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清傢俱研習社
-
2 # 尹說家居
歡迎關注家居觀止。我在家居觀止,待過工廠、幹過銷售、做過設計、有過終端專賣店,多年學習研究傳統傢俱。一枚極具溫情的職業家居人,分享最接地氣的家居指南。
熟悉紅木傢俱的朋友都知道,紅木傢俱的製作只能用紅木心材,邊材是不能用作傢俱製作的。【雖然現在國家紅木標準規定,一件紅木傢俱允許有10%的邊材,但是紅木傢俱專家還是一致堅持白皮不能超過1%,最多不能超過3%】一噸紅木心材的利用率不超過35%,有些如紫檀甚至只有10%-15%的心材利用率,足見紅木的珍貴稀有性。
那麼在紅木交易中,應該怎樣識別紅木傢俱中的白皮呢?其實木材行業中稱的邊材,就是紅木傢俱行業中稱的白皮。
根據木材學家闡述,白皮是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粗纖維組成,顏色淡白,富含營養,質地鬆軟,易遭蟲蛀。
從紅木的質地、光澤、紋理上講,白皮都不符合製作硬木傢俱的條件。硬木心材的成長就是靠邊材白皮分泌的油脂常年供養,逐步形成心材的質地、色素、油脂、紋理。也就是,心材不斷吞食邊材的營養,才能生長,才能形成色深、質密、紋佳、油性大的心材;且生長十分緩慢,非百年不能有“心”,非幾百年不能成大材。
在古代,紅木被砍伐後,都會在野外經過數十年的不斷蟲蝕和反覆潮化,才能形成質地好、紋理佳、油性浸潤全心的上好紅木老料。
今天的紅木傢俱市場,用於野生紅木老料的稀缺,昂貴。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人工幼林、新料、白皮染色以及殘缺修補等伎倆來牟取利益。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紅木傢俱中存在的大量淺色無紋理的區域性,這些就是所謂的白皮,在後期不法傢俱商就會透過描繪紋路、修色、上漆來做到心材紋理一致、色澤一致。但是我們仔細一看,這樣的紅木傢俱其紋理是十分不自然的。
因為心材沒成熟,其紋理紊亂、雕刻粗糙、色澤豔俗、油性發幹,沒有紅木老料傢俱沉穩內斂、油性溫潤、色澤如玉、紋理自然亮麗的特點。
以上是我對白皮的形成,以及白皮作紅木傢俱的缺點做了一些簡要分析,希望對題者有用。
-
3 # 紅木傢俱小馬哥
你好,我是浙江東陽做古典紅木傢俱的,從事這個行業5年了,
首先說一說,什麼是白皮?白皮也叫樹皮,就是一個樹除芯材後外面的部分,白皮就是樹木生長過程中給芯材提供養料的部分,沒有任何木紋,紅木傢俱的生產製作過程中,行業內規定是允許有一定的白皮含量的(8%左右),如果超出這個範圍,那就是傢俱摻假的行為,
成品的紅木傢俱肉眼確實一下子看不清是否有白皮,那如何辨別呢?最直觀易懂的辨別方法就是,直接看紅木傢俱的半成品,也就是還沒有上油漆之前的傢俱,這個時候得傢俱好壞,是可以看的一目瞭然的,芯材和白皮的區別很明顯,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紅木生產基地參觀考察,一般在傢俱的邊角或者底部會有一些白皮,正面很少有白皮(下面圖片就是紅木傢俱的半成品)
-
4 # 魯班園
看顏色
紅木製品未上油漆前,呈棕色、紫紅、紫黑、黑色。白皮顏色則很淡,接近白色。沒有上漆、上蠟之前,幾乎一眼便可區分開來。
看外觀
如果是名貴紅木製成的成品傢俱,加工一般不可能用黑紅等深色打底,通常是經仔細整理磨光後,用清漆或打蠟,讓花紋充分顯露出來,以保持欣賞價值。
如果成品顏色為黑沉或看不出花紋的,可用強光手電照射來觀察辨別。白皮部分做上去的顏色發“漂”,如同抹出的紅臉蛋和臉色自身的紅是不一樣的。
看紋路
白皮是包裹心材的部分,其紋路很淺,所以在與心材相接的地方,紋路差別很大。如果發現木材紋路之間的紋理呈現很大差異,或者某處無紋路時,就要當心很可能是摻雜白皮了。
用手試溫度
因為心材與邊材的密度不同,摸上去的手感溫度也是有差異的,心材的手感溫度更“涼”一些,並且“涼”的持續的時間較長。
有什麼預防的方法嗎
通常來說,白皮在製作紅木傢俱時會去除掉,然而有個別不法商家卻將大量白皮應用在傢俱部件上,由於白皮顏色較淡,通常呈白色,於是就對白皮進行上色,以此來消除色差,細心的消費者在購買傢俱的時候仔細觀察顏色可以看出破綻。
-
5 # 高居明作
白皮,這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白皮,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白皮。
白皮,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它特指的就是紅木傢俱的邊材。
邊材和心材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邊材是指心材以外與樹皮之間的部分,一般木材邊材和心材的顏色有差異,大部分的心材顏色比邊材的顏色會深一些,故將邊材稱為“白皮”。
把紅木砍伐下來後,我們可以看到切料的橫斷面是這樣的:
內部的、深色的就是心材;外邊圍繞的、顏色淺發白的就是邊材,它們共同構成了樹木。
為什麼大家不喜歡白皮?
