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多少有點影,不過有很大出入。

    李淵當時做晉陽留守,他手下有一個好朋友叫裴寂,負責管理隋煬帝在太原營建的晉陽宮。

    當時李世民知道隋朝氣數已盡,他就開始和晉陽縣令劉文靜一起準備起事。他們準備的差不多了,李淵還不知道呢。於是李世民找到裴寂,讓裴寂幫忙鼓動李淵造反。於是,裴寂就偷偷找了一些晉陽宮的宮女來給李淵寵幸。

    有一天李淵和裴寂喝酒,喝得暈暈乎乎的,裴寂就告訴他李世民準備造反了。李淵大驚。裴寂說:“我給你找的那些宮女,就是李世民讓我做的。這件事一旦被舉報是死罪。”然後李世民就親自進來說明情況,李淵一開始不允,還想把李世民送官,可最後還是答應了,他說:“我那麼愛你,怎麼肯加害你呢?反就反吧。”於是起兵。

    起兵以後,裴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晉陽宮裡的全部500宮女全都獻給了李淵,李淵也就順坡下驢的都笑納了。

    從這些歷史記載來看,李淵堅守自盜,姦淫宮女,跟酒後亂性沒有關係。他完全是知情的,而且也沒把隋朝的國法放在眼裡。他身為隋煬帝的親表哥,原本就喜歡胡作非為,大不了瞞著皇帝就行了。

    李世民反叛,李淵被動參與,和姦淫宮女的事也關係不大。後人寫小說,把“喝酒”和“幸宮女”兩事聯絡在一起,說是“酒後亂性”從而被裹挾,完全是為了增加戲劇性。

  • 2 # 深夜聊齋

    題主所問的問題,應該是裴寂和李世民設計讓李淵反隋事件,不過,關於這個故事的真偽,現在是存在爭議的。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唐國公李淵和楊廣不止是臣子和皇帝的關係,論血緣,他們還是表兄弟,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是親姐妹。

    不過,李淵作為封疆大吏,肯定也受到了楊廣的猜忌。當時李淵駐太原,而楊廣在太原設有行宮——晉陽宮,並安排裴寂負責管理此宮。當然,裴寂還負責監視李淵。

    然而,讓楊廣萬萬沒想到的是,裴寂最後跟李淵混在了一起,還成了鐵哥們。 看到隋末亂世,天下有變,裴寂便想慫恿李淵反隋。

    李淵雖然有“賊心”,但一時猶猶豫豫,下不了決斷。於是,裴寂便聯合李世民,一起給李淵設下了“圈套”,逼迫李淵就範。

    有一天夜裡,裴寂請李淵喝酒,地點選在了楊廣的晉陽宮中。席間,二人開懷暢飲,不一會李淵就喝高了。

    這時,裴寂招呼兩位美女上來,陪李淵喝酒。李淵喝得爛醉,在美女陪伴下,就誤闖進楊廣的寢宮,在龍床上過了夜。

    第二天一早,當李淵終於看清了這兩位美女的相貌時,悔之晚矣:原來,這二位正是楊廣的寵妃——張妃、尹妃。 眼看木已成舟,李淵只能拉著臉找到裴寂,怒斥他給自己設局。然而裴寂不慌不忙,給他分析了天下大勢,並說:明公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李淵自思已經犯下了滔天大罪,平時他也沒少受楊廣猜忌,於是乾脆就起兵反隋了。這才有了日後的大唐王朝。

    不過,這個故事雖然精彩,但漏洞頗多,很像野史,這時因為:

    第一、李淵不可能糊里糊塗的在皇帝的行宮裡喝酒;

    第二,楊廣在晉陽的寵妃,李淵不可能壓根就不認識;

    第三,裴寂以這種方法逼李淵造反,就不怕李淵日後滅他的族嗎?

