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大玄機

    《繫辭傳》是通行本《易經》中的一種,分上下兩篇文章。今天的《易經》其實是分為兩個部分的。一部分是《周易古經》的原文;另一個部分是解釋《周易古經》的文章。《周易古經》是周朝初年的古書,全部文字不多於五千字。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對原本的《周易古經》的內容進行了分析,並加以發揮,撰寫了很多文章。其中有七種可能比較好,到了漢代便將其選人,作為解釋《周易古經》的主要著作。那七種著作中,解釋《周易古經》“卦辭”的《彖傳》和發揮“卦辭”及“交辭”中“象”的含義的《象傳》,為了配合原本《周易古經》分為上下經的體例,也分為上下篇。此外,《繫辭傳》可能由於文字比較多,所以亦分成上下兩篇。加上《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四篇。結果,這七種解釋《周易古經》的著作,合起來便是十篇。漢朝時的《緯書》,將這十篇解釋的著作叫作《十翼》。這個“翼”字,就是鳥雀的羽翼。鳥雀之所以能夠高飛,是羽翼的作用。稱它們為《十翼》,是對這十篇文章最大的尊敬和讚揚。意指《周易古經》雖然偉大,亦是因為有了這十篇文章的輔助,才能令它高飛。

    甚至認為《周易古經》沒有它們便不能發揮作用呢?當然這十篇文章的內容本身確是深奧而偉大,但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在傳說中,《十翼》是孔子所撰寫的。孔子在漢朝儒家學說獨尊後便成為聖人。聖人的作品當然可與古經並駕齊驅,所以這十篇文章便命名為《十翼》。此外,《十翼》亦可稱為《易傳》。

    篇名與性質

    《繫辭傳》是《十翼》中的一種。傳統上,凡是解釋經典的最高階著作叫“傳”,而次一級的叫“注”,解釋“傳”或“注”的則叫作“箋”或“疏”。因為這是高階的解釋《經》的著作,所以稱它為“傳”。亦因為它有兩篇,所以上篇就叫作“上傳”,下篇就叫作“下傳”。首先用這個名詞的人,是漢魏之間的大學者王肅。後來南宋偉大的學者朱熹同樣用《繫辭上傳》和《繫辭下傳》的名稱。此外,稱為《繫辭傳上》和《繫辭傳下》亦可以,古人也有這樣稱呼的。

    “繫辭”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系”字字義是連線,意思是用繩索將不同的物件緊密地連線在一起。“辭”就是文字、文辭。“繫辭”這兩個字在《繫辭傳》中也用了。在《繫辭傳》中,“繫辭”這兩個字,有兩個意思。凡是連線在《周易古經》卦下面的卦辭,便稱作“繫辭”。但連線在“爻”下面,說明“爻”的吉凶的文字,它同樣叫作“繫辭”。因此在《繫辭傳》原文中,“繫辭”這兩個字或者是指“卦辭”,或者是指“交辭”。

    所謂“卦辭”,例如《乾卦》的“乾,元亨利貞”,這幾個字便是“卦辭”。接著的“初九,潛龍勿用”,這幾個字便是“爻辭”。連線在卦和爻畫下面的文字,就叫作“繫辭”。

    再引申這一個意思,凡連繫在原本《周易古經》後面的文章,也可以叫作“繫辭”。當文章不得不附於《周易古經》後面的話,亦說明它特別有價值。我們今天所讀的《繫辭傳》,通論整本《周易古經》的大義,《周易古經》因為有了這篇發揮其義蘊的文章,普通的讀者才明白《周易古經》引而不發的精義,從而能夠進一步將其義理透徹瞭解和再加發揮。因此用“繫辭”稱呼這兩篇文章,特別說明這兩篇文章在高階的註解《周易古經》著作中,它特別重要,非連繫於《周易古經》之後一起細心閱讀不可。因此,古人讀《易經》,第一步當然是讀《周易古經》的文字。第二步,如果希望百尺竿頭,更進幾步,就必須要讀《繫辭傳》。甚至我們可以說,《繫辭傳》不僅是《易經》的概論或人門,它更是把《易經》包含的內容發展到更高哲學境界的兩篇關鍵著作。

    “繫辭”的第三個意義,就是通論或概論。由於是總括和發揮《周易古經》內容的文章,所以陳鼓應教授根據《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對“系”字的引申發揮,認為“繫辭”就是通論、概論的意思。當然在陳教授未說這句話之前,我們已知道《繫辭傳》便是通論、概論。他只是根據段玉裁的解釋加以說明而已。《繫辭傳》另外有一個名稱,叫作《易大傳》。《易大傳》這個名稱的由來,是西漢武帝時,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論六家要旨時提到這篇文章,並引用了其中兩句句子,他把這篇文章叫作《易大傳》。

