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白說歷史
-
2 # 自在的愛255
長時間的練習,確實可以讓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成為可靠而優秀的人才,但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卻不能成為頂尖的人才,原因是這裡面忽略了思考和創新的因素。可以說雖然熟能生巧,但是卻也不明就裡。練習的人如果缺乏思考和創造的精神那麼只不過是循序前人的路途去做到最好而已。但是頂尖的意思不僅僅在於這個領域的好手,還要是領軍人物,有自己的特點而青出於藍勝於藍,超越前人打破行業步伐,開拓新路途。這樣才能稱之為頂尖。所以我們做事情不能只是一味地苦練還需要思考的去做,承前啟後更進一步。
-
3 # 開心豬55632868
簡單回答一句,可能被隱藏,其實書讀萬遍其義自現,用現代的人來說你的智商不夠,而用古人自然理解,那是勤學苦讀!而你說的一萬小時刻意練習說明,這個人邏輯思維不夠,反而適得其反,還不如一語點醒來得更透徹一點,不然怎麼會有老師一職?!書讀多了累腦子,反而傷害更多的腦細胞,記憶會更加混亂,一萬小時會把高智商的人變成傻子,勞逸結合才是最好自然法則,哪怕你的智商不夠,你也會在經歷中獲得更多的東西!看看現實社會,社會經歷越多的,反而比死讀書的人得到的更多,反而那些讀書人性格更加爆裂,付出的比得到的不成比例,造成很多人自暴自棄,甚至有些人不惜冒險來違反法律!真正會讀書的人,在書中得到的理解更加通透,不用在社會行走,就已經看透一切,性格更加沉靜!讀死書的人,卻被社會排斥,他也會排斥社會!所以,不管一萬小時是刻意的行為還是被迫行為,都是違反人類性格的,畢竟人類潛意識中,是渴望自由的!
-
4 # 有書快看
面對一個成功人士,很多小夥伴認為是這個人所受的教育有多麼優秀,但是有書君則認為並不只是這樣,其實在某領域的大師或者一流的人才有時並不一定是學校教育促成的,看一個人是否在這個領域花了足夠多的時間進行了“刻意練習”,才是最重要的方面。
日常生活裡,有書君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人家是天才,我們根本沒那個天賦,成功不了的!”、“堅持一萬個小時太可怕了,簡直是天方夜譚,我根本沒時間的,還是算了吧!”這樣的自我否定比比皆是,但有書君在這裡想說,只要堅持認真練習一萬小時,我們往往就能成為佼佼者。
不是說這一萬個小時裡我們只需要機械重複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的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自我有意識地去培養某方面技能。所有的成功本身,都脫離不開長時間的刻意練習。
在這裡,有書君為大家能夠進行有效的刻意練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大家可以積極採納。
1.有效的訓練方法在練習之前,我們往往需要一個有經驗的導師以及一套有效的練習方法,它會帶著我們向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
2.走出舒適區,不斷用實踐去提升自己我們的大腦都偏愛穩定,但這種穩定會讓我們無法進步甚至倒退。有書君在這裡建議大家要不斷地挑戰自己的下一個極限,每次進步一點點,每次上升一小步,直到量變引起質變,成就我們的未來。
3.具有明確定義的特定目標這也是有書君認為刻意練習區別於簡單練習的主要因素。
與其每天麻木地重複,不如多給自己定一些小目標,完成後既有成就感又不會讓自己感到長路漫漫。
4.緊跟目標,及時調整首先知道了自己的目標所在前提下,我們就開始需要不斷向著目標前進,當然,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調整。
5.有針對性地提高某個方面刻意練習非常強調的一點是收到環境或人們的反饋並改進,如果不這麼做,我們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書君希望大家在前進過程中一定不要忘記均衡發展。
一萬個小時的不懈努力確實可以讓我們改變自己,我們會清楚所謂的天才其實都是透過付出比常人大而多的有效練習培養的。在這裡,有書君想說,其實平凡如我們也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成為不同領域的專家。
我們的人生,懷有無限可能。
-
5 # 鹹飯zz
《刻意練習·從新手到大師》的作者安德里·艾利克森和羅位元·普爾發現。
在18歲之前,從事音樂行業的小提琴傑出學生花在小提琴上的時間平均為7401個小時。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推測出,傑出學生在22歲之前(甚至更早)就可以達到一萬個小時,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學生就成為了小提琴方面的專家。
由此可見,一萬個小時並不能解釋所有職業,畢竟一個人在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並不是他學習了多長時間,而是他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
一萬個小時並不能保證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能力。儘管我們每天都在說話,這也不代表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歌手。這就是一個思維的誤區。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不止需要花足夠多的時間練習,還得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主要包括三點。
(1)離開舒適區
安德里·艾利克森說:“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具備這項能力,而是他們從來沒有走出舒適區。
(2)專注
刻意練習必須是專注的,專注學習兩個小時比馬馬虎虎學習一天都更有效率。
(3)反饋
天才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也許就是天才比普通人能更快的察覺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過來。離開舒適區,找到自身的問題,根據自身的問題帶有目的性的改正。
人類的大腦擁有無數的可能性,而且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我們已經達到了這些極限。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也許不需要一萬個小時。但卻需要你刻意練習很久。
-
6 # 張萌萌姐
事實上,很多人對10000小時定律還是頗有微詞的,其實無論學習任何帶有技巧性的學科,如果只是單純的用時間來堆砌,是不可能實現目標的。我們不應該抱有狹隘的目光去審視10000小時定律,甚至是對它抱有理解的誤區。
那麼,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來了,很多人在打擊10000小時定律時,會舉出這樣一個案例,天才到底是否存在?
