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nBeta
-
2 # 乙九丁
沒去過此地,不知恐龍足跡化石,僅是猜測,不知對錯,供參考。
印章大家都知道,有陰文和陽文,陰文是文字凹進去的,陽文是文字凸出來的。既是恐龍足跡化石,就是恐龍足印上去的痕跡,那是正模還是翻模?正模是恐龍足的樣子,相當於陽文,翻模是恐龍足踩出來的印痕,相當於陰文。
若是正模,恐龍足的樣子,則是恐龍足印和填充物一起形成化石,但印痕化石層較軟,已變成碎石或泥土消失了,形成了洞穴,填充物化石較硬,沒有消失留在了洞頂,象恐龍的大足懸在空中。
若是陰文樣,是翻模,則是包含足印的化石層在地質活動中發生岩層翻轉,下層變上層,足跡化石的填充物化石層較軟,風化消失變成洞穴,只剩下足印化石懸在空中,如同恐龍仰面朝天在洞頂這蹬出來的腳印。
-
3 # 純野生科學家
足跡化石也好,其他化石也罷,它們有時確實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洞穴頂上。這些洞頂的痕跡可不是恐龍“飛簷走壁”搞出來的,它們是凸出而不是凹陷的,你可以把它們理解成“腳印的灌模”,只是灌模的材料不是石膏,而是沉積物。圖:洞穴頂部的恐龍腳印化石。
倒掛腳印化石的形成。約一億年前,澳洲大陸還是南半球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那時候這裡氣候四季分明,季節性湖泊與溼地星羅棋佈,是許多古生物的家園。旱季將至,湖泊萎縮乾涸,兩隻稜齒龍走在湖底鬆軟的泥巴上,留下了這些腳印。圖:腳印可能的主人,稜齒龍。
乾旱使淤泥和其中的腳印快速硬化,隨後一場沙塵暴(或洪水)帶來的物質迅速掩埋了這些痕跡,它們因此得以儲存下來,在漫長的歲月中漸漸石化。
巧的是,一億年後一條地下河經過痕跡所在沉積岩的下方。水流正好侵蝕並掏空了腳印化石下面的沉積物,於是這些恐龍腳印化石就出現在洞穴“天花板”上面了。
洞頂、洞壁發現化石並不罕見除了地下河從下方侵蝕以外,岩層的角度也可以造成如“化石倒掛洞頂”一類的現象。
我們覺得一公里厚的沉積岩非常堅硬,是不可變形的剛性物質,但半徑6000多公里的地球覺得它們可軟了。地球內部的力量揉捏岩層就像我們揉麵團一樣。所以在山區,我們會看見懸崖上的岩層並不總是平行於地面的,傾斜、扭曲甚至垂直於地面的情況都很常見。圖、甘肅丹霞地貌,岩層接近垂直↑圖:被擠壓得扭曲變形的沉積層↑圖:這裡岩層扭曲得更厲害,而且走向與地平面幾乎垂直了↑
如果在這些地方有化石,而且正好有個山洞的話,那麼化石出現在洞裡任何角度都不奇怪。
回覆列表
對於科學家來說,在任何地方找到的恐龍化石,都足以讓他們興奮不已。
然而澳洲某個洞穴天花板上的一組化石足跡,卻引發了長達數十年的謎團,直到最近才得出了一個較為靠譜的結論。
《文化遺產日報》(HeritageDaily)指出:某些跡象表明,摩根山(Mount Morgan)上的這處熱門景點,其恐龍足跡似乎是顛倒過來的。
【圖自:Anthony Romilio,via BGR】
要解釋足跡為何出現在洞穴的天花板上,其實非常簡單。來自昆士蘭大學的 Anthony Romilio 博士在一份宣告中稱:
洞穴頂部的足跡,並不是恐龍趟在地上踢踏造成的,而是恐龍在湖泊的沉積物上行走,後來這些印記又被泥沙給覆蓋了。
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這些足跡還是給他們留下了一些困惑。Romilio 博士解釋稱:早期檢查揭示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恐龍行為,讓我們懷疑食肉獸腳類動物在用四足行走。
慶幸的是,某位古生物學家的孩子,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對此展開了研究,為大學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的資訊,包括照片和腳印。
在對各種資料資料展開深入研究之後,Romilio 終於能夠確定此前偏離了正確的研究方向:
與其說是一隻恐龍在用四足行走,不如說這裡曾經有兩隻恐龍在沿著古老湖泊的岸邊(用兩足)行走。
可惜對於那些期待“恐龍能夠倒立行走”的人們來說,他們的夢想也就此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