  • 3 # 柚子愛歷史

    隋朝到了第二個皇帝,隋煬帝的時候,社會矛盾開始尖銳,因此各地爆發很多起義,李淵就趁機在太原起兵,並趁關內空虛,一舉攻入長安,最終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

    李淵原本和隋煬帝是表親的關係,是隋朝世襲的貴族且官居高位,而隋煬帝楊廣對他也比較器重,讓他鎮守晉陽這個重鎮,可以說是身份顯赫,衣食無憂。那麼為何李淵要反隋呢?

    正史記載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當時李淵駐兵在太原,而太原當時也修建了一座宮殿,叫晉陽宮,李淵擔任晉陽宮的宮監,副宮監由裴寂擔任。那時候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年少氣盛,看到隋朝早已失去民心,就建議李淵起兵,但李淵不敢下決斷,猶豫不決,李世民擔心錯過良機,於是非常著急。而裴寂是李世民的心腹,因此給李世民獻出一計。

    晚上,裴寂就用好酒好菜招待了李淵,李淵心情大好,喝醉後不省人事,裴寂就命人把李淵抬進晉陽宮。天一亮,李淵酒醒得也差不多了,覺得不對勁,猛然坐起,發現身邊還躺著兩個隋煬帝的妃子,而自己躺的正是隋煬帝的龍床。

    李淵知道這絕對是裴寂做的“好事”,於是打算拿裴寂問罪。裴寂給李淵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局勢,便說現在正是起兵的時機,況且就算不起兵,和皇帝的妃子有染,也難逃一死,並告知李淵,李世民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李淵得知李世民竟然有如此野心,被嚇了一跳,不過已經是在同一條船上了,李淵也只能同意。

    我認為這種說法就存在很大問題,在那個時代起兵造反是謀逆大罪,是要誅九族的,怎麼可能因為渴了點酒,睡了兩個晉陽宮的妃子就起兵造反了呢,這也太兒戲了。

    況且,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裡面都說是李世民“首謀之人”,透過聯合劉文靜和裴寂兩個人,共同設謀,最後逼得李淵不得不反,說的李淵好像是酒囊飯袋,我很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事實表明,李世民很可能在貞觀年間對相關“實錄”的修纂工作進行了干預,從而篡改了某些重大的歷史事實。而後來編修的“國史”,以及承用國史的兩部《唐書》,包括宋代的《資治通鑑》皆因襲而不改,致使晉陽起兵和唐朝創立史的部分真相從此湮沒在歷史的塵煙裡。

    後晉劉昫修撰的《舊唐書》聲稱:“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北宋歐陽修等人編撰的《新唐書》也斷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更是斬釘截鐵地說:“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然而,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李世民真的是晉陽起兵的“首謀之人”嗎?

    事實上李淵胸懷大志且城府極深。隋煬帝即位後,因社會上流傳著“李氏當為天子” 的讖謠,導致他對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淵透過“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表示自己胸無大志,躲過了一劫。

    後來隋煬帝窮兵黷武三徵高麗,又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耗費了大量國力軍力,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掬為茂草”。百姓不堪忍受這種壓迫,紛紛揭竿而起, 最終演變為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到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這個時候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非常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處”,隋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所以,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後,“私竊甚喜”,他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父子還廣結豪傑之士,網羅各種人才。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

    在關東群雄互相廝殺無暇西顧之時,李淵也在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他在等待著時機的成熟,而這個時機很快就送到了李淵的面前。

    正當李淵及其子李世民、李建成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 時,617年(大業十三年)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淵對李世民說:“事急矣,可舉事。”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藉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旬日之內募集到數千人。隨後,李淵派人往河東召回其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淵招兵買馬,懷疑李淵“有異志”,便密謀騙李淵父子到晉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不料,這一密謀被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告知了李淵。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五月十七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同時,李淵又設下空城計,“開諸城門”,嚇退了突厥的軍隊。

    再後來,李淵聽從劉文靜等人的建議,制定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戰略。一舉攻入長安,最終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

