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書居
-
2 # 老蜜的歷史金融觀
秦朝是在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戰亂中建立起來的,二世而亡;而隋朝也是在魏晉南北朝三百年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建立起的,同樣二世而亡。兩朝的覆滅有相同點,亦有大不一樣的地方。
秦朝覆滅的種子早在秦國滅亡六國的過程中就已經埋下了。公元前211,秦滅六國建立秦朝。雖然國家在名義上統一,可我們要明白秦朝是在西周領土的基礎上統一全國的,領土遠遠小於秦朝,各民族的成分也要少於秦朝。秦朝的統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是第一次的,可人心並未歸秦,反而人們還是思念故國,想著復國(至少有一大部分有實力的六國貴族想法如此),分裂勢力遠遠超過我們想象(我們有大一統的思想,當時可沒有)。終始皇一世,可以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可人心呢?縱使始皇禮賢下士,尊重儒生,可天下人從內心深處並不認同秦朝,儘管六國和秦國同屬於一個炎黃子孫。於是天下人(當初六華人)抗拒始皇統一思想的行動,並時不時表現出輕蔑的眼神。隱忍多年的始皇終於爆發了,“焚書坑儒”的事情也就出現在太史公的《史記》裡了。可任誰也無法做到短短時間人心的統一啊!後面無數的歷史證明,人心的統一是何其艱難啊!大漢王朝用了整整100多年的時間才讓民眾認同了漢王朝,認同了“漢”;從1840年到抗日戰爭,也差不過百年的時間,我們才有了國家的觀念,民族的意識。歷史為難了始皇帝,始皇帝又為難了自己。
人心的統一難以在短時間達到的同時,始皇帝自己也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濫用民力到嚴重負荷的狀況。連長城、修靈渠、建阿房宮等重大的工程讓剛剛因統一而免受戰爭苦難的民眾背上了稱重的枷鎖。嚴重的分裂勢力,超負荷的濫用民力,讓新生的秦朝根基就不穩。
始皇帝一去世,又碰上了胡亥的糊塗皇帝以及野心巨大但不懂大局的太監趙高,起義的種子一爆發,烽煙四起。胡亥和趙高有始皇的暴力 卻無始皇的能力,自然二世而亡。
隋朝的命本來要好於秦朝,可惜作死。
北魏分裂成東西魏,東西魏演化成北齊和北周,北周滅北齊,北周被隋竊取。一脈繼承,都是屬於關隴貴族集團,內部並無分裂勢力(所以楊堅代周很順利)。經過楊堅十幾年的開皇之治,國富民強。國家統一,亦無分裂勢力;外部突厥也不是隋朝對手,且已經和親。真是一展功業的大好時機。估計隋煬帝想效仿武帝。對外,突厥已經臣服,也是親家,那就討伐北韓吧(高句麗)。可惜三徵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勞民傷財,濫用民力。對內,營建東都洛陽,修建大運河(還有好多宮殿的修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雖功在千秋,可濫用民力。對內對外,嚴重濫用民力,烽火連三月,沒真真見過世面的隋煬帝也無計可施,也就二世而亡。
秦朝崛起於西北邊陲,雖統一奈何人心不統一,分裂勢力龐大,始皇又因為種種原因嚴重濫用民力,待到二世荒唐兒子,毀於六國貴族手中。
隋朝崛起於關隴貴族集團,人心統一,分裂勢力基本沒有(貴族集團是帝業的威脅,可天下太平,皇帝行德政,哪一個集團也不會造反)。可二世隋煬帝作死,嚴重濫用民力,導致農民起義遍地,進而貴族集團大起義,毀於本集團手中。
隋煬帝想學漢武,可惜打匈奴和打北韓性質不一樣,武帝打贏了,隋煬帝打輸了。故兩位帝王濫用民力的結果就不一樣啦。
-
3 # 潤l溪
不請自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比秦漢和隋唐四個朝代的異同。
秦和隋都是在中華大地飽受戰亂和分裂後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都時間很短,都在第二代皇帝出了問題。後續的漢唐再次實現了統一,建立了盛世。對比秦和隋,兩朝有三個共同點:一是大興工程,勞民傷財。秦修長城、秦直道、秦始皇陵、阿房宮等,隋修大運河、遠征高麗。二是農民起義,天下大亂。秦大澤鄉起義,之後六國復國,隋瓦崗寨起義,之後李淵、王世充等紛紛舉義。三是初代明君,二代昏君。二代都是透過政變搶來的皇位,原本皇位是給初代皇帝的長子的。
三者背後的邏輯應該是這樣。
初代平定天下,終結長期分裂局面。百姓飽經戰亂,想過安穩日子,恢復生產,輕徭薄賦。如果能在王朝初期打好底子,那麼即使朝廷昏庸,也能維持相當長時間。然而,皇帝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百姓生活艱難,日益不滿。二代皇帝專注享樂,不聽大臣進諫,不聞百姓疾苦,越來越多的底層百姓掙扎在溫飽線以下,最終爆發起義。朝廷經歷之前的折騰後,已無力鎮壓,各地方勢力一看機會來了,紛紛起兵,王朝瓦解。二代皇帝自己也死於權臣(趙高、宇文化及)的叛變中。之後各地方諸侯或者自己稱王,或者擁立傀儡皇帝,王朝不論名義上還是實質上又處於分裂內戰狀態。直到後續的漢唐統一天下。
