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苦行僧
-
2 # 風景的天空
如果14歲的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家長首先要反省是否家庭裡出現了一些變故(比如夫妻每天吵架,夫妻離異),孩子的某方面變化和家庭環境關係勾連密切,其次,要觀察孩子有無生理方面的異常表現,比如常說頭疼,肚子疼之類的,除去身體疾病的原因,更應關注孩子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比如躁鬱症等。
-
3 # 章曉說
情緒煩躁,不想學習只想玩,其實就是厭學的一種表現。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可輕可重。
說輕,其實這種情緒反應幾乎所有上過學的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只不過很多人透過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調整,迅速回到正確狀態。
說重,就是有的人在出現這種苗頭以後,沒有合適的外力引導,自己也沒有能力調整,成績下滑厲害,最終完全厭學。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都要參與進來,跟孩子溝通交流,找出根源,想辦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就是耐心跟孩子溝通,找到引起情緒波動的根源。
這個根源最可能是這幾個方面:
1.某些科目的學習有些跟不上,長期力不從心導致了乏力焦躁、喪失信心。
對這種情況建議家長給孩子找合適的輔導老師做一下輔導,想辦法有針對性地提升加強一下,防止孩子越落越多最後失去信心。
2.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干擾了情緒。
這種情況需要跟孩子好好了解清楚問題在哪裡,必要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可以根據情況做一些工作。比如老師可結合班裡的情況透過班會、談心等方式進行引導。家長也要做好安撫工作。
當然,這個人際關係問題也可能是早戀,這就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了,更加需要跟老師協作,看怎麼做合適的引導工作。
3.痴迷遊戲等,導致無心學習。
這種情況無他,就是家長要控制好電腦手機的使用,不能讓孩子處於沒有監管的狀態。
痴迷遊戲是很多孩子墮落的重要根源之一,家長務必高度重視。
4.與不良人員建立了交往,思想開始出現改變。
這也是孩子墮落的一個重要誘因,對這種情況就是家長老師務必監管好孩子的行為,發現苗頭及時掐滅,防止出現嚴重滑坡。
總之,教養孩子是個費心費力的活,家長務必時時關注孩子,多跟老師溝通,家校聯手解決問題。
-
4 # 華夏兒女當自強
我孩子有一次也說“我就想玩,不想學習”,我很高興的回答說“好啊,不想學就不學唄,想玩就玩唄,反正學習又不是學到我們腦袋去了滴,那我們早上就不喊你起床了,我們就直接上班去了,我們不上班掙錢可沒人給我們飯吃噢”然後那個週六週日我們早上直接出門上班,晚上“加班”,連續兩天,到了週日天快黑了,孩子打電話: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我煮飯吧。。。”從此,自覺完成學習,然後問要不要幫忙做飯,然後徵詢意見問:我去玩遊戲了?我很快樂的回答:好。
-
5 # 教育秀秀看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孩子在同學交往上表現出來的,不善於表達、選擇、隱忍等方式,二、學習態度上的認真程度等需要加強。針對這類的問題,這個年齡段會有以下的特點,人際交往開始複雜,學習上又會出現厭學、焦慮等,也會無緣無故的起情緒,這是因為一些由於青春期孩子身體的變化、生理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導致孩子內心心理壓力比較大,情緒易波動,那我們建議要創設各種各樣的運動類的專案,透過運動的專案來宣洩孩子的壓力,然後緩解他的情緒發展。此外,這時期的特點與孩子三至六歲階段的經歷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三至六歲這個階段得的到鼓勵和肯定不足的話,或是家長給予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過少,孩子也會出現不自信、選擇隱忍、不表達。
那現在我們再回到問題上來,針對以上兩個問題給的家庭策略是,第一,從現在開始,我們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現狀,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同時家庭環境活躍一些,比如搞一些家庭活動,講笑話,討論遊戲等等。第二,家庭裡多聽孩子表達想法,家長做到少說、多聽,做到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溝通和引導。比如用教給大家的的黃金溝通八步法,這個方法,大家一定要堅持用下去。第三點,學習上一定會有壓力,我們需要給予理解,同時考慮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對學習的影響,以及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第四點,從孩子的角度創設環境,使得孩子與同學之間的關係慢慢融入到一起,比如同學聚會,一起參與學校社群活動,也可以參加玩遊戲,一定要和孩子約定玩遊戲的度,比如玩遊戲的時間。第五點,培養孩子的愛好,尤其是運動上的愛好,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是情緒釋放的方式。最後,家長加油吧,以上這些不是一天我們就能改變的,還有孩子的改變,我們首先要做到自己先改變,然後我們再去影響我們的孩子,並且堅持一定的時間積累,相信我們和孩子一定是朝著我們的目標去成長的。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6 # 快樂庭院
