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安

    5月26日,丹麥王儲弗雷德裡克王子過50大壽,歐洲王室紛紛來參加他的生日派對。丹麥前王妃、二王子約阿希姆的前妻,具有華裔血統的文雅麗(Alexandra Christina Manley)也出現在宴會上。媒體還專門對她的著裝進行了一番點評,讚譽很多,看樣子對文雅麗離婚後繼續出席丹麥王室的官方活動習以為常。

    童話裡的灰姑娘嫁給王子以後,從此 “永遠在一起幸福地生活著”。但是現實生活中,即使灰姑娘嫁給了王子,也可以半路上離婚。即使離了婚,還可以和前任成為好朋友,一起把孩子培養長大。

    和丹麥約阿希姆王子離婚後的文雅麗,並未離開丹麥,她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哥本哈根使館區的一處高檔寓所。離婚後的文雅麗被女王授予了一個終身爵位:腓烈特堡女伯爵(Countess of Frederiksborg)——這個貴族身份不會因再婚而失去。

    而且,丹麥王室給文雅麗提供一筆每年36萬美元的津貼。這筆錢是屬於文雅麗的終身補貼,未經她的同意,任何人不能終止支付。但是文雅麗後來主動提出,她會在2020年停止再領這筆津貼——因為那時候她的小兒子菲利克斯王子已經年滿18歲成年了。

    其實,這筆錢對於一個要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來說,還真不算多。文雅麗領了這筆津貼,就不能同時享受丹麥的社會福利保障。

    文雅麗和約阿希姆王子是年齡相差5歲的姐弟戀,1995年他倆結婚的時候,約阿希姆王子才25歲,而文雅麗已經30歲。

    對於自己嫁入王室後的婚姻,文雅麗很早就說過:“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婚姻出現了無可挽回的危機,我們一定會分手。與其同床異夢,不如一刀兩斷,各自有權力開始新的生活。”

    所以,當她發現他們已經無法在一起生活時,文雅麗選擇了快刀斬亂麻的結束。於是,維持了10年的王室婚姻在2005年結束,離婚時文雅麗40歲,帶著兩個孩子單獨生活。

    兩年之後文雅麗再婚,老公是比她小14歲的攝影師馬丁(Martin Jorgensen)。這一段年齡相差更大的姐弟戀婚姻又只維持了8年。兩人於2015年宣佈離婚,原因是價值觀不合。結束第二段婚姻的文雅麗51歲。

    對於自己的第二次離婚,文雅麗很坦然地對媒體說:“我和馬丁的價值觀不一樣了,在一起已經沒有什麼話說。既然這不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和愛情,那我寧願單身。”

    婚姻的成敗並不能定義一個女人。

    對於文雅麗來說,更是如此。她從來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該往什麼方向而去。文雅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芭比女孩”——那種夢想成為公主、嫁給王子,然後過著精緻卻空洞生活的女孩。

    文雅麗在一次採訪中提及自己的童年時說:“我的父母都是工薪層,在我們還是兒童時期,就被灌輸了香港人的‘工作倫理’:長時間,辛勤工作。”

    這種理念深入到文雅麗的骨髓之中,讓她從來不滿足於安逸的生活。和約阿希姆王子結婚前的文雅麗年紀輕輕就是前途無限的金融業女高管,離職時已經坐到行政副Quattroporte的位置。嫁入王室後是勤勤懇懇、熱心公益事業的王妃。為了儘快融入丹麥王室的生活,文雅麗360小時內學會了丹麥語,可以用新學的語言發表演講——此前,除了母語,她還會說流利的德語和法語,以及一定程度的日語。

