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詩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設問:這“半畝方塘”為什麼這麼清澈呢?自答:因為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麼清澈。
原詩: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 通:哪)
註釋:
1、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
2、鑑: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鑑(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4、徘徊:來回移動。
5、為:因為。
6、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
7、那得:怎麼會。
8、那:怎麼的意思。
9、清如許:這樣清澈。
10、如:如此,這樣。
11、清:清澈。
12、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釋義: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開啟,清澈明淨,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詩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設問:這“半畝方塘”為什麼這麼清澈呢?自答:因為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麼清澈。
原詩: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 通:哪)
註釋:
1、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
2、鑑: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鑑(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4、徘徊:來回移動。
5、為:因為。
6、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
7、那得:怎麼會。
8、那:怎麼的意思。
9、清如許:這樣清澈。
10、如:如此,這樣。
11、清:清澈。
12、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釋義: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開啟,清澈明淨,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