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榮說

    蘇秦的合縱之計,表面上是阻止秦國東出,實際上卻是保燕弱齊。他的合縱之計,秦國並沒有實際受損,六國也沒有在秦國得益。反而,正是在合縱時期,秦國東出聯合四國幾近滅齊。

    這是因為,蘇秦的合縱之謀最早規劃的受益方就是燕國。燕文侯也正是苦於齊、趙、秦的威脅才資助蘇秦合縱。

    接下來,我們詳細瞭解一下:

    學成出山,諸侯不用

    蘇秦學成歸來,渴望一展報復,但是經歷了幾年的遊說都沒有成就。老父親給的錢也花完了,回家嫂子不理,妻子不愛。於是“引錐刺股”研習《陰符經》數年,說與周顯王,周顯王以蘇秦太年輕為藉口,不用其計。

    輾轉到秦國,當時秦孝公初喪,秦惠文王以秦國毛羽未成為由,不用其計。

    又輾轉到趙國,趙肅侯的弟弟奉陽君是丞相,對蘇秦更是理都不理。

    蘇秦苦學數載,諸侯不信,抱負不展,心灰意冷之餘難免會懷疑自己所學。

    燕侯資助,始而合縱

    直到遊說到燕國時候,事情得到了轉機。

    燕國是老牌諸侯國,地處苦寒、國力疲軟,當時各諸侯國都相繼進行了變法,燕國國君苦無治國良策,又忌憚趙國兵戎相見,蘇秦正好在此時獻上親趙合縱的計謀,於是燕文侯決定一試。

    燕文侯為蘇秦備馬贈車,又以金帛相謝,派蘇秦去往趙國遊說。蘇秦第一次在文侯處得到了信任,方知老師所教有用,方知自己苦學可成,燕文侯的知遇之恩是蘇秦一生謹記的恩情。

    強齊伐燕,燕王譏諷

    齊國依靠漁鹽之利,在齊宣王時代國力得到了迅速發展。燕齊兩國接壤,又都是老牌諸侯國,彼此不睦,因而連年戰爭不斷。當時蘇秦六國合縱已成,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蘇秦也已身披六國相印,衣錦還鄉。

    可就在這個時候,資助蘇秦的老燕侯死了,齊宣王趁著燕君新喪,發兵攻燕,連下十城。雖然燕國不再忌憚秦趙,但是身邊這個老鄰居一直是個難題。

    於是文侯的兒子燕易王便召蘇秦說:先生昔年不遇,正是我王資助而成,如今先生身披六國相印,力求合縱,而齊王侵我邊境,破壞合約,先生若不顧,恐為天下笑而。

    蘇秦以合縱相親為盟,聽完後十分慚愧,於是答應燕王向齊王索要失去的土地。後經過一番唇舌,齊國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池。

    私通燕後,戴罪立功

    在整個合縱過程中,蘇秦雖受封於各國,但一直在燕為臣,直到蘇秦私通燕王的母親,也就是資助蘇秦的燕文侯的夫人。事情敗露之後,燕王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對蘇秦更是厚待,蘇秦深知君王脾性,害怕日後見怪被殺,於是對燕王說:燕齊交惡數年,我身在燕國不如身在齊國,在齊國可以為燕國爭取更多利益。

    燕王准許了蘇秦的請求,也就是這一刻,蘇秦以一個間諜的身份到齊國做了客卿一職。(燕姬)

    在齊湣王繼位後,齊國成為了唯一可與強秦較力的諸侯國。這位齊湣王,幾乎把周圍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得罪遍了,先稱帝,後滅宋,貶孟嘗,再滅燕。

    前288年,齊湣王與秦昭王相繼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同年,齊、秦、魏、韓、楚五國約定伐趙,欲瓜分趙國。燕王深恐趙國滅亡後齊國愈強,燕國愈弱,便讓蘇秦破壞了這次行動,又騙齊王去掉了帝號。前284年,秦、燕、三晉五國伐齊,由燕國樂毅統領的五國大軍大破齊軍。蘇秦也是在這場戰爭之後,被齊湣王以間諜之罪車裂而死。

