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解憂公主出身皇族,祖父劉戊曾經是獨霸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了同姓諸侯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家人長期受到猜忌和排斥,陷入苦難之中無法自拔。漢武帝為了鞏固和烏孫國的聯盟關係,將劉解憂封為公主遠嫁到了烏孫國。成為了烏孫國昆莫之孫的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後來劉解憂又先後嫁給了軍須靡的弟弟翁歸靡,生有五個子女。最後又嫁給了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個兒子。

    楚王之後,生不逢時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弟,因其幫助劉邦打下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劉交博學多才,他兢兢業業,長期恭謹為官,國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劉交的同窗學友,楚元王的詩經學著曾經風靡天下。但傳到劉戊這一代的時候,其不學無術,生活淫蕩,性情驕狂。因為參與了七王之亂,後代被貶為庶民,連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如,寄人籬下,想要出頭是非常難的。 元狩二年,大漢對匈奴的戰鬥,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渾邪王率領部署投降了漢朝,漢朝安置匈奴人的五個附屬國在河西一帶連成一片坦途,因此才有了後來的張騫鑿通西域,開闢了漢朝和烏孫聯盟的新天地。就在這一年,劉解憂出生在楚王府一個偏宅簡陋的屋子裡。

    和親烏孫,解憂無畏

    太初二年,西域最遠的烏孫國客人來到長安,上書漢廷為烏孫王求娶漢家公主,以此延續烏漢聯盟,垂憐大王失去細君公主的悲痛,漢武帝爽快的答應了烏孫的請求。 詔書就是皇帝的命令,誰也不敢違抗,解憂一家含著眼淚跪拜接旨謝恩,才女佳人的解憂即將奔赴西域。她並不畏懼和親公主肩負的重任,此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遙遠,五十年的風雨飄搖,解憂公主動人的故事一直被世人傳誦。

    烏孫賢后,驚為天人

    迎接解憂公主的地方,在烏孫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那裡風景秀麗迷人。碩大華麗的蒙古包外,烏斯的王公貴族們伸長了脖子翹首以待,公主的專車被歡樂的人們前呼後擁,迎親的隊伍足有十里之長。當公主邁出車廂的一剎那,嬌美的容貌好似鮮豔的桃花,令晚霞都匆匆落下,烏孫王和他結伴並行的時刻,公主那溫柔的舉止,如同和風細雨,勝似天鵝的嬌姿。 喜宴達到高潮的時候,君臣和牧民在一堆堆篝火旁載歌載舞,烏孫人的風情歌舞熱情奔放,漢家兒女的歌舞更是大放異彩。解憂公主應邀向大家展示才藝,兩隻古樸典雅的《幽蘭》、《白雪》名曲,美妙的引誘鳳凰來臨,公主貼身侍女也離席獻藝助興,精湛的劍舞恍如銀蛇飛動,人卻身輕似燕。烏孫的文臣武將們都目不暇接,個個張大嘴巴發呆,四處的歡歌笑語聲不絕於耳,大王的新婚裡牧民們通宵慶賀。

    兩個難題,一個主意

    解憂公主初到烏孫時嫁給軍須靡,岑陬是他過去的官號,位居右夫人的解憂公主,遇到兩個大難題:一是多年沒有懷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開心。 漢朝與匈奴的戰事多有失利,烏孫王軍須靡又因病去世。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烏孫國的習俗,改嫁給了號稱肥王的翁歸靡。二是解憂公主,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終處在親漢派和親匈奴派的矛盾衝突之間,在宮廷王位爭奪戰的險象環生的逆境之中。 忍辱負重的解憂公主志向堅定,極力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致力於烏孫國的興國之路,一點一滴的苦心經營,並且站穩了腳跟。

