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輝明心跡
-
2 # 楊明強書法
楷書和行書是兩個相對獨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學術體系。楷書 ,靜,重法度。行書,流動,放縱。但楷書是行書的基礎。
-
3 # 綠野萍蹤01
首先,明確回答,楷書的結構規律適用於行書。
中國書法自兩晉始,就形成了 “真草隸篆” 四大體式,也就是四大書體。其中的“真書”概念界定不是很清楚,有說真書就是楷書,也有的說真書包括楷書、今隸,還有的說,真書即“正書”。我的觀點是,真書就是楷書。從楷書的產生、發展來看,今隸是楷書的早期階段,而“正書”則是楷書的形象化表述,取楷書端正之義。
那麼,今隸又是一種怎樣的書寫體式呢?這得從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來解讀這個問題。簡而言之,中國書法起源於繪畫,而自從中國文字誕生之日起,中國書法就應運而生了。眾所周知,中國文字起源於“結繩記事”。但我認為,“結繩記事”誕生中國文字的觀念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完全正確的。
結繩記事只是中國文字誕生的一個事件而已,並不是中國文字誕生的全部,甚至是在此之前就有別的事件促使了中國文字的誕生。因為,結繩只是計數,即便是結繩記事誕生了文字,也是繩子上面的圖案逐漸演變為文字。那麼,當我們考證“繩子”究竟誕生於何時而不可求證之時,至少可以推理繩子也是遠古人類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才發明的一種工具。在此之前,人類記事計數的方式還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在巖壁上畫一個圖案指事,在圖案下面劃線或其他標識來計數,等等。比如打獵,得了五隻兔子、三頭鹿,則畫出兔子和鹿的圖案,在圖案下分別刻五條線、或者三個×以計數。而兔子、鹿的圖案,就逐漸演變為象形文字。由此觀之,結繩記事並不是最早的文字誕生的依據。
中國文字誕生後,就逐漸總結、規範了書寫方式,這就是中國書法。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書法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甲骨文之後,青銅冶煉鑄造術誕生,周代大量鑄造青銅器。青銅器上以文字記事兼而起到裝飾作用。除青銅器所鑄文字外,還有石鼓文。文字以圓筆(玉箸)為主,結構講究對稱。這個時期的書法稱為”篆籀”,與後來的小篆對應,又稱”大篆”。
秦統一後,以小篆為標準文字。這個時期,中國文字發生了一個重大變革,即隸書的誕生。湖南龍山裡耶出土(井)的三萬多枚秦簡中,真實的記錄了由小篆演變到隸書的過程。這個時期的篆書,可以被稱作”古隸”。
隸書拉直了文字的筆畫,以方正體式為表達形式,真正意義上的”方塊文字”,應當從隸書算起。隸書的出現,把中國書法劃分為兩個大的歷史階段。此前,稱古書,此後稱今書。
為書寫更加便利,隸書的書寫被提速和簡化,漢代簡牘便出現了草書的雛形並逐漸演化為草書,也就是”章草”。同時,由於簡牘書法出現了大量的折筆,東漢末期的書家據此進一步演變,楷書就誕生了。
早期的楷書,保留了大量的隸書筆法和形質,所以,也被稱為”今隸”。三國時期的皇象寫章草,但其中的楷法非常明顯。鍾繇被尊為楷書之祖,但其代表作《薦季直表》則隸意盎然。楷書至兩晉臻於成熟,成為獨立的一種書體。
那麼,按照書法發展的脈絡,四大書體的排序應當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這四大書體應用於實用,主要是隸書和楷書。兩晉時期,又以楷書為主。但是,楷書太端正,書寫也不便利。於是,大部分書家就把楷書提速簡化,行書便應運而生了。以我不成熟的觀點:行書就是楷書的速寫。這個”速”並不是簡單的指速度,而是書寫的便利和時間上的節省,書寫也更流暢。更為重要的是,行書為書法欣賞和書法實用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形式,是最能為大眾所接受的一種書體。
