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阿偉225808355

    自從上世紀50年代高校大調整、文理分家之後,中國教育中,文科生與理科生似乎成了兩條平行線,中間隔著難以逾越的鴻溝。結果,在實際的中學和大學學習中,學生們往往雙方都對對方需要涉及的知識內容產生心理暗示:這不是我需要學的東西。最終,導致“文”不學“理”,“理”不知”文”,並且雙方似乎還覺得天經地義。那麼文科生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群?又強大在哪裡?

    學文科沒前途、沒出路?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科生有多強大

    講一個年代比較久遠的笑話。80年代,一個男理工科研人員給相親的姑娘寫信(那時候都是手寫),字跡潦草,語句不太通順,還有幾個錯別字,讓收到信的姑娘非常意外,覺得這寫信的水平就不像出自一個讀過研究生在做科研的高學歷人才之手,以為遇到了騙子。後來當面質疑,該男回答:“學理科的都是這樣的,文字這類東西我們都不在意,我在研究所裡還算不差的,有的同事寫東西更不好。”

    學文科沒前途、沒出路?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科生有多強大

    據說這個笑話當時還流傳甚廣。無疑,這反映了“文理分家”對人才培養的實際影響。那麼文科生究竟有多強大呢?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文科生的強大必然是相比於理科生來說。

    學文科沒前途、沒出路?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科生有多強大

    首先小編認為能夠體現聰明的在於兩點,即智商和情商。可以直觀測驗的是智商,需要接觸感受的是情商。文理科都有智商高的天才,理科的天才,是理解迅速、解題飛快。鋒芒畢露的是招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文科的天才,用字能做到不可改其一,行文如行雲流水,韻律盎然。智商上無法分出個高下,但是在情商上文科上總是能夠完勝理科生,以至於現在很多人被評價為情商低時都會被反問一句“你是理科生吧?”

    學文科沒前途、沒出路?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科生有多強大

    另外,文科生的情商還在於他們不會肆意地瞧不起理科生,對歷史對人文了解的深入了,就會明白人不能簡單的用學文或者學理來劃分這個人是否聰明。有人喜歡用理科生的思維來評判文科生,說就是背背而已。小編的一個朋友,每天早讀晚自習背知識點,嗓子啞的幾乎說不出話還在堅持,文科生的韌性是理科生比不了的。

    學文科沒前途、沒出路?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科生有多強大

    大家一般都是在高二的時候分的文理班,基本上從高一開始就要考慮自己是喜理還是喜文,適合理科還是文科。文科班的重點科目是歷史、政治和地理。俗話說“讀史可以明智,研政必有人民情懷”,每天關注政治、研讀歷史,久而久之會影響一個人的三觀,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人思想的變化,對世界對社會的看法。文科生的世界不只是天馬行空,還特別的有情懷。在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會拿些時事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而作為理科生的小編只會看結果和資料,無法深入瞭解到資料背後體現的社會現象和人性本質。

    學文科沒前途、沒出路?其實只是你不知道文科生有多強大

    文科生的文采不只是表現在筆下,更是表現在說話中。從理科班只認識理科生到大學接觸到更多的文科生,發現他們真的可以學以致用,與他們聊天就像在讀一本書,引經據典卻不讓人反感。

    小編總結下來發現身邊的文科生情商都不低,普遍看起來都很斯文,給人的感覺很有修養。當然事情不能一慨而論。記得在大學上課的時候總是會有辯論賽。辯論賽開始之前大家都說好了對事不對人,但是難免會因為觀點不同爭得面紅耳赤,原以為大家會因此結仇,但是私下卻發現大家都沒有負面情緒,反而還嬉笑中討論剛才哪個環節沒有說好。

  • 2 # 流浪小販

    中國的文科最近30年來似乎一直在走下風,就像是生了病,圈內、圈外的人都對

    文科有很大的疑問。文科究竟是什麼?文科該教些什麼?學習者該學點什麼?

    原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生物學家孔憲鐸曾說,基因先定了人的很多行為、傾向

    。可基因決定行為,就像一個櫻桃的核,這是人動物性的一面,不好看。不過櫻桃外

    麵包了肉,很好看。人的另一面就被文化什麼的包著,受它影響。浙江大學國際文化

    學系主任毛丹以為,好的文科教育,就起這個把人包好的作用。

    文科真的生了重病

    一些有成就的文科學者,卻不願意讓孩子再學文科,好像那是受二茬苦似的;有

    些學者在外面風光八面,回家了,孩子對他說我以後才不學你這行,又沒什麼錢。這

    是什麼打擊?