    安國興邦,解憂無困

    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五十年中,積極參與政事,致力於興國安邦的事業。她經常不辭辛苦的到各個部落中視察民情,訪貧問苦、賑災撫民,還積極支援賢臣的建議,說服烏孫王和長老們開通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諸國的通商口岸。烏孫的經濟發展很快,烏孫國和四鄰國家的和睦關係也遠遠勝過以前,這裡面都有解憂公主的功勞。 漢昭帝末年,由於漢昭帝年輕多病,漢朝的國力也不能和漢武帝時期同日而語,匈奴又開始張狂起來。匈奴人趁機佔領了烏孫國大片土地,並派出使者威脅烏孫王背叛漢朝,交出解憂公主,方能罷兵。 此時烏孫國內亂作一團,有人主戰,有人主降,人心惶惶,烏孫王一時也左右為難。在這個時候,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了烏孫王。首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向漢朝請求支援,但這個時候漢昭帝病危駕崩,救援的奏摺拖了又拖,出兵之事也是乾打雷不下雨。 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機團結烏孫國的貴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擴軍備戰,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從而穩定了民心。

    烏漢聯手,大破匈奴

    宣帝即位後,解憂公主又和烏孫王連名上書漢廷,提出了兩面夾擊匈奴的卻敵之策。烏孫國和漢朝的和親聯盟,理應得到有力驗證。烏孫國還保證出動烏孫國最精銳的五萬騎兵參加東西合擊,可是這封上書很久沒有得到漢庭答覆,一時間烏孫國內部投降派的意見甚囂塵上。漢宣帝繼位兩年以後,毅然決定出兵支援烏孫,於是漢朝的五位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又派出解憂公主的故友常惠為特使監軍到烏孫指導、監督聯合反擊匈奴。這一場著名的戰事中,烏孫國的精兵驍勇無比,烏孫王親自披掛出征打頭陣,常惠將軍手持漢朝符隨軍而行出謀劃策,烏孫的兵馬千里奔襲。在漢朝大軍遠來未到之前,抓住戰機出奇制勝,直搗匈奴的王廷老巢,此戰匈奴敗得很慘,烏孫國繳獲戰利品無數。

    西域之主,解憂之功

    在烏孫國的持續打擊下,匈奴元氣大傷,昔日的霸主一蹶不振雄風不再。而烏孫國則在解憂公主的幫助下,越來越發強大。 元康二年,西域三十六國的王公應邀前來為解憂公主祝壽,烏孫國幾經磨難,從敦煌一帶西遷伊犁河谷,到如今和匈奴平起平坐,而且成為西域三十六國的領頭羊,解憂公主功不可沒。 甘露三年,解憂公主在自己七十歲的時候回到漢朝,天子憐憫她的遭遇,親自出城迎接解憂公主的歸來,每逢上朝解憂公主的禮儀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樣。兩年之後解憂公主去世,但歷史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女性。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公元前121年漢軍在霍去病率領下贏得河西之戰的勝利,河西走廊被納入大漢版圖,至此前往西域的道路已是一片坦途。也是在這一年楚王府上誕下了一位小公主,儘管是王家的小公主,不過此時她和家人卻是處於軟禁中的囚徒。這是因為他的祖父正是西漢吳楚七國之亂中的楚王劉戊,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劉戊的家人就處於軟禁狀態。

    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西域烏孫國的使者向漢武帝表達了希望迎娶漢朝公主的願望,漢武帝並不打算讓自己的女兒遠嫁異國他鄉,於是楚王劉戊的孫女——這個名義上的公主,實際上被軟禁的囚徒擔負起和親異域的重任踏上了征途,此時她還無法預料她的名字將被永遠載入史冊,她的名字叫做劉解憂。

    事實上在解憂公主遠嫁烏孫之前漢朝已有一位名叫劉細君的公主嫁給了烏孫,遺憾的是這位公主未能完成聯合烏孫的重任,反而在終日的鬱郁之中英年早逝,只給後世留下一首《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如今有一位漢公主遠嫁至此,她會不會重蹈細君公主的覆轍呢?然而解憂公主不是細君公主,儘管和親之旅的艱辛如出一轍,但解憂公主卻是一位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