反覆讀了題主的描述,題主所說的都是問題的表象,從表象中可以分析問題的癥結有兩點:
1,孩子缺乏自信心。
2,孩子渴求同齡人的認可。
針對第一點,這是家長需要用心引導的,但是從題主的描述中,我感覺到家長對孩子有些過度保護了:中午回家給孩子做飯(距離近還可以理解,如果距離遠呢?初二的孩子完全可以鍛鍊他自己做飯或者讓他自己在外面買著吃一頓飯了);孩子調位置自己完全可以和老師去講,家長還要去和老師要求。從這兩點我能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愛,但是我不贊成這種過度的保護。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根上解決,還需要家長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從言語和行為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使之增加自信,比如可以誇他走路抬頭挺胸特精神,可以誇他長大了,有這麼自信的孩子感覺好幸福,等等之類的言語要發自真心。這樣的小細節很多,需要家長用心去做,但是同時要注意一點點放手給孩子更多為自己做主的機會。
家長也要注意不要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自己做主給孩子報了輔導班,那樣的學生生活太沒有意思,也培養不出孩子的幸福生活。可以從網路等各種媒體上和孩子聊一些這個年齡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這個年齡的孩子,是需要看到、聽到更多內容的。
隨著孩子自信心的增加,他一定會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
7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陳洪健,教育碩士,華大心理研究院諮詢師,致力於青少年心理諮詢。
雖說現已開放二娃政策, 但依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居多。他或她是整個家庭的中心,一切圍繞著孩子轉。
一方面,孩子感受來自父母家人愛的同時意識到肩負的責任,知道應該要努力學習回報父母。另一方面,孩子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其實是艱苦的,是需要有意志力、耐得住寂寞的。
您孩子目前正處於一種矛盾的心理,且14歲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缺乏價值做引導,這種感覺就像是浮萍,有漂泊感,心裡自然會感到無力。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引導呢?
一、安撫情緒這個孩子一週要上六天課,心裡又有苦惱,身心俱疲。由於是家中獨子,父母又忙於工作,在家幾乎無人可以交流。在學校又沒什麼朋友,孩子相當苦悶又無法釋放。鑑於此,首先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它是後續有效引導的前提。
二、澄清價值澄清是什麼給予我們生活以意義感和目標感,以及把我們的價值作為行為的持續嚮導。這個孩子學習動機匱乏,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澄清價值並和他的價值建立連結,使他能夠利用價值來鼓舞、激勵和指導學習的持續行為。
三、權衡利弊當孩子的學習生活能以價值為導向時,外境對他的干擾自然就小。這時再引導孩子去權衡讀書與玩遊戲的利弊,自然容易多了。讓孩子搞清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遊戲不能說一點都不能碰,但只能作為學習之餘的放鬆。
四、結交益友鼓勵孩子與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價值方向一致的同學交往。如果孩子能被同類接納並和他們成為朋友,他就會有歸屬感,不再感到孤獨,學習起來就更有力量。
-
8 # Scarett
14歲的男生自述心裡煩躁無力,不想學習總想玩。心裡煩躁無力是學習沒有目標,碰到問題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導致;不想學習總想玩,有厭學的趨勢,家長要積極應對,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一、抓住機會,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您孩子面對班裡“小混混”,選擇的是不惹事,隱忍。但換位置這種事情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出面和班主任溝通,只有理由正當合理,一般會得到滿足。孩子面對的問題有時候家長不要越廚代庖,背後做“軍師”即可。如果實在不放心,可在孩子提出要求後,和班主任進一步溝通。現在家長出面調個位置,但只是換了個“微”環境,或許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現狀。這幾個同學還在同一個班裡,是不是還在習慣性欺負他?或者聯合其他同學孤立他?這種情況會讓孩子覺得煩躁無力。