    之後逃亡的齊湣王被楚將淖齒抓獲,淖齒將齊湣王扒皮抽筋吊在房梁之上,兩天才氣絕身亡。齊國君死而地分,幾近滅國,因此也失去了強國的地位。

    參考資料:《史記》、《東周列國志》

  • 2 # 國家人文歷史

    蘇秦無論是合縱伐秦還是後面燕國反齊,始終效忠的物件都是燕國。自馬陵之戰後,魏國被削弱,戰國的局勢中秦國與齊國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東西對峙強國,在這種局勢面前,其他的小國諸如南韓、趙國、燕國、楚國等則要麼合縱要麼連橫。合縱連橫原本並非單單針對秦國而言的,直到戰國後期才逐漸演變為六國共同對抗秦國。而蘇秦在合縱伐秦中的立場實際上也是為了保全燕國,借齊國來壓制秦國。當這個目的達到以後,為了以防齊國做大,也要想辦法制約齊國。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遣魏冉出使齊國,目的在於約著齊湣王一起同時稱帝,秦昭王是西帝,齊湣王是東帝,並且再聯合五國一起攻打靠“胡服騎射”強大起來的趙,最終三分趙國。但是當時出使齊國的蘇秦看出來這其中潛在的危險以及對大局的影響,於是勸說齊湣王放棄帝號,並且改變策略,不僅僅要孤立秦國,並且要聯合拉攏其他國家一起反秦,趁機滅掉了宋國。齊國也看到了其中的好處,於是採納蘇秦的建議,廢除帝號,背棄了與秦國之前訂立的共同伐趙的盟約,聯合燕國、南韓、魏國、趙國等五國軍隊一同向西發兵進攻秦國。而這個時期的秦國還不夠強大,不足以抵擋五國軍隊,因而秦昭王不得不“廢帝請服”,不僅把之前侵佔的魏國的幾個邑郡歸還魏國還把趙國的佔地王公以及符逾都還給趙國。此後齊國在一段時間裡風光無兩,公元前286年,滅掉宋國,實力大增。而這個時候秦國又開始約著其他國家進攻齊國。

    而燕國一直都是小國,還受到齊國的武裝干涉等等,因此自燕昭王開始就一直進行改革,招攬各路人才,他曾經派遣蘇秦到齊國就是去做犯賤活動的,而蘇秦也的確贏得了齊湣王對他以及對燕國的信任,認為燕國絕對不可能反攻齊國。燕國將軍樂毅與公元前284年率領燕國、秦、韓、趙、魏五國攻打齊國,儘管齊國轉危為安,但是損失巨大,從此也一蹶不振。

  • 3 # 蝸牛篆圈

    因為愛情吧。也只能以因為愛情來解釋蘇秦謎之人生。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合縱派中最傑出的代表,師承認鬼谷子。“頭懸樑”、“錐刺股”就是形容蘇秦發奮讀書的情形。風光時任六國縱約長,配六國相印。在其無限風光背後有一個不得不說身份--間諜,其以死間引五國滅齊,也奠定了蘇秦間諜之王的稱號。

    “蘇秦不信於天下,而為燕尾生"

    此語足以見蘇秦對燕之忠誠。糾其為何?燕國在當時只是一小國,西有大秦,東有強齊,以蘇秦才華,兩國選其一,足以使蘇秦成為一代明相,可他偏偏就死忠於弱小的燕國,他曾向燕昭王表示:“臣之德王深於骨髓。臣甘死、辱,可以報王,願為之”。

    而燕王在蘇秦死後也未給與其認可。

    在《羋月傳》曾提起一個女人----燕易後孟嬴,蘇秦身份敗露後被齊國車裂,而孟嬴在知道他的死訊以後也追隨他而去。

    《史記--蘇秦列傳》“易王母,文侯夫人也,與蘇秦私通”。

    蘇秦“以百誕成一誠”,只是不知一“誠”是為燕昭王對他的賞識,還是對易王后的衷情之誠。

  • 4 # 覃仕勇說史

    答:蘇秦是比張儀還要出色的縱橫家,但因為史料記載的混亂,最主要的是司馬遷《史記》對蘇秦事記載的混亂,致使後世對蘇秦其人其事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地方。比如這裡提到的“蘇秦搞合縱伐秦,卻搞壞了齊國”,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史記》中的記載,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但蘇秦入世比張儀早,推行合縱策略,得佩六相國印,迫使秦國十五年不敢輕出函谷關。張儀出道,蘇秦暗中助了一把,最後兩人互相鬥法,一個推行合縱、一個推行連橫,共同上演出一幕幕開闔縱橫,卻又精彩絕倫的歷史大戲。