奇怪的是,直到現在,書法還是四體,行書依然被排斥在外。我認為,書法應當尊重歷史、尊重實際,中國書法應當有五種體式:真草隸篆行。
繞了這麼大一圈,似乎講的內容跟主題沒有多大關聯。實際上,理順中國書法發展的脈絡,更有助於學習、欣賞中國書法。
比如學草書,不一定從楷書入手,可以從隸書開筆,按照隸書演化的過程循序漸進,同樣可以學好草書。
行書則可從楷書入手,先打牢筆法基礎。然後練好楷書的結構,把字先立起來。但是,必須注意一個問題,也就是前面所言,行書是楷書的提速。這是書法演化過程的一種實踐探索,這個過程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練好了楷書,把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
學習行書之前,可先多欣賞歷代名家的作品,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大家作為學習範本。一般而言,學習行書要有非常紮實的楷書功底。直接從行書入手似也無不可,但卻有筆法不紮實,結架(結構)不規範的弊端,恐怕會導致”流俗”的結果。選準了行書後,則針對性的練習楷書。把楷書基礎打牢了,楷書的筆法、結構可以直接應用到行書的學習。
當然,先學好楷書再練習行書,也是一條可行之徑。一般來說,以唐代楷書入手,再上溯到兩晉(二王)行書,是比較普遍的學書途徑。而往下學宋代(以米芾為主)行書,也已成為一種潮流。
學習唐人楷書建議主要以諸遂良、歐陽詢法帖為範本,這兩家的字魏晉風範十足,可以上下通達,利於由楷而行。
魏晉時期,以及隋朝也有很多楷書大家,鍾繇、二王,以及董美人墓誌、龍藏寺碑等等,都可以做行書之前的楷書臨習。
總之,楷書無論從筆法、章法(結構)、墨法等規律上,都適用於行書。
-
4 # 荷蜓
“楷書和行書的關係像是兄弟關係,而不是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行書和楷書有互相獨立的書寫規則,在結構上面行書可能要借鑑楷書的方法去調整結構,也就是說它們對於結構方面的規律基本相通,筆劃也是有許多的共通點的。但是,沒有楷書基礎的朋友直接學行書,也一樣要講結構和筆劃還有筆法這些書寫規律的,並不是你一定要去楷書那邊學起。行書就不可以直接調整了,這就很死板了!就像你學馬拉松跑步,你一定要從走正步學習走路技巧,而不可以直接從跑步開始。
-
5 # 黃志軍157
謝謝邀請。有很大的聯絡,又有極大的區別。楷書每一個單字都是結構平正,字的重心穩固。而行書筆法讓字的每一筆之間存在偃仰平直,奇正相生,單筆劃看似歪斜,但有其他筆畫的呼應支撐,反而歪而不歪,斜而不斜,在動感中仍可平衡,有種動態的生命美學!有時是一字奇斜,而連續的幾個傾斜之字,因方向、疏密等結體技巧應用,這幾個字乃至一行字又變得平穩。楷書如站立的人,行書如行走的人,動與不動都是平衡的,而草書則是舞蹈,行走坐臥,閃展騰挪,變化之萬千,形態之美妙不可言盡!
-
6 # 健美哥們習書
感謝受邀
楷書的結構規律完全適用於行書。楷書行書都離不開重心穩,疏密有度,錯落有致,我舉個例子,楷書相當於閱兵時在走正步,而行書則是在齊步走。正步慢,穩,直。齊步快,穩,直。行書無非就是在楷書的基礎上,書寫速度提高了,而穩,正,美依然存在。
-
7 # 千千千里馬
行書就是楷書的基本框架。例如,著名的《蘭亭序》,就是一個標準的行書,《蘭亭序》的第一個字“永”的寫法,可以說,就是一個楷書。
啟功先生臨摹柳公權《玄秘塔》貼,已經與嚴密的唐楷大不一樣,行書的味道很濃。楷書,在唐代是規規矩矩,一筆一劃的寫法,但是,看看元代趙孟頫的楷書《膽巴碑》,是不是與唐代的楷書不太一樣,甚至有些行書的筆意呢?
