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anda醫學自修室

    首先人體發熱是當受到病原體感染是身體做出的反應,原因有多種,根據不同發病機制不同發熱的性質也不同,下面我就講幾個發熱的常見病因!

    1.感染:各種病原體的感染,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真菌等均可引起發熱,以細菌引起的感染最常見,其次為病毒。常見疾病有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

    2.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惡性淋巴瘤、結腸癌、原發性肝細胞癌等。

    3.變態反應疾病:如藥物熱、風溼熱。

    4.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

    5.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中暑、熱射病等。

    以上這些致熱因素直接作用身體做出的反應的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

    發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部分情況下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

    常規我們出現發熱症狀可去醫院檢查一下血常規基本一個病因就可以瞭解了!

    對症處理即可!

  • 2 # 藥療君

    體溫是人體最基本的體徵,發燒預示著我們可能得病了,需要我們查出引起體溫升高的原因,透過積極治療使得體溫恢復正常、身體恢復健康。成年人正常的體溫應該在37攝氏度左右,測量的部位不同會有所不同。體溫在38度以下為低熱,38-39度為中熱,39-41度為高熱,41度以上為超高熱,可以較為直觀地預示病情的嚴重程度,這也許就是發燒對人體的第一個作用吧。

    發熱本身還是我們機體對抗疾病的重要手段。當我們的身體受到疾病侵襲的時候,發燒可以啟用我們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增加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產生抗體抵抗病毒或者細菌的感染;體溫升高還能增強肝臟等器官的解毒能力,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這些也有利於殺滅病原體或者降低他們的活性。

    過高的體溫也會引起嚴重的身體傷害,最主要的是傷及我們的神經系統,引起高熱驚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抽瘋,患者還會出現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的還會陷入昏迷。因此我們也不能無限度地任由體溫升高,當體溫超過38.5度時,就需要採取積極的降溫措施了,如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等。

    還有一些體溫升高,是由其他一些消耗性疾病引起的,這也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這些患者發熱的原因隱匿,發熱持續的時間很長,一般降溫措施效果不明顯。這些疾病主要有:

    1、惡性腫瘤,主要是由於大量細胞或者組織壞死引起的;

    2、腦血栓或者心肌梗死,也是由於大量細胞缺氧壞死引起的;

    3、結締組織病、風溼熱、藥物熱等引起的抗原抗體反應;

    4、甲狀腺亢進、脫水引起的內分泌或者代謝紊亂;

    5、某些面板病引起的面板散熱功能減退;

    6、中暑、服用安眠藥引起的體溫調節中樞紊亂等

    如果體溫連續3天高於正常溫度,我們就有必要立刻去醫院查明原因,切勿自行服藥、耽誤治療。

  • 3 # 保健養生114

    先來了解一下人體正常溫度平均是多少度,然後講解一下什麼是燒,有哪幾種,什麼是高燒,什麼又是低燒,詳細講解一下,最後綜合看對人體的作用。

    人體正常的體溫平均是36~37℃,指的是腋窩下的,不排除肛門和口腔有一點點的差距,但是差距不會太大,超過這個範圍就是屬於燒。

    一、什麼是高燒,高燒說簡單一點就是體溫在39度以上的叫做高燒。

    二、什麼是低燒,低燒就是體溫在38.5度以下稱為低燒,38.5℃~39℃是屬於中度發燒,所以高燒和低燒的區別就是體溫的一個差別。

    三、發燒有那一些表現呢,疲乏無力、肌肉痠痛、面板蒼白、怕冷還會打哆嗦等等症狀。

    四、引起發燒的原因有那一些呢,病毒性感染、流行性感冒、中暑、腫瘤、免疫力低下等等都會引起發燒,一旦有發燒,不要耽擱,要到專業的醫院去檢查,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五、發燒對人體有什麼用呢,發燒是你的免疫力在工作的現象,也是你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比如當你受了風寒,風寒就是影響身體健康的病毒或者細菌之類的東西,要必須殺死這些病毒並排出體外,人體免疫力就屬於防衛部隊,這時候防衛部隊就開始工作了,對抗外敵,戰場混亂,也就是發燒現象,雖然發燒對人體的免疫力是有幫助的,他可以提高防衛部隊對抗病毒的能力,但是要注意,發燒體溫不要超過40度,超過40度,人體就會有危險,就要用到退燒藥,退燒藥其實就是幫助免疫部隊殺死這些外來入侵者並打掃戰場,但是免疫部隊的能力並沒有提升,如果反反覆覆用退燒藥,病毒細胞就會產生免疫力,所以平常要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減少發燒的次數。