    但是,從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呂氏春秋?知度》等書可知,蘇秦卻是為燕而仕齊、最後導致齊亡而興燕的風雲人物。《荀子.臣道》因此把“齊之蘇秦”和“秦之張儀”相提並論,連司馬遷在《史記.鄒陽傳》中也把蘇秦稱為燕國的忠臣。

    但是,齊亡燕興的時間指的是齊愍王和燕昭王當政之世。

    也就是說,蘇秦和張儀並非同一時代的人!

    按時間推算,蘇秦至少比張儀晚生了三十多年。

    所以說,兩個人同臺對決的場面,只能是“關公戰秦瓊”一樣的夢中囈語。

    公元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戰國縱橫家書》也證實了這一點。

    《戰國縱橫家書》全書共二十七篇,其中有十一篇是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於《戰國策》、《史記》等傳世的古籍,應該是司馬遷所沒有見過的,另有兩篇其部分內容見於《戰國策》。

    這十三篇文字確鑿無疑地表明,蘇秦是比張儀、公孫衍、陳軫等晚一代的縱橫家,曾與孟嘗君、李兌、周最等人一起活躍六國間。他一生的成就和功名與燕昭王、齊愍王的興亡衰敗捆綁在一起,密不可分。

    這裡順帶提一下鬼谷子。

    這個鬼谷子,是傳說中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神秘、也是最牛的老師。

    傳說,他不僅教出了蘇秦、張儀,也教出了龐涓、孫臏,甚至連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樂毅、魏昂、茅蒙、要離、范雎、猗頓、田穰苴、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魏僚、曹劌、荀躒、魏章、西門豹、魏成、王齕、文種、田駢、白圭、計然、呂耕、任座、李冰、趙奢、田單、李悝、匡章、陳軫、許行、石申、甘德、劇辛、鄒衍、郭縱等500多位風雲一時的人物全都是他的弟子。

    這種傳說,一望而知是無聊的虛構。

    話再說回來,蘇秦為什麼要搞壞齊國呢?

    這得從燕、齊兩國的恩怨說起。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封宗室召公於燕地(今北京、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即燕召公奭為了燕國的開國君主,也由此可見,燕國和魯國一樣,是周王室的宗親之國。

    由於燕國遠居華北,與中原各地來往比較少,文化較齊國、晉國等中原大國落後。

    春秋初年,山戎入侵燕國,燕國差點滅亡。所幸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義薄雲天,高舉“尊王攘夷”大旗,其本人以盟主的身份率軍北上,大敗山戎,終於救護下了燕國。

    齊桓公班師之日,燕莊公心存感激,一路相送,進入齊國境內還不肯回去。

    齊桓公認為自己不是天子,燕莊公相送出了燕地就違反了禮制,為了顯示自己絕不會對燕國無禮,毅然下令分開溝界,將燕莊公所經過的地方全部割送燕國。

    可以說,那時的燕齊兩國,情誼深似父子兄弟。

    但是,到了戰國中期,姜齊為田齊所代,齊國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齊國了。

    田氏立國,不斷坐強坐大。

    齊威王任內用鄒忌為相,外用田忌、孫臏為將,經濟軍事兩手同時抓,大敗魏軍於桂陵、馬陵,取代了魏國的霸主之位。

    齊國當然不會只滿足於現狀,繼續向北擴張,攻侵燕國。

    幸好,燕國有三晉的支援,勉力維持著國勢。

    但到了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卒,兒子噲繼位。這個燕王噲是個理想主義者,覺得燕相子之精有治國之才,就想效法神話裡堯舜讓位的故事,實行禪讓,把君位讓賢給子之。

    這麼搞,就引起了太子平及其他許多舊貴族的極大不服,國家發生了內亂。

    齊國趁火打劫,於公元前314年佔領了燕都,滅亡了燕國。

    齊國的動作過大,破壞了當時國際間的均衡發展,趙、韓、秦、楚等國紛紛出手伐齊,幫燕華人復國。

    在南韓為人質的燕公子職,更得到了一代梟雄趙武靈王的保護,回燕國復國,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發誓燕齊兩國不共戴天,以越王勾踐為榜樣,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並積極網羅人才。