-
4 # 三漠胡楊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自古就有很多人去探討這個問題,早在西漢剛建立時期漢高祖就讓下面的人來總結秦二世而亡的有因,我也在此發表一下個人的淺見權當拋磚引玉了。
秦王朝一統了中國數百年的戰亂時代,結束了東周末年時期春秋戰國的動盪,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而隋則是結束了三百六十餘年的分裂,再次一統華夏,但是也是二代亡國。
秦隋的歷史非常相似,他們滅亡的原因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首先,前朝利益集團對新生王朝的敵視,而漢、唐建立過程中的戰爭對他們進行了重新洗牌
秦雖然橫掃六國但是六國的貴族卻沒有趕盡殺絕,一直在同秦進行鬥爭,這些貴族中有很多是被昏聵的君王、當權者所壓制的人。秦王朝滅亡六國把之前那些昏聵的人清掃一空,留下了空位,被這些人迅速填補,當秦始皇死後,普通民眾反抗暴秦,這些人立馬開始了針對秦的反攻。之後,經過秦末亂局、楚漢爭霸,各勢力進行了重新洗牌,當漢朝建立時之前的各個利益集團經過慘烈的廝殺已經重新整合,為之後漢家的一統掃除了障礙。
隋,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是自北魏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的制度依然存在,沒有被消滅。比如,後期建立唐的李淵家族,他們的祖上是西魏時的八柱國之一,而隋開創者的祖上是十二大將軍之一。隋文帝繼承北周的勢力卻沒有打破固有的權力分配在一統天下後,關隴貴族依舊。在傳到二世時,隋煬帝時在其執政後期雖然各地民眾起義風起雲湧,但是統治階層中的關隴貴族、各地豪強處於觀望狀態,隋煬帝到也不是很在意這些農民起義。但是,當後期楊玄感加入反對的潮流後,形勢就岌岌可危了。很快各地有能力、有勢力的上層貴族開始了爭霸天下,最終出身關隴貴族的李唐取得天下,建立了唐朝。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相信想鬧事、敢鬧事、能鬧事的基本都出來了,當然最後被消滅了很大一部分,為唐朝之後建立一個相當穩定的統治政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其次,統治者政策失當
秦是在建立統一王朝後,依然嚴刑峻法導致下面人的反抗,最終走向滅亡;而隋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國家繁榮富強,但是到了大業年間,對民力的過度使用導致了國家滅亡。
-
5 # 使用者50671485643
秦隋民國,都是亂世後曇花一現的大一統,而且壽命都短暫,並且依次有匈奴北韓日本等外患作鬥爭,並且取代者都迎來盛世。為什麼,他們都是出頭鳥。亂世就是很多家族或者政權都很有力量,不歸誰制約,而他們作為打破這一平衡的強者,必然得罪各種勢力,埋下隱患,而這一斗爭,正把有可能稱王稱霸的對手都清除了,所以,這時候取代他們的政權,在國內再無對手,安心發展迎來盛世。
-
6 # 木型血
感謝特邀。
秦朝和隋朝有一個共同點,秦朝修築萬里長城,隋朝修建大運河。
經過大的亂世之後,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國庫空虛,正是修身養息發展國力的時候。這時候勞民傷財大搞建設,必然招致民怨。此時沒有對外戰爭,積累的怨憤幾乎必然會轉換為內部的尖銳矛盾,極易動搖國本,招致亡國。
-
7 # 另類文史
另類君開講^_^
秦朝和隋朝都是一代明主開創的封建大一統王朝,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統一思想……
真的統一了嗎?未必,人心是最難搞定的東西,六國的舊貴族,秦國內部異見分子,對秦朝暴政心存不滿的社會底層人民,都在坐等時機罷了
以秦始皇的權謀和影響力,統御萬方是沒問題的,公子扶蘇和蒙恬組合也問題不大(會費點勁),但胡亥不行,加上趙高李斯這倆貨那就是分分鐘玩兒完領便當的既視感;
再談談隋朝,楊堅開創隋朝後,在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揚名立萬。他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鞏固了中央集權。他輕徭薄賦,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待周邊各族,他採取軍事防禦和政治招撫結合的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
以楊堅的能力,即使是後世的開元盛世時期,政府收入也沒有超過隋朝,直到安史之亂結束後,隋朝留下的糧食也沒有吃完。
隋文帝楊堅有如此治國實力,所以他在位時期,儘管各世家大族蠢蠢欲動,例如關東士族和隴西士族都勢力雄渾,但忌憚於楊堅英明神武,未敢輕舉妄動。
