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鋆醫生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回答:定期檢查有助於監控病情發展,若已經使用藥物的患者可以透過監測資料瞭解血糖是否正常、有無發生低血糖反應,有無產生糖尿病併發症,然後調整用藥、減少不良反應、延緩併發症的程序。

    糖尿病患者該多久進行檢查?又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每週測量血壓、血糖,可根據血壓血糖的水平改變測量頻率,如果血壓血糖相對平穩正常,可以延長些時間;空腹、餐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3個月去醫院一起檢查下,同時可以根據症狀檢查下尿糖、尿蛋白、尿酮體的情況;眼底檢查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同時監測血脂、肝腎功能。

    當然上述的檢查大多都需要儀器,也就是說需要去醫院,但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自我監測血糖,還需要進行併發症的預防,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這5大類併發症中,除了儀器檢查,還有必要進行自查。那麼如何透過自查來發現早期的併發症進展過程呢

    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頭昏頭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多見於腦動脈硬化導致的神經衰弱症狀;吐字不清、記憶力減退、情緒性格改變、反應遲鈍多見於動脈硬化性腦病,可能還會伴有吞嚥困難、飲水嗆咳、偏癱、四肢肌張力增高的情況。

    糖尿病腎病:初期無症狀,進展到3、4期才可見明顯症狀,包括血壓升高、外周水腫、大量蛋白尿,注意經常發生泌尿道感染、泡沫尿等泌尿道症狀時要及早警惕。

    糖尿病神經病變:初期無症狀,後期多見面板燒灼樣疼痛、針刺樣疼痛,有些患者表現為面板乾燥、感覺缺失,檢查主要為各種反射的減退、消失及位置覺、振動覺的異常。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血管瘤、出血、滲出,一般表現為視力的減退、閃光感、散射,體檢可能為黃斑病變,有時候會合並白內障、青光眼,嚴重可能發生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落,最後甚至視力喪失。

    糖尿病足:初期僅表現為面板乾燥、面板瘙癢、皮溫低,後期表現為潰瘍難以癒合、嚴重時發生截肢。

  • 2 # 孫醫生講糖

    每次就診,糖尿病患者肯定會聽到醫生告訴你,要定期來檢查哦。這裡指的檢查不光包括血糖,還會有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心電圖、B超等等,很多病人就會說,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檢查,是不是你們醫院又想賺我們錢?

    聽得多了,就想到有必要在這裡和大家說明一下,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目前還不能除根,也就是說,從診斷糖尿病那一天開始,身體就一直處於疾病狀態,無論血糖控制的如何,無論年齡大小,這種狀態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併發症情況。

    而這種併發症情況是在一種隱匿的狀態下出現的,所以我們說糖尿病是一種“甜蜜的殺手”,“沉默的殺手”,不知不覺中,如果不定期進行檢查,那你就不會知道你的眼什麼時候逐漸模糊,你的手足什麼時候開始麻木,你的血壓升高,你的心臟供血出現了問題?

    而中國糖尿病控制的達標率很低,還不到40%,自覺進行復查的患者更少,因此出現併發症的機率會更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血糖是必須、較為密集的檢查,血糖控制尚可的可以10-15天進行一次血糖譜的檢查,如果控制較差,一天測幾次血糖都是必要的,有了血糖結果,我們才能調整治療方案,才能知道我們的飲食、運動方案,積極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

    糖尿病又是一個綜合徵,它可能影響糖尿病朋友的血脂、血壓、心臟、眼睛、腎臟、神經等等大血管及微血管。所以通常建議半年要做一次以上的檢查,糖化血紅蛋白要求每3月檢查一次。早期發現相關的併發症情況,可以積極治療逆轉,不注意就可能錯失最好的治療時機。

    在臨床上經常會發現合併多種併發症的患者來就診,如眼底出血、尿毒症、糖尿病足壞疽等的病人,這時的醫生,只能對症處理,改善症狀,對嚴重慢性併發症,醫生其實是沒有太好的辦法的。

    看到許多有治療條件的糖尿病朋友,由於自己不重視,最後出現了多種嚴重併發症,都覺得非常可惜。希望不要到那個時間段再後悔,做好每一個階段的自己非常重要。

  • 3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糖尿病是今天很常見的慢性疾病,高發於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生活模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檢查?