白皮,也就是“邊材”,是樹木用於輸導樹液、傳遞和貯藏營養物質的部分,樹木由樹根吸收來的水分和養分,就是透過邊材部分,傳導到樹枝、樹葉,之後進行光合作用使植物生長。
可以說,邊材就是木材傳導養分的通道,它是“活木”。
心材則是不再含有活細胞的木材的內層,並且其中的儲藏物質已被移除或轉化為較耐久的物質,是“死木”。
因此,質地相對疏鬆,富於營養的邊材會吸引來一些以此為食的蟲類。
像原先的時候,海南當地人取黃花梨,就是把活樹砍下來以後扔在山裡,讓自然界的蟲蟻啃噬掉外面淺黃色或白色的、無香味的邊材,然後剩下的就是有降香味兒、蟲蟻不愛吃的心材了。
所以,在傢俱上使用白皮會增加紅木傢俱被蟲蛀的機率, 與此同時密度等指標也不如心材,也不耐腐蝕,如果把它也算做是“紅木”,那將大大降低紅木的質量。
而且心材的長成,比邊材要慢了很多。
如果廠家出於牟取暴利的心理,超標或違規使用邊材,再使用染色法,這就屬於有意掩蓋瑕疵和造假了。
白皮放多了,人家認可這是紅木傢俱嗎?還不如直接去掉,讓家居“更上一層樓”。所以,白皮不可取,堅決不接受。
做傢俱的時候,可以在選料時就選擇無邊材的毛料或者把毛料區域性的邊材挖掉後,用同樣的心材料拼補,即使比不上整料,但畢竟都是心材,材料不假,質量也有保障。
-
6 # 匯賢紅木
一、 看隱蔽部位
一般來說,紅木傢俱的正視面、外在部位是比較少使用白皮,挑選紅木傢俱時應注意看紅木傢俱較為隱蔽的位置,如抽屜的底板、櫃子的內部、餐桌椅面板與腿腳的相接地方等。
二、 看顏色
紅木傢俱未上漆之前呈棕色、紫紅、紫黑、黑色,白皮顏色則很淡,接近於白色,沒有上漆、上蠟之前幾乎一眼便可區分開來。若板材之間出現明顯的色差那就很容易判斷了。白皮一般出現在板材的邊緣,所以要注意看拼板以及外沿的顏色。可以在選購紅木傢俱前瞭解各紅木的心材顏色,這樣有助於判斷。
三、 看外觀
名貴紅木製成的成品傢俱加工一般不可能用黑紅等深色打底,通常是經過反覆打磨,上漆或燙蠟讓花紋充分顯露出來,以保持欣賞價值。如果成品顏色為黑沉或看不出花紋的,需提高警惕,有可能為非紅木或摻有白皮,可用強光手電照射來觀察辨別。白皮做出來的顏色發“漂”,白皮與心材的色差還是非常明顯的。
四、 看紋路
紋路是紅木傢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紅木傢俱價值判斷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紅木傢俱上有的地方無紋路或者紋路一下變化很大,而且顏色深淺有變化走勢不自然的話,就有可能是有白皮的地方,或者是人工畫色,需要提高警惕。
五、 看光身
沒上漆、沒打蠟的紅木傢俱為光身傢俱,無任何掩飾,有無白皮也比較容易識別。消費者可購買此類傢俱,看好之後再請木工打蠟或上漆,這種方法雖然稍顯麻煩,但全程都在消費者監督之下,一目瞭然。
六、 用手試溫度
由於心材與邊材的密度不同,摸上去的手感溫度也是有差異的,心材的手感溫度更涼一些,並且涼的持續時間較長。
七、 用專業手電照
挑選紅木時可使用比較專業的工具,也就是5500K標準色溫的手電,這種手電照出的光十分自然,可以清晰看到隱藏部位的木料差異。如果用紫光手電就再好不過了,因為用紫光手電照紅木傢俱就像人照X光一樣,能夠清晰地分辨木料的紋理和結構。
回覆列表
2017年12月2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公佈了2017年第32號公告。
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由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的GB/T 18107-2017《紅木》將代替原《紅木》國家標準(標準號為GB/T 18107-2000),新標準將於2018年7月1日開始執行實施,同期實行的還有GB/T 35475-2017《紅木製品用材規範》。
在之前幾次的修訂會議中都有不同意見出現:有的認為要擴容,而XX樹種該進國標、有的認為要從傳統和文化來定義紅木,絕不能增加、有人建議不規定樹種只明確到類、還有人表示看到這個國標就煩,應該廢掉……
現在看來廢掉是不太可能了,就看這個修訂案怎麼改了。
那為什麼一個國標的制定會引來如此多的紛爭?這個國標是否是基於傳統,立足現狀,面向未來的?為什麼再次修訂又掀起波瀾?
當我們一起把目光一起投向2000年那場最初的“胡楊之爭”的時候,回顧這個事件的開端,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可能的答案。