    雖然離了婚,文雅麗也並未和前夫反目成仇或是老死不相往來。她用超高的情商和前夫一家成為朋友,兩人共同把兩個兒子撫養長大。

    丹麥王室有重要的官方活動也會主動邀請文雅麗參加,兩個兒子的各種生日慶祝及成年禮,文雅麗都是和前夫一家微笑同框。下圖是文雅麗(後排左二)參加大兒子尼古拉王子(後排左三)的18歲生日會,她和前夫(前排右一)、前婆婆丹麥女王(後排右一),以及前夫的現任妻子小瑪麗王妃(前排右二)一起出鏡。

    只要是涉及到兩個兒子的各種活動,文雅麗都會和前夫一家同框。夫妻不成朋友在。

    即使經歷了兩次離婚,文雅麗也沒有迷失自己。

    為了充實自己,又特意去美國的華盛頓大學進修,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Timoty L. Fort 教授合寫了一本書。後來她還成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的Poling Chair (具體對應中文名稱不詳)。

    即使不擔任王妃了,文雅麗也仍然支援慈善及公益事業。她成立了以兩個兒子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Prince Nikolai and Prince Felix Foundation,用於支援人道主義、文化及高等教育事業。同時,她也是“美人魚工程”(Mermaid Project)的發起人之一。這個專案主要用於支援婦產科癌症研究。

    在金融和商業領域,文雅麗仍然是當之無愧的專業人士,在慈善及社會公益事業領域,文雅麗也是積極的贊助人。

    她的人生永遠在進步。

  • 2 # 世界真的很大

    題主想問的,大約是丹麥前華裔王妃、香港人文雅麗吧。她曾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小兒子、約阿希姆王子的前妻。文雅麗與約阿希姆王子於1994年相識,第二年結婚,並育有2個小王子。2005年,文雅麗與王子離婚,孩子由她撫養。

    根據丹麥法律,結婚前文雅麗已放棄了香港籍,成為丹麥公民。所以,離婚後的她,仍然帶著孩子住在哥本哈根。她雖然不能擁有“殿下”的稱號,但為了兩位小王子,丹麥女王授予她“腓特烈堡女伯爵”稱號。

    約阿希姆王子為她和孩子,在哥本哈根的富人區買了一棟房子,供他們居住。另外,她每年從王室專款中領取33萬美元的津貼。這筆津貼是終生的,不會因為她再婚而取消。但是,2017年,文雅麗發表宣告稱,她將在2020年,小兒子年滿18歲時,放棄這筆津貼。

    2007年,文雅麗與小她14歲的馬丁·約根森結婚。馬丁本人是王室御用攝影師,他的父親有自己的電影公司,製作了多部有影響的紀錄片,丹麥王室也是公司的眾多合作方之一。但是這場婚姻只持續了8年半,最後倆人以價值觀不合為由,宣佈離婚。

    文雅麗於1964年出生在香港,是家裡3個女兒中的老大。她的父親是中英混血兒,母親則有德國、捷克和奧地利血統。她大學畢業後在通用電器亞洲公司工作期間,認識了在香港的一家丹麥船運公司工作的約阿希姆王子。

    王子對文雅麗一見鍾情,隨即展開了旋風般的追求。1995年,倆人訂婚的訊息,令所有香港人和丹麥人大吃一驚。這是第一次有亞裔姑娘,嫁入歐洲王室。當年11月,文雅麗和約阿希姆王子在丹麥舉行了婚禮。

    1999年和2002年,文雅麗先後生下兩位王子尼古拉和菲力克斯。婚後的文雅麗,時尚、有愛心,不遺餘力地從事慈善事業,因此被稱為“北方的戴安娜”。她會說流利的英語、法語和德語,嫁入王室後丹麥語也學得很快,這讓丹麥人更加喜愛她。

    但是,這個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終於沒能持續下去。2004年,約阿希姆王子和文雅麗宣佈分居,隨後正式離婚。這是自1846年以來,丹麥王室的第一樁離婚事件。2007年,文雅麗進入輝凌製藥集團董事會。2017年,她成為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院長。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丹麥前王妃的名字叫文雅麗。