    總結:偶爾的發燒是好事,但是要仔細觀察體溫變化,發燒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如果經常發燒感冒,那就有可能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問題,需要及時調理和就醫。

  • 4 # 兒時的記憶26

    既然是認識到了人體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都是趨利避害的,那麼“發燒"就能例外?

    當機體組織因外邪的侵入而出現成份失真、結構受損的情況後,機體就會出於本能的反應而把存蓄在中樞神經組織當中的生命能量給緊急地調往到發生了受到損傷的組織部位處,以企恢復該組織的結構及功能。

    這一情況能夠成立的前題條件就是它必須是在達到了一定的“閥值時"才可以,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完成的生命能量的緊急借調,不然生命能量就都會是一個各司其職的狀態。就描述中所說的“無力"、“頭痛"的症狀即是生命能量被過度透支後的一個表現。

    當生命能量被調動到受損的組織部位處後,原先沉積著的未代謝物質就將被從新的分解、整合,以利於其順利的排除。有作功當然也就會有熱量的產出,況且這又是非常強烈、非常緊急的一個作功過程。此情此景下能夠感受到“發燒"也是實屬必然。

    對於青壯年、生命能量還算充裕的這個人群來說,有點小病小恙或許透過道家療疾功法中的“閉炁法"就可以來實現治癒之目的。閉炁法實際上就是不借助藥物的力量而只是透過用意念(或無意)從新來調整神經衝動(真炁)的分佈態勢最終達到治癒疾病的一種療疾方式。發了燒、出了汗、排了毒、祛了病,這不挺好嗎!

  • 5 # 掙脫枷鎖的囚徒
    發燒對身體有好處,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

    而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我們知道,發燒是人體對抗感染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

    一方面,發燒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免疫反應效能,更好地對抗感染;另一方面,發燒是受下丘腦體溫中樞調節的生理反應,最高溫度是受控制的,不會造成組織損害。

    因此,發燒對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是,發燒是如何激發免疫系統更有效工作的,具體的分子機制所知尚不多,使得“發燒有好處”這種說法的說服力大打折扣。

    中國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陳建峰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的免疫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一項關鍵的分子機制,為這種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證據。

    發燒可以改變免疫細胞,更快更好地參加對抗感染的戰鬥

    研究發現,發燒,特別是當體溫高於38.5℃時,可以改變像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表面一種蛋白分子的表達和結構,使得這些細胞可以更好地透過血管到達感染部位,參與炎症反應。

    我們知道,免疫系統人體對抗感染的主要機制,免疫系統的工作依賴於多種免疫細胞對外來侵入的細菌病毒的識別、圍剿和殺滅。

    就是說,免疫系統的哨兵細胞一旦發現入侵者,就會發出訊號召集更多免疫細胞達到感染部位參與戰鬥。

    但,人體的免疫細胞主要位於血液中,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需要首先粘附在血管壁上,再穿過血管壁,才能進一步達到感染部位。

    在免疫細胞粘附和穿出血管壁的這個關鍵步驟中,主要的免疫細胞——淋巴細胞表面一種被稱為整聯蛋白的細胞粘附分子在炎症期間淋巴細胞的轉運中起著關鍵控制作用。

    上海的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發現,發燒可以增加T淋巴細胞中熱休克蛋白90(Hsp90)的表達。Hsp90這種蛋白質與淋巴細胞-α4整合素這種粘附分子結合,促進淋巴細胞與血管的粘附,並加速遷移到感染部位。