  • 4 # 奕天讀歷史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這句話用來形容李世民是最貼切不過了。而大唐王朝的建立,自然也不是因為李淵酒後亂性,幸了隋煬帝的宮女,才被迫造反的。實際上,整件事的幕後主謀,都是太宗李世民。而李淵也是不甘屈居人下之人,這才順勢而為,建立了大唐王朝。

    整件事的始末,按照兩唐書的記載,是這個樣子的。

    隋朝末年,煬帝好大喜功,濫用無度,終致民不聊生,義軍突起。風雲變幻之際,李世民覺得正是成就霸業之機,只是呢,苦於沒有機會勸諫其父李淵起兵。

    到了大業十三年,即617年,隋煬帝任李淵為太原留守,負責護衛晉陽宮。當時,劉文靜任晉陽縣令,而裴寂任晉陽宮監。劉文靜與裴寂因為長期留守晉陽,所以,過往甚密。

    李淵到太原後,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有大志,便有意結交,並認識了李世民。劉文靜見過李世民之後,曾對裴寂說:“(李世民)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誇讚李世民可比漢高祖劉邦和魏武帝曹操。

    劉文靜因為和瓦崗李密是姻親,受李密造反牽連,被捕入獄。李世民有意反隋,覺得劉文靜有智謀,就想借機拉攏劉文靜,到獄中探望,並跟劉文靜共議反隋大計。

    劉文靜跟李世民說,他在晉陽當了數年縣令,知道哪些人是豪傑之士。他可以助李世民聚集十萬之眾,而李淵所率之兵也有幾萬,如果能合兵一處,乘虛攻入關中,則可號令天下,帝業可成。

    李世民擔心李淵不同意。劉文靜就告訴李世民,李淵向來與裴寂交好,常常一起在晉陽宮內飲酒。兩人常常是“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奕,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

    根據兩唐書記載,裴寂此時早已經拿晉陽宮女招待過李淵了。而且,裴寂還拿宮女招待過其他達官貴戚。所以,李淵有把柄,這個裴寂也是有把柄的。只是呢,大家一起得利,達成默契,瞞著隋煬帝而已。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文靜算準了裴寂可以勸動李淵。他這才告訴李世民,可以結交裴寂,讓裴寂來勸李淵。

    劉邦當年重任韓信,得了《漢中對》,一統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了《隆中對》,終使天下三分,蜀得其一。而李世民獄中探望劉文靜,得了《獄中對》,才有了一代盛世大唐王朝的開端。

    只是呢,劉文靜善戰有才,但不會玩,這有點類似劉伯溫,就不太討李淵歡心。再加上劉文靜過於善“權謀”,且跟李世民交好,被李淵猜忌,最後被李淵所殺。這導致劉文靜在歷史上,遠遠沒有韓信、諸葛亮和劉伯溫的地位高,名聲響。

    李世民聽了劉文靜的謀劃,為了結交裴寂,先找到了與裴寂有交往的龍山令高斌廉。李世民給了高斌廉幾百萬錢,讓高斌廉約裴寂一起“博戲”。李世民故意讓高斌廉將錢輸給裴寂,而裴寂每次都贏很多錢,“大喜,每日從太宗遊”。魚上鉤了,李世民就告訴了裴寂自己的計劃。裴寂自然是欣然應允。李世民送禮都能送出花樣來,能不成大事麼。

    事情到這裡就好辦了,裴寂約李淵在晉陽宮內飲宴,而且,又叫來了宮女陪侍李淵。等酒喝到酣暢之時,裴寂就將李世民的計劃告訴了李淵,並說:“二郎密纘兵馬,欲舉義旗,正為寂以宮人奉公,恐事發及誅,急為此耳。”之所以說李淵並非酒後亂性才被迫起兵,正是從這裡來的。實際上,李淵早就亂了晉陽宮闈了,而李世民也是知道的。兩唐書對於此事的記載是一致的,只是《新唐書》中說是:“(裴)寂嘗以宮人侍唐公,恐事發誅”。“嘗”,不就是曾經的意思,裴寂和李淵幹這事,應該不是一次兩次了。

