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通“羌”,是中華民族源頭八姓之一,中華民族的絕大多數姓氏皆由八大女姓而來,她們是:姜、姚、姬、姒、嬴、嬗、媯、姞。“姜”姓就是其中之一。
氐羌與炎帝、黃帝有密切的淵源關係。《國語·晉語》記述,炎、黃二帝為兄弟,是少典氏父,與有氏母所生,黃帝得姓姬,炎帝得姓姜。
《左傳》哀公九年說:“炎帝火師,姜姓其後也。”在甲骨文中,羌從羊從人,姜從羊從女,兩字相通,表示族類與地望用羌,表示女性與姓用姜。
傳說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後炎帝率其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另有少部分人開始西遷到今天甘肅、寧夏地區定居,成為後來所稱的“西戎”(《史記·五帝本紀》雲:“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
所以我們今天漢族人的血液裡也大多數都具有羌人的血統。
姜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也非常先進,擁有完整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方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民族,從炎黃時期就不斷與中原地區王朝交戰,周朝時期,西羌被稱呼為“戎”,應劭《風俗通義》說“:“戎者,兇也。”
周人大概由“兵”、“兇”之義引而稱呼與之為敵的氐羌各部落為戎,一方面表示敵愾,同時也將他自身與氏羌人區別開來。在周王朝時期,曾經對西戎多次展開徵伐,僅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大規模征伐就有5次之多。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
太[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之戎,周師大敗。
太[文]丁四年,周人伐無餘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太[文]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太[文]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由於羌族實力異常的強大,所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威脅,當中原王朝需要向西擴張時,就需要征服羌人;而當中原王朝實力衰弱之後,往往第一個蹦出來入侵中原地區的也是羌人。所以從秦朝開始,中原王朝一統之後,首要軍事任務就是開展對羌人的作戰。僅東漢期間,與羌人之間的相互征伐就持續了接近一百年。
等到了宋朝党項羌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西夏),與宋政權相互作戰時間長達百餘年而不落下風,直到公元1227年蒙古滅亡西夏政權,將羌族殺戮殆盡,僅剩下西藏東南甘孜州附近還剩下一點點羌人,自此以後羌人對中原地區的威脅才開始逐漸減弱。
“姜”通“羌”,是中華民族源頭八姓之一,中華民族的絕大多數姓氏皆由八大女姓而來,她們是:姜、姚、姬、姒、嬴、嬗、媯、姞。“姜”姓就是其中之一。
氐羌與炎帝、黃帝有密切的淵源關係。《國語·晉語》記述,炎、黃二帝為兄弟,是少典氏父,與有氏母所生,黃帝得姓姬,炎帝得姓姜。
《左傳》哀公九年說:“炎帝火師,姜姓其後也。”在甲骨文中,羌從羊從人,姜從羊從女,兩字相通,表示族類與地望用羌,表示女性與姓用姜。
傳說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後炎帝率其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另有少部分人開始西遷到今天甘肅、寧夏地區定居,成為後來所稱的“西戎”(《史記·五帝本紀》雲:“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
所以我們今天漢族人的血液裡也大多數都具有羌人的血統。
姜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也非常先進,擁有完整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方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民族,從炎黃時期就不斷與中原地區王朝交戰,周朝時期,西羌被稱呼為“戎”,應劭《風俗通義》說“:“戎者,兇也。”
周人大概由“兵”、“兇”之義引而稱呼與之為敵的氐羌各部落為戎,一方面表示敵愾,同時也將他自身與氏羌人區別開來。在周王朝時期,曾經對西戎多次展開徵伐,僅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大規模征伐就有5次之多。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
太[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之戎,周師大敗。
太[文]丁四年,周人伐無餘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太[文]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太[文]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由於羌族實力異常的強大,所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威脅,當中原王朝需要向西擴張時,就需要征服羌人;而當中原王朝實力衰弱之後,往往第一個蹦出來入侵中原地區的也是羌人。所以從秦朝開始,中原王朝一統之後,首要軍事任務就是開展對羌人的作戰。僅東漢期間,與羌人之間的相互征伐就持續了接近一百年。
等到了宋朝党項羌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西夏),與宋政權相互作戰時間長達百餘年而不落下風,直到公元1227年蒙古滅亡西夏政權,將羌族殺戮殆盡,僅剩下西藏東南甘孜州附近還剩下一點點羌人,自此以後羌人對中原地區的威脅才開始逐漸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