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小黑鍋

    臨床上以膝關節內的韌帶重建最為常見,而膝關節內的韌帶重建最常見的就是前交叉韌帶的重建,所以以前交叉韌帶重建為例說明。

    【韌帶置換你需要知道的幾點東西】

    1、置換的韌帶可以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取自己的肌腱重建(當然是沒什麼特別用途的韌帶),另一種是用人工合成的韌帶重建,這兩種使用的比較多;

    2、用自己的肌腱重建存在以下優缺點:優點是比較便宜(自己的不用花錢),缺點是要切多一個口子取肌腱,同時編制肌腱的時間會延長手術時間,取肌腱的部位術後可能出現某些相關併發症;另外最重要的是人工編織的肌腱強度沒有人工肌腱那麼堅韌,術後可能要伸直位固定一段時間,帶支具打石膏的大有人在,術後容易鬆弛;

    3、使用人工肌腱重建存在以下優缺點:缺點就是價格昂貴,大部分單根肌腱需要3-4萬元,更別說手術的費用了。優點就是不用取自己的肌腱,可以少一個口子;另外就是人工肌腱比較堅韌,術後可以早期下地行功能鍛鍊;還有就是術中不用取肌腱、編織肌腱,可以節省手術時間;

    【兩個腿能不能一起做?】

    只要術前查體加輔助檢查確定是韌帶鬆弛,並且病人有症狀了,可以兩條腿一起做。

    關節鏡手術,與其說是手術,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檢查,透過兩個小切口使用關節鏡器械直視下看韌帶是否損傷鬆弛,手術中再決定重不重建韌帶!

    【手術之後會不會復發呢?】

    這裡所說的復發,無法就是韌帶再次鬆弛!

    這個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的,而且自體肌腱置換術後鬆弛的可能性比人工韌帶要大!

    【術後多久可以走動?如果用力不會再對傷口造成二次傷害吧】

    如果選擇自體肌腱韌帶重建,術後1個月內要佩戴支具,將膝蓋固定在伸直位,因為彎曲膝關節會牽扯置換後的韌帶,可能導致鬆弛;

    人工肌腱由於比較堅韌,因此術後可以滿足患者早期下地行走等活動,但不排除劇烈運動後可能造成鬆弛跟斷裂;

    兩者術後切口傷害一般都比較小,就怕韌帶鬆了。

  • 2 # 廣東骨科專家團

    關節鏡韌帶重建手術是對ACL完全性損失或者是單束損傷而進行的治療手術方法,該方法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切口小、美觀、痛苦小,那麼做關節鏡韌帶重建術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雖然該手術的風險性很小,但是患者應該到正規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來進行手術,保證手術的成功率,儘可能較少術後副作用。

    其次就是術後的護理,手術之後的恢復期也是極其重要的,在術後護理的不夠好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或者是引發其他的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好術後的護理。以下是一些術後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第一、防止傷口感染。該手術的傷口很小,一般只有一釐米,但是患者在也要等到一週或者是兩週之後才可以拆線,一般在拆線之後患者還是儘可能讓傷口不要長時間泡在水裡,防止感染,也不要去摳傷口的結痂,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術後不可過度運動。防止傷口再次撕裂,但是要對傷口及其周圍的組織進行按摩,促進傷口周圍肌肉的生長和傷口的癒合。

    第三、患者要及時的進行復診。觀察傷口的恢復情況,防止傷口發炎或者惡化,醫生還可以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提出正確的恢復建議。

  • 3 # 骨科王健醫生

    本文導引:

    文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答疑,共計5059字,閱讀時間14min:

    沒有受過傷會出現關節不穩嗎?磁共振上報告韌帶損傷就一定是韌帶受傷了嗎?韌帶損傷了就一定要做手術嗎?手術大不大?怎麼做的?肌腱重建的材料哪種最好?手術後需要恢復多長時間?多久能讓他走路?手術後康復有什麼注意事項嗎?做完還會不會復發?

    關節鏡技術是骨科最早使用的一種微創技術,它極大地提高了對關節疾病的確診率,而且現在治療的範圍也已經發展到了前後交叉韌帶重建等,另外隨著手術器械的改善以及關節鏡自身效能的提高,手術需要的時間相對來說就已經明顯縮短了,而且治療的準確性和針對性也不會因為時間的縮短而下降,相反還呈現出明顯提高的趨勢。關節鏡技術發展到現在,它的手術適應範圍正在不斷地擴大,這是由於技術漸漸成熟,鏡下手術也在進一步地簡化,從而減少了對關節功能的干擾。

    這是因為目前來講,我們對運動醫學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很多微創手術技術越來越精湛,所以在日常的門診工作中,越來越多的患者適合做這樣的一個手術。

    當然了,這個手術對於醫生來講說起來倒是非常輕鬆,但是對於患者來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當一個人面臨需要進行關節鏡下韌帶重建手術的時候,他的心裡一定是非常的焦慮的,而且有非常多的疑慮:以前沒有受過傷怎麼認得就斷了呢?這個手術到底大不大呀?做完手術到底多久能走路啊?是不是要很長時間才能正常上班?做完還不會不會復發呀?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方面的一些內容。

    沒有受過傷會出現關節不穩嗎?