    更具體的,研究人員發現,發熱誘導的Hsp90與α4整合素尾部結合並誘導整合素啟用。一個Hsp90分子可以與兩個整聯蛋白結合,導致淋巴細胞表面上的整聯蛋白聚集。聚集的整聯蛋白啟用從而促進淋巴細胞的遷移。

    研究還發現,這種機制不僅存在於淋巴細胞,是一種通用機制,也在其他免疫細胞的千以上起著作用。

    通俗一點說,就像在一場戰役中,先頭偵察部隊發現敵情,發出訊號召集大部隊參與戰鬥。

    發燒,可以更高效的召集和運輸主力部隊趕到戰場,參與戰鬥。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研究者在細菌感染和其他發燒的小鼠模型上進行了實驗。發現當Hsp90和整聯蛋白之間的途徑被阻斷時,炎症反應受抑制的實驗小鼠很快就會死亡。

    研究還發現,這種作用機制還具有一定的溫度閾值,只有當體溫超過38.5℃時,這種途徑才被啟用。

    當然,這一途徑並非感染特異性的,其他原因導致的發燒同樣可以透過這種機制啟動更有效的炎症反應。

    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炎症反應對病情發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炎症反應加劇可能會導致疾病復發和進展,就可以透過抑制這一機制來減輕炎症;後者,炎症反應有利於抑制腫瘤的生長,則有可能透過激發這一途徑開發腫瘤治療方法。

    總之,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這一研究在發燒促進炎症反應的具體機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發現,為發燒可以獲得有助於抵抗感染的好處的理論提供了重要證據。

    發燒有好處,不能與兩種情況混為一談

    一種是,體溫調節機制失靈的體溫過高。

    如前所述,發燒是在體溫調節中樞調控之下的生理反應,所能達到的最高體溫是由“設定點”控制的,會被限定在生理範圍內;而且身體也有內源性降溫機制,因而體溫並不會失控。

    相反,某些情況下,體溫調控機制失靈,比如,夏天所謂嚴重中暑,即熱射病,是由於體液過度丟失迴圈衰竭而導致出汗這種最有效的散熱途徑失效而導致提問時區調控升高導致的體溫過高。當體溫超過42℃,及以上時,就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另一種是,嚴重感染或其他疾病伴有發燒,發燒替原發疾病造成的危害背鍋。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有些疾病本身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嚴重危害,乃至死亡。 很多人往往把最終的健康危害當成發燒的後果,稱“發燒燒出腦炎”“發燒燒出肝膿腫”……等。

    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發燒成了原發疾病的背鍋俠。

  • 6 # 普外科曾醫生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短暫的,低燒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長期發熱和高熱,對身體是有害處的,嚴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人類是是恆溫動物,我們的大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可以透過各種方法,將體溫穩定在37攝氏度左右,如果因為感染,炎症等原因,細菌或者病毒會釋放一些致熱源,他們可以改變我們的體溫中樞,將體溫點上移,就像空調一樣,將溫度調高,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不斷的產熱,並且減少散熱,讓體溫升高。

    如果體溫低於38.5攝氏度,我們一般不著急降溫,因為適當的高溫,可以降低細菌或者病毒的活性,但是會增加免疫系統,免疫細胞,例如吞噬細胞,T淋巴細胞等細胞的活性。這些免疫系統會發揮作用,迅速的將有害微生物消滅。

    但是,免疫系統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體溫繼續往上走,超過38.5攝氏度,建議降溫治療,因為高燒,容易損害神經系統,我們的大腦是不耐高溫的,高熱,特別是超過40度的高溫,可造成腦損害,可能燒壞腦子,引起暈厥,抽搐等等。

    除了降溫治療,還需要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因為降溫的過程,可能會大量的出汗,可導致水電解質紊亂。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需要針對病因治療,為什麼會發燒,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支氣管炎,膽囊炎,闌尾炎等等,需要使用抗生素,殺滅細菌,而急性膽囊炎,闌尾炎等等,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 7 # 我男神叫我萌媳婦了510

    當人處於發燒狀態時,他此時最需要的是給身體降溫。出汗只是退熱的一種表現,是因為你的機體自發散熱而產生的結果,這與你用被子捂著並沒有什麼關係。

  • 8 # 康愛多網上藥店

    身體內部存在各種細胞,就像侍衛一樣保護著身體。如果外界有細菌侵襲而至,身體便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維護身體健康。很多人因此會問,發燒對我們的身體會有好處嗎?