    1964年,文雅麗出生於香港。由於父親是中英混血兒,母親是奧地利和波蘭混血兒,因此文雅麗的身上,有1/4的中國血統。

    (文雅麗舊照)

    平民出身的文雅麗,在香港度過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中學畢業後,她先後到奧利奧維也納和日本東京求學,隨後又在英國倫敦進修。

    文雅麗除了在學習上很有天分,她的語言能力也很強。在求學各國的時候,她很快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日語、英語等多國語言。

    文雅麗在學業結束後,回到香港成為花旗銀行等公司旗下的證券經紀人。

    文雅麗的聰慧和能幹,很快就在工作中體現出來。隨後,他被高薪挖到了GT管理公司亞洲分部負責銷售及市場的工作。

    1994年,對於30歲的文雅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她邂逅了丹麥王子約阿希姆。

    英俊帥氣的約阿希姆,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次子,也是未來的丹麥王位繼承人。

    當時年僅25歲的約阿希姆,到遠在香港的丹麥船務公司實習。在那裡,他對自信美麗的文雅麗一見鍾情,隨後向文雅麗展開了浪漫的追求。

    兩人經過短暫的戀愛後,在約阿希姆的誠懇地請求下,文雅麗終於同意嫁給他。這時,兩人不過相識才5個月的時間。

    (文雅麗和約阿希姆)

    文雅麗和約阿希姆能修成正果,確實做出了許多改變。比如,她必須皈依丹麥國教——路德教,同時她還得放棄英國籍,加入丹麥國籍……

    婚後,文雅麗很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了能早日融入丹麥的民眾中,她僅用了300多個小時就掌握了丹麥語,並且她很快就融入到了王室生活中。

    不論是王室活動,還是她作為王妃需要單獨面對民眾時,她都憑著高雅的氣質,和親民的姿態贏得大家的喜愛。同時,她還流暢地用丹麥語演講或者和民眾交流,並進行了不少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

    她的表現不光民眾稱讚不已,就連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也頗為喜愛。為了感謝她的父親養育了這麼優秀的女兒,女王還特意給她的父親頒發了一枚大十字勳章。同時,她的父母在女王的建議下,移居到了丹麥。

    1999年和2002年,文雅麗先後誕下了尼古拉王子和費利克斯王子。喜訊傳遍丹麥,大家為王室添加了新成員而歡呼不已。

    上至王室下到民眾,沒有人詬病文雅麗。她作為王妃,實在是無可挑剔。

    (文雅麗和約阿希姆)

    誰知不久後,丹麥王室突然宣佈,文雅麗和約阿希姆王子正式離婚。

    訊息傳出後,舉國譁然。然而王室卻對離婚原因三緘其口。

    媒體只能推斷說,大概是文雅麗投身於公益事業,而約阿希姆王子則酷愛賽車和派對等娛樂活動,兩人由於愛好不一致,導致了離婚。

    事情看上去似乎還真是這樣子。約阿希姆王子喜歡派對,也喜歡賽車,他自己就是一名專業的賽車手。同時他還風流成性,在婚後一直緋聞不斷。這讓文雅麗頗不能接受,在她看來,與其為了王妃的頭銜忍辱負重,不如做回自己。所以她提出了離婚。

    文雅麗的決定,得到了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尊重。

    她離婚後,瑪格麗特二世為了保全她的貴族身份,沒有褫奪她的王室稱號,只是將原來的“王室殿下”改稱為“殿下”,並且還將她冊封為腓特烈堡女伯爵。

    同時,文雅麗離婚後,仍繼續得到王室每年33萬美元的津貼,另外還享有“王子提供的全新的房子”。

    離婚後,文雅麗大多數時間都住在哥本哈根的使館區。她並不因為失去了王妃的身份而遺憾,她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業,有時候也會受邀參加王室活動。

