風險,那可以拿100萬去購買信託,目前有一些信託產品的年化收益大概是在8%左右,相當100萬一年的收益就是8萬塊錢,這個收益率跟目前很多企業的利潤率差不多,而且我認為這個增長幅度應該比大部分城市房價的上漲空間還要大,所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3 # a戀上小白羊

    首先可以去掉買車,一百萬買輛豪車,帶來的是個人的品牌價值,吸金能力更強,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更保值,況且車屬於消耗品,需要長期的投入,對於提升品牌價值,莫不如加入某銀行的VIP計劃,效果是相當的。買房的話主要考驗個人的眼光以及該城市的規模和國家政策,抓住這個關鍵點的話,買房應該是一本萬利的,至少不會虧。創業就看個人能力了,自己做老闆這個錢是不夠的,不過自己既幹老闆又有技術的話,可以找有創業優惠的城市,100萬足夠你開家公司的了,有自己的產品去吸引投資公司,也是一條捷徑,不過創業之路一向比較艱難,但是特別磨練人,所以加油吧!

  • 4 # 先鋒隊隊長劉家文

    100萬創業不一定夠,創業除了要有資金還需要團隊。

    買車的話買不到好車,買個一般般的車。但是車是消耗品。

    買房的話應該也不夠吧!如果沒取老婆的話拿100萬先娶個老婆唄。

  • 5 # 銥財經iridiconomy

    作為一個對金融有些研究的業餘人士我來談下我看法,我一直覺得錢的多少不能影響一個人的未來,關鍵資金背後你的智慧,你能不能支配100萬,多少暴發戶最後慘淡收場比比皆是。

    提問者的給出的選項是創業,買車還是買房?其實就是影射到投資實體,消費和消費剛需和金融之間

    一,創業

    創業本質上是投資實體經濟,在經濟下行的這幾年我個人不太推薦。如果是79改革開放、89下海經商、99網際網路、09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抓住一個風口,是豬也能飛起來。但是2020產業鏈轉移,人口紅利消失,我個人不太推薦創業。

    二,買車

    作為消費,在有閒錢的基礎上,提升生活水平買個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建議這個購車比例不要超過你的淨資產的20%,也就是說你要買車,最多買個20萬的代步工具,不要拼奢華,攀比是一個偽命題,你以後就明白了。

    三,買房

    經歷了十幾年房產牛市,我認為在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房子作為金融產品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不好說,因為房產本身帶有金融屬性),未來作為一個剛需還是必要的。無論房價高低,有歸宿才有安全感。但是我建議100萬首付50萬就夠了,房貸在全球負利率的前提下已經很便宜了,要善於利用槓桿。

    總結

    如果你是一個在二線城市的普通家庭,有100萬閒置資金,在不影響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我建議配置為。15萬買車,50萬首付,15萬配置債券投資,10萬投資權益產品,5萬給自己和家人買個保險,5萬作為活期存款現金流。

  • 6 # 金998

    有一百萬我的規劃是投資股市三分之一,因為有二十多年的股市操作經驗,對股票市場比較解,另三分之一做實體經濟,比如開個超市之類的人人都需要的東西,還有三分之一做個短期理財,實現資金相對安全收益最大化,剩下的做為日常開銷

  • 7 # 丁中強

    一部分拿出來付首付,買個房!其餘拿出來一部分創業,雖說創業有風險,但是幹啥沒有風險,不經歷失敗哪裡有人能一次性成功!

  • 8 # 老哥說戲

    建議多方面進行考慮

    一、首先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

    1、穩健型投資者,不在乎收益低這些,需要保本的,可以選擇存款,或者保險、黃金現貨、基金、或者買國債都可以,這些優點就是風險比較小的,但是缺點就是收益小,變化小,可以說是比較穩定的。

    2、激進型投資者,可以接受高風險,崇尚高回報,那麼權益市場比較適合你,可以考慮做p2p網貸、股票、現貨黃金、現貨白銀、紙白銀等,這些都是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高收益,這些收益都會伴隨著一定的風險,所以做投資需要謹慎。

    二、整理好你的資金收入以及支出

    1、把每一個月的錢,分成五份,一份用來做生活費,打理家庭開支;一份用來交朋友,擴大你的人際圈;第三份,用來學習,買書或者培訓充實自己,一天一點進步;第四份,用來旅遊,人活一世,需要我們走很多的路,去見很美的風景,生命的成長在於不斷的歷練;第五份,就用來投資了,以錢養錢,或以錢生錢。

    2、做投資一定要用閒錢,切不可用急需錢來做投資,因為那樣很容易讓你出現錯誤的判斷,最後做投資進來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考慮做些對沖,這樣可以把風險降至最低。

    三、分析家庭的財務狀況

    現金流,未來買房買車,育兒計劃等都是要綜合在一起考慮的。理財的目的是能使我們的家庭生活過的更好,所以,謹慎穩健是比較重要的。希望一口吃個胖子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 9 # 紅財經2020

    如果你有100萬資金,個人建議不要用來買房或者創業,更不要買車消費掉。你可以投資風險低收益高且穩健的產品就是可轉債。投資可轉債也是有方法的。一定不能盲目投資,請按照下面的方法執行。那麼簡單介紹一下可轉債吧。

