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我想想

    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便把寢宮設在紫禁城的乾清宮。自明永樂帝到清康熙帝先後有16位皇帝都住在乾清宮內,康熙帝后,雍正帝將寢宮由乾清宮搬入了養心殿。這樣,從雍正帝到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清朝最後的八位皇帝都住在養心殿。

    原來康熙帝在位61年,其本上都是居住在乾清宮。公元1722年,康熙帝駕崩後,雍正帝繼位,雍正帝感到康熙帝在位61年,功德顯赫,不忍心住父親當年住過的乾清宮。他先以乾清宮東房為守喪的地方,後來又決定到養心殿為其父親守喪。在守喪期滿後,雍正帝就再也沒有將寢宮搬回乾清宮了,從此也就把養心殿改為自己的寢宮了。

    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據說雍正帝為了能夠早日登上皇位,將康熙帝秘密謀害,並篡改了康熙帝留下的遺詔。當然這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說,大可不必相信。

  • 2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第一個把養心殿開發為商住兩用住房的是雍正皇帝。明朝這裡只是調理御膳的廚房,清順治在這裡居住並去世。雍正開始成為皇帝起居辦公的生活場所。

    雍正皇帝是很有決斷並敢於擔當的的人。比如,如何安葬孝莊太后,他爸康熙一輩子都沒解決,他說葬也就葬了;清西陵說建也就建了;從皇帝專有住房乾清宮搬到養心殿,說搬也就搬了。

    康熙帝駕崩後,雍正繼位。他先以乾清宮東房為守喪的地方,後來又決定到養心殿為其父親守喪。雍正表示,不忍心住父親當年住過的乾清宮。在守喪期滿後,就以養心殿為寢宮了。

    帝王心術一般人不會懂。但他肯定發現了其中好處。

    養心殿與乾清宮比起來格局上有先天的不足,畢竟這裡原計劃也不是給最高領導用的。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封閉就比較好保安,小就不會太空曠,日子過的就會像過日子的日子。不說別的,就是冬季取暖,想來也比四面冷山的乾清宮要容易。

  • 3 # 號角催人紅旗飄

    其實康雍乾到咸豐皇帝在北京有很長時間在暢春園,圓明園居住辦公的!雍正也是如此。但雍正初年成立軍機處有很多西北戰報,沒有電話傳真的年代,故宮隆宗門外的軍機處值房到養心殿是比較近的,有時雍正會親臨軍機處的,相對乾清宮要進乾清門臺階丹墀高廣,還是養心殿適合辦公居住!

  • 4 # 野草的沉思

    謝邀。我以為,這可能和雍正的性格特點有關係。首先,雍正是個工作狂,每天忙於批付檔案,養心殿也許更適合他工作;其次,他信奉佛教,自己稱自己為"野僧",養心殿比乾清宮更清靜一些;其三,他權欲極大,性慾相對寡淡;也許養心殿更適合他生活;其四,可能也有安全方面的考慮。畢競養心殿更安全一些。

    對雍正,歷來褒貶不一。聯絡前後歷史,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的皇帝。因此,移居養心殿也必有其正當原因,而非輕易措置。

  • 5 # 五味社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從明成祖開始,明朝皇帝一直將乾清宮作為自己的寢宮,順治、康熙也遵循明制。而雍正即位後,將寢宮搬到養心殿,至於原因,民間傳言是雍正皇位不正,懼怕康熙索命,真實情況並非如此,雍正搬到養心殿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 。

    康熙駕崩後,雍正將養心殿作為服喪的倚廬,在27日守喪期結束後,雍正並未搬離養心殿,仍舊留居此處。原話如下:

    朕持服二十七日後,應居乾清宮。朕思乾清宮乃皇考六十餘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實不忍。朕意欲居於月華門外養心殿,著將殿內略為葺理,務令素樸。朕居養心殿內,守孝二十七月,以盡朕心。

    首先,皇帝居住乾清宮並非祖制,因此,雍正移居養心殿沒有違背祖制一說。其次,越來越多的史料證明,雍正即位是康熙的選擇,雍正並非弒君篡位。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相比乾清宮,養心殿非常方便,位於大內的心臟,安全靜謐,交通便利,最關鍵的是,軍機處近在咫尺,眾所周知,軍機處從雍正一朝開始,就是大清帝國的政治決策中心,雍正作為清朝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自然把養心殿作為處理政務做合適的居住場所。而且早在明朝,養心殿就曾是皇帝起居聽政之所。

