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憶微涼96472876

    還有一定要搞清楚住宿問題,是學校提供宿舍還是需要自己租房,一定要問清楚,不然你人到了國外面對許多坑的時候你會發現中介是多麼的無恥。

    最好找中介之前把這些做好,不然中介坑你是沒得商量的。

  • 2 # 閆勝龍談留學

    你就記住一句話:留學要看具體負責你留學的人的,而且最好找一個人全程負責到底的,不要好幾個人一起負責那種(你想想一個人全程負責到底,那多厲害,尤其是和只能做留學其中某一部分的人比較)。

    1 給你做留學的不是留學機構,而是具體某個人。很多時候,我們看大機構宣傳的非常漂亮,舉辦活動包括辦公室也非常亮麗炫目,但是網上或者線下,還是看到很多反饋不好的,甚至造成嚴重後果的。原因就是機構裡面人員層次不齊。這也就是為啥同樣機構,有人誇,有人罵的原因。

    2 目前機構經常大一些概念,這都是行業內造概念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比如我們機構多少年曆史,機構是什麼背景,機構獲得多少榮譽等等。不是說這些虛假,而是這些只是機構過去的榮耀,最後還是要落實到具體負責你留學的人上面。還有機構說自己擅長文書的,這麼說的機構,多半文書也不擅長。我舉例都是機構常見的造概念的行為。

    3 目前提供留學服務的機構和型別。最早是傳統的留學機構,被叫為留學中介,代理國外的幾個學校,通常這些學校不是國外一流大學;後來從大型機構出來的人創業,做留學諮詢,不是透過把學生送到合作學校賺錢,而是透過提供資訊來賺取服務費,這個模式和理念都很好,但是有個缺點是往往機構創始人不錯,很難招聘到好的下面工作人員;第三種就是目前全新的模式,獨立留學顧問: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有經驗的留學顧問可以寫自媒體,宣傳自己;同時因為網際網路發展,資訊非常透明,家長和學生對於留學服務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如果你只是簡單的申請一個學校,要求也不高,傳統留學機構也可以。但是如果想要好的服務和好的機構,要求不是很高,第二種也可以。但是如果學生條件很好,希望申請特別頂尖的學校,獨立留學顧問是很好的選擇,是目前留學行業最新最專業的選擇了。如果不是獨立做留學,這些經驗豐富的人,很多是在機構裡面做培訓和管理,而不是直接面對學生和家長。

  • 3 # 棕櫚大道

    現在的留學申請機構數量繁多也魚龍混雜,學生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主要說一些需要注意的點,幫助你在找機構的時候注意弄清楚這些東西然後避開哈~

    1 費用陷阱,除申請費用之外有些中介還有額外費用的請甄別。

    “返傭”:申澳洲,英國非G5一般是最便宜的,甚至有免費申請的機構。當然天下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收費的機構叫做“校代”,他們靠給學校介紹生源然後從學校裡拿返傭賺錢。這種一般是背景比較差的學生申請的,你也不用在乎這個返傭給到誰了,反正不用你多出錢。校代唯一好處就是offer會下的更快。介意這一點的同學可以格外關注下。

    “排位費”:幫你申請到top10 20 30就要多加錢(無稽之談)

    “佣金費”:幫你申請到獎學金要抽成(想得也太美了吧?)

    上面這幾種中介請大家直接pass。

    2 服務,中介提供的具體服務請了解清楚。

    申請賬號密碼不給申請者。

    中介隨機安排帶你申請的導師/顧問,專業不匹配。

    帶你的導師背景只是國內高校畢業,大部分沒有海外留學經歷,或者有留學經歷但是學校排名在50開外。

    帶你的人對學校專業招生的瞭解程度只是根據往年錄取經驗猜測學校偏好。

    一個顧問帶幾十個學生,超額操作精力不足難以顧及到你的申請全部。

    代寫文書代寫材料,暗箱操作,不滿意也不修改不更換顧問,你也拿他沒辦法。

    模版化千篇一律/流水線/作弊不真實文書,給你寫文書的人可能只是畢業於國內英語專業。

    前期賣服務給你的人和後來給你服務的人是一個人。

    涉及以上特點這些請直接pass。

    當然有一部分是開始申請服務了你才會知道的,所以這就需要你前期和機構的人諮詢的時候就打破砂鍋問到底:

    最經典的當然是,你的郵箱密碼會不會給你?(這個現在一般都會給了哈,畢竟被吐槽這麼多。拿賬號最主要目的是就算之後你和中介有紛爭,他也不可能用你的申請來威脅你)

    以後帶我申請的人有誰?在我的申請中扮演著什麼角色?他能幫助我做什麼?