    不久後,文雅麗的身邊,又有一位更加年輕帥氣的男人出現了,他是丹麥王室的攝影師馬丁·約根森,比文雅麗小15歲。

    (文雅麗和馬丁)

    馬丁的父親經營一家制片公司,主要服務於丹麥王室。而馬丁因此成為王室的御用攝影師。

    在馬丁和文雅麗相愛後,他們經常出國度假,文雅麗還曾隨馬丁去看望過他的父母。

    訊息傳出後,又讓丹麥舉國震驚,不過瑪格麗特二世倒是對這個訊息相當鎮定,並表示贊同。

    2007年,文雅麗和馬丁在教堂舉行了婚禮。她的前夫約阿希姆王子還專門前往參加了她們的婚禮,並送上了一份賀禮。

    婚後,文雅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上,並且不忘帶著兒子們一直推行公益事業等。

    而馬丁則真是一個暖男,他對文雅麗體貼入微,對文雅麗的兩個兒子亦是照顧得十分周道。一家人經常出外度假,參加活動等,看上去非常恩愛。

    2015年,文雅麗突然向馬丁提出了離婚,面對眾人的猜測,她坦然說,我們價值觀不一樣,在一起已經不說話了。我認為這不是我追求的人生和愛情,寧願單身。

    離婚後,文雅麗依然很忙,她先到美國大學充電,隨後又受聘到一家制藥公司當董事會成員,同時她經營多年的公益和慈善事業依然沒有放手。

    在文雅麗的眼中,男人可以用來錦上添花,卻一定不是不可或缺。因此,當她發現婚姻一旦失去了本來的美好,哪怕是王子,在她看來也不過是凡夫俗子,這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史料:《亞裔王妃文雅麗》)

  • 4 # 山海仁愛

    文雅麗,生於1964年,1/8中國血統,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1995年與丹麥女王次子約阿希姆結婚,是歐洲王室史上第一位亞裔王妃,也是與戴安娜齊名的平民王妃。

    不同於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就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令人遺憾的是,王子與公主在十年後離婚了。

    如果你以為,文雅麗只是再一次證明了童話裡“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都是騙人的,那未免想得有些簡單,文雅麗證明的是:女人,應該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文雅麗家中三姐妹,她居長,1982年在香港完成中學學業後,先後赴維也納東京求學。1986年至1989年,文雅麗先後在花旗銀行及怡富集團香港分部任職證券經紀人。1989年至1990年,文雅麗赴倫敦進修。1990年至1995年,文雅麗進入GT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任職,主管銷售及市場,離職前已經是該公司的副行政Quattroporte。

    1994年,剛剛完成學業的25歲的約阿基姆王子去香港的一家丹麥船務公司實習。在一次晚宴上,王子邂逅了30歲的文雅麗,一個熱情如火,一個成熟美麗優雅,兩人一見鍾情,旋即陷入熱戀。

    五個月後,兩人決定結婚。

    這一對姐弟戀成了真。

    不是沒有猶豫糾結過。

    文雅麗曾經說過,“戴安娜訂婚時只有19歲,而我結婚時已經31歲了,那時我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作出了自己的決定。我知道我不僅僅是嫁給一個人,而是嫁給他的整個國家。”

    戴安娜成為王妃時,還是一個小女孩。

    文雅麗成為王妃時,已經是一個成熟女人,她知道自己會付出什麼,會得到什麼。

    為此,文雅麗放棄了高薪工作,放棄了英國國籍,離開了香港的家人,帶著自己的一隻寵物狗,隻身走進王宮,入籍丹麥。

    1995年11月18日,約阿希姆王子和文雅麗在哥本哈根舉行盛大的王室婚禮,當時約有4萬人爭睹這位歐洲王室第一位亞裔王妃的風采。

    婚後,文雅麗開始學習丹麥語,積極融入當地社會,深受丹麥百姓愛戴,成為丹麥女性效仿的物件。

    她熱心社會公益,先後出任丹麥紅十字青年團、丹麥視障人士協會、動物基金會、ARKEN現代藝術博物館、丹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多個組織的監託人。