    另外,養心殿也是清宮造辦處的所在地,雍正可以第一時間檢視和把玩造辦處的“新”東西,比如眼鏡,雍正很早就近視,造辦處製造的眼鏡甚的雍正喜歡,有玉石的,琺琅的,水晶的等等,雍正還把它們作為禮物,賞賜給大臣。

    由此可見,養心殿得天獨厚的辦公與享樂兩不誤的場所,自然令雍正樂居其中。

  • 6 # 安意如

    康熙駕崩之後,雍正在月華門外的養心殿守孝二十七個月 (他又額外素服持齋三年),孝滿本應回乾清宮居住,但他表示那是“皇考六十年所御”、“心實不忍”。

    他執掌帝位之後,為表達對父親的哀思敬重,不住乾清宮,移居當時陳設簡單的養心殿,意在勤儉,為天下人表率。此後,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

    養心殿在乾清門西側,是連線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和後三殿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重要樞紐。 養心殿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初順治帝病逝於此,後乾隆、 同治亦逝於此。

    康熙年間,養心殿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居住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逐漸遷出,至乾隆年間加以改造、添建,這裡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併成為皇帝召見群臣、處理政務、讀書、學習、日常起居的核心之地。

    他賦予了養心殿全新的政治價值。直到遜帝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的殿名出自孟子:“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意謂涵養天性。皇帝在繁亂的政事當中,更要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心地明澈,方能方寸不亂,處事分明。

    “東暖閣”面西設著兩個寶座,懸掛黃紗簾。這裡曾經是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處,現陳設仍保持當年原貌。

    “西暖閣”被分割成幾個小間,其中稍大一間懸著雍正所書 “勤政親賢” 匾,是皇帝批閱奏摺,以及同軍機大臣商議軍政的地點。

  • 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乾清宮可以說是故宮中最重要的宮殿之一,是內廷正殿。這裡曾經是明朝十四個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的寢宮,他們在這裡居住,也在這裡處理日常政務,公元1669年康熙擒拿鰲拜也是在乾清宮,可以說乾清宮非常具有象徵意義。但是雍正登基後卻搬到了養心殿居住,這是為什麼呢?

    養心殿建造於明朝出名的道君皇帝嘉靖時期,是作為皇帝臨時休息的地方存在的;清朝建立後,養心殿是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的作坊,可以說非常不起眼。但是從1722年雍正皇帝搬到此處居住後,養心殿就成為了清朝皇帝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的地方。對於雍正放棄乾清宮,搬到養心殿的原因史書上說了兩點,一是康熙皇帝死後,雍正為了表示孝道不佔用父親的住處;二是雍正登基時清朝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搬到陳設樸素的養心殿是為了給天下人做一個節儉的表率。但我覺得雍正搬家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公私分開,給自己留下一些私密空間。

    乾清宮建築規模是內廷之首,面積夠大,因此很多公開大型活動都是在此進行,比如大規模朝會、接見外國使節;清朝皇帝死後,乾清宮還是停放靈樞的地方,供朝臣憑弔;逢年過節、皇帝生日,要在乾清宮舉辦宴會,宴請文武群臣、皇子、宗室諸王等等。我想沒有任何人喜歡住在這種人來人往的地方,一點隱私都沒有。而且從雍正開始實行秘密建儲制,將寫有繼承人名字的密封錦匣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雍正搬出乾清宮也是要減少這裡的人流量,避免洩密的可能。

    相對於近乎開放式的乾清宮,養心殿是一個完全獨立的院落,把門一關沒人知道皇帝在裡面做什麼。因此雍正搬到養心殿開始,這裡成為皇帝單獨接見親信大臣、處理機密、寵幸妃子、參禪禮佛的私密場所,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場所也是養心殿。可以說能夠出入養心殿是臣子和皇帝親密關係的標誌之一,清朝中後期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在養心殿做出決策,在乾清宮走個過場,養心殿成為清朝政治中心。

  • 8 # 三叔小記

    朱元璋一直想遷都,不但沒遷成,反倒是朱棣遷了,理由是“天子守國門”。於是仿照南京故宮,修建起紫禁城。從明朝一直到康熙時,皇帝一直居住在乾清宮。

    而養心殿則是用來臨時休息的地方,從雍正皇帝起,之後的清朝皇帝一直便居住在養心殿。

    前面的皇帝一直都在乾清宮居住,為什麼雍正偏偏居住養心殿呢?明面上的理由是雍正為表孝道,還有就是睹物思人。也有人說雍正皇帝得位不正,畢竟帝國的權力中心在乾清宮,而養心殿卻在西側。