    他是什麼學歷和背景?如果現在還沒辦法確定的話,那你們以前輔導的和我情況詳細背景的人,帶他們申請的人都是什麼背景?

    你們如何瞭解學校的招生喜好的?是看資料和錄取資料?還是你們有畢業於這個學校這個專業的人, ️ ️第一手資料?

    你們一個顧問一般帶多少學生?有證據嗎?

    你們的文書寫作流程是什麼?給我寫文書的人是誰?他是不是有留學背景?文書寫的我不滿意怎麼辦?是不是可以無限修改到滿意為止?或者是不是可以換寫文書的人?

    你們公司和我接觸的人分工都是什麼?這個問題能夠讓你大概思考出這個公司的整個運作機制。比如說有些中介的sales和service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給你賣服務的人和給你做選校寫文書的人是一個人,這種我不太建議找,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兼顧不了這麼多事的。

    3 以人為本。

    我始終覺得這是找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是在花錢找一個機構服務你,但服務你的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自我和江湖。

    我覺得可能是這個行業的原因吧,大家對中介沒什麼好的觀感。所以有些同學開始找中介的時候就態度很差,認為中介是個黑暗的行業,覺得“我以後是要付費的人我是金主爸爸你就該對我萬般妥帖”。前期還沒購買服務,顧問回覆慢了,語氣稍微冷落了,就感覺“我時間那麼寶貴不想被浪費”,“你前期諮詢都這樣了後期服務怎麼敢放心給你”。

    所以,希望申請的你不要覺得,這就是我花錢找了個公司在幫我做網申改文書查專案投學校。而是要覺得,這就是你和你的申請導師一起走的一條路。有時候,你的中介和你一樣,期待你能拿到好 offer。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付費服務的分內之事,還因為他們真的想你可以去更好的學校。

    4 其他考慮的點

    你給中介的錢去哪兒了?

    如果是瘋狂搞廣告投放/競價資訊流/百度關鍵詞的機構,真的不建議找。

    你知道投廣告有多貴嗎?不排除這個機構的投資方金主爸爸給的錢夠多的可能,但大部分中介機構都是拿主營業務收入去做市場了。申請者交了100萬,中介投廣告用了70萬,那還剩下30萬怎麼養這個公司?還能給海歸們發的氣高薪水嗎?而那些國外留學回來的人,月薪幾千塊留得住他們嗎?就算留得住,他願意費心費力去給你做申請嗎?

    逆襲名校這種事怎麼看?

    逆襲成為更好的人是有可能的,古往今來也不缺乏這樣的leads,但逆襲只會是因為你自己。中介/機構能為你做的事:1給你更多資源提升你的背景,然後幫你展示。2你的背景已經確定了,單純幫你展示和包裝。無論如何,變成更好的人去更好的學校,都和你自己的努力分不開。

    那些中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哈佛耶魯MIT?

    幾十幾百的頂尖名校offer,有可能是假的。大膽假設合理質疑認真調查,機構總有東西能證明自己的offer是真的,就算不能公之於眾,他也能給你這一個懷疑的人證明。

    還有一種,offer是真的,但可能不是這個機構厲害,是他們的學生厲害。比如常年蹲守清華猛抓的機構某S,還有熱衷於幫中國的頭部學生改文書拿到 offer就說是自己的機構某Z(我不是說他們的不對哈,只是舉例子下意識想到這倆)。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找的機構,要麼有和你背景差不多的學生申請案例,要麼有你想去的學校和專案的學姐學長。

    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 4 # 大聖未來留學

    那我就和大家來說一下什麼樣的學生適合DIY、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半DIY、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全程。

    DIY留學: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DIY呢?

    具備“綜合背景好”和“決策能力好”的同學。

    那麼怎樣才算是“綜合背景好”呢?

    其實就是他的軟硬背景都不錯,實習、背景、比賽、科研、論文等等,各方面都已經準備的很充分。並且在申請季來臨之前,軟背景已經非常完善,GRE也考到了320分以上,託福也是100分以上。

    這樣的學生,他做DIY留學是非常合適的,他不僅具備DIY的實力,還有DIY的時間。

    再加上院校背景好的同學,學習能力也好,所以他也可以去找一些DIY留學的課程,去學習如何做DIY申請。這個部分的學生一般都是非常優秀的,也是對於美國大學來說真正的留學候選人的樣子。

    那怎樣算是“決策能力好”呢?