在這裡,筆者要特地指出這點,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換了個位置甚至換個班級就基本解決這類問題,其實被欺負的孩子很可能還在被欺負,只是更隱蔽而已。碰到這些熊孩子解決途徑不少,如直擊回擊,約談對方家長等。比較迂迴聰明的方法就是多去找老師問問題,在教室或辦公室都可以,尤其是班主任處。這樣借力打力,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困難的這個過程,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被欺負情況嚴重,宜立即和學校反映情況尋求正當解決之道。二、設立學習目標,尤其要注意分化從成小目標。進入初二,學科上加了一門物理,學習難度加大,學習困難的學生自然感到無力。孩子沒有學習目標怎麼辦?幫孩子確立目標。根據題主描述,孩子比較不自信,如果目標過大困難太大,孩子容易失去信心。一般情況下,要確立一個大目標,再分成小目標。如中考考某某學校,初二達到的目標,英語學科達到的目標,現在英語學科存在的具體困難,如何調整現在的學習方法等等。有了小目標,孩子學習就有了動力,家長也要適時監督指導。三、指出問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朋友觀。根據題主所描述的情況,孩子不想學習總想玩,主要是由於到班裡同學課間總是談論遊戲。他希望透過自己打遊戲,和他們有共同語言,從而能夠和更多的同齡人做朋友。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對友誼的渴求,青少年急需同齡人的認同可以理解,但透過玩遊戲交朋友的方式是錯誤的。為何不是透過參加集體活動?為何不是透過課堂積極表現?為何不是透過幫助同學?父母要糾正孩子這不太正確的想法,鼓勵孩子多參加班集體活動,多和班裡正能量的孩子交往。最後,筆者還要就家長描述的週末安排囉嗦幾句。輔導課適宜安排在週六,半天為佳,而且父母正好也需要上班。一般前緊後松,週六要求孩子完成輔導和家作,週日基本保證一天休息,只留不少量預複習內容。週日可以讓孩子睡個懶覺,適當預留娛樂時間等。筆者看您孩子才初二,週末卻只有學習學習學習,這樣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可以的話,爸爸週末帶孩子打打球鍛鍊一下身體。現在春光明媚,也可以帶著孩子多出去走走,心胸自然開闊些。休息娛樂和學習之間要有個平衡,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9 # 淅爸育兒記
如題主描述,孩子感覺煩躁無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 獨生;
2. 遭欺負,只能隱忍處理;
3. 與同學沒有共同話題,格格不入;
4. 沒有朋友;
這些看起來是四個問題,但實際上,是一個問題: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夠好。
1. 獨生:
獨生的孩子,一個人攔有家庭的所有資源,如果他的成長曆程中,只以滿足家長的希冀為目標,那麼孩子就沒有意識到要與他人溝通,更沒有必要與他人溝通。-- 他已經做到了家人對他的期待,完全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孩子缺乏對“自我”的認知;
2. 遭欺負,只能隱忍處理:
為什麼孩子只能隱忍呢?已經14歲,他沒有反抗,甚至沒有向老師求助,更沒有和對方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不滿。也就是說,他只懂得“獨善其身”。
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的,身處集體之中,不公的事情常有發生,不好的人也必然會遇見,孩子以後出去社會,能生存得好麼?
孩子缺乏爭取自己權力的能力;
3. 與同學沒有共同話題,格格不入:
同學們的話題,是遊戲,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就如我們成人的話題,更多的是錢權。不同年齡段其共同話題是不同的。
因為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遊戲,或者少接觸遊戲。同樣也包括了手機、電腦等等。
從這裡也側面的顯示出,孩子的生活很單調,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應該說除了學業還是學業。(學習包括了所有自己並不認知的知識,知識無分對錯,對錯之分應該是對知識的應用)。
那麼孩子以後很可能面臨另一些問題,如何於同事相處,如何與異性相處;
孩子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
4. 沒有朋友
綜合以上,一個人,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到底對自己有什麼用處,不知道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懂得如何與同齡人交流,生活永遠的三點一線,朋友就成了空談。
而這就造成更嚴重的問題,當孩子遇到自己十分希望與之交往的人,那麼孩子就很可能對對方百般遷就,例如孩子喜歡了某個女生,而該女生則喜歡玩遊戲、紋身、染頭髮、打架抽菸的男生,孩子就會像兒時滿足父母的希冀一樣的做法,改變自己成為對方想要的人。
而在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中,有3/4是社交需求: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綜上所述,孩子會發展成現在的狀況就幾乎成了必然事件。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呢?難道讓孩子玩遊戲?