在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頒佈之前,是從來沒有一個關於紅木的標準概念與範圍的。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江浙滬地區以及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對紅木的理解是相互交叉而又差異較大的。
古典紅木傢俱專家王秀林(左)、胡德生(中)、楊家駒(右)
文物收藏界及傢俱界、木材學家的認識更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導致市場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給紅木傢俱的收藏、鑑定帶來了極大的混亂,制定“紅木國家標準”一事也就迫在眉睫了。
1998年4月,原林業部授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制定“紅木國家標準”,主要負責人為楊家駒先生。
《標準》起草小組將草稿以“國家紅木標準”的名稱下發給全國有關專家學者及科研單位廣泛徵求意見,先後在廣州、上海、北京多次召開木材學界、文博收藏界的專家學者研討“紅木”標準。
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分類圖
1999年1月13日在北京長安俱樂部舉行的“紅木標準”徵求意見會,邀請了木材學界、文博界及收藏界的專家,雙方對“紅木”這一稱謂及所涉範圍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會上互不相讓,交鋒激烈。
以楊家駒為首的木材學家及以胡德生先生為代表的古典傢俱研究方面的專家首次以口頭及文字的方式將其觀點公諸於世,這就是著名的關於“紅木國家標準”的“胡楊之爭”。
1998年9月11日,《建築報》B版刊登《紅木將有國家標準》一文,主要觀點均源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楊家駒先生。
11月18日《中國文物報》發表了古典傢俱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先生的《談談“紅木”名稱問題》的文章,主要是針對楊家駒先生的相關觀點發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將座談會上的交鋒公開化。
12月23日楊家駒先生也在《中國文物報》上回應胡德生先生,發表了《也談“紅木”名稱》一文,將“紅木標準”之爭引入白熱化。
雙方爭論的焦點與主要觀點
楊家駒先生的主要觀點:
① . 紅木自鄭和下西洋開始運回中國
A. “紅木是明朝鄭和下西洋用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與當地進行易貨貿易,紅木便於此時進入中國”(1998年11月18日《中國文物報》第四版)。
B. “所謂鄭三寶七下西洋,就是說明朝期間,中國與南洋(即東南亞)交往密切,東南亞各國也以貿易與朝貢的形式把紅木運回中國。”
②. “紅木是當前國內紅木傢俱用材約定俗成的統稱(每類均有各自的具體名稱: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
“在商貿活動中沒有統稱是行不通的,在沒有更合適的名稱代替前,採用紅木一名是比較合適的。”並認為,將紫檀等名貴硬木置於紅木統稱之下不會降低其身份。“商業活動中具體指某一紅木製品的用料時,不叫紅木,仍稱紫檀。”
④. 紅木的具體規定:
樹種和類別:(紅木為五屬八類樹種之心材)
5屬——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
8類——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木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
木材結構:甚細至細,平均導管/管孔弦向直徑不大於200μm。
木材密度(重量):含水率12%時氣幹密度大於0.76g/cm3。
材色(指心材,不含邊材):指心材經過大氣變深的材色。紫檀木類為紅紫色,花梨木類為紅褐色,香枝木類為紅褐色,黑酸枝木類為黑紫色,紅酸枝木類為紅褐色,烏木類為烏黑色,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為黑色。