    其實很多學生是具備DIY能力的,但是他沒有給自己拍板一件事的決策和智慧。

    之前有一個學生,是北大數學專業畢業,GRE330、託福105。但是他依舊無法DIY,因為他是一個非常糾結,並且不自信的人(很奇怪,在北大里也有不自信的人)。他對於自己做出的每一件事,都需要一個人來告訴他OK、挺好的。所以他自己寫出來的文書,其實在我看來已經是一個能用的、合格的文書了,但是在沒有人幫他修改、敲定的時候,他是非常不自信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他也會需要別人來幫他做決策,也就做不到DIY了。

    針對大一大二的學生,真的語重心長的告訴大家,一定要好好去規劃自己的軟硬背景。

    如果自己無法去規劃的話,可以去找一個規劃老師幫你去規劃。並且在為人處世方面,不斷地鍛鍊自己的決策能力,勇於承擔自己的決策背後的結果。

    那麼在申請季來臨的時候,你一定可以具備DIY的能力,不僅能幫父母省一大筆錢,還會特別有成就感。

    半DIY留學:

    這類同學大多數其實是具備DIY的能力的,因為半DIY的學生大家一般會發現,他們的學習能力都很好,並且英語能力也不差。但有些缺的可能更多是決策能力,需要老師介入進來幫他們完成決策。

    還有些同學的其他能力都OK,但是覺得申請中的文書交給更專業的老師來寫會更好。

    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需要刷分,時間和精力不夠用,因此需要有人代替自己完成這部分的工作。其實老師最喜歡的就是半DIY的學生,因為這類同學一般學習能力都很棒,並且有自己的想法,在整個的合作過程中會非常愉快。

    全程申請:

    什麼樣的學生一定要全程申請呢?

    1、首先,跨專業申請的同學一定要找一個全程的、負責任的機構。

    因為跨專業申請的同學有一個特點是,他周圍的人不是學這個專業的,他是靠著自己的想象和網上的資料去了解一些專業,覺得這個專業很不錯,就決定申請。但他其實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並且針對這個專業該如何去準備也未知。所以對於轉專業申請的同學來說,DIY是一個很可怕的想法。

    因為你會發現,你以為你在準備DIY轉專業,但最後你會發現你完全不具備轉DIY的條件。

    比如說,今天遇到一個本科是心理學的同學,想申請計算機專業。他準備DIY很久了,也去找了一些計算機的實習和科研。可是因為學校選課制度的限制,他沒有選修任何計算機相關的課程,他畢業的學位證也是社科類的。那對於大多數計算機專業的申請來說,大家都需要有一個工科學位。也就是說,這位同學其實不具備跨專業申請的條件。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強調跨專業申請的同學,一定要找一個準備申請的專業領域的人來指導你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你的跨專業申請才有可能成功。

    2、第二類需要全程的就是英語能力一般的同學。

    這個一般其實老師說的比較委婉了,指的其實是英語寫作託福可能不到20分,雅思可能5.5連6分都不到的同學。這樣的同學是一定不具備DIY能力的,這個時候一定要把時間都放在提高英語能力上,把事情都交給別人來做。

    還有一些全程的學生來講,是具備DIY或者半DIY的能力的。他只是覺得去學習如何申請、如何填網申太浪費時間了,所以就選擇了全程。

    所以全程並不是大多數學生一定要去選擇的,只是針對英語能力差和轉專業的學生。

    接下來我們說說我們在找機構的時候如何避開“坑”

    留學機構都有哪些坑?

    為什麼和大家分享這個部分呢?其實我們是希望這個行業能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讓優秀的機構可以發展的更好,讓挖坑給學生的機構早早被淘汰。

    是否將定校權交給學生?

    留學機構的第一個大坑就是:是否將定校權交給學生?這是被同學們一直詬病的一點,就是機構會給學生們強加一個保底院校。所以同學們在和老師接觸以及簽訂合同的過程中,一定要反覆強調這一點,一定要把這一條在合同中明確的標註出來。

    這一點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大家一定要把選校權、定校權拿在自己手中,定校權我們要有合同的保障。除了合同保障定校權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大家出於對機構老師的信任,他推薦的學校你依舊會覺得很好,覺得老師說的有道理,然後依舊去申請他推薦的學校。

    那在這個部分,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學校是你自己上的,所以老師的看法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

    所以我一般會告訴我的學生:

    合同雖然保障了你的選校權利,但是在後期整個選校的過程中,如果你對這個學校不滿意,或者你有其他的想法,不要因為面子和所謂的交情,來強迫自己接受這個學校。

    因為同學們可能年紀都比較小,社會閱歷也比較少,就很容易在別人的強烈推薦下動搖。所以這個部分,大家一定要記得:堅守自己的內心,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因為有時候機構的老師,哪怕是我,可能從自己的角度以及對你好的角度去看,會覺得這所學校確實很不錯。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對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學校都會有個人自己的感受,所以大家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被別人的想法左右。所以大家只要確定自己的選校權有合同的保障,以及清晰明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就不會被機構坑了。

    核心服務人員是否懂學生的專業?