    其實,糖尿病本身沒有致命風險,但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卻會危機患者的生命。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極為嚴重的,也是導致糖尿病死亡的關鍵因素。

    1、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進行檢查: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據統計高達8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是因為併發症而死亡,而有效控制血糖,是減少糖尿病對心腦腎、神經等的損害,預防併發症的關鍵。而多數情況下,併發症是需要定期監測來提前發現的,只有及時發現,才有可能進行有效治療,實現逆轉。

    糖尿病患者進行定期複查,不僅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病變,瞭解病情變化,及時診治,調整治療方案,還可便於醫生及時瞭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幫助患者糾正不當行為,更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研究表明,與未定期複查的糖尿病 患者相比,定期複查的患者可更好使得糖尿病所致的紊亂症得到控制,更好地預防併發症發生。

    2、糖尿病患者定期複查的專案:糖尿病患者最基礎的檢查專案而血糖,可在家自行測量,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要增加測量頻次,控制良好者可減少,應根據自身病情選擇。

    除此之外,患者需要定期去醫院檢查的專案包括,首先是糖化血紅蛋白,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穩定者可6個月一次;其次是一些基礎的檢查專案,包括體質指數、血壓、血脂、尿常規、尿蛋白、心電圖等常規的檢查專案,3-6個月檢查一次,以便發現不利威脅因素,幫助發現潛在併發症風險;另外還有肝腎功能、心臟彩超、眼底檢查、骨密度、足部檢查、眼底檢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神經系統檢查等,這些檢查專案是針對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來進行的,是儘早發現併發症,及時逆轉病情的關鍵,患者可根據病情發展,選擇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總之,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複查與控制血糖穩定一樣重要,是幫助患者預防併發症,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

  • 4 # 每天講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很多併發症在初期是並沒有什麼徵兆的,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很嚴重了。資料統計,約有80%的糖尿病患者因併發症失去生命。定期檢查是為了確定胰島功能情況,同時及時防治糖尿病併發症,調整治療方案,延長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

    那麼,到醫院檢查具體都檢查什麼呢?一是血糖監測,另外就是監測一些併發症。

    一、血糖監測

    血糖分空腹血糖、隨機血糖、糖耐量測試、糖化血紅蛋白(每3個月一次)等等。

    二、一些相關指標的檢查

    每年檢查一次生化全項指標,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尿酸等,每年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檢查一次眼底,還要進行神經肌電圖、心腦血管及肢體動脈的相關檢查。

    另外,還有血壓、血脂及心臟功能檢查,因為糖尿病患者常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

    以上這些專案主要是為了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做到及時控制,及時治療。定期複診還可以對患者定期進行糖尿病教育,監測各項指標情況,隨時調整治療方案,降低多種併發症的發生率。

  • 5 # 醫學莘

    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目的有二:一是糖尿病屬於進展性疾病,隨著病情的進展,降糖難度會逐漸增大,需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以便調整治療方案;二是糖尿病可引起各種慢性併發症,且在病程初期不易被發現,隨著病情的進展,損害可能逐漸加重,需要定期檢查以明確靶器官損害程度。

    定期監測血糖控制情況

    初診糖尿病患者經過合理治療後,血糖可控制在目標範圍,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卻逐漸由一種降糖藥增至兩種降糖藥,部分糖尿病患者逐漸將口服降糖藥更換為胰島素,這是為何?原因在於糖尿病的治療並非一時之功,也不能一勞永逸,即使初期控制血糖達標,隨著病情的進展,血糖可能也會逐漸增高,降糖難度也會逐漸增大,原有降糖方案將無法控制血糖達標。未出現急性併發症的情況下,血糖的變化通常比較隱匿,不易被察覺,但這種變化卻會增加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糖,以瞭解血糖控制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調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專案包括指尖血糖監測與糖化血紅蛋白,若指尖血糖嚴重超出正常範圍,需給予額外降糖藥,以預防急性併發症的發生;糖化血紅蛋白是調整降糖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初診患者每三月監測一次,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可每六月監測一次,當其高於目標範圍時,如普通患者不能將其控制在7.0%以下時,則需要調整降糖方案,使用一種降糖藥的患者,需要增加第二種降糖藥;使用兩種降糖藥的患者,需要增加第三種降糖藥;若聯用三種降糖藥三月後,依然無法控制血糖達標,則需要啟動胰島素控制血糖。