楊家駒(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紅木》國家標準第一起草人)
以上資料主要摘自楊家駒《中國紅木-紅木國家標準簡介及詮釋》(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第1版)。
胡德生先生的主要觀點:
①. 不同意將紫檀、花梨、烏木、鐵梨木、雞翅木等深色木材統稱為“紅木”。
明至清中期的傢俱並無“紅木”概念。明至清前期也沒有紅木傢俱。紅木最初專指酸枝木,把所有深色木材籠統稱為紅木的極少。到了五六十年代,江浙一帶成立不少木工坊場,名稱多叫“紅木雕刻”。籠統的“紅木”這個概念便由此產生。“把紅木這個名稱強加給明代傢俱和清代傢俱,亦是一種極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②. “紅木”專指酸枝木,不能以點帶面。
胡先生認為紅木傢俱“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從藝術角度都相差甚遠,屬於沒落時期傢俱代表。”“把前述五種名貴木材概括在紅木範疇之內,等於貶低和埋沒了明清優秀傢俱的藝術價值。”
④. 紅木不是新紫檀。
胡德生(古傢俱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以上資料源於1998年11月18日《中國文物報》第4版胡德生《談談“紅木”名稱問題》。
“胡楊之爭”中其他專家的觀點:
①. 木材學家多數同意楊家駒先生的觀點。認為“紅木標準”除了照顧到傳統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木材解剖學的原理對各類紅木進行了科學的界定與闡述,可操作性強,不是憑眼或手,不是口口相傳的經驗。
②. 文博界的專家除胡德生先生外,在北京的座談會上,也有許多其它看法:
王世襄——“黃銅黃金論”
王世襄(中國古典傢俱領域著名的學者、專家,京城第一玩家)
紅木種類很多,有好有壞,以“紅木”做為統稱則掩蓋了木材等級差別。黃銅與黃金都是黃色金屬,能以“黃銅”代替“黃金”嗎?
朱家溍——“包子饅頭說”
朱家溍(文博大家、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紅木標準”以點帶面,以偏帶全。明代史料中有稱“細木”的,包括紫檀、花梨、烏木、鐵力、楠木等木材;清高階木材有統稱硬木的,是當時木匠行和傢俱商人通行叫法,包括紫檀、花梨、雞翅木、紅木等。
包子、花捲、饅頭通稱為麵食是可以的,統稱為饅頭就不對了。可用“細木”或“高階硬木”來代替“紅木”名稱。
“胡楊之爭”的結果
2000年5月19日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釋出了GB/T18107-2000《紅木Hongmu》國家標準,並於2000年8月1日開始實施。但是“胡楊之爭”對於雙方認識並瞭解兩個完全不同而又相互關聯的學術範圍顯然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2002年9月當楊先生、胡先生再度聚首時,對當年的激烈交鋒記憶猶新。雙方觀點的融合面大大增加。胡先生在其古典傢俱研究的專著與文章中也利用了大量的楊先生的觀點與資料。特別是對於所謂的“大葉紫檀”的認識過程,胡先生採取了科學的態度並及時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錯誤認識。
當胡先生看到《紅木》國家標準對於黑酸枝類的盧氏黑黃檀的描述及馬拉加西林業部、法國熱帶木材研究所的第一手資料後,對盧氏黑黃檀及檀香紫檀做了對比研究,果斷地否認了自己關於盧氏黑黃檀就是故宮中明清傢俱所用的老紫檀之說。
這種敢於以科學的、負責任的精神得到了很多同行及收藏家的高度讚賞。但仍有一些所謂的名家、專家將盧氏黑黃檀堅稱為“紫檀木”,並在市場上、拍賣會上高價出售。
當然,材質並不是決定傢俱價值的唯一因素,但是黃金與黃銅、鑽石與玻璃終究還是不一樣的。
木材學家和文物學家終將是要在妥協中達成統一的。沒有傳統,我們不會理解現在,而沒有現代規範的約束,傢俱市場將混亂一團。
修訂版《紅木》國標就要出臺了,深深刻在腦海中的5屬8類33種也要退出歷史舞臺,關於紅木為未來,您怎麼看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