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公考研

    研究生與本科的不同

    首先是教育培養方式目的不同。

    中國的教育體制中,本科生的培養方式以教為主,相較於研究生培養而言,更強調"教",即主要透過"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來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培養的目的指向是應用型人才。儘管本科生也要完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但這些論文所起到的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檢測作用,檢測我們的本科生在經過2年~4年的培養之後,是否具備了成為一名合格本科生的資格。而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以學為主,相較於本科生培養而言,更強調"學",即主要透過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研究方向,導師只在研究的大思路上給予指引,培養的目的是科研型人才。研究生培養期間必須要完成若干篇論文,這些論文有些必須在專業學報期刊上公開發表,這些論文所起到的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培養必經過程和程式的作用,無法完成致謝論文,是不具備畢業資格的。

    其次是人際關係經濟環境不同。

    本科時代之所以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簡單而純潔的人際關係。絕大多數同學都是應屆考上大學的,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同學同學居住在一起,同學同樂,大家主要都依靠父母作出教育生活投資,沒有生壓力的本科生活其樂無窮。

    而研究生時代不再如此。將近一半同學是工作了一些年之後再考上研究生繼續學生生涯的,還有不少同學是考了幾次之後再考上的非應屆生,同學成分的這種多元化使得大家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各不相同,共同的志趣愛好也不再像本科時代那樣容易被髮掘。研究生同學們一半是自主選擇居住的公寓或宿舍,同班同學不再居住在一起,這就使得同學間的感情更難培養,許多同學感概研究生同學之間感情很難培養,很多程度上也基於這個原因。部分同學早已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經濟來源,能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買單;一部分同學也頻繁的在外兼職工作,為自己逐漸脫離父母獨立生活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很多研究生同學的在學生涯成為了人格獨立化的一個過渡期。學業、生活的雙重壓力使得大家疲於奔波,再也無法體會到本科時代的簡單人際關係和衣食無憂的經濟環境了。

    再次是工作目標和人生定位不同。

    人們常說,本科生們是居住在象牙塔的天之驕子,然而當天之驕子們面臨畢業,撲面而來的現代競爭壓力之巨大,也是他們所始料未及的。同學們在不同環境中成長,奮發努力,用汗水澆灌得來學歷的增長,卻發現學歷增長的速度趕不上學歷貶值的速度,熬過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再終於跨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卻發現憑藉小小的一張大學文憑基本無法在現今殘酷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僅能得到一個月幾百或一千出頭的工資聊以果腹。現在本科文憑的含金量已經完全不值得我們在眾人面前拿出來炫耀了,社會上一句也許並不是很得體的話能道出各中辛酸:"本科生不如狗"。高校不斷擴招,與日俱增的本科生們一個月那僅能餬口的工資,根本無法滿足驕子們對於高物質要求的生活所需。

    而如果說,本科生們是居住在象牙塔的天之驕子,那麼研究生們就是居住在象牙塔塔尖的社會精英了。經過了殘酷競爭成為研究生的同學們,在經過3年的研究生培養生涯之後,無論是學歷還是技能,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實際操作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所以人們願意選擇捨棄外面的花花世界而繼續寒窗苦讀,是基於考研能給我們帶來的高收益。除了收入、福利的差異外,在晉職、進修等放面,碩士也更有機會得到。而本科畢業後,混個兩三年,比較好的也就剛畢業研究生的這個薪資水平,而人家不但開始工作就能有這個薪資了,還有個研究生文憑傍身,高下之別,一目瞭然。

    決定好考研,第一步首先要擇校擇專業,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環境和氛圍

    每人對人生的規劃不盡相同,考研估計也一樣,如果想繼續讀書,從事研究工作,碩士研究生讀完了,還想讀博士,那麼最好選擇學習氛圍與人文環境比較好的學校,同時應選擇學位授予權完整的學校和研究機構,最好選擇同時招收碩士和博士的導師。

    在對待名牌大學的問題上,一般而言,名校教學資源豐富,學術氛圍濃厚,前沿性的講座比較多,這有利於學生開拓思維,樹立良好的學術理念。如果自身的學習與應試能力比較強,名校不妨作為首選;如果有些問題,最好是採取迂迴策略,碩士先上名氣不太大、競爭不太激烈的院校,再報考博士時可以再考慮這些院校。

