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畫桑麻
-
2 # 半截浮屠
從個人德行來說: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其核心是仁。
儒家有很多的經典句子:言必信,行必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
-
3 # 新農村小華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有寬恕、容人之意.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據他的思想,把悌與孝並稱,視之"為仁之本"。
名言
1、《論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5、《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7、《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8、《禮記 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0、《莊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11、《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2、《弟子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有寬恕、容人之意.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據他的思想,把悌與孝並稱,視之"為仁之本".
名言
1、《論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5、《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7、《孝經》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8、《禮記 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0、《莊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11、《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2、《弟子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
4 # 天下第十一爺
應該說君子六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要求。並且儒家講究有容乃大,吸收各家精華。
最明顯的一句就是,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下馬定乾坤。講究文武全才的君子。
-
5 # 超凡博弈
儒家學說思想的核心,可以用八個字來表達,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用人類最原始的血緣社會紐帶來整頓超血緣失穩定社會的社會結構。這就是儒家學說的核心。什麼意思呢?
他是把人類最原始的跟動物社會結構相似的血緣紐帶,用來整頓超血緣社會的紊亂社會體系和結構。由於,他用了一個最底層的最穩定的系統來整頓一個失穩,從而構成中國社會兩千年的穩定基石,至今仍然發揮著影響。
因為,人類早年都生活在血緣社會中,因此他們要尋找自己血緣的根脈。所以,華人都認為是黃帝炎帝的後裔,把所有的華人,都編排成一個血緣,共存於同一系統中。
圖騰時代,尋找血緣祖先是人類上古文化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中國的這個文化——血緣世襲,禮制文化一直保留著。而孔子只是把遠古時代的血緣文化條理化。
人類從氏族聯盟部落,部落再聯盟,這叫部落聯盟。然後部落聯盟再往上聯合,這就是國家雛形。這個不斷的聯盟過程是個什麼過程,就是一個血緣逐步被稀釋被沖淡的過程。因為,只要部落聯盟再往上一層一層聯盟,血緣關係必然會越來越淡。而隨著血緣關係越來越淡化,文明社會越來越族群化疊加化,社會就會越來越紊亂,原來的血緣族群穩定社會結構就會消失。
這個時候,孔子恰如氣氛地用最原始的血緣紐帶,重新解釋和編排超血緣社會結構,從而造成超血緣社會結構的極度血緣化穩定
中國儒家文化是以血緣居先,然後建立血緣關係叫宗法。然後才是神祇。所以中國的神都是祖先神靈,可見中國文化的血緣系統何其深厚。
血緣社會是什麼?就是“愛有差等”。什麼意思?
因為,任何一個系統愛,都是有差別的。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間,親兄弟和堂兄弟之間,他們在血緣結構中的愛絕不是均等的,這叫愛有差等。然後,孔子把愛有差等進一步分,這就叫叫“禮有尊卑”。
中國古代文獻上形容“禮”只用五個字,叫“尊尊而親親”。注意第一個字是動詞,第二個字是名詞。所謂“尊尊”,就是尊重有尊位者。所謂“親親”,就是親愛有親緣關係者,這叫禮制,也就是尊卑有序。
所以,儒家思想按照血緣結構,建立了符合人倫,符合人性,符合生物性本質的“愛有差等,即禮有尊卑。我們就把這種“尊尊而親親”或“親親而尊尊”的血緣有序結構叫禮制。孔子把這個政治禮制又操作變成一個理論體系,這叫儒學,這就是儒學的核心。
所以,中國的文化特別講究宗法關係。大家注意有一個詞叫宗法。
所謂,宗法就是在血緣結構中建立的尊卑有序關係叫宗法。我們把這種血緣結構內部的有序層級關係,叫宗法結構和宗法關係。孔子再進一步把周公旦的禮制理論化、倫理化、系統化,比如“三綱、五常、五倫”,所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叫三綱。注意,它們全都是血緣關係。所謂“五常”:“仁、義、禮、智、信”,大家注意它的“仁、義、禮、智、信”都是在宗法關係中、在血緣關係中講述的。所謂“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前四者都是血緣,後者最終也是泛血緣。
因此,它講究的全是血緣結構,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婦唱夫隨,君恩臣忠。
如果,想理解孔子的儒家學說,“禮”、“仁”、“恕”、“知”、“孝”、“忠”,就是這六個字。為什麼孔子的學說以“孝”治天下,是因為“孝”表達的是血緣結構。由於孔子最終要把整個社會編排成一個血緣大家庭。因此,忠君就相當於孝父。所以“忠”和“孝”是以血緣結構聯絡在一起的,這就是忠孝文化的來源。
-
6 # A莫妄言A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南懷謹老師說,色難,發自內心的態度很重要。)
-
7 # jinlixu357kb
猿類向人類進化的分水嶺是下樹,沒下樹的進化成了猴猩狒獮等靈長類動物,下樹的進化成了人類。
有了人類便有了人類社會,人類的動物進化狀態還在進行時,但還有一種更高階的進化就是思想進化,兩千多年前東方出現了百家爭鳴,最後勝出的是儒家,西方思想並無太多定格。而近代發生的結果卻大不相同,有規有矩的東方天朝上國被西方揍的找不著北。是非黑白對錯全在這個結果裡了。推崇老不死的儒教就是全民族後慢性自殺行為。
-
8 # 南極爸爸241
有很多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9 # 無限的行魂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統治的核心思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雖然不能全盤否認,但很明顯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走中庸之道,萬事講究平衡,過於強調關係的維護,抹殺了個性創造力,最好的案例就是剛剛的2019年中超頒獎典禮
-
10 # 甲午金秋
克己復禮,
仁、義、禮、智、信,
三從四德,三綱五常,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
說白了,孔孟之道,就是愚弄百姓,為統治階級服務。
回覆列表
首先是人之性,由真誠而向善。
意思是我們要由真誠來引發內在的力量,讓自己主動去行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多數人的善意行為,是十分被動的。比如,在路上看到了乞丐,如果同行的人,從錢包裡拿出了一些零錢,那這個人很可能是因為壓力,才這樣做。
仁的第二個層次,是人之道,擇善固執。
即對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堅決去執行。這個前提,是要對善有一個瞭解。孔子給我們提供了一套參考標準。我們和別人來往是否真誠?我們在面對對方期許時,是不是做到了提前溝通?即對於那些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是禮貌拒絕?對於能做到的事情,是不是能盡力完成?
除此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社會規範。而無論面臨怎樣的衝突,我們都要以真誠為主。
仁的第三個層次,是人之成,止於至善。即最後努力達到一個比較完美的境界。
最終,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創立了偉大的儒家思想。
孔子的思想,不僅表現在關懷社會上,還表現在人文教育上。孔子的一生,引起了很多非議,承擔著誤解,更有數不盡的責任。可他面對這一切,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讓自己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輝。不管那些君主權利如何,他都敢於挑戰。他埋頭苦幹,為民請命,捨身求法。黑暗和邪惡在他的精神力量面前,在他追求的正義和仁愛面前,也依舊可以讓我們捕捉到一點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