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臚卿

    個人覺得主要還是遊牧民族不得中原人心,對於漢人的屠戮太過於殘忍,視漢人為兩腳羊,不懂得鞏固政權,一味的屠殺百姓,且遊牧民族生活豪放,思想不懂得控制,五族之間不得團結,只為一家獨大,且又是世仇。

    總結如下1.過於屠戮漢人百姓,不得民心,激起百姓哀怨,才使得殺胡令的出現,激起千層大浪,從而順應了民意,才是冉閔一路高歌,驅除胡人,一統天下。這也是就是為什麼少數民族政權短暫的不二因素了!

    2.由於遊牧民族缺乏文明傳承,不懂得很好的鞏固政權,穩定發展,且五族之間不得團結,各有廝殺,這也是冉閔有了打敗五族的機會。

    接下來就簡單瞭解下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說的是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 2 # 雨一直下

    有句俗語叫大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從敵我矛盾分析:

    打江山的時候,雖然競爭激烈,但團隊內部,大多會一致對外,隊員們也都比較能夠為集體利益著想,為達到大的目標而犧牲一些個人的東西。

    而守江山的時候呢?各方面的東西全來了,整體的利益,被一個個利益集團所分割,由此產生無數矛盾,難於調和!

    對於個人,打江山的時候,往往會全力以赴,全神貫注,衝破千難險阻,取得成功。而守江山的時候呢,各種先前被認為是次要矛盾的東西,雞毛蒜皮的事情也全都來了,把小事當成了大事情來做,把小問題看成大問題,感覺比打江山的時候還要困難,讓人傷透腦筋,其殺傷力並不比打江山的時候小。同時守江山的時候,個人還面臨著腐化墮落的誘惑,

    少數民族剛開始打擊都有共同目標,共同敵人,很團結。等到敵人消失了,內部矛盾慢慢體現出來,少數民族文化就是誰拳頭大聽誰的,不跟你講什麼仁義禮智信。少數民族文化養成他們的性格爆裂,一言不合就可能開打,現在我們知道人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和性格有關,如果沒有經過文化教育,很難控制自己性格。

    歷史上少數民族打下一個政權搶奪很多財富,他們只能靠這些財富生存發展,而他不會經營國家,不知道如果收稅,慢慢實力下降,然後被別人推翻。

  • 3 # 漁耕樵讀

    天做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不作死它就不會死。

    其一,殘暴不仁

    胡人當時還是未開化的部族,很多人保留著食人的習慣。據晉陽秋記載,胡人從長安,洛陽到鄴城一路殺食。他們不是屠城,而是一路打到哪殺到哪,路上鋪滿了屍體,城牆上樹上掛滿了人頭。

    他們把漢族女人叫做雙腳羊,晚上洩慾,白天烹食。行軍不帶軍糧,帶女人。冉閔攻破鄴城的時候,僅鄴城就有20萬少女和牲畜關在一起。後鄴城又被鮮卑攻下,一個冬天他們把女人吃的一乾二淨。在鮮卑敗亡之際,逃到易水,把吃不完的女人淹死在易水,堆成一座食人橋。其殘暴可見一斑。

    其二,國家管理系統的缺失

    公元383年十月,符堅在一統北方後進攻東晉,發動了歷史著名的淝水之戰。謝安謝玄指揮晉軍,用草木皆兵之計大敗秦軍。符堅逃回洛陽,羌人,鮮卑皆叛。北方又陷入四分五裂。

    胡人還保留著草原上那種各個部族的管理模式,當朝廷強的時候他們被壓著,一旦弱小就反叛。如果系統完善,像曹操赤壁之戰大敗,一樣可以重整旗鼓。當然還有融合問題

    其三,不講禮儀

    胡人皇帝大多被部將所殺,然後自立稱帝。若在漢人王朝,弒君是不被承認的,即使成功了也會被推下去。所以一般都不會謀殺皇帝。除非皇帝特別殘暴。

  • 4 # 象眼觀天下

    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政權太小,則無法自保,很容易被強敵吞併,所以在“要麼快速變大,要麼死“的威脅下,所有的政權都在拼命擴張。——擴張的結果,就是內部政治治理水平趕不上軍事擴張的程度,內部軍政的失衡,很容易讓這些膨脹的政權自己把自己撐死。