    二、職業前景

    一些院校或許知名度不是特別大,但某些專業不錯、比較有特色,或者一些專業還出過不少知名人士。如果是自己基礎不太好,就是為了以後找一個好工作,就可以選擇專業方向較好,不一定是有名氣的院校。但就整體報考情況來看,不少考生還是中意北大,人大,南開等名校,對專業本身的優劣勢的關注處在次要的位置。

    盲目選擇名牌大學與社會上的招聘風氣,招聘偏好有關,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明顯傾向於名校,一些單位在招聘事基本上只考慮名校,比如說985、211院校。在很多情況下,名牌院校的背景無疑可以增加就業的籌碼。如果能客觀評估自身實力,認為有考上的希望,不妨放手一搏。同時,如果你以後想從事教師職業的話,建議選擇師範類院校,因為現在招聘老師都喜歡師範院校的畢業生。

    三、學界口碑與社會知名度

    設定歷史學專業碩士點的院校中,按照一般的專業排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院校的歷史學專業名列前幾名,但如果結合學校的綜合實力與知名度,則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學府往往有更大的知名度,資源優勢也更明顯。報考這些學校有一定的好處,除考中之後能獲得多種資源優勢和品牌外,即使考試失利或面試失敗,由於這些學校大多屬於自主招生高校,複試分數線要比國家線公佈的早,可以提前行動著手調劑,掌握先機;而且在調劑工作中,有不少非名牌的重點院校喜歡優先錄取這些考生。

    如果自己實力不錯,除報名校外,還可以考慮報考名校的強勢專業。當然,如果你覺得名校壓力較大,那麼選擇一些歷史學專業排名不錯,但學校整體知名度一般的院校。

    四、地域因素

    報考時要考慮畢業後想留在什麼地方工作,想在什麼地方謀求發展,就業或創業,這些問題在擇校時最好妥善處理好。

    目前,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杭州,成都,南京等地一般比較受歡迎,尤其是北京和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想要在什麼地方工作,求發展,最好就報考那一帶的學校。這樣畢業後找工作也比較方便。一方面畢業時,大家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在政策、經濟、資訊、交通、成本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住在外地找工作。此外,用人單位受就業的傳統觀念、地理歧視與政策限制的影響,要麼本能地傾向於來自大城市來的應聘者,要麼希望要熟悉本地環境的畢業生。

    五、自身的應試能力與知識水平

    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學們在報考學校時,要想盡量縮短這個距離,重要的是根據自己平時模擬水平,比較各院校的歷年的專業成績差異,然後確定學校。

    中國目前碩士研究生招生中,把學校所在地分為兩個區(A區、B區),這兩個區的基本分數線由教育部劃定,同時,還有34所自主劃線招生院校,但在這些院校裡有的是沒有歷史學的,所以不招收歷史學的碩士研究生。學校所在地域不同,分數也會有差異。如果你成績一般,最好是放低身價考一區中的一般學校或二區的院校,一般而言,綜合歷屆考生的經驗,大家都會把目標鎖定在比自己就讀的本科院校更高一層次的院校。

    此外,報考是還要適當考慮學校的文化和學風,個人的經濟因素,以及在校兼職的可能性等,但無論如何,在9月份對報考院校應該有一個大致的想法,從而有利於以後的專業複習。

    六、就業前景

    在就業形勢很嚴峻的今天,作為一直冷門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還將繼續冷門的歷史學專業就業形勢更為嚴峻。歷史學是所有學科中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鬥爭最激烈的一門學科。所以想選擇歷史專業的考研學子,一定要審慎思考,充分做好思想準備,也許會減少很多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煎熬的痛苦。

    跟據歷史學專業課教研室的統計資料顯示,往年報考歷史學專業的人主要有以下幾類:本科學歷史的應屆畢業生;在高中教歷史的歷史老師,這兩類佔了絕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有志於從事歷史研究的愛好者,還有很小一部分是想圓自己的名牌高校夢的同學,考慮到自己考其他熱門專業難度比較大就報考一些冷門專業比如歷史,當然這部分人很少!不論你是哪一類人,在做出選擇歷史學之前,你都要慎重思考,自己到底為什麼選擇歷史專業?明確了自己的目的,你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出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七、興趣與耐心

    八、錄取率

     各個學校錄取比率相差很大,名牌高校錄取率較低,好的專業錄取率也低

    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專業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最近接連對土耳其服軟,到底是出於何種的戰略考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