    魏人樂毅、齊人鄒衍、趙人劇辛,包括現在要說的主角蘇秦,都是這個時候投入燕國的。

    蘇秦曾在公元前307年到秦國向秦昭王求職(張儀已死於三年前,即公元前307年),秦國掌權的是秦惠王的第二任王后羋八子、及羋八子的異父長弟魏冉,是羋八子的異父長弟,秦昭王並無話事權。

    所以,蘇秦碰了一個冷釘子,轉而投入燕國。

    燕昭王渴求賢士,蘇秦苦覓明君,兩人相見,猶如久旱逢雨,盡得魚水之歡。

    蘇秦在秦國碰壁,恨透了秦國,站在燕國的立場上大談合縱抗秦的好處;但燕昭王最想幹的事就是幹掉齊國、報仇雪恨,他提出:“燕國本來就貧窮弱小,最近又新遭受到齊國的打擊,先生如果能用合縱相親的辦法使燕國安全無事,我願傾出國庫所有支援合縱抗秦。”

    蘇秦弄清楚燕昭王的心思後,先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趙惠文王、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和楚威王合縱,然後打入齊國內部,充當國際間諜,挑撥齊國滅宋,以引發韓、魏、趙、楚、秦等國的不滿,讓齊國引火燒身,最終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

    蘇秦的計劃非常成功。

    齊國的攻宋行為充分激怒了諸國,尤其是秦國。

    秦華人高呼“有齊無秦,有秦無齊,必伐之,必亡之”,發兵猛擊齊國的河東(漳河以東,河南省北部地區),連戰連捷,一口氣奪下九座城池。

    韓、趙、魏三國還與秦國結成了同盟,一同伐齊。

    齊國的輓歌就此奏響。

    當盟軍兵臨齊都臨淄,齊愍王意識到一切都是蘇秦搞的鬼,一怒之下,下令將蘇秦五馬分屍。

    不過,蘇秦死後沒多久,齊愍王也在逃亡的路上被楚國的將軍淖齒殺掉了。

  • 5 # 積翠古亭

    記得之前有人提過類似的問題,這裡我再答一答。

    關於蘇秦為什麼要搞壞齊國,只要搞清楚蘇秦的真實身份就可以了,因為蘇秦的真實身份是:燕昭王手下的王牌間諜,專門從事對齊的破壞活動。

    詳細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一談:

    《史記》中關於蘇秦的很多記載是有錯誤的,需要澄清。

    燕國和齊國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恩怨情仇?以至於燕昭王要派遣間諜從事破壞活動。

    蘇秦對齊的破壞活動是怎樣一步步實施的?

    下面分別具體來說一說:

    澄清《史記》中關於蘇秦記載的錯誤

    蘇秦,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戰國時代有名的縱橫大家、外交家和謀略家,由於受《史記》的影響,可能很多人記住了他身佩六國相印,合縱六國抗秦的壯闊故事。實際上《史記》中關於蘇秦的很多記載存在一定的失誤,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時代重要史料《縱橫家書》中儲存了一些蘇秦真實言行的書信,澄清了關於蘇秦及其相關歷史的諸多根本性錯誤。更加詳細的情況,推薦大家讀一讀戰國史大家楊寬先生的大作《戰國史》。

    無論是根據《縱橫家書》的記載,還是《史記》中的記載,有一則事實是非常明確的:蘇秦是一名燕國間諜。只不過年代有些不同,按照《縱橫家書》的說法,蘇秦是燕昭王時期幫助燕國顛覆齊國的王牌間諜。《史記》的說法則是蘇秦在燕昭王之前因為和齊國的大夫爭寵,被齊國大夫派人刺殺了。

    燕齊兩國之間的恩怨情仇

    戰國時期,燕與齊是鄰國,燕弱而齊強。長期以來,燕國深以齊國將戰略矛頭對準自己為憂。

    公元前318年,燕國發生了極為滑稽的一幕,燕王噲將君位“禪讓”給相邦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子之執掌了燕國軍政大權,但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

    在子之為王的第三年,公元前314年,燕國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合謀攻打子之。齊宣王派使者對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將要整治君臣上下的名義,顯明父子相承的地位,我齊國雖然不大,但願意聽候太子你的號令。”