    具體而言,這種快速擴張帶來的後遺症主要有:

    第一,吞併的各種勢力太多,太龐雜,難以消化,維持統一靠的不是制度,而是強勢人物的控制。比如後趙、前秦,內部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各民族之間,軍人和文官之間,力量錯綜複雜,爭鬥不止,強勢人物的控制一旦遇到困難,立刻就是分崩離析的後果。

    五胡時期的國家中,往往是各民族混居,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很難調和。

    第二,權力的移交沒有一定之規。這是很多少數民族政權的弱點,前代君主死亡之後,很快就是諸王爭位,內亂頻發,導致新生政權崩潰。前趙、後趙都是如此。

    第三,沒有完善的文官制度。擴張期間軍人為主,可是這些少數民族往往沒有完善的文官制度,在擴張後不得不依賴宗族、勳貴治國,帶來的後果就是效率地下,腐敗盛行(北魏初期,官員沒有薪俸,全靠自己想辦法掠奪),導致國家治理極差,經不起風吹草動。

    文官制度是國家穩定的保障,但是五胡時期要麼不重視文官,要麼來不及建立文官制度,要麼武將和勳貴力量太大,無法建立文官制度。當時很多少數民族領袖已經意識到問題,並想辦法改革,比如前秦苻堅和王猛的改革,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可以這些改革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給他們帶來長治久安。

    一直到北周,隋朝,軍事擴張和文官治理才算達到一種平衡,讓政權有了可以長期延續的可能。

  • 5 # linux每日談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講過,西晉的滅亡是有必然歷史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無法平衡權貴和階級矛盾導致的。內戰更是導致了國內打亂,民不聊生,是外族趁虛而入引起的。那麼,外族建立的政權為什麼無法長久統治呢?我個人總結如下三點膚淺的見解。

    1、內部鬥爭嚴重:

    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的少數民族,在建立政權之後,得到了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但是其骨子裡的野性是無法磨滅的。比如後趙,先是次子石虎篡位,石虎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們為了繼承王位互相殘殺,最終冉閔勝出,成立冉魏,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歸根結底,由於沒有統一的思想教育,骨子裡永遠是殺殺殺。

    2、沒有治國方針:

    五胡十六國陸續建國後,缺乏統一的治國方針,一味的侵略、吞併和擴張。最終發展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局面。比如前秦,苻堅其實挺有思想的一個人,崇尚儒學,雖然改革失敗,但是還是有一些治國理念的,這一點其他國家是缺乏的。可惜淝水之戰後,原先歸附前秦的其他少數民族,紛紛起義獨立,國家又陷入分裂。

    3、不重視文治:

    雖然少數民族有相當一大部分早早的進入中原,有些也與中原人通婚,相互融合。但是建國後,和漢人還是分治的,因為漢人崇尚儒學,更多的是依文治國。但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也是從馬背上獲得的政權,他們從骨子裡還是喜歡打打殺殺這一套。這也印證了“奪天下最難,丟天下最易”這句話,也是導致其失敗的原因。

  • 6 # 史論縱橫

    不止是五胡亂華時期,中國所有的少數民族政權都很短暫,因為少數民族政權善於武伐,窮於管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數民族吸收漢文化的增多,政權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五胡亂華期間,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晉永興元年至北魏統一),入主中原的五個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這裡先不考慮十六國的因素),也就是135年間出現5個政權,每個政權平均27年。

    到北宋的時候契丹建立了遼朝,南下中原將近200年,同時期党項族建立的西夏也延續將近200多年,後來遼被金所滅,金朝在中原統治將近110年。

    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國祚也是將近100年,可以看出,相對於五胡亂華時期,遼、金、西夏、蒙古的政權存在時間都超過100年,平均150年。