    定期篩查靶器官損害情況

    治療糖尿病的目的在於預防或延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但多數患者診斷糖尿病時已經出現了心腦血管、腎臟、神經等靶器官損害,只不過此時損害程度較輕,不會出現相關症狀,因此診斷明確的糖尿病患者想要預防靶器官損害,幾乎很難實現,只能透過合理的治療預防靶器官損害持續加重,延緩慢性併發症的出現。靶器官損害達到一定程度以後,降糖治療的同時應給予藥物干預靶器官損害,如糖尿病腎病患者若合併高血壓,不僅需要合理控糖、控壓,還需給予藥物延緩蛋白尿與腎臟損害如普利或沙坦類降壓藥,當然普利或沙坦類降壓藥也具有降血壓的作用,是這類患者的首選藥物。

    對於靶器官或慢性併發症的篩查,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年進行一次,也可據自身病情而定。對糖尿病腎病的篩查,主要檢查①尿白蛋白/肌酐,超過30為異常;②尿常規,尿蛋白陽性為異常;③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篩查,診斷明確時就應行綜合性眼檢查,無病變者每1至2年檢查一次,有病變者則應增加檢查頻率。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篩查,每年均應檢查一次,同時所有患者需行10g尼龍絲檢查明確足潰瘍與截肢風險。對下肢血管病變的篩查,需進行專科查體如觸控足背動脈與脛後動脈搏動,必要時行血管相關檢查。對糖尿病足的篩查,所有患者每年均應進行全面檢查,因為一旦出現足部潰瘍,治療難度大且可能會反覆發作,以預防為主以及早期干預。

    綜上,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病情的進展降糖難度會逐漸增大,因此需定期檢查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以便調整治療方案,減輕對靶器官的損害。篩查靶器官損害也是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的另一個目的,因為隨著病情的進展,靶器官損害可能逐漸加重,早期干預可減輕損害,需定期篩查有無腎臟、視網膜、神經、下肢血管病變,以及是否併發糖尿病足。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6 # 李藥師談健康

    得了糖尿病,確實是比較麻煩的事兒,不但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多數情況下還要長期服用控制血糖,比起這些,有時候還得定期去做檢查,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我都在家經常自測血糖了,為啥還要定期去醫院?

    其實這裡面的道理並不複雜,如果您認可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終身來綜合調理控制,那麼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就是我們對於綜合調理控制效果,糖尿病病程發展情況的一種檢驗,便於我們及時的發現問題,儘早的解決問題。

    糖尿病我們為什麼要控制,當然就是要儘量減少血糖升高帶來的健康危害和併發症風險,因此,透過定期的檢查,能夠了解身體的各項指標情況,相關高血糖可能危害的靶向器官健康情況,根據這些情況,積極的調理和改善,才能夠更好的保證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哪些專案,簡單來為大家說幾點——

    1. 定期檢查血糖情況

    有的朋友說,我有自測血糖計,也經常測量血糖,還要去定期複查血糖水平嗎?如果您真的能夠做好定期檢查,把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水平都控制好,定期複查血糖水平的時間間隔可以適當加大,但不管自測還是不自測,都還是建議間隔一段時間,去檢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的值,反應的是血糖與紅細胞的結合率,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而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因此,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應我們在近期2~3個月內血糖的控制情況,通常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如果能夠定複查的過程中,能夠一直保持著7.0%以下的水平,就說明我們的血糖控制是非常理想的,但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做到這一點也挺難的。

    2. 定期檢查血脂血壓情況

    糖尿病,怎麼還要定期檢查血壓血脂情況呢?實際上,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血脂合併稱為三高,並不是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是需要長期調理的慢性疾病,也因為這三個疾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而且經常伴隨發生,因此,定期檢查血壓血脂情況,結合血壓血脂情況,已經血糖控制情況,綜合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光要控制好血糖水平,血脂、血壓也要定期複查關注,如果同樣存在問題的,也要積極的進行調理控制,同時生活上注意戒掉一些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壞習慣,如吸菸、長期大量飲酒,高鹽高脂高糖飲食,不運動等等,都是保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面。