    圈外人對文科大概有四個印象:第一,文科是文、史、哲老三樣,加上一大堆社

    會科學諸如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等等。第二,文科是一大堆要背要記

    的文史知識、概念、理論。第三,文科總是閒來生出許多愁,或者培育神經質、常有

    理,或者弄辭章、玩文字。善愁則如馮延已,明明春天像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跑來,

    大家蠻可以快快活活地迎上去,簡簡單單做個"春光燦爛豬八戒",可是馮氏卻是輕聲

    一嘆:"莫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愁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

    瘦。湖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這種文字美得很沉重、很入骨;但是,要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在你左右這樣

    病病地嘆息,你如何消受得了?第四,凡此種種加起來,文科就落個不好的形象:文

    科沒用!假如一定要學,不過只需要一個好記性罷。

    文科圈內很多人的感覺也不好。當現代工業社會通常以經濟收入來衡量一個人的

    社會地位高低時,文科學者往往橫向比不過理工科學者。他們的感覺會好嗎?文科從

    業者如何能有從業的驕傲?

    文科真是生了重病。我不打算談這些問題的性質是什麼,原因是什麼,那有點復

    雜。要解決這類問題當然更難。我在這裡只是想先談一個問題:沒有生病的文科應該

    是怎樣的。就是說,我想先談一談我心目中的好文科可以教什麼,而喜歡文科的人可

    以從文科中學點什麼。

    文科之用:讓人變好點

    巴金先生晚年曾經自問:文學藝術的作用、研究目的是什麼,"難道我們在紙上

    寫字只是為了表現自己?"他同意:"文學的目的是要使人變得更好"。其實,這也應

    該是整個文科的目的。

    文科在有些情況下的確沒有用。什麼情況?在無須待人接物的情況下!我本人有

    時喜歡跑到某個人煙少的地方,對著綠水青山、白雲蒼天發呆。發呆是極度愜意:你

    不用跟人打交道,所以不煩心;你又無需為生存而與物打交道,所以不繁忙。我想,

    要是一個人可以老是發呆,該多好!要能那樣,很多東西是多餘的,社會上待人接物

    那一套整個都是多餘的,至於文科,肯定更是多餘的,真就沒什麼用了。

    但那是不可能的。每個人不管情願與否,都在社會里,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用

    不同形式直接間接地與人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在一個社會里如何待人接物好,大家

    需要有大致一致的看法。有了它,我們彼此相處、來往才有個起碼的彼此預期,可以

    正常交往。比如,4個杭州人打雙抲,剛剛還說A比老K大,到第二圈一個人堅持說A是

    最小,每一圈都為這類事吵,這牌還怎麼打下去?乘公交車,要是司機每次到站只開

    一個門,前、中、後門開哪個,臨時看他高興而胡亂決定,這車還怎麼乘?我們經常

    講到的文化,其實就是一個社會中大家可以分享的、相對固定的待人接物的辦法。我

    們講的文科,從根本上說就是探討、研究什麼才是好的待人接物規則與辦法,並且要

    儘可能地傳播這些好的辦法。

    對什麼是"好"什麼是"更好",會有分歧,但是我還是要強調,我所謂好的文科首

    先是要符合這個指向:使人變好一點。這正是好的文科該教人的第一要識(第一招)