    到清朝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統的王朝時,從1644年入關到1911年溥儀退位,國祚268年,而滿族是漢化最深的民族。

  • 7 # 貓眼觀史

    五胡亂華時期所建立的政權,都是有北方遊牧民族南下,趁西晉國力衰退發生八王之亂後所建立的各種政權,形成了與中原政權對峙的局面。但時間並不長久。後面就是北魏南北朝時期了。但究其原因,這些政權為何存在的時間如此短暫?從圖片可以看出每個政權幾乎就存在了三四十年的時間,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首先:西晉衰弱後的亂世格局決定的;政權格局太多,都希望擴張領土,要擴張就得打戰,不是你滅我,就是我滅你,慶幸自己不是那個朝代,根本就沒有安穩的日子,剛剛建立的政權很有可能幾年之後就被別的政權所滅。政權並起的年代,你讓三國再多個幾十個其他勢力,那三國也支撐不了多久,總會有鶴立雞群、脫穎而出的人來結束著亂世,這是其一。

    其次: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起打拼而建立的政權,內部矛盾太多,有爭利益的、爭權力的、奪皇位的比比皆是,在內部不穩定、外部又壓境的形勢下很能獨立生存,到頭來的只有滅亡,這是其二。

    再次:大部分政權是遊牧民族所建,遊牧民族以野蠻著稱,並且無知,他們進入中原隨之而來的就是燒殺搶掠,大部分書籍被毀,還能指望他們會有很好的治國之策嗎?只會貪圖享樂,並沒有要實現統一這亂世格局的雄心。無為治國的必然結果,這是其三。

    最後:百姓渴望統一,希望有人來結束這生靈塗炭的亂世,必然會有政權得人心得天下,從而逐步吞噬其他政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 8 # 石大哥14

    晉朝的建立,使各路軍閥的混戰暫告一段落,統一後的國家有了暫時的安寧。

    晉武帝建立西晉後,大封藩王。為“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這八王就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長沙王司馬X、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之亂,從晉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一直持續到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長達16年,死傷無數,洛陽、長安被洗劫一空,成為廢墟。西晉從此一蹶不振,各少數民族政權悄然興起。

    如果說八王之亂削弱了西晉的政權,那麼匈奴人劉淵就是西晉的直接掘墓人。

    劉淵是匈奴貴族左賢王劉豹的兒子,從小好學,才能出眾。他父親去逝後,繼承了左部帥的職位。他努力推行法治,打擊邪惡勢力,輕視錢財,恤貧濟苦,以誠待人,在匈奴五部中樹立起崇高的威望。但晉朝更多的朝臣認為他是匈奴人,是“異類”,不會對漢族人建立的朝廷忠心,最後沒有被重用。可是,他倒闖出了一遍屬於自己的天地。晉惠帝永元年(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即漢王位,建國號曰漢,十六國開始。

    劉淵死後,太子劉和繼位。他生性多疑,猜忌,苛刻殘暴。後被劉聰殺死。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歷史上稱“前趙”。

    與劉淵同時代的羯族人石勒,相繼建立了趙國,史書為把兩個趙國區分開,稱後趙。石勒是羯族人,有膽識、有魄力,力氣特別大,善於騎馬射箭。尊重知識,努力招納賢士,和虛心納諫。可是,後趙的掘墓人就是暴虐無比的石虎。石勒死後不久,石虎就把太子石弘殺了,並將石勒後人斬盡殺絕,篡奪了趙國天下。石虎不僅對別人心犯手辣,對自己的兒子們也毫不心慈手軟。相繼殘忍的殺死了兩個親生兒子,憐憫之心全無,殘忍至極。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石虎病死。公元350年晉穆帝永和六年,冉閔滅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東晉時期,居住在中國北方地區的5個少數民族,先後建立起了16個割據政權,即:成漢、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北燕、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和夏。公元337年晉成帝鹹康三年,鮮卑慕容皇光稱燕王,史稱前燕。