    1999年,長子尼古拉王子出生,2002年次子費利克斯王子出生,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婚後的兩人發現了彼此的不同。

    與熱心社會工作的文雅麗相比,約阿希姆王子則更多地出現在球場、賽車場和搖滾演唱會上,被媒體譽為“派對王子”。

    一切似乎有跡可循。

    況且,王室八卦一直是八卦週刊的最愛,民眾茶餘飯後的消遣。

    直到1999年8月王妃生下第一個兒子後,傳言才慢慢消散。

    2003年,王妃回香港時,王子並未陪同,當時又引起諸多猜測。

    2004年1月,王子和王妃再度訪問香港,但結束訪問後,王子一個人去了內地旅遊。

    2004年6月和8月,王子被目睹前往葡萄牙出席歐洲盃賽事,之後又前往雅典奧運會,但文雅麗一直留在丹麥工作,照顧兒子。

    2004年9月16日,靴子終於落了地。

    丹麥王室發表了這份由王子王妃共同簽署的離婚宣告:“在艱難深思之後,我們雙方決定分居並準備離婚。我們在離婚的相關條款上已經達成一致,我們決定分別承擔撫養子女的義務。”

    2005年3月23日,文雅麗與約阿希姆王子正式申請離婚,當年4月8日正式離婚。

    文雅麗離婚後接受訪問時說,結婚時身邊認識的就只有王子一人,“初嫁入王室,我感到很寂寞。以前我與二百人一起工作,遇上問題,同事會協助我解決。雖然丹麥王室也是一個大機構,但我卻必須一個人面對所有的東西。我感到很驚惶。”

    她形容從嫁入丹麥開始,生活便徹底地改變,好像回到5歲,一切要重新學習,“戀愛、結婚、成為公眾人物、履行公職等事把我壓倒了!這就像一場颶風,把我原有的生活吹倒,使人感到很迷茫。”

    她說自己非常懷念自由自在的日子,可以隨隨便便地逛街而不用擔心被人認出。

    這些話,戳破了當初被形容為童話式婚姻的完美形象,令公眾首次認識到文雅麗嫁入王室後背負了過多的壓力及困擾,儘管她早有心理準備。

    對於王室生活,31歲的前公司高管尚且不能應對自如,很難想象當年那個19歲的戴安娜是如何度過那些日子的。

    離婚時,文雅麗40歲。

    有些人會說,40歲,大半輩子都過了,還能怎麼樣呢?

    不,有些人的40歲是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

    2005年8月,丹麥多家媒體刊出文雅麗與丹麥王室御用攝影師,26歲的馬丁約恩森攜手散步的照片。

    約根森先前在為文雅麗一家拍攝生活照時和文雅麗結識。

    文雅麗離婚後,全身心投入王室事務和慈善事業中,常隨行記錄其活動的約恩森與她很快就撞出了“火花”。

    2007年元旦,約恩森向文雅麗正式求婚。

    2007年3月3日,42歲文雅麗與28歲的約根森結婚 。

    離婚後,文雅麗依然與王室和前夫保持良好互動關係。

    約阿基姆王子不僅參加了文雅麗的婚禮並送上祝福,關於兩個小王子的撫養問題,兩人更是有商有量。

    王子2007年再婚後依然如此。

    2018年,53歲的文雅麗接受了專訪,她說,結婚也好,離婚也好,都是自己的人生,而自己人生的這艘船,舵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你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再詢問別人的意見。

    關於男人,她說,男人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不可或缺。

    在經歷了兩次“姐弟戀”和長達數年的兩段婚姻後,她說,要更愛自己多點,love myself more。

    她說,拍拍自己的肩膀鼓勵自己。

    我想,這才是大多數女人都期望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幾種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