隋煬帝楊廣是個腦殘患兒,他明知道那些豪強士族虎視眈眈,卻非要修造大運河勞民傷財,還給世家大族攤派錢糧徭役,搞得天怒人怨,他的下場和胡亥雷同,都是被部將所殺,九泉之下當相互“敬個禮,問聲好”,然後相視而笑,成莫逆之交,\(^o^)/
-
8 # 水一白聊歷史
秦朝和隋朝國祚都不長,其根本原因很相似
一、邊境主動戰爭
1、秦朝
南征百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停止起擴張的腳步,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就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戰爭開始得並不順利,越人熟悉地形,善於爬山涉水,經常夜間偷襲秦軍,弄得秦軍苦不堪言。越人還一度把秦軍的糧道被斷,造成秦軍供給不足,主帥之一的屠睢也被殺害。由於糧食匱乏、主帥被殺、數十萬的秦軍傷亡,使戰爭陷入了對峙階段,前後相持達三年之久。為了打通糧道,秦始皇又派人修建了長達34公里的靈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和趙佗再次進攻百越,終於統一了百越。
北伐匈奴
公元前214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派遣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組織了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北拒匈奴的同時,徵召大量民工修築長城。
2、隋朝
公元612年,楊廣出動113萬士兵,200多位民夫,卻敗於遼東城。第二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又碰上楊玄感反叛,楊廣被迫從遼東撤軍。614年,楊廣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可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最後只好議和收兵。
二、大興土木
這點不再贅述,諸如秦帝國的阿房宮、長城、靈渠,隋帝國的大運河、各種行宮等等。
三、各地起義
大規模的戰爭和興修土木,財政和糧草的支援自然需要各級政府買單,最後也就都落到了百姓的身上,百姓苦不堪然,農民起義也就不可避免了。門閥貴族們也開始扶持代言人揭竿而起,形成割據勢力。
總的來說,秦隋兩個帝國的滅亡的主因都是因為沒有適時的休養生息,過度的戰爭和提前消費把帝國掏空了。對比一下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和大漢王朝的文景二帝的施政綱領,就不難理解為何秦隋會成為短命王朝了。
-
9 # 子悠悠悠
謝邀~。我就不用教科書那種說法了,說簡單點吧。秦和隋都是在大分裂的亂世中開創基業,能在群雄逐鹿的時代脫穎而出,創立者秦始皇和隋文帝都不是簡單人物。他們也都想有一番作為,但是,太過於高估了民力。戰亂之後人民都需要休養生息,漢唐初期都這樣做。而秦始皇建立了萬里長城,修阿房宮,隋煬帝開大運河。但客觀來說長城和大運河都是弊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漢朝實際上體制和秦朝沒多大區別,唐採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這些事實都說明秦和隋在國家體制建設方面是沒問題的,秦還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主要採用法制而不是儒制的王朝。他們二者國祚短暫,個人覺得是兩個皇帝都太急於求成了,通俗點說就是步子跨太大傷到腿了,那些大工程晚個幾十年再做情況也許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說呢,他們是為漢唐做了嫁妝吧,成了歷史的犧牲品。
-
10 # 染火楓林12137
有人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句話用在秦朝和隋朝身上最恰當不過了。秦隋兩朝,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動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但是都是在短短的兩代人手裡,宏圖偉業化為齏粉,但是也都開啟了另一箇中國古代最繁盛的王朝,一個是漢朝,一個是唐朝,那麼我們就來對比一下秦朝和隋朝吧。
秦朝和隋朝都是結束了長時間的動亂分裂之後的大一統朝代。秦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攻伐不斷。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春秋時代開始,到三國分晉的戰國時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統天下,中原大地經歷了長達550餘年的分裂。隋朝也是一樣,自公元420年劉裕滅晉建立劉宋開始,到公元589年楊堅統一全國建立隋朝,經歷了長達170餘年的動亂。兩個朝代都出現了一代雄主,結束動亂實現統一,為盛世的開啟鋪平了道路。
