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橘子愛攝影

    一個學生有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其語文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魏書生就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他曾經專門撰文談過培養學生的十二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現在我把此文摘錄如下,希望對廣大語文老師有所裨益。 教育不是搞轉型產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業的適應市場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漸積累下來的那些優秀的文化積澱傳承給下一代人,它應該是很有規律的。我們很多學生、老師、學校,已經培養了很多好習慣。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生成績、語文素養,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十二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1、記憶習慣。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透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習慣。讓學生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從小學中段就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演講。 3、讀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4、寫的習慣。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透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思想,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品質,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學生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 5、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6、預習習慣。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老師講課儘量別超過20分鐘,留給學生預習和自學的時間。反之,不讓學生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出好學生。讓學生自己學進去,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請各位老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7、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我抓學生習慣基本就這麼抓。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後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學生永不言敗。 9、自己留作業的習慣。老師留的作業不一定同時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師要和學生商量,讓學生做到腳踏實地、學有所得,市教委規定對學生實行量化作業,它的落實,一靠檢查,二靠老師良心,老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只有常規量的學生可以接受,學生才能適應教育。浙江書生中學就特別強調這點。 10、整理錯題集的習慣。每次考試之後,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就不要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成績。找到可以接受的型別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 11、出考試題的習慣。學生應該覺得考試不神秘。高中學生應該會出高考試題,初中學生會出中考試題。 12、篩選資料、總結的習慣。學生要會根據自己實際,選擇學習資料。 十二個習慣,不要求齊頭並進,各學校要有自己的特點,讓老師以教書為樂,讓學生以學習為快樂。這快樂要建立在養成這些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只有師生都成了學習、教育的主人的時候,教書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為樂園,才能使“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成為現實,使我們短暫的人生充滿快樂。祝大家在盡到生存責任的同時,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樂。 語文學習法 語文是一門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礎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被稱為百科之母。從小學到中學的十幾年中,語文這門課所用的教學時間大約佔全部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一。這就充分說明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我們在中小學這個階段如果學好了語文這門功課,就會有一定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就會學好其它各門功課,今後就能夠適應學習專業知識和攀登科學高峰的需要。  我們明確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之後,就應該明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 一、簡而言之,學習語文就是要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強調指出:“我們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夠善於說,另一方面要使他們善於聽。”“讀和寫嘛,讀就是用眼睛來聽,寫就是用筆來說;反過來說,聽就是讀,用耳朵來讀,說就是寫,用嘴巴來寫。所以現在語文教學裡,聽說讀寫這四個字要連起來。”葉老這段話,闡明瞭聽說讀寫的重要性及其密切關係,我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就要有意地認真理解、掌握這四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且自覺地在實踐中運用,逐步提高這四種能力。 二、提高聽說讀寫的幾種方法。 1、熟讀記誦 課本上範文和課外讀物的名篇佳作,要反覆誦讀,直到能夠熟記或背誦其間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優美詞語。朱熹說“凡讀書······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經久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由此可見,我們只有熟記許多的名篇佳作,才能逐漸領悟名家在遣詞造句、狀物寫景、言志抒情、謀篇佈局等方面的妙處。逐步掌握名家語言運用的規律。把名家的語言變為自己的語言。只有大量熟記詞語、句式,運用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揮灑自如。