    雍正皇帝不只做這一件反常規的事,他的陵墓還沒有建造在清東陵呢,反而重新選址,建立清西陵,難受死後來的乾隆。我們還知道:孝莊太后死後遲遲不下葬,最後雍正解決了。我們還知道:雍正上臺後作階級的叛徒,大力改革。等等。

    雍正皇帝一生都在反常規,他也不差這一件,要說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

    第一,秘密立儲制。雍正吸取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教訓,創立秘密立儲制度,元年時,便把“傳位弘曆的詔書”放進正大光明牌匾之後,為此會不會跟這有關?畢竟乾清宮人的流量有點大。

    第二,方便。透過下圖的檢視可以知道,這是離前朝乾清宮有多近?又是御膳房,南庫有多近?為此還把軍機處設在了這裡,軍國大事近在咫尺啊。

    另外養心殿結構很緊湊,對於工作強度高的雍正來說,處理問題很高效。朝會在明間,休息在東暖閣,討論和決策在勤政親賢,收藏的玩意在三希堂(類似收藏室),佛堂在長春書屋。這是前殿,後殿可以睡覺。非常方便嘛,跟現在一箇中產階級的房子類似,緊湊。而乾清宮則是一個很大的空間,然後走很遠的距離,跟很多房間發生“關係”。

    緊湊的地方,安保工作也好做點。總之,乾清宮很形式主義,養心殿很實用主義。

    綜合雍正皇帝的表現來看,我認為以上兩種原因都有,最主要的還是第二個原因,畢竟一個一年只在生日時休息、從來不運動的宅男,他會在形式主義上浪費時間嗎?

  • 9 # 濟南時報

    7月3日,故宮養心殿首次走出紫禁城,“擺駕”山東博物館,將在省博進行為期3個月的展出。讓人興奮的是,山東的小夥伴們不用走出家門就能一飽眼福了。答主為了多長點知識,也去湊了個熱鬧。

    養心,取意於《孟子·盡心篇》:“養心莫善於寡慾。”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提醒著皇帝,要善於控制自身的慾望,滋養好的心性品德。事實證明,“勤政親民”的雍正皇帝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小夥伴們知道嗎,從順治皇帝入關開始,清朝皇帝辦公和寢宮主要都是在紫禁城的乾清宮,那麼雍正帝為什麼會把寢宮搬進了養心殿呢?

    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調製皇帝御膳的地方,也是嘉靖皇帝煉丹的地方。之後,清朝的順治皇帝曾經兩次住進養心殿:一次是在順治剛入紫禁城的時候,因乾清宮被燒沒辦法而移居養心殿的;另一次則是在順治患天花的時候,為防止傳染入住了養心殿直至去世。到了康熙時期,康熙自然是要入住乾清宮的,這時的養心殿就成了造辦處。所為造辦處,就是負責造辦各種御用物品的,而工匠們就住在主殿明間旁邊的東暖閣,也就是後來慈禧“垂簾聽政”27年的地方。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逝。按照大清的規制,為大行皇帝治喪的27天內,嗣皇帝在倚廬身穿喪服居住,之後才能正式入住寢宮。但是,守孝期滿後,雍正堅持繼續素服持齋,在養心殿守孝27個月。之後,雍正正式移居養心殿。

    那麼,關於雍正帝移居養心殿的原因,眾說紛紜。第一種說法是:雍正的父親康熙在乾清宮住了大半輩子(六十多年),雍正怕住在乾清宮觸景生情常常想起父親,睹物思人於心不忍,所以移居了養心殿。第二種說法是:康熙皇帝子嗣眾多,後期對於皇位的爭奪十分激烈,雍正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入住了建築格局更嚴謹的養心殿;第三種說法是:大家都知道雍正建立了軍機處,而移居養心殿是為了在軍機處處理政務更加方便一些。

    自雍正皇帝開始,養心殿正式成為皇帝寢宮,也取代乾清宮成為皇帝日常政務活動的中心。一直到清末,這裡都是政務決策處之一,所有關乎舉國大事的決策幾乎都是從此處產生冰昭告天下的。