    解憂公主初到烏孫時嫁給烏孫王軍須靡,被封為右夫人。然而與此同時軍須靡還立了一位左夫人(烏孫習俗以左為尊),而這位左夫人恰恰來自漢朝的敵國匈奴。很顯然烏孫王是打算在漢和匈奴之間腳踩兩隻船。由於解憂公主多年沒有懷孕,因此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開心。正當解憂公主在和匈奴公主的後宮之戰中落於下風時漢匈之間的正面戰場也發生了不利於漢朝的動向。就在此時烏孫王軍須靡死了,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烏孫國的習俗改嫁給了號稱肥王的翁歸靡,此時的解憂公主始終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終處在親漢派和親匈奴派的矛盾衝突和宮廷王位爭奪戰的險象環生的逆境中,忍辱負重的解憂公主志向堅定,極力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致力於烏孫國的興國之路,一點一滴的苦心經營,站穩腳跟。

    解憂到烏孫國後就積極參與政事,致力於興國安邦的事業。她經常不辭辛勞的到各個部落中視察民情、訪貧問苦;每逢國中發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線,與各族牧民並肩戰鬥抗洪救災;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和發展農業的活動;她還積極支援賢臣的建議,說服烏孫王和烏孫長老們,開通了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諸國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歸靡以後烏孫的經濟發展很快:官辦的商業和民間的自然經濟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那真是財源滾滾,擋都擋不住,烏孫和四鄰國家的和睦關係勝過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來的蹤跡,各國民眾翹起大拇指讚頌她:漢家公主的美貌賽過天鵝,愛民如子的美德天下傳頌;烏孫國走出了一條濟世安邦的興國之路,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如同太陽昇到正午一樣。

    公元前74年當初讓解憂公主遠嫁烏孫的漢武帝早已不在,繼承其皇位的漢昭帝年輕多病,漢朝的國力已不能和漢武帝時期同日而語,匈奴又開始張狂起來。多年來積壓在匈奴貴族心裡的怨憤終於找到了發洩的時機,匈奴壺衍鞮單于調遣大軍,以車師國為跳板,長驅直入烏孫腹地,先後吞併烏孫東部惡師(今新疆烏蘇市一帶)、車延(今新疆沙灣縣一帶)等大片烏孫國土,大肆擄掠民眾和畜產;並且派出特使到烏孫國,威逼烏孫王背叛漢朝,交出解憂公主方能罷兵。

    當時前方的戰事已經十分吃緊,面臨亡國的威脅,王廷內部的親匈奴派也大肆活動,煽風點火,蠱惑人心,主張滿足匈奴單于的要求,趕快把解憂公主交出去,否則烏孫的命運如同危巢之卵,時刻都有傾亡覆滅的危險。王廷內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戰,有人主降,烏孫王一時也左右為難。

    誰能力挽狂瀾呢?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了翁歸靡,首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了又拖,出兵之事幹打雷不下雨,漢朝的大臣們為立誰為國君還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還顧得上解救遠在西域的烏孫國的危難呢?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力,團結烏孫貴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給戰馬加料催膘,擴軍備戰,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的顛覆,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從而穩定了民心。就是在最危難的歲月裡,解憂公主也是天塌地裂心不驚,胸懷全域性志更堅。漢宣帝即位後解憂公主又和烏孫王翁歸靡聯名上書漢廷,力陳烏漢聯手,兩面夾擊匈奴的卻敵之策,烏孫國和漢朝的和親聯盟理應得到有力驗證。烏孫王還保證出動烏孫國最精銳的五萬騎兵參加東西合擊。可是這封上書也很久都沒有得到漢廷的答覆,一時間烏孫內部投降派意見甚囂塵上。

    直到漢宣帝即位兩年後才在百事待興、日理萬機之下毅然決定出兵支援烏孫,於是漢朝的五位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又派出解憂公主的故友常惠校尉為特使監軍,到烏孫指導、監督出戰,聯合反擊匈奴。這一場著名的戰事中,烏孫國的精兵更是驍勇無比,烏孫王翁歸靡親自披掛出征打頭陣,常惠將軍手持漢朝符節隨軍而行,出謀劃策;烏孫的兵馬千里奔襲,在漢朝大軍遠未到來之前,抓住戰機,出奇制勝的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類海(今新疆巴裡坤草原一帶);此戰匈奴軍敗的很慘。不但無數匈奴名王被生擒,連壺衍鞮單于的叔叔、嫂嫂、女兒等親眷都成了烏孫兵的俘虜,共計三萬九千的匈奴將士當了俘虜,烏孫國繳獲的戰利品大小畜產七十多萬頭。至此解憂公主成功完成了她和親烏孫,斷匈奴臂膀的目的。