正如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2、廣泛讀書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少數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事實的確如此,青年人要掌握豐富的知識,獲取大量的資訊,發展自己的智慧與能力,有效地提高讀寫能力,光靠課本的幾十篇、幾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課外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清代學者萬斯同曾說:“必盡讀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然後可以放筆有文。苟其不然,則胸中不能無礙。胸中不能無礙,則下筆安能有神。”書讀多了,知識也就豐富了,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會提高。北京景山學校曾規定,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階段,要學習朱自清、趙樹理、巴金、老舍的大量作品。五六年級集中一段時間學習魯迅作品;在低年級學習短小的古詩、古文,到初中《古文觀止》幾乎整本地學。這種做法是有道理的。 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這說是說,一個人應該從不同種類的書中,吸取不同的營養,接受不同的思維訓練。特別是在當今這個“資訊社會”的時代,青少年學生多讀點課外書,就顯得十分必要。但是,一個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盡讀天下書,通曉人間事。我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有重點地讀課外書。 3、動手動筆 語言文字是一種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任何工具的掌握主要都得靠練,如同葉聖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的。”因此,要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說、多讀、多寫。 每篇課文都是由字、詞、句、段組成的,只有自己動手勤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詞的音、形、義、引申義及其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作用,才能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和前後句子的相互聯絡,進而理解全篇的意思。只有閱讀時理解正確了,說、寫中也才會用得正確。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背影》一文中“他已抱了硃紅的桔子望回走”一句中的“望”字;不查字典,可能會認為是寫了別字,就不會知道“望”也有“向”的意思。 對於課文中重要詞句進行圈、點、劃、評、摘,掌握各段大意和重點,以幫助理解,加深印象。圈,一是圈出不認識的字,注意這些字的形、音、義,排除閱讀的攔路虎;二是圈出詞語的表達效果及標點對錶情達意的作用。點,是指抓住文章中的關鍵性語句或名言警句,在其下加點,以突出自己的鑑賞和理解。劃,是劃出有深刻意義的句子或可能產生疑問的句子,以加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設法釋疑。評,就是對有的語句在字句、段旁邊表示自己的見解或褒貶。還可以就文章的層次、結構、表達方式,思想內容、寫作方法在文前文後評說。摘,就是摘要。也可以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內容,理出文章的脈絡。常做摘要,有利於儲存讀書所得的資料,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另外,對於精彩的詞語、句子、段落、可以抄錄下來,如能寫出讀後感就更好。 口頭語言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口語稍縱即逝,說前句時,幾乎同時構思後句。經常進行口語訓練,能使思想更加敏捷。同時,口頭表達能力對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說話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朗讀、複述、背誦、答問、討論、爭辯,都是訓練口頭表達的良機。課後多和同學討論、爭辯、多參加演講會、朗誦會、班會、校會······,如此,既可提高口才,也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要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就要多寫。一要認真完成教師佈置的練習和作文,二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寫日記,或長或短,或敘或議,長期堅持,就會日見長進。三是寫讀書心得,這也是提高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的好方法。複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為了有效地進行復習,我們必須明確複習的任務,複習時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複習前的準備,如何製作複習筆記。複習是為了解決各部分之間的聯絡問題,因此要抓緊平時的學習,要做點綜合性的習題,這是搞好複習的基礎。 一、複習的任務 複習究竟為了什麼呢?不少學生認為,複習就是為了考試,只在臨考前才進行復習;有的學生認為,複習就是簡單的重複,因此,他們在複習時很少開動腦筋,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 我們說,複習的任務大致有三項。(1)強化記憶,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裡,以便隨時取用。有些學生總抱怨自己記性太壞,學過的知識,到了該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了,對學習喪失信心。有些學生則認為,學過的東西反正要忘,早記沒用,寄希望於考前突擊。但由於臨考前要記的內容太多了,又記不過來,感到很煩惱。(2)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在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難保證各種因素都處於最佳狀態。因此,完整的知識學下來,難免出現漏洞和缺欠。透過複習,自己檢查出來後就可以及時補上。凡是抓緊複習的學生,學習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時地得到了補足,很少在學習上“欠債”。因此,他們的知識總是比較完整的。(3)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有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裡所說的“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可以說,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正是複習的中心任務。 一個學生,透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的學習,可以說基本上完成了對各種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透過複習時的全面回顧,查漏補缺,又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這時,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沒有完成,複習的中心任務也沒有完成,還需把已學知識系統化起來。 這時透過複習,把長期學習的各部分知識有機地“組裝”起來,或者說,將學過的各部分知識融會貫通,透徹理解。這個複習時的加工整理過程,一定要遵循思維的規律,採用基本的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歸類、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來進行,直到掌握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完成了知識系統化的任務為止。