    什麼是發燒?

    人體口腔溫度(口溫)大於 37.3℃,腋下溫度(腋溫)大於 37℃,或者直腸溫度(肛溫)大於 37.6℃ 的身體發熱現象,就被稱之為發燒。一般情況下,發熱溫度在37.3℃~38℃的稱之為低燒,高於39℃的則稱之為高燒。通常人們的面板是主要的散熱器官,腦部存在一個體溫調節中樞,發出散熱和產熱的指令,將人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那又是什麼原因才導致人體出現發燒情況?

    人體發燒的原因

    各種細菌物質會在生活中侵入人體,並在其中繁殖,它們身上會產生一種物質——外源性致熱源,也就是出現發燒的原因。當細胞侵入人體後,體內的白細胞便會去攻擊它們(靠著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也會引起發熱——內源性致熱源。內外影響大腦,便致使人體內部溫度上升。而出現的體溫升高,與肝臟、骨骼肌、面板有著密切關係。肝臟代謝旺盛,產能加大,相反的骨骼肌產熱相對減少,面板的散熱速度無法跟上,自然就引起發燒。

    有部分人說發燒對身體有好處,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小康現在來告訴大家。

    發燒對身體有好處,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應兩方面看待。一方面發燒確實是有好處的,它說明人體正在清除病原菌。身體受到刺激,調動體內免疫系統,以及防禦能力,將外來的病原體殺掉,在無需外物的作用下,體內的病毒便能被能短時間處理。從這一方面說,發燒確實是有好處的。

    但是若是發燒太久了,這也是危害人體的大事。長時間的發燒,會消耗體內的能量,而身體內部產生的垃圾又無法清理乾淨,防禦能力便會下降。時間一長,大腦就容易出現問題,損害腦部健康,甚至出現高熱暈厥,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發燒也需要分清楚情況,如果是體溫調節機制失靈的體溫過高,比如熱射病等;或是嚴重感染或其他疾病伴有發燒,都是格外危險的,不可以隨便看待。發燒出現的原因不同,極可能是疾病所致,建議及時檢查,儘早查到病源,及時處理。至於普通的發燒,則應對症吃藥(藥品)、多喝點水,必要時去醫院治療。

    備孕、溼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面板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 9 # 聽覺有道漳州新華北路驗配中心

    如果遇上小病(感冒等),發燒的確是好事:它可以殺滅病毒,加速身體的康復;不過,如果發燒的時間過長、溫度較高,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去醫院檢查一下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心胸膜炎、癌症和一些瘟疫都有引起發燒的可能.

  • 10 # 醫患家

    (特約回答: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感染病研究所 賈醫生)

    發熱是我們日常最常見的疾病症狀之一,目前認為多數發熱是由“致熱源”引起,原因多樣,可能是感染性也能是非感染性疾病。而非致熱源性發熱常見:甲亢、外傷、心衰等原因。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調節功能不佳也可能引起高熱。發熱雖然會造成人體很大不適,並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但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發熱的“優點”簡而言之有二:1、發熱是人體自主的防禦功能之一,如在細菌、病毒入侵身體後,可以破壞其適宜的生長溫度,加熱變性其所需的酶,使病原體減緩生長甚至被殺死,提高機體整體免疫力和代謝能力。2、發熱是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可以有助於醫生診斷疾病。

    其實並非所有的發熱都必須當時立即給予退燒藥等進行降溫治療,輕度的發燒可以透過物理降溫,如多喝水、在前額使用降溫貼冷敷,用溫水擦身等。在發病初期立刻降溫、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很有可能會影響醫生判斷症狀診斷病情,也阻斷了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但一旦發現突發高熱(超過39℃),或持續低熱(37~38℃)達2~3周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對高熱及超高熱病人(40℃以上)要及時降溫,以免發生驚厥。