    公元351年清穆帝永和七年,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在這期間,各地的軍閥們相繼建國、稱帝,又相互殺伐、征戰,擄掠。到處是民不聊生,屍模遍野。

    五胡亂華,最終的結局都是短命的王朝。他們相互殺伐,而後朝的王權者又多是貪、殘忍,不為黎民百姓的生存著想。他們的王朝是短命的,但給華夏帶來是空前的災難,甚至走到毀滅的邊緣。

  • 9 # 王事情

    四點原因:1、夷狄之人豈能勝中國;2、二世很重要;3、劣幣驅逐良幣;4、要離幾個猛人遠一些。

    一、夷狄之人豈能勝中國?

    這更像是個詛咒。

    “運”這玩意兒,說起來很虛,但確實存在。綜合說來,大概可以解釋成“天時地利人和”的總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歸根結底歸結於人。

    這個詛咒對除北魏之外的所有北方王朝都存在。

    如劉淵的前趙,滅於其麾下石勒;石勒的後趙,滅於冉魏。

    冉魏滅於慕容燕。

    而南下之初氣勢磅礴的慕容氏,奮三世之餘烈,煊赫於北中國,滅冉魏後已是三分之局,然後,第四世慕容暐就被前秦滅了。慕容垂重建後燕後,形勢又是一片大好,幾乎二分天下,然後北魏崛起,滅其國。

    前秦,苻堅同志算極其優容的老好人了,淝水一戰,短暫統一的龐大帝國便四分五裂。

    胡夏,匈奴赫連勃勃所建,殘暴無比,所築統萬城堪稱南北朝第一堅城,被北魏所滅。

    等等。

    再看歷史上,金朝享國120年,元朝享國98年。遼以南北面官制治國,道宗謂“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何嫌之有?”乃是極其高明的看法。歷史給了他們應得的殊遇,遼朝享國210年。

    二、二世很重要。

    不管哪個朝代,只要前三世都勇猛精進,這個王朝基本可以國祚綿長,反之亦然。

    那麼多二世庸弱甚至二世而亡便是最好的例子。

    前趙劉和即位,被庶弟劉聰弒篡;後趙石勒剛死,子孫便被石虎屠絕;冉閔上位,殺胡令幾乎屠盡羯胡。

    前燕南下,慕容儁稱帝,至兒子慕容暐而亡。後燕繼興,慕容寶羸弱;分為二燕,北燕陷於南燕而亡。

    三、劣幣驅逐良幣。

    這種驅逐既有外力不可抗的驅逐,也有屠龍少年變身惡龍之驅逐。

    如劉淵之子劉和,史載其“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而一旦立為繼承人,便“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即位不久便被弟劉聰所殺。

    石勒之子石弘,石勒說他“大雅愔愔,殊不似將家子。”徐光又說他:“皇太子仁義孝順,溫良謙恭。”在位兩年見弒於五胡第一暴君石虎。

    北燕政權,慕容寶逃歸龍城,死於蘭汗,慕容盛、慕容熙繼位後先後被殺,慕容雲滅北燕,但最終摘得勝利果實的是落入漢人馮跋。馮跋死,其弟馮弘逼殺其子自立,終滅國於北魏。

    四、珍愛生命,遠離以下幾個超級猛人。

    1、劉裕: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十六國第一猛人劉裕,先後滅桓楚、南燕、後秦、西蜀、東晉,殺死六個皇帝,分別是楚國桓玄、南燕慕容超、蜀國譙縱、後秦姚泓、東晉司馬德宗、司馬德文,號稱“六位帝皇丸”。