    公元前311年,趙武靈王將燕王噲送在外國當人質的庶子公子職,從南韓護送回燕國即位,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之後,處心積慮地要報這深仇大恨,躊躇滿志地蘇秦恰在此時也來到燕國。一個有國仇家恨,另一個有宏圖大志,兩人一拍即合。蘇秦打動燕昭王的是他的“謀齊”策略,而燕昭王打動蘇秦的則是他的知遇之恩。蘇秦並且自願冒險赴齊國活動,自此開始了他長達16年的間諜生涯。

    蘇秦對齊的間諜活動

    蘇秦在齊國從事間諜活動主要有兩步棋:

    其一,破壞齊國和趙國之間的盟友關係。

    其二,使齊國“西勞於宋、南疲於楚”,也就是讓齊國四面樹敵,並在和各國的交惡中不斷地被削弱。

    在蘇秦的不斷活動之下,齊趙之間的關係持續惡化,同時蘇秦又不斷地鼓動齊王吞滅宋國,這一招極為險惡。宋國雖然是個三流的小國,但是地處各大國的夾縫之中,所以滅宋必然會牽動各方的利益。

    齊國第一次攻宋,與秦、楚之間的關係惡化。

    齊國第二次攻宋就比較奇葩了,事情是這樣的,表面上蘇秦促成了五國合縱攻秦的謀劃,但是暗地裡又鼓動齊湣王在五國聯軍攻秦的過程中,再另外出一軍順便把宋國給滅了。這一“明為攻秦,實為取宋”的陰謀,幾乎把齊國與三晉之間的關係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蘇秦第三次鼓動齊湣王攻宋差點將齊國推向了絕境。宋國在齊國的第三次攻擊下終於陷落,宋國的滅亡引起了周圍幾大諸侯國的恐慌,認為齊國已對各國構成嚴重威脅。於是公元前284年,燕國上將軍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齊,濟西之戰大敗齊軍,齊軍主力被消滅之後,聯軍撤走,樂毅則率領燕軍繼續進攻齊國腹地,一口氣連下70餘座城池,齊國幾乎滅亡。

    蘇秦最後無論是被刺殺還是被車裂,總之是完成了“弱齊存燕”的使命之後犧牲了。蘇秦用16年的光陰和生命報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此外,蘇秦還用行動告訴我們,守諾,除了誠實之外,還需要勇敢和付出。而燕昭王呢,不知道他在慶祝勝利時,有沒有想念過蘇秦的笑容或者眼淚。

  • 6 # 君山話史

    許多人對戰國時代的合縱有一個很大的誤解,認為是東方六國聯合起來搞秦國。其實,最初的合縱,是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與齊國。因為當時秦國與齊國分別是西方與東方的最強國,其他五國要合力才能避免秦、齊夾擊。

    蘇秦在成名前一直碰壁,直到燕國後才開發跡,因而對燕國他是比較感恩的。他在燕國混得好好的,為什麼跑到齊國去當間諜呢?這裡有隱情。

    原來蘇秦竟然與燕易王的母親勾搭上了。燕易王的母親就是燕文侯夫人,《史記》稱她“與蘇秦私通”,按這個寫法,文侯夫人倒是主動的,但顯然蘇秦沒有拒絕。這件事,燕易王是知道的,但他不但沒有生氣,反倒待蘇秦更加優厚。

    不過,蘇秦知道這樣下去,伴君如伴虎,不如到國外發展算了。於是他提出,到齊國去當間諜。為了博取齊威王的信任,蘇秦上演了苦肉計。他裝作得罪了燕易王的樣子,而燕易王則做出要抓捕蘇秦的架式。這樣,蘇秦潛逃到齊國便理由充足了。

    齊威王認為蘇秦是個人才,便任用他為客卿。蘇秦就這樣在齊國呆下來了,他的身份實際上是燕國的間諜。

    過了段時間,齊威王病逝,齊宣王即位。蘇秦乘機建議齊宣王厚葬威王,並且擴建宮殿、花苑以彰顯國力強盛,其目的是為了勞民傷財,削弱齊國的力量。作為一名間諜,蘇秦表現還是可圈可點,不過他為人囂張,不知收斂,這也得罪了許多人,以致於最後被齊國官員派刺客刺死。不過,直到蘇秦被刺,齊宣王仍不知他是燕國間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謝靈運的詩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