  • 10 # 有書共讀

    在我們印象中,明朝的大多數皇帝以及康熙皇帝的寢宮都是設在乾清宮的。畢竟那兒寬敞明亮,器宇軒昂,更具有皇家典範。

    但雍正帝卻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據說康熙帝去世後,雍正帝沒有繼承父親在乾清宮起居的傳統,而是將自己的寢宮搬到了位於乾清宮西側的小宮殿——養心殿。同時,他也把養心殿改造成了自己的辦公室,成為了現代SOHO的先聲。

    雍正皇帝為什麼對養心殿情有獨鍾呢?有書君認為,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為了彰顯皇帝的孝道。

    據說,雍正為康熙皇帝守孝27天后,有很多大臣都勸他住在乾清宮,但他執意要把寢宮搬去養心殿。

    雖說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多給人留下了冷酷寡情的印象,但他的這個決定卻主要是出於情感因素,並給人以父子情深之感。

    畢竟康熙皇帝在乾清宮居住、理政,生活了六十多年,對於一個兒子來說,乾清宮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場所,一踏進去,就會想起父親在這裡忙碌的身影、對他的諄諄教誨。這是令人傷感的。

    相比之下,養心殿裡的氛圍則好很多,由於康熙皇帝沒有把它當成一個政務中心或者長期所,對於雍正皇帝來說,悲傷的回憶相對就少一些。

    而且,養心殿只是乾清宮西側的一個小小院落,這讓對父皇始終懷著一種仰望尊崇心理的雍正住起來更覺安心。

    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也是政治操作,是政治需要,雍正皇帝的即位合法性曾遭受挑戰,皇帝有必要彰顯自己的孝道。

    二、為了居住更有安全感。

    皇帝的寢宮本質上並無異於普通人的臥室。應該首先是一個供人休息、睡覺的地方,要讓人感覺私密、安全。在這點上考慮,養心殿顯然是最理想的所在。

    據說當年明朝的嘉靖帝因為怕有人行刺,曾在乾清宮裡擺了27張床,每個寢室三張,每天在不同的床上睡覺。可見這乾清宮面積有多大!乾清宮有九間屋子可以用作寢室,給人感覺非常空曠,很沒有安全感。

    而且,乾清宮的暖閣,也就是皇帝就寢的地方,與用來議事的房間只隔著一堵牆。古代的建築雖是高大寬敞,隔音密封都不太好,私密性當然好不到哪裡去。

    假設皇帝早晨起床,伸個懶腰,打個哈欠,咳嗽一聲,一門之隔的外間等待議事的王公大臣們都聽的真真兒的,想想也是夠尷尬的。

    如果要是皇帝想把哪位親信大臣拉到自己房間裡說幾句悄悄話,別人一聽牆角就全聽去了。

    養心殿就不一樣了。它分為前殿和後殿,中間透過一條短短的走廊連線。前殿用來辦公,後殿用來休息。

    每天早上起來,皇帝可以在小走廊裡調整一下心態,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辦公的時候如果累了,可以隨時到後殿去休息。另外,如果有特別機密的事情,也要到後殿去商量,外人很難偷聽到。

    三、為了辦公更便捷。

    養心殿的位置在乾清宮的西側,是個獨立的院落,從建築等級來看不算高,但是很宜居。

    養心殿結構非常緊湊,是四合院的格局。辦公、居住足夠用,叫個人也聽得見。辦公效率無形中提高很多。不像寬闊高大的乾清宮,大得叫個人恨不得用手機才行。

    院子前面就是軍機處,旁邊就是可進出紫禁城的隆宗門,君臣議事也非常方便。這對於以勤政為畢生追求的雍正皇帝來說,無疑是最佳辦公地點。

    據說,雍正皇帝當時把寢宮搬去養心殿還有個原因是,養心殿內陳設簡樸。簡單的陳設更有助於專心致志的工作。而經過重重阻撓登上帝位的雍正皇帝事事處心積慮,還要為天下人做勤勉簡樸的表率。

    雍正時期的養心殿內,沒有富麗堂皇的裝飾,也不擺放大量名貴珍玩。除了堆積如山的奏摺和儲備充足的筆墨紙硯等辦公用品之外,還隨處可見雍正帝親筆書寫的勵志語:“中正仁和”“勤政親賢”的匾額,“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的對聯……

    這些親筆寫下的話語,是雍正帝最好的雞湯。在身為大清皇帝的歲月裡,他幹勁十足,每天的工作時間達十多個小時。真正當得起皇帝中的勤政模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蓮花與佛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