所謂融會貫通,編織知識之網也就是這個意思。古人所說“溫故知新”,就是說溫習舊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這個新的理解和體會,主要指形成系統化的知識。 二、複習應注意的問題 (1)複習要圍繞一箇中心內容來進行。複習時,首先要確定複習的中心內容,這個中心內容要按照知識的體系來確定。例如,高二學完了全部力學,計劃對力學部分進行一次複習,那麼複習就要圍繞力學這個中心來進行。首先,要熟悉初高中涉及力學的各章節中有關力學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開動腦筋,鞏固力學知識,並且完成力學知識系統化的複習任務。 在複習時,從內容上來說,儘量選擇與講新課關係最密切的內容來複習。這樣,不僅完成了複習任務,而且可以推動新課的學習。另外,每次複習的內容不要太多,要適當,要注意文理交替,也就是儘量不把內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復習 2)要有集中的時間和安靜的環境。肖伯納在其劇本《華論夫人的職業》中寫道:“人們一向將自己的一切歸咎於環境,而我並不迷信環境的作用。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的人總是奮力尋找他們所需要的環境;如果他們未能找到這種環境,他們也會自己創造環境。”複習時,要加工處理較多的知識,要看、要想、要寫、要查資料、要設計系統表、比較表等等,是比較費時間的腦力勞動。因此,需要一個比較集中的時間和不受影響的安靜環境,否則,就會因為時間和環境的問題打斷正常複習的思路,影響複習的效果。平時找個比較集中的時間很困難,可以採用把分散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的辦法。例如,為了複習“力學”,可以把每天完成了當天學習任務後所餘下的時間,用來複習力學,堅持一個月,就會收到明顯的學習效益。 三、複習前的準備 複習的中心內容確定後,就要利用平時的零星時間,把與這中心內容有關的書本、筆記、作業、試卷和參考書等一一準備好。這樣,在複習的時間裡就可以專心於思考了。有的學生計劃星期日抽出半天覆習“光學”,到了星期日先翻找有關光學的學習資料(過去的書、作業、卷子、筆記等等)就花去了一半的時間。由於找材料弄得心煩意亂,情緒被影響,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1、製作複習筆記 在複習時,透過艱苦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知識,應當珍惜這個學習成果,及時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今後使用。有了複習筆記,就可以使今後的複習保持連續性,不必一次次簡單重複了;有了複習筆記,可以促進知識由繁而雜向少而精的轉化;有了複習筆記,時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綱挈領、強化記憶的作用。 會學習的學生,一般都很重視做複習筆記,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把厚厚的一本書變成了薄薄的幾頁紙,而這幾頁紙上記錄的正是“編織成的知識之網”。複習筆記是自己勞動的結晶、知識的精華,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備考時用起來,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達過的最高認識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識的全域性、重點、難點、內在聯絡。 2、要抓緊平時的學習 複習的最重要任務是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問題,要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歸納、抽象、概括,從而完成知識系統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細胞,本來想透過複習用思維的細胞組成一個思維的有機體,或者說,把概念組成一個概念體系,形成基本的理論。如果平時不抓緊學習,複習時一下子就會陷入到對一個個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名為複習,實為補課了,使複習的進展極慢。可以說,平時學習是準備原材料的過程,而複習是組裝知識大廈的過程。平時不備料,“知識大廈”在複習時就建立不起來。可見,抓緊平時的學習是搞好複習的基礎,複習是平時學習的深入和繼續。二者不可分割。 3、要做點綜合性的習題 目的是檢查複習的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選什麼題呢?要圍繞複習的中心來選題,重點是做點綜合性的習題。綜合題型別要和複習時所涉及的知識範圍相一致,做綜合題來進一步推動知識完整化和系統化的認識過程,也培養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複習方法 自我再現法 自我再現法是獨自再現原識記材料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檢驗記憶的準確性,糾正記憶錯誤;二是透過復現來鞏固記憶。運用自我再現法時,最好能將原識記材料放在身邊,以便隨時對照檢查。常用的自我再現法有如下幾種 1.自我口述法 自我口述法是運用口頭複述的方法,根據複習任務把識記材料的主要意思說出來。使用口述法,一定要及時對照,及時糾正複述錯誤。較長材料可分段口述。若能使用錄音機,則可以先把口述內容錄下來,然後對照識記材料放錄音,在錯的地方或遺漏的地方做個記號,接下來再重點識記這些部分。我們平時背詩歌、背口訣、複述故事等都是運用口述法。運用此法可以調動聽覺參與複習,效果較好。 2.自我筆錄法 自我筆錄法是用筆把自己回憶起來的識記材料記錄下來,然後再和原識記材料相互對照以糾正錯誤記憶的方法。我們平時默寫單詞、佳句、公式、定理等都是自我筆錄。運用此法手動眼看,可以同時調動運動覺和視覺參與記憶。必要時,我們還可以和口述結合,效果會更佳。 3.自我默憶法 自我默憶法是一種只在大腦中進行回憶的方法。例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課後我們就可以在腦子裡回想一下,這將課文的中心是什麼?結構和修辭手法有何特點?有哪些生詞?如果不能回憶,則立刻翻書看筆記,或者問問老師同學。儘管這種方法不能使聽覺、視覺和運動覺參與回憶,但它卻有幾個顯著優點:①具有靈活性。不像口述和筆錄那樣要受到場所和工具的限制。課間休息,散步途中,躺在床上都可以進行默記。②內容廣。人的記憶中,有大量的表象儲存,如視覺表象,聽覺表象,運動表象等。這些表象用口述和筆錄的方法卻很難做到,而運用默憶法,就可以在腦海浮現這些表象。例如,學過地理,我們可以在腦子裡浮現一幅地圖,各國的地理位置、形狀、以及礦產分佈和氣候型別等一起展現在腦海之中。③速度快。人們在運用表象和內部言語進行聯想回憶時,要比出聲口述和筆錄快得多。人們說話的速度每分鐘150個單詞就是極限,超過這個極限,語言就變得不可理解。書寫速度的冠軍每分鐘寫575個字母(約合207個詞),而運用內部表象的整篇浮現法,速度要快幾倍。而且默憶法還很容易直接把握重點、難點。 4.自我測驗法 這是一種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擬題目,然後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筆答,也可以心答,因而也可以說是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自我測驗法擬定的題目往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目標具體,題型多變,方式靈活,因而增強了複習興趣。但這種方法側重於點,而忽略了面,最好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再針對重點難點有選擇地運用此法。

  • 2 # 小東艾生活

    給你說的簡單直觀一點,我的孩子在開始上學時,他老師就告訴我們家長~孩子小學第一年是培養他們學習習慣的最重要的一年,只要讓他們養成個熱愛學習,科學的學習的好習慣,以後提升成績就事半功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穆旦《詩八首》的愛情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