    對於大部分的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來說,一般來講都會有一個劇烈的運動時或者是意外的受傷史,這個受傷可能來源於他的運動,也可能來源於日常生活中不小心的一些扭傷或者是跌倒或者是滑倒。

    但是確實有一部分患者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一個基礎病史,他平時既不做劇烈運動,也沒有出現過意外的外傷,兒童時期也沒有受過其他的外傷。但是確實就出現了一個關節不穩定的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問題造成了他的關節不適。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樣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很少見,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有一部分人就是先天性的韌帶鬆弛,甚至有非常罕見的前交叉韌帶缺失的患者,這個主要跟先天發育有關係,發生率是很低很低的。不過先天性的韌帶鬆弛的患者還是挺多見的,不過這對患者不單單是交叉韌帶的鬆弛,他其它的關節韌帶也會出現一個鬆弛的現象,所以在臨床上要鑑別一下,他是不是真正的交叉韌帶損傷還是本身就存在一個韌帶鬆弛症。

    第2點,韌帶的鬆弛和緊張程度以及強壯程度和性別還是關係挺大的,一般來講女性的人才較為鬆弛,男性的較為粗壯,那麼在臨床檢查過程中也是這樣一個規律,對於女性患者來講做前抽屜實驗的時候,你會明顯感覺到她比男性的穩定性要差很多,同時,女性的關節的活動度肯定也比男性的要好很多。

    第3點,對於運動和不運動的人來講,韌帶的緊張和鬆弛程度,肯定是完全不同的,肌肉比較強壯的人,他的關節的穩定性就會強很多,而對於發育本身來講比較瘦弱的又不做,運動的人來講,他的關節穩定性就會差很多。

    根據上面的一個解釋呢,我們就知道了,其實很多人的關節不穩,並不是真的是韌帶有損傷,而是說很多人,本身來講就可能存在,由於肌肉不夠強壯,韌帶有所鬆弛的問題,所導致的關節,穩定性不如其他人那麼強。

    磁共振上報告韌帶損傷就一定是韌帶受傷了嗎?

    很多人帶著片子來看病,一上來就說自己韌帶損傷了,這個在門診,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對於我們醫生來講,我們通常會仔細問患者有什麼症狀,以前有沒有受過傷。其實如果說患者既往沒有受過大的外傷,這種核磁共振上的韌帶損傷訊號,其實是一個過度敏感的表現。尤其是對一些經常做劇烈運動的人,關節的軟骨韌帶半月板承受了身體大部分的負荷,所以他們,接受這些複合以後,會形成一些慢性的勞損表現,因而在磁共振上就表現出一種損傷的訊號,其實在關節鏡探查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一類的患者,他的韌帶的形態都是完整的,韌帶的張力也是正常的,磁共振上所看的一些異常訊號應該就是,慢性勞損以後,區域性的炎症反應和表現出來的水分訊號。

    除了一些經常做運動的人,帶著核磁共振來詢問這個問題,其實很多老年人也會帶著核磁共振來詢問同樣的問題,那麼對於老年人來講,由於膝關節的退化前交叉韌帶的慢性勞損是一定存在的,所以說這一類的老人家超過了55歲或者60歲去做核磁共振,幾乎100%都是會報告有前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等各種異常的一些結果,其實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查體的時候可以看得出來患者的關節穩定性還是正常的,而且雙腿是對稱的。所以說,不能靠磁共振的結果去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必須依靠醫生的手法查體,要相信自己的雙手檢查的感覺。

    交叉韌帶損傷了就一定要做手術嗎?

    韌帶損傷了就不一定需要做手術的,因為韌帶損傷和關節不穩是兩個概念,我們的關節有很多的結構構成,維持我們關節穩定性的結構也有很多,除了前交叉韌帶或交叉韌帶以外,包括了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以及關節囊,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以及半月板的嵌合作用等等,等等。

    韌帶的損傷還必須帶來比較明顯的關節不穩,這樣的情況下才考慮手術治療。有時候單純的韌帶損傷並不能帶來明顯的關節不穩,尤其是對一些肌肉非常強壯的運動員,他的單根肌腱受損以後,由於他肌肉非常強壯,整個關節的穩定性非常好,醫生在手法查體上根本沒有辦法判斷出他有沒有存在韌帶損傷的情況,這樣的人呢,如果說後續不再進行一些劇烈的競技體育了,那麼有可能他就不需要做一些韌帶重建的手術,只需要把他的一些肌肉的力量持續維持在一個高強度穩定的狀態,這樣的話對關節的保護有足夠的一個保護作用,那就足夠了。因為我們本身手術的目的也是為了恢復關節的穩定性,使得關節磨損減少。