  • 3 # 歷史研習社

    在中國古代,能夠名留青史的公主並不多。如果說一位公主的事蹟直到如今還為人樂道,那麼,她很有可能參與過以下兩件事。

    其一,干預政治。漢朝的館陶公主,唐朝的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都是因為曾經干預政治而得以名傳百世。如今,這些公主的事蹟被影視劇演繹、誇大,使得她們的名字為我們熟知。

    其二,和親遠嫁。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是因此而流芳百世。這些公主遠嫁到西北、西南的少數民族部落中,為了國家邊陲的安定而犧牲自己,充滿了堅毅和悲壯的色彩。

    在第二類青史留名的公主中,有一位解憂公主。想必有些人從未聽聞過這位公主,畢竟,她出使和親的年代比較早,也沒有什麼影視神劇提及過她,所以她的名氣不是很大。

    解憂公主出生於漢武帝時期,是諸侯王楚王劉戊的孫女。聽到這個出身,你可能會想,皇族女兒,金枝玉葉。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你還記得漢初的“吳楚之亂”嗎?其中的“楚”指的就是解憂公主的祖父劉戊等人。因為起兵作亂,劉戊成了國家的罪人,兵敗以後,劉戊自盡,他的家人都被廢為庶人,所以,解憂公主一出生就是罪臣之女。可以想象,沒落皇族的女兒,從小吃盡苦頭,身上應該帶有一種堅毅和隱忍的性格。

    公元前101年,烏孫王軍須靡派遣使者向漢朝求婚,漢武帝當然捨不得讓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這時,他想起了解憂公主。包裝一番之後,解憂公主遠嫁烏孫,成為軍須靡的夫人之一。當時,在解憂公主之上,還有一位匈奴公主也是軍須靡的夫人,二女共侍一夫,競爭自然難免。

    其實,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競爭的並非僅僅是丈夫的寵愛,更是烏孫與自己母國之間的關係。當時,匈奴和漢朝都想與烏孫建立聯盟攻打對方,這種情況下,哪邊的公主能更能給烏孫王吹進枕頭風,哪邊的勝算自然就大一些。然而,大概是先來後到的原因,軍須靡總是更寵愛匈奴公主一些。後來,匈奴公主生下了一個兒子(泥靡),而解憂公主卻始終沒有生育。

    軍須靡死後,其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便按照烏孫的習俗改嫁給了翁歸靡,這時,她的命運迎來了轉機。解憂公主備受新王的寵愛,一連為翁歸靡生下三子二女,成為整個烏孫國最有權勢的女人。此時,解憂公主的陪嫁侍女馮嫽被烏孫的大將軍看中,成了將軍夫人,自此以後,主僕二人裡應外合,使烏孫國逐漸親漢而遠匈奴。

    匈奴見形勢有變,兵臨烏孫,威脅烏孫王交出解憂公主。於是,解憂公主上書漢朝,請求孃家派兵支援。公元前72年,大將軍霍光率領著十五萬大軍,與烏孫聯手,東西夾擊,大敗匈奴。從此之後,漢朝北方邊境的威脅基本消除。

    公元前60年,翁歸靡去世,解憂公主又嫁給了新一任烏孫王——軍須靡與匈奴公主的兒子——泥靡。因為泥靡身上有匈奴血統,所以,解憂公主度過了一段忍辱負重的日子。幸好,在一場內亂中,泥靡失勢,漢朝輔佐解憂公主的兒子登上王位,解憂公主成了烏孫國的太后。

    此時,解憂公主已到古稀之年,半生飄搖之後,十分思念故鄉。於是,她上書漢宣帝,請求漢宣帝讓她能夠死在中原。宣帝乃一代賢君,十分體恤解憂公主,於是,便將解憂公主和其三個孫子迎回長安,以大漢公主之禮相待。前49年,解憂公主死在長安。

