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歷史悠久,自乾德二年(964)南唐後主李煜置縣,迄今已一千餘年。通山山水毓秀,風景旖旎,英才輩出。據《通山縣誌》記載,通山自建縣始至清末,先後考取進士31人,舉人83人。民國時期,有42人考取全國各大專院校,有5人官費留學英、法、日、俄等國。這些人當中曾湧現出許多傑出人士。除此之外,活躍在通山宗教、政治、軍事、文藝等方面的名人可記述者也很多,本文只能擇其一二,予以記述。
蔣之奇,常州宜興人,北宋熙寧間進士。任監察御史時因彈劾某朝臣所參之事與事實不符,被貶任監道州酒稅,後改任通山縣令,任期著有《我愛通羊好》五言絕句十首。該組詩詩風清新自然,語言質樸,寫活了通山的山水,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思想及對通山深厚的感情,引起通山人民強烈的共鳴,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明作家陸長庚在一篇文章中說:“人物、山川相待而顯。”意思是一個地方的山川可因人物而知名,而人物也可因山川而知名。通山的山水因蔣之奇的出色描繪而更加引人入勝,而蔣之奇也因對通山山水的讚歎而流芳千古。現選錄《我愛通羊好》詩三首如下,以饗讀者。其一:“我愛通羊好,民居山作城,眼前無俗事,枕畔有灘聲。”其二:“我愛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雲深處宿,一枕玉泉聲。”其三:“我愛通羊好,樓高如錦城,青山常在眼,澗水不聞聲。”
張道清(1136~1207),湖北省京山縣人,從少年時代起,就拜師鑽研道教和醫術,並雲遊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的名山大川。後因醫好齊安郡主的疾病,受到東宮太子趙擴的常識。淳熙14年(1187),52歲的張道清離開繁華的臨安,到慕名已久的九宮山建立道場。1194年趙擴即位,是為寧宗,他大力支援張道清的道教事業,使九宮山道場得以建成。1207年張道清仙逝,寧宗敕封其為“真牧真人”,遺蛻安置於九宮山真牧堂(即真君石殿),被道徒奉為九宮山祖師爺。
朱廷立(1492~1566),字子禮,號兩崖,通羊鎮人。1523年登進士,不久任諸暨知縣,1527年任河南道御史,1529年任兩淮鹽政史,撰《鹽政志》;1532年任四川督撫,1533年任京畿學政,1537年任南京太僕少卿,作《馬政志》;1544年任都察院僉都御史,1547年任在理寺卿,1548年任工部侍郎,1549年任禮部右侍郎。不久返回故里通羊鎮,在楓梓山(今鳳池山)會仙崖洞(今稱朱侍郎洞)閉門謝客,埋頭讀書寫作。所著《兩崖集》有詩文各八卷,存詩近千首,存文三百餘篇。卷六所記之《九宮山行》賦雄奇博大,有李白之遺風。朱廷立勤于思考,勤於寫作,是通山古時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式的文人。其《鹽政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被收入《四庫全書》;其《兩崖集》也極具研究價值,有待我們去挖掘整理
通山歷史悠久,自乾德二年(964)南唐後主李煜置縣,迄今已一千餘年。通山山水毓秀,風景旖旎,英才輩出。據《通山縣誌》記載,通山自建縣始至清末,先後考取進士31人,舉人83人。民國時期,有42人考取全國各大專院校,有5人官費留學英、法、日、俄等國。這些人當中曾湧現出許多傑出人士。除此之外,活躍在通山宗教、政治、軍事、文藝等方面的名人可記述者也很多,本文只能擇其一二,予以記述。
蔣之奇,常州宜興人,北宋熙寧間進士。任監察御史時因彈劾某朝臣所參之事與事實不符,被貶任監道州酒稅,後改任通山縣令,任期著有《我愛通羊好》五言絕句十首。該組詩詩風清新自然,語言質樸,寫活了通山的山水,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思想及對通山深厚的感情,引起通山人民強烈的共鳴,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明作家陸長庚在一篇文章中說:“人物、山川相待而顯。”意思是一個地方的山川可因人物而知名,而人物也可因山川而知名。通山的山水因蔣之奇的出色描繪而更加引人入勝,而蔣之奇也因對通山山水的讚歎而流芳千古。現選錄《我愛通羊好》詩三首如下,以饗讀者。其一:“我愛通羊好,民居山作城,眼前無俗事,枕畔有灘聲。”其二:“我愛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雲深處宿,一枕玉泉聲。”其三:“我愛通羊好,樓高如錦城,青山常在眼,澗水不聞聲。”
張道清(1136~1207),湖北省京山縣人,從少年時代起,就拜師鑽研道教和醫術,並雲遊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的名山大川。後因醫好齊安郡主的疾病,受到東宮太子趙擴的常識。淳熙14年(1187),52歲的張道清離開繁華的臨安,到慕名已久的九宮山建立道場。1194年趙擴即位,是為寧宗,他大力支援張道清的道教事業,使九宮山道場得以建成。1207年張道清仙逝,寧宗敕封其為“真牧真人”,遺蛻安置於九宮山真牧堂(即真君石殿),被道徒奉為九宮山祖師爺。
朱廷立(1492~1566),字子禮,號兩崖,通羊鎮人。1523年登進士,不久任諸暨知縣,1527年任河南道御史,1529年任兩淮鹽政史,撰《鹽政志》;1532年任四川督撫,1533年任京畿學政,1537年任南京太僕少卿,作《馬政志》;1544年任都察院僉都御史,1547年任在理寺卿,1548年任工部侍郎,1549年任禮部右侍郎。不久返回故里通羊鎮,在楓梓山(今鳳池山)會仙崖洞(今稱朱侍郎洞)閉門謝客,埋頭讀書寫作。所著《兩崖集》有詩文各八卷,存詩近千首,存文三百餘篇。卷六所記之《九宮山行》賦雄奇博大,有李白之遺風。朱廷立勤于思考,勤於寫作,是通山古時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式的文人。其《鹽政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被收入《四庫全書》;其《兩崖集》也極具研究價值,有待我們去挖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