不,實際上,我們要幫孩子解決兩個問題:
1. 找到對的朋友
確實,在遊戲領域,孩子根本沒有和同學有話題的可能性(除非讓孩子進入遊戲領域)。這是孩子的一個錯誤認知,也是家長被誤導的一點。
既然這個群體沒有與我們有共同話題的人,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尋找跟我們有共同話題的群體呢?
例如孩子在某方面有成就、有興趣,比方說鋼琴,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讓孩子尋找到鋼琴愛好者的集中地並讓孩子多多參與呢?
細心點,總能發現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只要正向的即可;
2. 孩子對於現狀的認知
孩子現在處於茫然的狀況: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嘛?
換句話說,孩子現在並不知道自我價值是什麼,因為自我價值還包括了他人對自己的認同。
找到孩子的優勢,並輔助孩子加以發揮,讓孩子從中找到他自己的價值,他過去的努力能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
10 # 神奇麻麻木小暖
從你的問題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這幾點問題:
1、孩子是獨生子,父母工作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應該比較少。
2、孩子在學校經常被欺負,但是孩子比較膽小懦弱,不得不選擇隱忍
於是孩子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等等各方面都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對學習也產生了厭惡。
孩子現在初二,14歲,正好是青春期的時候,青春期的孩子相對來說情感比較敏感,甚至整個時候他對情感的需求要大於其他的需求。
整個時候的孩子對外界的一切一切行為和看法,都是非常在意的時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1、多陪伴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不是隻有學齡前的孩子需要陪伴,長大的孩子一樣需要父母的陪伴,還有理解。
2、幫助孩子解決校園暴力孩子比較膽小懦弱,被欺負過得肯定也很不開心。他每天去上學的時候其實心理負擔蠻重的,作為家長應該是出面解決一下。
不要讓其上升為校園暴力,那樣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真的是已經無法挽回了。堅定地去學校找老師談,找對方孩子談話,告訴孩子,父母永遠站在你身後保護你。告訴孩子面對暴力可以選擇勇敢地打回去,可以讓孩子去練習一個防身術。讓孩子有安全感。
3、不要對孩子管教過於嚴苛上初中以後,孩子基本上其實開始是分群了,我們聊得來的就會合成一個小群體,對於格格不入的人他們可能會排外,甚至出現嘲笑。而這種行為其實都會傷害到被排外的孩子。
家長不要對於孩子過於苛刻,應該鼓勵孩子去多接觸他們同齡人應該接觸的東西,玩遊戲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你合理的控制,懂得自律,沒有問題。
4、鼓勵社交一切的問題堆積,導致孩子不自信,自卑,社交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所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鼓勵孩子社交,交朋友,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社群活動,做義工等等,幫助孩子擴大朋友圈。先鼓勵孩子從校外開始,當他開始得到認同之後,他會慢慢地變得自信。
孩子不想學習了,根本問題不是學習態度,而是各種原因的累計和爆發,所以家長應該先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上的問題,讓孩子自信樂觀,開朗起來。然後再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回覆列表
這是一種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現象,不過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正確引導,絕對不能用堵和吵的方式。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點就是情緒豐富而強烈,且不穩定。他現在的狀態就是屬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家長首先心裡不要慌張,合理引導,正確解釋,家校結合,共同解決即可。
孩子是否受同學的欺負,可以透過檢視孩子的身體來判斷,比如臉部、胳膊、腿部等是否有明顯的傷痕。孩子是否受到同學的侮辱、嘲笑、傷害自尊的心理傷害,可以透過與班主任聯絡、孩子關係不錯的同學口中來一探究竟。如果確實存在同學對孩子有傷害的事實,就要結合班主任、結合學校政教處來合理解決此事。
如果孩子就是一味的學不進去,不願意學,總想玩。無論是玩遊戲,還是玩其他的。那可能就是他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這種情況的很大原因就是他在學習上有可能已經跟不上來了。或者說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他已經不少內容都聽不懂了。所以,學習興趣就極度缺乏了。怎麼辦?從遊戲中來尋找自尊,尋找成就感。還是建議要結合班主任,瞭解孩子在校期間的各種表現,決不能武斷下結論。
父母要把握住原則,透過玩遊戲來想辦法“入群”,不可取,至少在中學時代不可取。一旦陷入,孩子的學習更是會一塌糊塗。
總之,初中生中出現這樣的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我還是建議父母主動到校,結合班主任,共同商量對策。當然,去校時,不能讓孩子知道,或者是與班主任電話聯絡,共同商量。家校共育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