    何為“可轉債”?全稱:可轉換債券,是債券持有人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債券。如果債券持有人不想轉換,則可以繼續持有債券,直到償還期滿時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場出售變現。如果持有人看好發債公司股票增值潛力,在寬限期之後可以行使轉換權,按照預定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換成為股票,發債公司不得拒絕。該債券利率一般低於普通公司的債券利率,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可以降低籌資成本。可轉換債券持有人還享有在一定條件下將債券回售給發行人的權利,發行人在一定條件下擁有強制贖回債券的權利。

    以上為百度給的介紹,現我來給解釋解釋:

    1. 可轉債由企業發行,每張面值為100元人民幣,發行數量和麵值的乘積就是本次發行的總金額。可轉債在融資企業成本大大少於其他方式融資,可轉債的年利息一般在0.5%-2%之間,很多可轉債存在補償利率,即使加上補償利率,也是大大低於銀行借款利率。期限一般為5-6年。

    2. 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才有資格發行可還債,然後可轉債並不是上市公司對邊就可以發行的,可轉債發行程式和要求不低於企業上市,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才有資格發行,而且有相應的擔保,幾乎不存在到期無法償付本金利息的情形。

    3. 可轉債一般約定當股價高於轉股價30%一定時間,即觸發轉股條件,此時可轉債價格約為140元,觸發轉股條件後持有者可以在二級市場賣出債權盈利。也可以轉股行權,隨後在股票二級市場賣出股票盈利。兩者我們自然選擇二級市場賣出可轉債盈利更大。

    4. 有人會說股價要是一直不漲到轉股價的30%,豈不是一直都無法轉股,有這種可能,但是機率極小,這是因為首先轉股後上市公司不需要償還真金白銀,所有原先持有股票的股東集體買單。其次如果股價如果不斷下跌,會觸發下調轉股價條件,此時上市公司有權下調轉股價,從而使以後股價更容易達到觸發轉股的條件。另外雖然可轉債利息很低,但是上市公司就是這一點利息也不想支付,所以會在儘可能短的時間湊成轉股,從徹底不用擔心以後難以轉股償還本金,並且轉股後資金的使用方向不受限制。

    5. 從以往可轉債轉股率來看,這個比率達到96%。

    以上是可轉債的特點,那麼我們怎麼購買呢?下面說說可通什麼渠道來購買,以及購買時的技巧。

    買入操作是很簡單的,重要的是選擇標的,和買入時機。

    申購新債一般有微小的盈利,但也只夠中午飯加個雞腿的。我們購買可轉債目的是以後轉股或者以更高的價格賣出,申購新債中籤率太低,持有至轉股時間太長。所以我們平時可以選擇要購買的可轉債標的好好研究,選擇那些價格低於面值的標的,一般價格是很難跌破面值,如果跌破,達到80甚至是70,那就大膽的買入吧,就是不轉股持有至到期,你至少都有20%的盈利。

    可轉債價格變動一般和股價同方向變動,但漲跌幅不受10%限制,沒有限制並不意味著風險大,因為再怎麼跌我們最終也能保住本金和得到少量的利息,最大的風險就是上市公司真的想到期還款付息,這個不是我們的目的,當然作為上市公司來說這個結果也是不願看到的,所以轉股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

    如果看到一隻可轉債在走下跌趨勢,價格低於面值,此時建議就開始買入,可以定投買入,不用等到在底部走平,因為根據資料顯示,可轉債在面值一下的時間都很短,跌破面值以下的幅度也很小,不要試圖到了80或者70再買入,這種情況是極少出現的。定投最好在1-2個月,每日定投。如果價格大於105元就停止購買,以後價格如果下來可繼續購買。

    可轉債一般期限在5-6年,過早購買等待時間過長,故建議購買發行2年以上的標的,此時到期也就最多4年。另外可以選擇多隻購買,畢竟還有極少數到期還本付息的。根據一般市價達到轉股價的30%一定時間即觸發轉股條件,此時債權價格一般在140元。假如你購買的轉債全部在最後一年的最後一個月達到這個條件,那麼你盈利是40%,你等待的時間是4年,是不是每年10%的收益呢,每年10萬。但讓這是最不理想的情況,不可能都到第四年才觸發轉股條件,而且債權漲到140元也是一個最保守的情況,價格漲到200元以上的也有不少。這樣考慮到提前收款本金和收益的再投資以及價格在140元以上部分的,年化收益肯定大於10%了。

    還有存量太少的不要購買,存量太少,對於上市公司已經不能造成還款壓力,就沒有了轉股動力,很可能會選擇到期還本付息。

    沒有回售條款的大轉債不要購買,沒有回售保護,下調轉股價的動力就不足,遇到熊市,加上盤子大,股價波動很小,很難獲得收益。

  • 10 # 豐一樣的自由

    假如我有這100萬,我會先拿來解決個人的某些財務問題。剩餘的用來投資,只有這樣才會讓金錢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 11 # 金雞報曉牛彈琴

    假如有100萬資金。對於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生活的人來說。用50萬投入股市。另外50萬則單獨或者與合夥人做一個快速消費品加盟連鎖店

  • 12 # 大衛46762528

    買房,畢竟房子是剛需的東西,也是投資品,而且挑一個好的時間點進入能有不錯的收益,車子是消耗品,創業的百分之九十的都失敗了,除非你有好的資源和強大的人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機化學中,什麼叫做幾何異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