    究竟《易大傳》是什麼意思呢?漢朝除了《易大傳》以外,另有一本書叫《尚書大傳》,《尚書》即《書經》。《尚書大傳》不是逐字解釋《書經》,而是綜合說明《書經》的內容。而《繫辭傳》亦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周易古經》卦爻的文字,而是綜合、提升、概括地講述易學的原理。因此,《易大傳》的意思其實是指它不逐字解釋,而是概論式的,與《尚書大傳》一樣。元朝時候的胡一桂有這樣的說法,西漢傳授《易經》的楊何,可能在解釋《易經》時寫了很多篇的註解,他的門徒便稱楊何的註解為《易傳》。《繫辭傳》並非楊何所寫,而是孔子寫的,為了表示不同及凸顯它的偉大,故加上“大”字。如果採用胡一桂的說法,凡是由孔子所寫註解《周易古經》的文章,都可以叫作“易大傳”了。所以著名的學者高亨教授便稱《十翼》為《周易大傳》,並撰寫了《周易大傳今注》,而這本書是為全部《十翼》的文字作註解的。但文獻上,除了《繫辭傳》之外,《十翼》的其他篇章從來沒有人稱之為《易大傳》。因此高教授這說法,雖有根據,但是否一定合理呢?由於有值得懷疑之處,故另一位偉大的易學學者朱伯崑教授在他的《易學哲學史》第一卷中,對這種說法提出駁斥。但《繫辭傳》,則的確有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稱它做《易大傳》。

  • 2 # 平定山人

    孔子註釋《周易》是以符合他的階級立場來寫《十翼》的,是為奴隸主、王公貴族及統治者服務的,斷章取義,曲解成分多。一句話,你是你,我是我,《周易》是周易,《十翼》是十翼,咱倆沒有半毛錢關係!

  • 3 # 亮夫0422

    《周易》,六十四卦,是主旋律

    《十翼》,每一章節的解釋!

    不能分割,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

  • 4 # 牛觀途

    這個觀點既不符合《易經》,也不符合儒家思想。既然《易經》包含萬物,又如何只排斥一個十翼?

    既然有了十翼的存在,存在即合理,為何又要把合理弄成"不合理"?在此基礎上排斥孔子,甚至擴大打擊面,排斥儒家,和幾千年的儒學搞內耗,頗有一點蚍蜉撼樹的意思。

    換一個"科學"一點的方式描述,知識、文化、人文認知、天文地理等等,都是有磁場的,儒家人文磁場、思想磁場、十翼自身磁場、易經認可十翼的磁場...隨時秒殺螢火之光的奇葩磁場。

    致虛極,守靜篤。少一點字面駁論,多一點靜極生慧,讓智慧在思想裡流淌、讓十翼在包容裡陰陽相生(亦相剋)。

    瞎說一通~

  • 5 # 武志斌7

    為什麼要一刀兩斷?周易講究元亨利貞,禮儀講究德行守正,中華幾千年的優秀文化,你算老幾?居心何在?請政府立案調查,繩之以法!

  • 6 # 水木菁華

    都是一樣的東西,十翼是解析周易,周易衍生十翼,就和文言文和文言文現代文解析一樣,都是說的是運用周易哲學來占卜而已。

  • 7 # 薇薇練瑜伽

    這個圖解清晰,如今所說《周易》包括易經與易傳兩部分,易傳即十翼,傳為孔子所著,是對易經的解說。二者已有約三千年歷史,早已融為一體,母子共生,血脈相連,更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博大深邃。因此不可分割。

  • 8 # 風水財運與人生預測

    首先,這個提法不太好。

    就我所學易經,很難深入,半步踏冂檻,身尚在門外。讀十翼可以加深瞭解。

    從周易這部源頭經書可以知道中華民族文化的來歷和歷史遞進。

    古老的中國大地,人類處在幼稚之中,伏義氏為一個部落的首領,在眾多的部落中,伏義氏是最優秀的,在他的領導下,部落生活比上代有所提高,閒瑕之餘,伏義氏登高山,忙碌之中又涉大河,夜晚對著月亮和滿天星斗,慢慢思索。經過幾十年的迴圈往復生活,伏義氏發現天在上,太陽代表著天,晚上又有月亮代表天。大地相對應天是處在下方。一邊有高山,一邊是大河,山上有樹木,地上有花草,大河裡有水,小溝裡也有水。令人難受的是有雷電,間接有了火,後來鑽木取火。天氣太熱了,起風涼快,天冷了,起大風更冷。在把一切的天地之間隔事物統籌起來時,伏義氏思考了很久。最終,用樹枝在地上劃下一長橫。這是中華文化的第一筆。由此而三劃得為乾卦,八卦的創立,是人類認識自然世界最認真的偉大開始。