    3. 定期檢查腎功能

    糖尿病控制不好,不但損傷心血管健康,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樣對於腎臟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定期的檢查腎臟功能,有麼有出現蛋白尿,肌酐水平怎麼樣,腎小球濾過率如何,在腎臟功能出現損傷的初期,就積極的進行調理控制,改善微量蛋白尿等問題,都是值得注意的。

    腎臟是我們負責過濾排毒的重要器官,因此,想要保證身體健康,保護好腎臟尤為重要,對於糖尿病問題的朋友,還有高血壓、高尿酸問題的朋友,一定要積極的保護腎臟功能,積極的控制血壓、血尿酸、血糖水平,儘量減少這些慢性疾病對於腎臟功能的損傷。

    4. 其他方面的相關檢查

    糖尿病不但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和腎臟功能受損的風險,糖尿病還會引發很多方面的微血管併發症,比如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眼底病變等等,糖尿病患者,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方面的健康狀況也要定期的進行檢查,確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或發生情況,積極的進行應對和調理,多數糖尿病的併發症都是不可逆發生的,早發現早干預,才是儘量減少併發症發生發展的最佳做法。

    總而言之,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您真的注重身體健康,在積極加強生活幹預,合理使用降糖藥的過程中,也一定要積極的進行相關指標和相關器官的健康檢查,對糖尿病可能引發的健康危害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生活質量,保持好自身的健康狀況。

  • 7 # 天天聽健康

    【專業為您做解答】

    這是問題的答案非常明確又肯定,首先糖尿病本身是一種漸進性疾病,就像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會不斷髮生老化一樣,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自身胰島功能會不斷下降、調節血糖的功能也會逐漸減弱,由此而帶來的血糖波動對組織器官的損害會漸進性發生;其次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控制好血糖只是最基礎的治療,最終目標是阻止與延緩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對各種併發症做到早發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檢查。

    那麼,有糖尿病的人應當定期檢查哪些專案呢?主要分為幾個方面:

    血糖控制方面

    最基本的是空腹血糖以及餐後2小時血糖,反映的是即時血糖的控制情況;其次是糖化血紅蛋白,反映近三個月來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二者結合起來,可對近期血糖控制的整體情況做較為全面的評判,據此可對治療方案是否恰當做出準確評估。

    併發症發生危險因素方面

    除了血糖,在糖尿病併發症發生中還有兩個因素起著同等作用。一是血壓,有糖尿病的人要求血壓不應超過130/80mmHg,超出這個數值將會加速對組織器官的損傷;二是血脂,尤其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對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病變的發生比高血糖、高血壓的危害還要大,必須隨時瞭解其高低,及時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併發症發生方面

    糖尿病所有併發症的發生均以血管病變為病理基礎,各種病變表現與血管病變的程度密切相關,尤其要重視致死致殘風險較大的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是否發生了早期病變。常用檢查方法有:

    眼底檢查 可直接觀察眼底血管是否發生了硬化、破裂、增生,反映全身體細小血管受累情況。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可以發現腎臟是否發生了早期細微病變,正常情況下尿中是不會有蛋白出現的,一旦檢出有微量蛋白,表明腎臟濾過功能受損,腎臟發生了早期病變,及時干預治療是完全可以逆轉恢復正常的。頸動脈彩超 頸動脈是全身大血管的代表,且最易受到高血糖等危險因素的影響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一旦有病變發生則提示心腦血管可能發生同樣病變的可能。下肢血管檢查 下肢血管離心臟較遠,血流相對緩慢而易受損害,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礎,透過檢查下肢血管結構、血流量等指標,可預測並及早發現糖尿病足發生的可能風險。

    總之,透過上述一些重點檢查,可對糖尿病整體治療情況做較為全面的瞭解,做到及早發現,大多病變及時發現進行干預治療是可得到逆轉的,至少也將大大延緩病變進展的速度。因此,有糖尿病的人應當做到定期檢查,尤其是病程超過10年的人,每年都應做一次較全面的檢查防患於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線有幾個端點什麼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