所以,楷書與行書之間的距離非常近的。
為什麼會有行書?因為楷書雖然好辨認,也工工整整的。但是寫起來太慢。
行書?還是楷書?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情況下是不寫楷書的,但是,也不是動輒就草書快點寫。
而是用既不是太慢,也不是用太快的草書來寫,而是不緊不慢的行書。
這樣寫字,一方面比楷書快一些,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寫出來的字,比較容易認識。
標準的行書寫法。明顯書寫速度加快了。書法作為傳遞資訊的手段,如果對方看不明白,那就會造成很大錯誤。嚴重的會影響生產生活的。所以,把字學得容易認識,還想不要太慢,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成行書。
所以,事實上,使用最廣泛的日常書法其實是行書。
比如,起草檔案,寫信等等,都是用行書。
草書的變形誇張,無處不在。否則,也不能叫草書啊。行書的結構變化靈活,迴環流暢,但是,不改變與楷書一樣的基本結構。
草書由於要省略很多筆畫,所以有合併、簡化、變形、誇張,因此,就會與楷書拉開距離,不好認識,結構也不好統一固定。
看看這些行書,與楷書的結構有區別嗎?而行書的簡化、變形、誇張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那麼明顯,所以,楷書的結構,完全適合行書。
那麼,行書與楷書的結構基本一致,是不是寫好楷書就等於學好行書了?
從實踐來看,沒有必然聯絡。如果不學習行書的書法體制,行書還是寫不好的。
有人固執地認為楷書是舒服的基礎,但是,楷書只能是楷書不能代替其他書法。
如果我們認知學習楷書,最多學習行書容易一些而已。
希望大家把楷書寫好是基本上不要忘記行書的學習哦。
-
8 # 快樂書法
我的看法是:
楷書(唐楷)的結構基本不適用於行書。
理由是:
筆法上
1.楷書的筆畫橫平豎直,即使有傾斜度和弧度,但微乎其微,且其傾斜度和弧度規律化,秩序化,無強烈變化,否則顯得結構不準確。而行書的筆畫每一筆的傾斜度,弧度都要求有變化,不雷同,否則顯得單調。
2.楷書筆畫筆筆起,筆筆收,收而後起,互不連屬。而行書牽絲縈帶,有時兩字三字連成一字書寫,字與字關連度極高。
結構上
楷書基本大小一倫,且字字獨立。講究筆畫位置等均,很少表現各種複雜對比關係。字的重心居中。楷書要表現其靜的特性,否則字型不穩。行書表現動,講究傾側,顧盼,大小,疏密 ,粗細,曲直,長短,收放,繁簡,連斷等等對比關係,對比關係越豐富,越有表現力。否則顯得機械單調,乏韻無趣。
章法上
楷書等距排列,一字一格,沒什麼講究。行書講究字距不等,行矩不等,行與行之間要有輕重起伏變化,要求行行有別。二者之間反差巨大。
墨法上
楷書一色到底。行書講究墨色的乾溼濃淡。二者之間同樣反差巨大。
答主行草書法《李白詩二首》
答主行草書法《朱淑貞詩》
答主作品《李白詩一首》
-
9 # 郊區的鳥
一、相對於楷書行書在用筆上做了很多的改變
1、去掉頓筆,變方為圓
我們知道楷書的用筆是比較複雜的,起筆和收筆都要頓筆,除了斜捺基本上每一個筆畫的起筆都要頓筆,在筆畫之外,楷書凡是在轉折的地方都要進行頓筆。
就比如寫一個“日”字,首先第一筆豎畫要頓筆,第二筆橫折鉤起筆和折筆也要頓筆,最後一個橫畫的起筆和收筆也要頓筆,一個簡單的只有4畫的字,卻要來來回回的頓上9次筆,書寫起來確實複雜,這樣的寫法雖然能讓字型看起來更加精神,卻無疑降低了書寫的速度。
而大部分的行書把起筆的頓筆去掉了,很多起筆都是直接搭鋒入紙,這樣就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另外行書把很多的折筆變成了圓轉,遇到折筆的地方也不用頓筆了,直接轉過去就走了,提高了書寫的流暢性和速度。
2、增加連帶、強調呼應
行書在去掉了楷書的頓筆以後,同時增加了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連帶,強調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關係。