    當然了,如果這些運動員以後還希望重返賽場的話,那麼進行關節韌帶重建肯定是必要的了,還是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存在,比如說,某些運動員受傷以後,他並不想做手術,因為做手術會影響到他整個賽季的參賽問題,因為手術後就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恢復和康復,那麼他就會透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達到恢復關節穩定性的作用,比如說進一步加強肌肉功能訓練,使用一些保護性貼片等等。

    不過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講,如果是韌帶損傷以後呢,並不像運動員那樣有比較強壯的一個肌肉保護,那麼一般來講穩定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建議,普通人還是要早期進行一個韌帶重建的一個手術來避免患者在以後的生活中過早的出現骨性關節炎。

    而且前面我們也提到了,這種交叉韌帶損傷,是必須是臨床上手法查體確認的,交叉韌帶損傷,而不是核磁共振報告的交叉韌帶損傷,因為對於很多長期運動的人和老人家來講,只要做核磁共振都會報告前交叉韌帶損傷,如果單憑這個檢查結果去做韌帶重建的,幾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會進手術室,這當然是很滑稽很可笑的一件事情,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手術大不大?怎麼做的?

    以前韌帶重建手術是需要切開關節的,現在隨著運動醫學的發展,完全不需要這麼做了,只需要在關節鏡下進行一些微創的手術,這主要是得益於運動醫學器械和耗材的進步和發展,必須感謝那些進行運動醫學器械研發的廠家和公司。

    關節鏡下的韌帶重建手術和其他骨科開放性手術比較來講,都是一個很小的手術了。手術時間一般來講在40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因為是微創手術,所以只是通過幾個很小的口子,透過一些微創的手術器械,在骨頭上打幾個洞,植入基建,然後用螺釘進行固定就可以了,整個流程都是一些規範的,和標準化的流程,所以做起來,熟悉的醫生都是比較快的。

    整個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幾步:

    第1步就是,進行關節腔內的一些探查,判斷一下,關節內的韌帶及半月板到底有沒有損傷,如果有損傷的話,然後清理掉斷裂的韌帶。

    第2點就是在股骨和脛骨上,分別透過導針定位,各打一個規定直徑洞,這個洞就是用來過肌腱的。

    第3步就是透過一些特殊的導引方式,把肌腱從脛骨的洞拉到股骨的洞裡面,分別在兩個洞裡植入性相關的螺釘進行固定。

    這樣的話整個手術就完成了。

    肌腱重建的材料哪種最好?

    在這個韌帶重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的肌腱,主要包括有幾種,從大的方面講應該包括了異體腱是自體腱以及人工肌腱三大類。

    因為異體肌腱來講,本身來講感染的風險比較高,然後,自體化的效果並不好,所以目前來講異體肌腱使用的也越來越少了。

    所以目前來講的選擇主要是集中於人工肌腱和和自體肌腱兩大類之間進行選擇。對於患者來講,他會到網上去查詢,然後瞭解兩種治療方式的不同,但是,到最後來還是會問醫生到底哪種好。因為目前來講對,人工肌腱和自體肌腱重建的手術方式的優劣都是沒有定論的,有些人擁護自體肌腱,從前有些人擁護人工肌腱重建。我覺得是,如果說是哪個醫生對於哪種手術方式最為熟悉,那就選擇他最為熟悉的治療方式。

    對於自體肌腱來講呢,因為是自己的東西,不會存在排斥反應,癒合的也比較快,但是自體肌腱也存在一個遠期蠕化的問題,從而有一部分人做完手術一年後的關節穩定性會比剛做完手術的時候,要松一點。自體肌腱有一個好處,如果做的好,和自己的組織長合的比較好,血運恢復的比較好的話,那麼它用一輩子,就都可以的。這個就是它的利弊。

    那麼,人工肌腱有哪些利弊呢?它的好處就是,做完以後穩定性非常好,也不存在遠期變鬆的問題,做到什麼緊張的程度,以後的程度也就是這樣,所以它的時間穩定性比較好,而且恢復比較快,一般來講不需要特殊的支具保護。他的缺點就在於手術比較難做,因為它本身彈性不好,所以在選擇植入點的時候特別重要,不然的話就會出現,伸直位的時候緊張,屈曲位的時候鬆弛,或者是,屈曲的時候緊張,伸直的時候反而鬆弛了。我們必須找到一個等長點使得他的伸直位和屈曲位都是同樣的鬆緊,這樣的話患者的功能才會最好。而且有一點,我們並不知道人工肌腱到底能用多少年,因為人工肌腱的發明的時間還沒有超過30~40年,所以到底能不能用一輩子,還不太好說。這個就是人工肌腱的利弊。

    手術後需要恢復多長時間?多久能讓他走路?