在《刻意練習》中開篇就提及,年僅7歲的莫扎特計劃環遊歐洲旅行演出。擁有一個完美高音,perfect pitch,無論是哪種調子,年幼的莫扎特都能準確的辨別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莫扎特先天的基因如此,他生來就是藝術家,這叫做天賦異稟。但實際研究你就可以發現,同等情況的孩子,經過完美高音的特殊訓練,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程度,更何況,莫扎特四歲時,父親開始全職教他學習小提琴、大提琴和其他樂器。因此,完美高音並不是天才的必備,但是發展出完美高音的能力,反倒是一種才華。
無獨有偶,埃裡克森寫到,十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聯盟歷史上最偉大三分射手雷*阿倫,曾經駁斥對他的說法。一些體育評論員曾經這樣評價他——他天生就是三分王。換句話說,三分射手是他的天賦。他馬上說,真是氣死我了,讓我在比賽完成漂亮的三分射投,千萬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的努力。不是一天兩天,是每!一!天!問問我的隊友吧,誰訓練最為刻苦,他們的回答一定是我本人!事實上,雷阿倫本人在高中時代的跳投並不比他人出色,事實上他的表現還很差。但他從不像命運低頭,而是掌握自己的命運,一直在心無旁騖刻苦拼盡全力訓練著。隨著時間推移,他將自己的三分跳投訓練的嫻熟自然。
我們一直過高估計天生才能的作用,低估了諸如機會、動機,和努力的價值。其實天才是訓練的產物。而且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透過正確的訓練與練習進行創造,從而訓練之前並未擁有的技能。
-
7 # 小小一座山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同時還是琵琶這門樂器的演奏者,在我不大的年齡階段,已經練習超過十七年了。
我們先來一點點聊聊問題當中的幾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刻意練習。
什麼叫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這個詞是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來的,用更明確的語言來表達這個詞的含義就是——有目的的練習。
乒乓球運動員訓練的時候,不是不停的和別人打比賽,而是今天練習正手,就成百上千的打正手球,明天練旋球就成百上千的接教練從各個方位打來的旋球,這叫刻意練習。
小提琴手拉這首曲子總是快板部分拉的不清楚,不是將這首曲子從頭到尾的反覆,而是隻是練習快板部分不清楚的地方。如果這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就需要加大力度練練習曲,保持手指的靈活性,提高手指速度。這叫刻意練習。
好,再說第二個關鍵詞——10000小時。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10000小時怎麼算的呢?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5天,10000小時需要五年的時間。
格拉德威爾說:“10000小時是任何人在任何領域想要成為專家的依據。”這個資料可靠麼?