秦、隋兩朝在政治、文化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加強了統一。秦始皇建立秦朝,為了加強全國各地的統一和交流,採取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建驛道,推行郡縣制,等等措施加強了國家的統一。隋朝建立之後,政治上首創“三省六部制”,改革府兵制。為了對抗關隴貴族的權利,廣納天下英才,開始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創立打擊了貴族階級的權利。可以這麼說,他們之後的漢朝、唐朝的興盛也有秦、隋的功勞。
秦、隋兩朝都修建了世界級的大工程,至今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秦朝修建了萬里長城,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象徵,直到今天,我們的身份證上還有長城的影像。隋朝修建了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的修建雖然帶有強烈的政治目的,但是無形中促進了南北的運輸,成為一千多年來南北運輸的生命線。
秦、隋兩朝的歷史都很短暫,秦朝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到公元前206年滅亡,僅僅過了16年的時間,隋朝自公元589年統一全國,到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僅僅過了30年。
秦隋兩朝滅亡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也有許多的不同。大亂之後的統一,本應該是休養生息,但是秦朝、隋朝都有了一個殘暴的“皇二代”。秦朝統一之後就實施了殘暴統治,稅收極重,刑法嚴苛,秦朝兩代皇帝殘暴不仁,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皇陵,終於引發了陳勝吳廣的起義。秦二代胡亥就是個只知享樂的皇帝,變本加厲橫徵暴斂,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反觀隋代,隋文帝時期政治清明,實現了開皇之治,到了隋煬帝楊廣時期,其實某種意義上楊廣也是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三徵高麗,開運河,修宮殿,最終導致了民不聊生,最終還是被出身關隴士族的李淵取而代之。
但是與秦朝滅亡不同,隋朝的滅亡固然有隋煬帝殘暴統治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他的行為極大地損害了關隴士族的利益,削弱貴族的政策實施的太過著急,關隴士族的力量很強大,隋煬帝遭到了關隴士族的強烈反抗,所以說,隋、唐兩代的更替只不過是關隴士族內部代言人的更替而已。
回覆列表
秦朝和隋朝是中國古代史上很重要的兩個朝代,它們都結束了長期的紛爭戰亂,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政權。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朝代歷兩代而亡,存在時間很短暫。秦朝僅存在十五年,隋朝也不過三十七年。其存世時間短暫的原因,分析起來大概有以下兩點:
一是秦、隋統治者的暴虐統治激起了農民起義,在洶湧澎湃的農民戰爭中,政權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修長城、築宮殿、建陵寢,奴役了全國大多數的壯勞力,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最終釀成陳勝吳廣起義。隋煬帝貪圖享樂,鑿運河、造龍舟,也是整個民眾苦不堪言,最終導致隋朝農民起義。
二是秦、隋儘管建立統一政權,但並未完全剷除分裂割據的殘餘勢力,這些勢力伺機待發,隨時準備給帝國以致命一擊。以秦朝來說,秦始皇雖然兼併六國,但六國的殘餘勢力仍然準備反撲。如楚國之後項梁和韓人之後張良。楚國滅亡後,項梁逃到江東地區,私下裡聯絡反對秦朝的力量,為將來起兵做準備。張良更是僱傭刺客行刺秦始皇。
秦朝如此,隋朝也好不到哪去。隋文帝篡奪北周政權時,很多重臣大將就表示過不滿了。隋朝建立後,各地叛亂時有發生。如開皇六年(586)郕國公梁士彥、舒國公劉昉、杞國公宇文忻等人的反叛。事實上,各地零星的叛亂一直貫穿隋朝始終。
秦、隋的立國基礎不牢,王朝時常面臨著因長期分裂造成的不安定因素。加之統治者還實行殘暴、嚴酷的統治,很自然地就激發民怨,並最終衝擊了帝國的統治,加速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