    第二點就是:核心服務人員是否懂學生的專業?這一點非常的關鍵。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一個申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拿來了自己的一個課程設計、論文和計算機相關的一些比賽、建模大賽的材料等,給到一個英語專業的文書老師手中,那他能做的事情就只有把這些材料梳理出來、羅列清楚。

    從簡歷的角度來說,他能做到翻譯準確、羅列清楚這個程度就已經很棒了。他根本不知道你給他的三五個課程設計裡面,哪個會對申請更有幫助,哪個和學生申請專業的小方向更相關。

    從個人陳述,也就是PS角度來講的話,大家都知道PS需要什麼。PS裡我們需要講到自己對這個行業的認識,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有對學校課程設定的認知。那這些東西如果是一個從未涉足這個領域的人來講的話,那他能做的就只是將學生的想法完整的描述出來。他沒有辦法對學生提供的任何素材做昇華、潤色,甚至對於大多數機構的文案老師來說,他能將這些東西準確的用英語表達出來就已經很棒了。所以同學們在找機構的時候,團隊裡面一定要有一個懂你專業的服務人員。

    如果你遇到的團隊裡沒有你這個專業的服務導師,那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坑,你一定要跑。之前有個學生拿來他的文書給我看,他是申請金融方向。他的簡歷中第一部分是教育背景沒有問題,第二部分是學生會經驗,講了他是學生會中舞蹈社團的負責人。其實對於一個金融的學生來講,簡歷第一部分是教育背景,第二部分就應該是實習。而對於不是這個專業的老師來說,他會把這個學生所有的經驗都羅列出來,沒有側重點,也沒有辦法突出亮點。這是很可怕的,大家碰到這樣的情況也一定要逃。

    文書寫作流程是怎麼樣的?

    第三點就是文書寫作的流程了。一個好的文書,從流程就能看的出來。

    如果一個機構寫文書就是交給學生一個素材收集表讓你填,填完之後就開始寫,那他的文書是一定不可能好的。

    因為當你將素材給出去之後,一定要和老師有個溝通。首先要對你的整個素材有個討論,因為很多老師想要的細節,你的素材並不一定能體現出來。所以老師一定要和你一起對你的素材進行梳理,瞭解清楚你每個素材背後的故事才行。其次就是你需要讓老師認識你,他只有在認識你的基礎上,才能寫出個性化的東西。才能結合素材背後的故事,和你這個人,寫出一篇優秀的文書。

    第三當我們的文書寫出來給到學生之後,是否透明?學生是否可以提意見,是否可以再次進行頭腦風暴?這個也是大家要關注的,一個好的文書,對於一個普通的文案老師(當然在大聖的普通,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是卓越了)來講,他的文書想要寫好,就一定要經過2—3次的討論,在這個討論過程中達成共識,老師才能更好地瞭解你。

    尤其是商科的學生,因為其他專業的學生更多的是透過一些機械化的東西,例如論文、專案等去說明,但是商科學生需要自我表現的東西是比較多的,它是更強調個人的一個學科。那達到這一點的基礎,就是老師要對你有更深入的認識,這樣寫出來的文書才足夠優秀。

    申請賬號郵箱是否分享?最後一個坑,就是申請的賬號和郵箱是否分享?什麼時候分享?在2015年之前,可能大多數機構的申請賬號和郵箱是不告訴同學們的。

    也就是說在整個網申過程中我們填寫了什麼、上傳了什麼,學生是不知道的,只能等結果。在填寫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問題或者失誤,學生都是不知道的。在201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機構會把賬號郵箱分享給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機構開始分享。但是在這三分之一的機構中,有些機構的分享不是在申請時就分享,而是提交之後才分享給你賬號和密碼。

    但是這個時候分享,其實已經晚了。所以大家找的機構,一定是在他註冊網申賬號和密碼之後,第一時間就讓他們將賬號和密碼分享給你。這樣的話,在機構填寫網申內容、上傳材料、整個和學校的溝通,你都是在第一時間就可以知道。

    所以大家一定要關注這一點,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日大寒,我們需要了解哪些節氣知識?養生保健需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