還是心理學家埃裡克森,他和他的團隊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過程就不說了,結論是這樣的:
最優秀的小提琴家在20歲前練習的平均時長就已經達到了1萬小時,比水平不錯的演奏者們多練習了2000小時,比希望成為音樂老師的演奏者多練習了6000小時。——《天才假象》所以,不管你想在哪個領域有所成就,甚至是做到頂尖,10000小時的積累是必須的。
但這就夠了麼?如果只是單純的付出時間,練習時不動腦,不思考,不針對各種出現的問題去解決問題,這樣的練習就完全無效的。因此我們才說要有目的地長時間練習。
我很贊同問題中所說的——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會讓你成為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但僅僅這些還不夠,我還有一些要補充。
一、及時的反饋。《天才假象》這本書在說到成就卓越的問題上,提到了一個觀點叫做及時的反饋,也是對長時間刻意練習的補充。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剛剛開始練習小提琴,老師只是告訴你應該這樣拉,右手這樣運功,左手這樣按,然後你開始演奏,老師不說好,也不說不好,既不指出你做的對的地方,也不指出你的錯誤。
場景二是你某一天接了老師一個電話,老師告訴你,一年前的某一天,你在我家拉琴的時候,你那個地方的處理不夠好。
無論哪一種,都聽起來很可笑對不對。
老師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其實不僅僅扮演了一個指導者,更多的是一個反饋者,是一個積極地、正確的旁觀者,他不停的告訴你,這次練習你做的怎麼樣?好還是不好,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開始的之後你根據老師給出的意見進行更正。當你練習到一定的水平之後,你也可以成為你自己的反饋者,給出自己的意見。
此外,在我們的練習中還有很多反饋都及時的給予了我們當下的反應。比如羽毛球場地的網,Golf球的洞,拉琴時發出的聲音等等,任何一種練習,如果沒有反饋是很難成就卓越的。
不僅如此,這種反饋還得及時,我們已經知道,一年以後的指導對我們來說不僅沒有作用,還很可笑。
二、掌握了學習規律,哪裡需要10000小時。10000小時是什麼?9999小時行不行?10001小時行不行?有人說你這是抬扛,不,不是。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學什麼都很快,只要他想學,可能一年?半年?三個月?就掌握了別人甚至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是他特別聰明麼?是他記憶力特別好麼?是他運氣好麼?
都不是,是因為他通過了前期的其他東西的積累和學習,掌握了學習的基本原則,當他將這個基本原則遷移到其他學習當中的時候,他不一定非要花費10000小時的時間就能掌握精髓。
孩童時期學習的時候不明白,只是一味的訓練,即使有老師一對一指導,也只是機械的練習,所以我們一邊花費時間練習,一邊找到練習的方法,找到學習的規律,這個階段我們需要10000小時做大量的積累。
我自己做了老師之後,結合我最近練車、練字、學滑板等各種經歷,越發知道學習都是相通的,一旦你掌握了學習的技巧,所有的練習都會事半功倍,他會幫助你更容易的獲得成功。
不是不花時間,而是你有了最先的積累,掌握了學習的規律。他會幫你大大的節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霸成績好,鋼琴彈得好,還有一堆才華的緣故。
所以綜上,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是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就必不可少的條件,但一味的練習沒有反饋,也不會讓我們做的更好,只有不停的知道自己當下練習的好壞,才能讓我們持續進步。當然,一旦你在某項學習當中經過練習找到了學習本質上的規律,當你下次再學習其他內容的時候,你會比當初第一項學習做的更好,用的時間更短。
這就是我想說的,我覺得這些年當老師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會做一個學生,現在我在學習很多內容的時候比當年的我更快,更有效果。但無論如何,踏踏實實的有目的的練習都是做任何事情不能省去的一環。
這個世界沒有捷徑,如果有,也是花更多的時間總結出的經驗。
-
8 # 青梅一歌
1 偽工作者,低層次重複剛入職場時,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一個新的公司,覺得工作上有好多東西要學,每項任務都充滿了挑戰,你自己可能也每天滿懷鬥志,認為只要努力,未來充滿了一切可能。時間久了,你發現再難的工作,再複雜的事情,都有一定的套路,只要掌握這個套路,工作就可以很省心了。只是日復一日,你發現你的工作能力沒有任何精進,只是在重複之前的工作經驗。一個平面設計師如果在一家公司主要產品詳情圖,包裝設計,剛開始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工作一兩年後,就知道每張圖如何做的套路了,可能她每天可以做很多張,但她不會再去思考這是否是使用者想要的展示,是否可以增加點選率。一個初入職場的教師,剛開始要每天練習講課,做習題,批課,後來總結了自己的工作經驗,他可能會把同一份講義用10年。他在這個領域得到了增長嗎?不見得。做銷售的,有銷售技巧的套路,做外貿的,有外貿談單子的技巧,做策劃的,有策劃的方法。為什麼有的人工作10年和工作1年的經驗是一樣的,因為他只不過是把同一份經驗重複用了10年。努力10000小時你真的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嗎?可能你只不過是在低層次的重複,你的思維方式已經受周圍環境固化了,沒有任何成長。