    瞭解完解憂公主的經歷,我們很難不去欽佩,不去感嘆她的一生。歷史上,像解憂公主一樣的和親之女並不鮮見,為了多數人的存活,國家犧牲了她們,從此,“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公主們成為一個個登高遠望的悲情女子。然而,解憂公主的結局卻是十分鮮見的,因為她晚年得以回到中原養老,要知道,沒有一位和親女子不心繫家鄉,然而,最終卻只能葬身荒漠、草原。從這個角度講,解憂公主又是何等的幸運。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 4 # 歷史隨談

    在古代,上陣殺敵,驅除韃虜是每個男兒的夢想。可要成就一番功績卻難比登天,須知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可是漢朝卻有這樣一位女子,以一己之力守護了漢朝邊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和穩定,她的名字叫做——劉解憂!

    說到和親,許多人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大多都是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她們的故事廣為流傳,為國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維護了邊疆的和平與穩定,可是解憂公主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比之他們卻毫不遜色!

    公元前101年,年芳十九的劉解憂被武帝封為和親公主,遠嫁烏孫(今新疆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一帶)。正直花樣年華,卻要遠走西域,縱使有千萬不願,可是為了國家,解憂毅然踏上西行之路。

    第一次結婚

    初到烏孫解憂嫁給了烏蘇王軍須靡,做了右夫人,烏蘇王還有一位左夫人,是匈奴公主,地位在解憂之上,併為其誕下一子泥靡,而解憂嫁過去許多年都沒麼有懷孕,逐漸受到冷落。可是她始終記得自己作為一個和親公主的職責,深入烏孫國的民間,體察民情。開通多個與漢朝之間的通商口岸,拉動了烏孫經濟的發展,深得民心。

    第二次結婚

    又過了幾年,軍須靡病逝,由於他的兒子年紀太小,就將王位傳給了堂弟翁歸靡,並約定等泥靡長大了就將王位歸還給他。按照習俗下一任國王必須娶上一任國王的夫人,就這樣,解憂又嫁給了翁歸靡,

    翁歸靡非常寵愛解憂,兩人共生育了三兒兩女,在翁歸靡時期,漢朝與烏孫的關係發展到頂峰,雙方經貿往來不絕。西域與漢朝的交流空前繁盛,絲綢之路也盛極一時!

    可是匈奴看不下去了,出兵討伐烏孫,解憂一邊勸翁歸靡出兵,一邊上書漢宣帝請求支援,漢朝收到解憂所寫的信後,出兵十五萬,與烏孫王前後夾擊,將匈奴打的落花流水,經此一役,解憂在烏孫的威望到達頂峰!

    第三次結婚

    可惜好景不長,翁歸靡去世,狂王泥靡即位,按照習俗解憂又嫁給了泥靡,這時的解憂已經五十多歲了。泥靡是匈奴公主所生,他自然不可能繼續與漢朝交好,再加上他性格暴虐,嗜殺成性,弄得上上下下人心惶惶,於是解憂設了一場“鴻門宴”,準備除掉泥靡,可惜失敗了。

    後來在漢朝的干預下,終於平定烏孫,解憂的兒子成為了烏孫之王,而後他又在烏孫過了多年,等到她的兒子去世,她覺得她在烏孫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上書漢宣帝,說“年老思故鄉,願得骸骨歸漢地”,宣帝念及她的貢獻,派人將她從烏孫接了回來,出於對解憂的尊重和敬佩,宣帝親自出城迎接,而後在長安度過了兩年時光,安詳地去世了!解憂終於可以“無憂”了!

    她將汗水與青春灑在異國,卻將心留在了故鄉,這樣的女子歷史有如何會遺忘!

    紅顏離家,皓首歸來,長安繁華依舊,女兒青春不再,她以一己之力守護邊疆五十載的穩定,試問天下,又有幾人!

    想看更多精彩故事記得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血壓越來越年輕化,高血壓喜歡盯著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