    學外語讓馬雲發財

    這幾年杭州房地產很熱。可杭城房地產老闆有半邊天是歷史系出身的。文史出身

    並沒妨礙他們"狡猾狡猾"地捕捉市場動向,反而方便他們從海內外先發達國家、地區

    、城市的過程中,明白中國要經歷房地產業興盛期,可以先入行賺錢。

    好的文科應該教人正常地融入正常的社會。它可以承擔就職訓練,讓人們學習知

    識、技能、理論,更好地分析社會環境條件,養成競爭力,應對社會生存環境,而不

    是病態地疏離甚至逃避正常的社會。

    不妨說,好文科第二識是:不要光讀死書,還要 教人捕捉社會需要、市場需求。

    有些人老講社會對文科不利、不公。其實,以市場經濟為經濟主幹的社會,也給

    了文科一些很公平的機會,所以,教文科、學文科的未必就不能很好、很正常地融進

    社會。再比如近來老是露面的馬雲,買雅虎中國,算是最近中國IT業中的大事。他學

    英語出身,是一個典型的外行吃內行。依我所知,他"沒技術、沒長相、沒武藝";他

    有的是膽、創新意識(或捕捉機會的意識)、一點韌勁、還有一點情商。而這些恐怕

    是他的文科教育、興趣教給他,或激勵他的。

    所以,現在有不少文科教師自己先疏離社會,沉浸在疏離社會的受虐感中,這倒

    是很糟糕的。當然,好的文科不會教人什麼錢都賺。那是壞的文科教育及壞的文科學

    習者的行徑,比如,美聲系學生做哭喪代理,什麼錢都敢賺,大概就屬此類。

    文科告訴你什麼事不做

    史太公曾感嘆:天下人熙熙而來,皆為利來。可是,世上之事,是否都值得那麼

    看、那麼做嗎?

    好的文科該教人智慧。

    我常常轉述帕斯捷爾納克在《日瓦格醫生》裡講的故事:

    上帝最初給人、馬、狗、猴四種動物分配壽命。人睡懶覺,遲到了,上帝把手裡剩下

    的25年全給了人。人很貪心,要多一點。上帝只好請人自己跟其他動物去商量。人先

    央求馬,馬很善良,勻出自己25年壽命給人。人再找狗、猴子商量,狗和猴子也各勻

    給人25年。人終於有了百年壽命。從此後,人的第一個25年過的是人的生活,第二個

    25年像馬一樣幹活,第三個25年像狗一樣亂叫,第四個25年則像猴子一樣被人取笑。

    很多人不就是這樣過一輩子的嗎?要想避免,當然需要智慧,弄明白什麼所當為

    ,什麼不必為。不妨說,好文科第三識是:不要光死讀書、死掙錢,還要學習有所不

    為。善用文科智慧,有可能好好取捨目標、準則,有可能抵制身邊流 俗、惡俗,至少

    不被它所欺;還能更好排遣自己的問題,知道什麼事可以理解、什麼事不一定值得你

    去湊熱鬧,什麼事你可以去湊熱鬧但不必頂真,甚至可以一邊自我嘲 笑一邊高高興興

    去做,比如做個超女"粉絲"什麼的。

    美感和快感的區別

    獨立完成《英文字典》的約翰遜自稱他的拉丁文是被老師亨特先生揍出來的,對

    體罰教學甚為稱許:"我寧願學生們害怕教鞭,逼他們唸書,也不願整天嚕嚕囌囌告

    訴他們,要這樣做,要那樣做,將來才會比你哥哥姊姊更有出息。鞭子本身就有斬釘

    截鐵的力量;孩子們害怕捱揍,只好用功,問題就解決了。如果鼓勵他們爭強鬥狠,

    互別苗頭,造成優越感,一定貽害無窮;並且使得兄弟姊妹間相互懷恨。"

    好文科應該教人浸淫高階文化、養成雅緻情調,爭取過有詩意和美感的生活。體

    罰本身不合現代教育之道。但是,約翰遜反對鼓動孩子一味出人頭地、同胞競爭,以

    至於敵視他人,實在是切中了大問題。競爭之心不能適度被調控,一定出現令人難以

    想象的明爭暗鬥。

    一個更現代的辦法是,鼓勵孩子們培養興趣、美感、詩意,懷著追求興趣、美感

    與詩意的滿足的態度去學習,而不是隻惦記著出人頭地。這是好文科第四識:不要光

    讀專業書,還要學習一切改良情趣的東西。比如詩意有時就讓人很愜意,甚至令人化

    苦為美。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某種樸素的直感,但是仍然有待於學習、培養。美感是我們面

    對物件時獲得的一種內心愉悅;它與所謂快感的區別,大概在於很多人所強調的非物

    欲。而這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是透過文科學習而養成的。

    不要失去愛心

    十九世紀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說,人有兩種激情,一種是男子漢的激情,要比

    別人優秀。不妨說這就是出人頭地之心、自由之意欲。另一種是娘娘腔的激情,要把

    優秀者拉下來跟自己一樣,我不行也不讓你行。這差不多就是平等之心了。

    好的文科該教人清醒而有愛心。前面講到,好的文科要研究和傳播一個社會中好

    的待人處事的規則與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很難。因為社會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組成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社會性和反社會性,一方面會跟別人合作,另一方面又時時

