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星一號
-
2 # 王祖蔭1
這不是指小學生的算術題。1+1=2,誰不懂?媽媽給我左手一塊糖,右手一塊糖,不就是兩塊糖嗎?這裡指的是一個數論命題。”玄之又玄”。懂這玩意的需是頂級數學家。
-
3 # 覺知Vermehmen
因為1+1為什麼等於2,到現在依然是迷。1在那裡,1不在任何一個東西里。比如一個蘋果,你就是把蘋果打碎了,也找不到“1”。“1”因為不在任何東西里,所以兩個“1”+起來怎麼就必然的=2。“1”本質只能是“1”,否則就不在是“1”了。無論多少個“1”聚集在一起,還是1,1的集合。“2”是2,也只能是2。它們之間的關係,儘管用了“+”來連線,但是“+”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預設了+的含義,那麼1+1=就等於說的是你的規定而已。並不需要道理。就看你有沒有權力把它定位準測。
從前有篇文章說過一個新奇的解釋。順著人們所理解的+的含義,即某和某結合在一起,加起來。一個東西和另一個東西結合起來,比如一個蘋果與另一個蘋果結合到手袋裡,是兩個蘋果。按照這樣的日常理解,那麼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婚,也是1+1,且是典型的1+1形式。可是結果並非=2,=3,=4的可能性現實性都有。所以那篇文章的結論說,1+1=2在日常生活中並非必然。
但是為什麼有人要研究1+1為什麼等於2。因為就純粹數學而言,它追求的是必然性,而不是用例。數學不是數數,它充滿著誘惑——迷。比如“1”究竟在哪兒現身,就是一個迷。它無處不在,但又無一處在。純粹數學思想在根源上與哲學相同。
-
4 # 大廈88
其實就算證明了1+1,都不知道有什麼實際意義,陳景潤已經證明了1+2幾十年了,都不知道有什麼實際意義,簡直浪費時間,浪費人才,有精力還不如研究其它的
-
5 # 楊紫姐姐
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除了在物理學領域當中有著巨大的成就,除此之外也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實際上如果沒有強大的數學功底,那麼在物理等一些領域當中也很難取到巨大的成就。
而且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領域當中如果遇到困難了,那麼它首先就是想用數學來解決,於是他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學習數學,而在數學領域當中,數字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基礎,也就是說最原始的數學就是研究探索數字。
比如1+1=2這個數學題,就連一個小學生都知道這個題的答案,這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題,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數學題,卻是數學家們一直探索的目標。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感到很疑問,1+1=2難道在這道數學題裡還有秘密存在嗎?
假如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那麼科學家也就不會去花費精力和時間研究它了,實際上數字的出現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早,最早是在原始人學會用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數字的概念,數字的出現,大概已經有了幾十萬年的時間。
對於1+1=2來說,現代人認為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字,不過對於原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的數學題,加法的出現也就成為了人類進化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為何專家至今還在研究1+1=2?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當古時候的人掌握了1+1=2之後,慢慢的演化出了其他的數字,這就是現代數學的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1+1=2,那麼數學的整個體系也將不會這麼簡單的建立。
另外科學家們還認為,1+1=2,它已經不是單純屬於數學的問題,它是屬於整個物質的世界,也就是說屬於整個宇宙,目前科學家們還在探索1+1=2裡面的秘密,並不是研究數學上的秘密,而是研究整個宇宙的意義。很有可能在這個數字的背後蘊含著整個世界的本質,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
-
6 # 專業啃蘋果
是哥德巴赫猜想的1+1嗎?
尤拉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亦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素數問題可能要成為數學界的終極謎題之一,素數問題很多,很有用,而哥德巴赫猜想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人們簡稱他為1+1問題。
目前最好的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的1+2證明,離1+1恐怕還差一大步。
證明1+2問題,陳景潤的論文寫了200多頁,其難度可見一斑。
數學是隻有天才和瘋子才能研究的東西,我等凡夫俗子,還是乾點別的吧。
-
7 # 普通ing
1+1不一定=2,有可能=3,4,5,999誰也說不準1+1=幾,這是一個頂級數學家的問題,我們普通人是研究不來的。
回覆列表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數學家現在還在研究1+1=2的問題,而且還沒有結果。但事實上,數學家早就證實了1+1=2這個算式,而所謂的“1+1=2”其實與哥德巴赫猜想有關。
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一個有趣的猜想——對於任何一個比2大的偶數(即大於等於4的偶數),它都能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有些分拆方法還不止一種)。例如,4=2+2,18=5+13=7+11。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被稱為解決“1+1=2”的問題,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1+1”問題。
當年,哥德巴赫向大數學家尤拉尋求幫助,但即便是尤拉,他也沒能給出證明。長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歷代數學家,時至今日還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三大數學未解難題之一。
迄今為止,最為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由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得到。在1966年,陳景潤證明,對於一個大偶數,它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或者一個質數與一個半質數(兩個質數的乘積所得的數)之和。陳景潤的工作讓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他已經完成了“1+2”的證明,這個定理被稱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在艱苦的條件下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讓人們欽佩萬分。當年為了證明“1+2”,陳景潤埋頭苦幹,耗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只能讓人望其項背。
在陳景潤之後,有一些人聲稱已經證明出“1+1”。然而,這些所謂的哥德巴赫猜想證明都是無法成立的。哥德巴赫猜想涉及到十分艱深的數學,並不是普通人想得那麼容易。不是超一流的數學家,想要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