    其實對於手術的恢復時間我們前面在講解肌腱重建材料的時候已經提到過了一些。對於人攻擊艦來講,它的恢復時間很短,做完手術以後,馬上可以下地活動,可以不用支具保護。而對於自體健,植入或者是異體肌腱植入來講,有一個重新和自己組織長合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最少是6個禮拜,所以,對於這類的重建手術,我們術後的支具保護必須是要有6個禮拜,避免韌帶在這一時間內出現鬆動,或者是出現蠕化的現象。6個100以內呢,可以下地,但是必須拄柺杖帶支具,做手術的這隻腳是不能負重的,6個禮拜以後呢,就可以負重了,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呢,也需要在4~6周才能開始,因為4周到6周,軟組織已經基本上長上了。

    手術後康復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要正確佩戴支具,支具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從而保護重建的韌帶,避免它受到外部的牽拉或者其它的外力作用,因此對於支具的佩戴要按照嚴格的標準準確地佩戴。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在術後的當天,除了要進行固定之外,還要抬高患肢,妥善地進行固定引流管,對患肢進行迴圈加壓冷療,這可以達到預防水腫、炎症反應以及減輕疼痛。

    一般來說,康復訓練應該要遵循的原則是循序漸進,不能夠操之過急,患者要有條件地進行鍛鍊,這對於移植的韌帶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同時每次的鍛鍊都應該在患者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不會覺得疲勞是最適合的狀態。

    做完還會不會復發?

    對於復發的問題,這個其實也是患者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什麼是復發呢?所謂的復發就是做完手術以後,關節的穩定性又出現了問題,那這原因可能是,植入的韌帶滑脫了,或者是植物的韌帶發生了斷裂,或者是植物的韌帶出現了我們前面提到的蠕化的現象,這一現象主要是發生在自體或者是異體韌帶植入的患者。

    自體肌腱手術後出現,關節穩定性下降的患者還是存在的,但是大部分來講,雖然關節的穩定性比剛做完手術的時候有所下降,但是也比沒做手術的時候要好很多,這個時候我們會建議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肌肉力量訓練透過關節周圍各組肌肉的一個力量增強來替代部分的韌帶功能,從而使得整個關節的穩定性,達到一個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

    而對於人工肌腱手術的患者來講,出現復發,並不是因為韌帶本身發生了軟化或者是拉長,而是可能是某些不適當的一些動作,在螺釘、肌腱和骨頭癒合之前,將肌腱或者螺釘拉鬆脫了,這種情況雖然可能性小,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的。所以說,在早期的活動中,雖然人工肌腱的活動不需要做支具的保護,但是也不能做太劇烈的一些運動,一般來講在三個月左右,這些肌腱、韌帶、骨頭長得比較結實了,這個時候再做劇烈運動會相對好一些。

  • 4 # 家庭醫生線上

      關節鏡技術是骨科最早使用的一種微創技術,極大提高了關節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臨床上最容易發生損傷的大關節,膝關節鏡的開展已經發展到了前後交叉韌帶重建、鏡下半月板修復或者切除等。越來越多的關節病患者開始使用關節鏡進行治療,做關節鏡韌帶重建手術應該注意什麼呢?

      第一,手術後防止傷口感染。微創手術的傷口很小,一般只有1cm左右,但是不能大意了,必須要等到手術1周或者2周,待傷口徹底癒合後才可以拆線,在拆線之前,保持傷口的乾燥,最好不要沾水,也不要摳傷口的結痂,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術後不可過度運動,防止傷口再次撕裂。過度活動還可能引起關節內滑膜炎,容易引起關節水腫,疼痛等,不利於關節功能的維持。可以在家對手術傷口周圍組織進行按摩,促進傷口周圍肌肉的生長和傷口的癒合。

      第三,遵醫囑進行術後康復訓練。膝關節損傷後在組織學上纖維化出現較早,不早期活動會影響以後膝關節運動靈活性。早期功能鍛鍊可以改善和增加區域性血液迴圈,增加肌肉力量,恢復關節和肢體功能。術後3~5天鼓勵患者扶拐下床適當活動,減輕疼痛和腫脹,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但不能過度活動,只是以恢復正常關節活動為目的,採取主動鍛鍊為主,被動鍛鍊為輔的原則,逐漸增加鍛鍊時間。如果選擇自體肌腱韌帶重建,術後1個月內要佩戴支具,將膝蓋固定在伸直位,防止重建後的韌帶鬆弛。

      第四,按照醫生出院時囑咐的時間定期複診。手術醫生會根據術中情況和術後的恢復情況,提供一些指導性建議,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公雜燴的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