    跟人家比高低甚至不合作。

    現代社會、政治、文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比較正常的一面是承認這兩種激情難

    以消滅,也很正常,所以,乾脆把自由、平等一起當成一個社會待人處事的基本價值

    ,而把工作難點放在減輕自由與平等兩種價值之間的衝突。不夠正常的一面,則是現

    代社會、政治、文科總體上不太講究發揮人們的合作心、愛心的那一面。光講自由平

    等,是團結不了社會的。其實,要是後一面發揮出來,各種社會規則、政治辦法都會

    變得多餘。發揮愛心的辦法說起來也很簡單,孔夫子的說法,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新約》中,叫愛人如己。人人都奉行這類規則,其他規則實在沒有用處了。當

    然,這麼簡單的規則大家反而是不容易做到。我想強調的是,不能完全做到,不等於

    它不重要。我認為好的文科在教人清醒認識人的短處、複雜時,仍然要鼓勵大家的愛

    心。而且這種愛心還不是基於自戀自愛,而是從停止愛自己開始的那種愛心。

    得學會說"好"話

    曾聽朋友講,他老家的一位婦女主任,出門參觀,又很虛榮地想表現自己有欣賞

    力,看到一個房子,她就說:嘻,真好看。進了園子,她說:嘻,真好看。然後看到

    一個梅樹,她又說:嘻,真好看。一路下來,看到每樣東西,她都說:嘻,真好看。

    我想,同樣是梅花,林逋看到,就不滿足說真好看,或真香,而是挖空心思想出

    一句詞: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月黃昏。前者的表達雖然樸實,畢竟貧乏;後者的表達

    則是美詞、美文。

    這類例子比比皆是。你用"徐娘半老,風韻猶存"讚揚人家中年婦女,就是陳詞濫

    調,人家聽了還生氣;你借蘇東坡的"一 芙蕖,開過尚盈盈"誇她,則屬動聽。你到

    滿覺隴聞到桂花香,說:真香。再到楊公堤上的知味觀又聞到桂花香,你還是說:真

    香。這是傻氣。要是你像蘇東坡一樣說:水殿風來暗香滿。那就是文氣。

    我們為什麼不說好聽的話,不寫好的文字呢?我覺得好的文科就該教人用美文表

    達。

    學好文科,怎麼生活都不怕

    據說,已經87歲的 錯 銘先生講過:"我把每個睡醒後的早晨都當成一件禮物,

    因為這表示還有一天可以工作。"這種心境,很像晚唐詩人司空圖填的一首詞:"買得

    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 藥闌東,滿枝紅。旋開旋落旋成空,白髮多情人更

    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好的文科教育,最低限度上應該教以上這些東西,

    這至少能幫助受一個文科教育、陶冶的人有一種從容的心態,讓我們發揮智商、情商

    ,把平庸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不那麼平庸,不那麼煩。

    曾有老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只學數理化,躲在家裡也害

    怕。而我想說的是:學好文科,怎麼生活都不怕!

    現場問答:

    1、問:我真的很嚮往你說的文科,可現實的應試教育也確實讓我們無奈,作為一名

    高中生,應該如何學習文科?

    答: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曾說過,人碰到的問題很多不是個人的素質問題,而是

    社會結構的問題。我的意見有兩點:首先,改變應試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會無

    奈地看到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十幾年可能都會沉浸其中。因為中國的人口與就業崗位不

    成比例,於是拿學歷作為門檻,用高考來攔住一些人。其次,在改變社會大結構很困

    難的情況下,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應付應試教育,然後在其餘的時間裡按自己

    的興趣做。在應試教育外儘可能開拓閱讀空間。

    2、問:詩意的人生、浪漫的人生,如果碰到生存的現實問題時怎麼辦?

    答:首先我得說很殺風景的一句話:先生存,後浪漫。其次,儘可能為自己創造

    詩意空間。

    3、柏拉圖勾勒的《理想國》中,孩子不應該從小閱讀醜惡的、明爭暗鬥的東西

    ,他認為這對孩子的天性會有影響。你如何看待?

    答:這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爭論。我認為:和平年代,社會環境良好時,不妨按照

    柏拉圖的方式教;但身處險惡的社會時,可能要告訴孩子真實的世界,哪怕這麼做會

    讓他們覺得恐懼和痛苦,畢竟這也是一種保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扭力扳手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