    一般的發熱病因多由感染引起,如:感冒、肺炎、顱腦感染、胃腸感染等,可以透過細菌培養、病毒檢測、血常規、拍片等手段找出病因。但也有很多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現已統稱為“發熱待查”。此類病人要透過詳細詢問病史,有無出國旅行經歷,仔細的體格檢查與至少進行血、尿、便常規檢查,配合電解質、肝腎功能、胸片、腹部B超及血培養等各項檢測去鑑別病因。發熱待查常見病因包括:少見病原體感染、一些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腫瘤、HIV感染、藥物熱等。

    在就診時,除了告知醫生體溫度數外,還要記住自己的發熱規律幫助醫生判斷熱型。

    1、稽留熱:持續高熱39℃以上,24h體溫變化不超過1℃,持續多天,常見於大葉性肺炎、傷寒、腦炎等疾病。

    2、弛張熱:24h體溫變化超過1℃,但最低體溫仍超過正常水平,且呈持續增高趨勢,常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溼熱等。

    3、間歇熱:體溫忽然達高峰持續幾小時後,又降低至正常水平,如此體溫反覆交替,常見於瘧疾、膿毒症、腎炎等。

    4、迴歸熱:體溫急劇升至39℃以上,持續數天後,再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如此交替出現,常見於蝨、蜱傳播的螺旋體感染、霍奇金病等。

    5、波狀熱:體溫漸漸升高達39℃以上,持續數天後,又漸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再逐步升高,如此反覆出現,常見於布氏桿菌病。

    6、不規則熱:發熱特點無一定規律,可見於呼吸道感染、支原體肺炎、肺結核、白血病等。

    發熱並不可怕,在起病時及時就醫,科學護理即可。除了物理降溫,退熱貼或冷水袋冷敷額頭、肘窩等部位。也可服用退燒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但要著重注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現象,是否是兒童、孕婦、患基礎病老人以及已經自行服用了感冒藥、抗生素等藥物,務必謹遵醫囑。

  • 11 # 老李147533255

    提起發熱發燒,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生病的表現症狀,對人的身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於是只想著如何用藥物把體溫降下來。其實,據有關專家解釋,偶爾的發熱發燒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具體什麼情況請看以下內容。  1:它把體溫升至高於很多病原體生長的最適溫度,降低其生長速度,從而減少機體面對的病原體數量;   2:發燒引起的高溫會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發燒加快體內化學反應速度來提高免疫反應水平。免疫系統加快攻擊病原體,縮短感染的過程;   4:發燒會使病人感覺生病了,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很可能會去休息,防止機體被進一步破壞,同時有更多的體能來對付感染。想信大家對發燒有了新的認識,萬一哪天發燒千萬別緊張。 

  • 12 # 藥都譙城二哥

    燒對人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也是有利的一面,發燒是人體抵抗疾病的一種重要的生理性防禦反應。發燒時,血液中的白細胞增多,抗體生成活躍,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發燒時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在體內生長繁殖。這些變化均有利於消滅致病因素,促進疾病的好轉

  • 13 # 拾荒者2009

    發熱對人體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一定限度內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這時,白細胞增多,抗體生成活躍,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這些變化有利於消滅致病因素,使人體恢復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體溫升高往往表示人體有良好的反應能力。另一方面,體溫過高和長期發熱會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亂,例如,由於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可使病人出現煩躁、譫語、幻覺,甚至抽搐。這種情況在小兒更容易發生。已經證明,體溫超過41 ℃,體溫調節中樞就會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等到體溫達到43 ℃,只要幾小時病人就會因體溫過高而死亡。由於迴圈系統的功能障礙,可引起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體溫每升高1 ℃,心率每分內就增加10次,兒童可增加15次。此外,還要消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這些都對人體不利。因此,遇到病人發高熱,就應該立即請醫生診斷、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包括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