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算。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這裡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次類推,則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2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 選購空調時提到空調的匹數,匹數指的是電器消耗功率,1匹=1馬力=735W,匹並不指製冷量。平時所說的空調是多少匹,是根據空調消耗功率估算出空調的製冷量。一般來說,習慣用1匹等於2500W的製冷量(也就是25機型),1.5匹約等於.3500的量(也就是35機型)。其餘機型可以根據製冷量來估算匹數。 空調大小不論“匹” 國家標準規定,房間空調器的大小按製冷量引數標註,比如一臺型號為KFR-22GW的空調,其中數字“22”即表示這臺空調的製冷量為2200W的空調器,可以簡稱為“22型”。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不這麼叫,而是叫多少多少“匹”,其實叫“匹”是完全錯誤的。“匹”是一種功率單位,1匹(馬力)=735W(瓦),過去在日本的口頭叫法把輸入功率為735w空調叫1匹空調,輸入功率為1470W的空調稱為2匹空調......,但由於空調輸入功率不一定剛好是整匹,如1400W或1600W就分別稱小2匹和大2匹;介於1匹和2匹之間就稱1.5匹,等等。其實這種叫法是很不科學的。其一:反映的資料並不精確,只是一個大概值;其二:輸入功率並不能準確反映空調的實際製冷量。由於空調的質量不同,其能效比也不同(能效比是反映空調製冷效率的引數,即實際製冷量與輸入功率的比值,如一臺製冷量為3000W的空調,其輸入功率為1000W,那麼能效比就是3),在輸入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其製冷量卻並不相同,如一臺能效比為2.6,輸入功率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2600W;而另一臺能效比為3.5、輸入功率同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3500W.可見製冷量就相差很大了,按“匹”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空調製冷量 空調製冷量是反映空調製冷能力的重要引數,是空調選型的基本依據, 家用空調一般按120-150W製冷量/平方米選型,房間西曬、隔熱密封差,還可適當加大,但一般不必超過200W/平米。如一間20平米的臥室,不西曬、密封隔熱好,選26型(製冷量2600W)即可;若密封隔熱稍差可選30型;若西曬且密封隔熱不好,可選32、35型等。如果按輸入功率“匹”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由此可見,所謂的“匹”是不能準確反映空調器製冷能力的,只有按空調型號上標註的製冷量引數才是準確的、科學的。 房間面積與空調型號選擇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臥室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房間保溫好、密封好、不朝陽可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層高較高時應再適當加大。一般情況可取中值,如臥室取130,客廳取160。 如:臥室 15平方米:130*15=1950(W),因沒有相應制冷量的空調,就近選22型; 20平方米:130*20=2600(W),選26型; 25平方米:130*25=3250(W),選32型; 28平方米:130*28=3640(W),選35型。 客廳: 30平方米:160*30=4800(W),選50型; 40平方米:160*40=6400(W),選60型; 45平方米:160*45=7200(W),選72型; 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房間供電情況,一般50型以上的空調有兩相供電和三相供電的區別,如果有三相電應儘量選擇三相空調,每相電流較小,有利於用電安全。
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算。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這裡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次類推,則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2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 選購空調時提到空調的匹數,匹數指的是電器消耗功率,1匹=1馬力=735W,匹並不指製冷量。平時所說的空調是多少匹,是根據空調消耗功率估算出空調的製冷量。一般來說,習慣用1匹等於2500W的製冷量(也就是25機型),1.5匹約等於.3500的量(也就是35機型)。其餘機型可以根據製冷量來估算匹數。 空調大小不論“匹” 國家標準規定,房間空調器的大小按製冷量引數標註,比如一臺型號為KFR-22GW的空調,其中數字“22”即表示這臺空調的製冷量為2200W的空調器,可以簡稱為“22型”。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不這麼叫,而是叫多少多少“匹”,其實叫“匹”是完全錯誤的。“匹”是一種功率單位,1匹(馬力)=735W(瓦),過去在日本的口頭叫法把輸入功率為735w空調叫1匹空調,輸入功率為1470W的空調稱為2匹空調......,但由於空調輸入功率不一定剛好是整匹,如1400W或1600W就分別稱小2匹和大2匹;介於1匹和2匹之間就稱1.5匹,等等。其實這種叫法是很不科學的。其一:反映的資料並不精確,只是一個大概值;其二:輸入功率並不能準確反映空調的實際製冷量。由於空調的質量不同,其能效比也不同(能效比是反映空調製冷效率的引數,即實際製冷量與輸入功率的比值,如一臺製冷量為3000W的空調,其輸入功率為1000W,那麼能效比就是3),在輸入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其製冷量卻並不相同,如一臺能效比為2.6,輸入功率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2600W;而另一臺能效比為3.5、輸入功率同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3500W.可見製冷量就相差很大了,按“匹”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空調製冷量 空調製冷量是反映空調製冷能力的重要引數,是空調選型的基本依據, 家用空調一般按120-150W製冷量/平方米選型,房間西曬、隔熱密封差,還可適當加大,但一般不必超過200W/平米。如一間20平米的臥室,不西曬、密封隔熱好,選26型(製冷量2600W)即可;若密封隔熱稍差可選30型;若西曬且密封隔熱不好,可選32、35型等。如果按輸入功率“匹”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由此可見,所謂的“匹”是不能準確反映空調器製冷能力的,只有按空調型號上標註的製冷量引數才是準確的、科學的。 房間面積與空調型號選擇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臥室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房間保溫好、密封好、不朝陽可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層高較高時應再適當加大。一般情況可取中值,如臥室取130,客廳取160。 如:臥室 15平方米:130*15=1950(W),因沒有相應制冷量的空調,就近選22型; 20平方米:130*20=2600(W),選26型; 25平方米:130*25=3250(W),選32型; 28平方米:130*28=3640(W),選35型。 客廳: 30平方米:160*30=4800(W),選50型; 40平方米:160*40=6400(W),選60型; 45平方米:160*45=7200(W),選72型; 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房間供電情況,一般50型以上的空調有兩相供電和三相供電的區別,如果有三相電應儘量選擇三相空調,每相電流較小,有利於用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