在楷書裡面,所有的筆畫都是孤立存在的,一個筆畫寫完,然後再開始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筆畫和筆畫之間很難形成一定的直接關係。
即使是楷書大師也需要這樣寫,這也是楷書的特點和侷限性,比如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他的楷書也是筆筆獨立、字字獨立,後人也評價他的楷書“狀如算字”,意思就是說像算盤珠,一個一個排列整齊,但是他們之間並沒有關係。
而行書就不一樣了,它非常的強調字和字以及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關係,筆畫相互連帶,不僅僅有實連,還有虛連,有筆斷意連,這樣就增強了書寫的流暢性和連貫性,同時也會縮短書寫的時間。
二、在字形上借鑑了很多草書的寫法,很多筆畫加以簡省和替換
1、借鑑草法、以草入行
我們知道草書的寫法是非常簡單的,它是一種完全符號化的書體,很多字直接就可以一筆寫出來,比如“半”字,在行書裡即使有了連帶,也需要三筆或者最好也要兩筆才能寫的出來。
而如果借鑑草書的寫法,則只需要一筆就可以寫出來,像“半”這樣的字,雖然它用的草書的寫法,但是它和行書一樣好辨識。
行書之中要是參加一些草書的寫法,不僅僅可以進一步的提高書寫的速度,還可以增加行書的表達元素,使行書的書寫更加的多元化,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筆畫的連帶、字與字之間的堆積。
2、簡省筆畫、以簡代繁
楷書的筆畫是比較複雜的,筆畫的寫法也比較複雜,到行書裡面很多的筆畫就會被簡省,以便於更方便的書寫。
比如三點水,在行書裡可能簡化成一筆或者兩筆,走之旁在楷書裡面需要三筆才可以完成,而在行書裡面只需要一筆就可以寫完,書寫起來是非常的方便的,很適合生活中的手寫。
與此同時,行書裡面還把楷書裡的很多複雜筆畫,用更加簡單的筆畫替換掉了,比如“良”字,在楷書裡面最後一筆是捺畫,而行書裡面則把最後一捺替換成了一點,方便易寫。
同樣的道理,在行書裡面像“大”、“長”、“反”、“今”、“又”、“天”、等字的捺畫都可以用一點來代替。
在這些替換裡面,由於點比較簡單,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點不僅可以替換捺畫,它還可以替換橫畫、豎畫、撇畫等等筆畫,在行書裡面,可以說點是萬能筆畫,主要的幾個筆畫都可以用它來代替。
三、行書為了方便書寫,改變結構,根據字型的不同來書寫字型,比較自由
1、改變筆順、順應結構
有一些字,在行書裡面雖然有了連帶,還是不好書寫,書寫起來不夠簡便,為了方便書寫有時候不改變它的字形或者筆順,以方便更好的連帶。
比如“王”字正確的筆順是先寫兩橫,然後再寫一豎,最後再寫一橫,而到了行書裡面,為了方便書寫,筆順就要發生一定的改變,先寫橫豎,把橫和豎寫成一筆,然後把最後的兩橫寫成一筆,一共分兩筆把這個字寫出來。
但是這種變化並不能由著個人的性格和想法隨意的亂變化,要在字帖去尋找和總結規律。這樣的變化其實就是改變了結構。
2、因字造型、自由結合
和楷書需要寫的大小一致不同,行書裡面的字可以根基字型的筆畫的多少自由的書寫,筆畫多的可以寫大一點,筆畫少的可以寫小一點,這樣不僅不影響整體的章法,反而使書寫有了大小的變化,增強了行書的表現力和節奏感。
同時,字的大小變化還讓字和字之間產生了關係,大字小字相互結合,讓書寫更加的豐富多樣。
總之,行書透過一系列的改變,連帶、簡省、借鑑、變形等等,讓書寫相對於標準的楷書更加簡便,更加的適合日常書寫。
回覆列表
楷書結構規律同樣也適用行書。因為楷書的筆畫雖不相連但筆勢是相連的。我們在練習楷書時也要重視筆畫的相互呼應,這樣在楷書過渡到行書時就會少走很多彎路,並且這樣寫出來的字看上去有神韻!楷書的結構規律也是行書結構規律的基礎,熟練的掌握了楷書的運筆規律和結字規律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行書的運筆規律和結字規律。當然也不要忽視行書的書寫特點:筆畫的連慣和筆畫的省略。最後發幾張圖片僅供參考!相互學習!相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