    2、王猛。

    西方有位宰相叫鐵血俾斯麥,堪稱西方的王猛。這不是王景略的榮耀,而是俾斯麥的榮耀。

    王猛人如其名,猛到炸裂,他可以說是縱橫家與法家的集大成者,鎮壓王國貴族絕不講情面、殺人不眨眼,對外幫助苻堅一統北方,親自率兵滅掉如日中天的慕容前燕。

    他與苻堅是真正的魚水相得,死後苻堅提軍欲投鞭斷江,淝水一敗,帝國四分五裂。

    3、慕容恪、慕容垂。

    慕容家的兩位戰神。

    慕容恪上馬治軍,為名將;下馬安民,為名臣。有人比之周公。史書也不吝讚美之詞。他堪稱慕容家的王猛,可惜也與王猛一樣,死得太早。

    慕容垂,枋頭之戰轟動天下。後為前燕君臣所忌,出奔前秦。

    王猛知其非池中之物,以金刀計謀之,而苻堅不聽也。

    淝水之戰後,復立前燕。

    4、冉閔。

    如您有胡人血統,最好早點逃命去。

    這位的殺胡令可是屍積如山。

    而正因殺戮太重,一方小國而無月不戰,窮兵黷武,故三年而滅。

  • 10 # 歷史百家爭鳴

    近期熱播的《軍師聯盟》中,看到很多評論都說司馬懿導致了後面的“五胡亂華”,因為五胡亂華是在西晉八王之亂後發生的,說要不是八王之亂削弱了西晉的力量,五胡怎麼可能亂華。但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歷史豈能是一個人就能改變的,五胡亂華爆發背後的原因是深刻的。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為什麼少數民族政權存在時間都比較短暫,據統計五胡亂華時期共存在二十幾個國家,各國互相征戰。如此多的胡人國家可想對北方破壞有多大,加上胡人大肆屠殺漢人,北方的漢族只得向南方遷徙,“衣冠南渡,僑置郡縣”等就是在漢族向南方遷徙後出現的。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在漢代以後,胡人大量入關,使得“西北諸郡皆為戎居”,胡人勢力的不斷壯大,加上胡人文化低下,民風彪悍,是漢族政權的不穩定因素。當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已經無力管轄胡族,胡人陸續叛變。最先成立的胡人國家是李雄建立的成漢與劉淵的漢趙,它們的建立,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縱觀十六國的歷史,我們可以透析到少數民族政權短暫的原因。第一,國內政局的不穩定。一旦開國皇帝死掉,兄弟之間可能就會因為權力而鬥爭,劉淵的兩個兒子就是例子,劉聰不滿其兄劉和繼承帝位就殺死自立,這樣的例子在胡人國家中比比皆是。當然還有父子之間的殘殺,後漢的石虎就與其子石邃,石宣,石韜骨肉相殘,這樣的政權自然不能久遠。第二,,中央集權弱,權臣與將領勢力的壯大。漢趙劉桀就慘遭權臣靳準殺害奪權。後趙的石勒在雄踞關東後,出兵打敗劉曜。臣子權力過大是不利於政權的久遠,就像唐朝節度使一樣,權力一大就有逆反之心。第三,君主的驕奢淫逸,不理朝政。像漢趙的劉聰,在打敗西晉後便驕奢淫逸,忽視朝政,任由底下的將領發展自己的勢力。後趙的石虎也一樣,他殺死石弘後自立為王,生活糜爛,不理朝政,愛聽讒言,造成國力下降,並與兒子自相殘殺。由此可見,君主的能力也影響政權的久遠。第四,東晉的北伐。東晉北伐對北方胡人政權的衝擊是巨大,使得胡人不能很好地管理國家,穩定不下局勢,尤其以恆溫,劉裕北伐最為成功,他們掃蕩了許多胡人國家。第五,各個胡人部族國家的相互爭鬥。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的國家,都是由各個民族獨立建立的,他們之間不能友好的建立聯絡,互相不團結。像苻堅伐晉朝,在淝水之戰一敗,各個部落就樹倒猢猻散,紛紛獨立,苻堅也被姚萇所殺。各個部落的爭鬥自然不利於政權的穩定。

    少數民族建立的短暫政權對漢族是災難性的,因為胡人政權大肆殺害漢人。而漢人有著先進的技術,文化水平等,他們不好好加以利用漢人,依舊靠著他們舊有一套是維持不了政權久遠的。少數民族政權越吸收漢文化,它能維持長久的政權越有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智慧屏價格多少?價效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