如果你想花10000小時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就不要低水平的做一些簡單重複的工作,如果是那樣機器就可以替代你。你需要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及設定階段性的目標,有戰略有方法有反饋的去執行。
2 懶得思考 不注重學習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句流行語已經在網上被說爛了,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有吸收到書中的知識嗎?吸收後有行動力嗎?讀書最熟悉的場景,你在試卷上看到一道題,你認識它,也知道老師在課上講過多遍,甚至你自己在課下也做了幾遍,但你就是不知道如何解。下一次考試的時候,同樣型別的題,只是換了一個概念或者數字,你仍然不會。你真的深刻理解如果解這種型別的題了嗎?工作上也是,同事領導講了幾遍,自己還是會犯些小錯誤。資料報表上的引數是錯的,價格不是多個小數點就是少個小數點。工作1年了,能力卻沒有任何提升,雖然能勉強應付工作,但從來不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懶得思考,懶得總結,放任自己得過且過,溫水煮青蛙般的浪費自己的時間。也許在別人眼中你是一個勤奮努力、兢兢業業的員工,但只不過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欺騙了別人,但欺騙不了自己。你想過嗎?懶得思考,不願意學習,你不僅失去了一次成長的機會,升職加薪的機會,還有抵禦工作競爭風險的機會。
3 不願意多維度的接受新的知識工作中我們還容易犯一個錯誤,尤其是老員工,工作幾年後,在職場有一定資歷後,就不願意接受新的知識和觀點,尤其不願意接受小輩的意見。公司來的新員工,給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第一反應是牴觸,潛意識裡就認為“你小子鹽都沒我吃得多,工作經驗也沒,還在我面前裝。” 有資歷的人在一條路上走得久了,就很自信自己的專業能力比較強,也不容別人的質疑,這就像清朝的閉關鎖國,不願意接受新的東西,總覺得別人的配不上自己。《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有個觀點,厲害的人總是佔極少數的,因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不僅願意花10000個小時來持續努力,他還講究策略,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在裡面。而大多數人做不到,是因為學習、接受新的知識都是反人性的,人本性是懶惰的,要突破,就需要剋制,和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做鬥爭。你想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就看你願不願意付出更多的代價。因為這條路是苦的,你必須一步一步地走過去,高度專注的去做,你不僅要抵抗住誘惑和外界的聲音,還要心裡有謀略眼裡有章法的刻意去練習。
4 刻意練習 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愛因斯坦說,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叫荒謬。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要研究透一個技能或專長,都必須透過大量的刻意練習才有可能成為專業人士。那麼我們如何來做呢?一、做任何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如果這樣做,會有什麼影響和問題。
二、有戰略性地刻意練習。明確目標,學會設定分階段的目標,並要及時反饋效果,然後改進。
三、學會記錄和總結。當你發現某個工作方法,給你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一定要記錄下來。
四、向行業優秀的專家或高手學習,總結有效的方法,並高強度訓練。
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不僅要花10000小時,還要懂得思考和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因果關係加強練習。再也不要相信,足夠刻苦努力,堅持久一點,自己的水平就能提高了。不然為什麼80%的人都學過英語,但真正聽得懂能說的人卻那麼少,而這也是市面上英語課程永遠火爆的原因。
10000小時定律本身沒什麼錯,它只不過是必要條件,最關鍵的是你要帶上腦子,有戰略有方法的學習,並刻意為之,你才有機會真正在某個領域爆發。
回覆列表
這句話,其實是很有哲學依據的。哲學上講究世界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發展的。量變促成質變。
我們都知道,簡單的事情應該重複做,重複做的事情應該認真做。一間事情如果能堅持一萬個小時,那他成為高階人才的機率就會很高。
一萬個小時,看起來僅僅是五個字。但是不要小瞧這五個字,我們來算一步賬。我們一年是365天,有是十一天的節假日。一年有54周,也就是有108天的雙休日。還剩246天。一天24小時。246天共有5904個小時。一天的吃飯時間和看電視大概是五個小時,246天就是1230小時。5904-1230=4674(小時)。也就是說,一年大概有4674小時的工作時間。堅持一件事情三年,成功的機率怎麼會小?人生有幾個三年?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