    過了不知多少年,神農氏對八卦掌握很全面,加以改進。又不知多少年黃帝得到八卦,學習後又進行改進。

    到了商末,周文王掌握八卦原理,對八卦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從期對現實生活有指導作用,重疊八卦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又可變動。天地之間,六合之內,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文王來不及寫出全部經義就去世了。這個偉大的責任落到了文王兒子周公旦身上。周公攝政之時做了很多的大事,包括給八卦寫卦辭爻辭。在周公的指導下,八卦逐步成型,並從封閒走向社會。

    孔子一開始並不太注重易經,但是孔子最尊重的古代聖賢就是周公,因為周公為國家迎難而上,功成身退,不貪權貴,為後世之楷模。孔子正是基於周公對易經的關注,而愛屋及烏也鑽研周易,結果發現周易的偉大之處。

    在孔子的帶領下,孔子的弟子們也受到了影響,使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了主動脈。十翼讓人們更好地瞭解周易八卦,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活,豐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如果用一句話把周易與十翼分開,只能說不是好事。

  • 9 # 國學新知堂

    《周易》是周代初期的官書,而《十翼》是東周以後私學興起以後,學者們對《周易》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結論。

    《周易》和對《周易》的解讀並不一回事,所以《周易》固有思想和人們的對它的解讀所成的思想也往往不能一致。紅學者研究《紅樓夢》,都自稱最貼近曹雪芹的本意,如果真是如此,那就不可能是有多少個紅學研究者,就有多少個《紅樓夢》了。

    傳統易學最大的錯誤在於,不加任何論證就假沒《十翼》是對古經文內容最全威、最正確的解讀,甚至有人宣稱經傳不分家的觀點。但是,在人類文明史上,從未出現過某一思想與其繼承者、宣傳者絕對一致的現象。所以假設《十翼》是古經文最權威解讀是沒有任何事實基礎的。

    《周易》是周代的官書,而《十翼》形成於諸子時代,甚至漢初時期,前後相距數百年,即使父子、師徒之間都不能保證其思想絕對一致,怎麼能將相隔數百年的思想視為絕對一致,毫無差異。這樣違反常理的事實如何實現,只能藉助神秘的力量,所以才有伏義畫卦、文王演易、孔子作傳的三聖作易說,其目的無非神話經文,僵化人們的思想。在歷史記載中文王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孔子是位優秀的學者,周代文物的繼承人,儒家的開創者,雖然在歷史上有功績,但都是活生生的人,而絕非神聖。而伏羲則純粹是一位傳說人物,其生活時代早於文字記載。所以,三聖作易是假託的,絕非歷史事實。

    如《論語》等著作都難分辨哪些是真夫子言論,哪些是學生言論,《易傳》十篇居然是穩妥的夫子手筆!古人也講盡信書不如無書,可是一到聖賢言論中,連最基本的判斷力也不見了。

  • 10 # 詩驀詩書畫

    朋友哈,您彆著急!要《周易》與孔夫子《十翼》一刀兩斷是吧,剪刀行不行?砍刀行不行?不然用鋸子?再不斷咱們用切割機,想要讓它們斷,辦法有的是。但您得說出一個合理的理由,為什麼要讓它們一刀兩斷?是吧?眾所周知,《十翼》即《易經》,是對《周易》作註釋的著作,內容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有十篇,故稱之為《十翼》。《十翼》雖是孔夫子一人對其剖析與理解,但其與《周易》可以說八九不離十。所以您別小看《十翼》,如沒有《十翼》,《周易》不會被廣為流傳,也體現不出它的價值。您比如說,您第一次讀文言文古詩,如果沒有下面的賞析及譯文註解,您可知道詩裡要表達是何意?您肯定理解不了。所以,《周易》和孔夫子的《十翼》有一定的黏合性。我打個比方,您要去國外出差,公司給您配個懂外語的翻譯員,您是不是很高興?您和啞巴起爭執,有理說不清,身邊有人懂啞語的,來為您進行翻譯和調解,您是不是感恩不盡?這不就得了,道理已經很清晰了。說到底,《周易》和《十翼》是不同媽生,不同年代,同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不是說斷就能斷!大家說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因為話說太滿,自己打臉的大人物(比如那些很出名的人,古代、現代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