    李淵自然是借坡下驢:“我兒(李世民)誠有此計,既已定矣,可從之。”

    這才促成了李淵晉陽起兵。李淵起兵後,裴寂就將整個晉陽宮獻給了李淵,其中包括宮女五百人、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四十萬領。李淵發大財了。

    瞭解了晉陽起兵這段歷史,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後來會發生“玄武門之變”了。

    晉陽起兵,李世民就是主要的謀劃者,而且已經實力非凡了。而李淵也不傻,他也因此擔心李世民會奪位。所以,李淵才故意立了李建成為太子,藉以平衡李世民的勢力。同時,李淵對於李世民和李建成之爭,也是聽之任之。李淵覺得,只有他的兩個兒子互相爭太子位,才能確保他的帝位穩固。

    只是呢,李淵太小看了李世民。李世民能夠促成晉陽起兵,對於帝位那更是志在必得。李建成在被立為太子之時,已經是必死無疑了,除非他才能比李世民高。此時唯一的懸念就是,李建成會死在李淵之前,還是之後了。

    而李建成死在李淵之前,這完全是李淵走錯了一步。李淵在挑起兩子之爭時,也要同時有自己的勢力去打壓雙方,讓兩方保持勢力的相對平衡,誰都吃不掉誰。這種情況下,李淵應該可以在帝位上得以天年。

    而在李淵死後,李世民必然會爭奪皇位,除去李建成,繼承大統。只是讓李淵萬萬沒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提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此時的李淵,也就只能無奈的接受升任太上皇的命運,從此隱居深宮,以宮女為伴了。

  • 5 # 國史春秋

    如果酒後亂性就能建立一個王朝的話,那麼酒鬼無疑就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有出息的一類人了。

    李淵酒後亂性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大業十二年(公元612)的時候,李淵被隋煬帝封為太原留守,成為掌管晉陽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李淵有一個好朋友名叫裴寂,這時也被派往晉陽為官,不過裴寂的官職是晉陽宮監,也就是為隋煬帝管理晉陽行宮的大總管。由於二人原本就交情不錯,因此裴寂就經常在晉陽宮中招待李淵,有時候喝大了就拿為隋煬帝準備的宮女開了心。所以,自古動皇帝的女人,那是十惡不赦的重罪,而裴寂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其實也看到了隋朝氣數已盡,如果處在太平盛世,借他十個膽也不敢。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由於李淵動了皇帝的女人,因此不得已才舉起反隋大旗,最終建立唐朝。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並不是,酒後亂性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上李淵早的欲謀。

    隋煬帝后期,流傳一句“李將代楊”的讖語,為此許多李姓人無辜被殺,雖然隋煬帝還沒有懷疑到表哥李淵頭上,但是已經表現出了厭惡他的神情。這時,有人建議李淵幹一番大事業,但是李淵覺得時機尚未成熟,於是連連搖頭拒絕。因此李淵的日子並不好過,每天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生怕隋煬帝突然拿自己開刀。後來,正好趕上太原地區局勢不穩,一是有一個名叫歷山飛的農民組織在晉陽與長安之間發生了暴動,二是突厥人已經對隋朝虎視眈眈,於是隋煬帝派李淵為太原留守,目的就是平叛和抵禦突厥,李淵如釋重負,馬上溜之大吉。這也為後來的晉陽起兵埋下了伏筆。

    李淵到了晉陽後,馬上將歷山飛消滅,但是在與突厥人交戰的時候卻一敗塗地。如此一來,正好給了隋煬帝治罪的理由,所以李淵不得不為自己前途和命運考慮,因為身為大丈夫,如果死在隋煬帝之手實在心有不甘。從另一方面講,李淵出生於政治世家,對時局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在他看來,隋朝滅亡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李淵才準備反隋。同時身邊的好友及兒子李世民也在極立勸李淵早做打算,李世民自不用說,因為他是李淵的兒子,而兩個好友當然都有各自的打算。

    李淵的兩個好友一位叫劉文靜,別一個就是讓他酒後亂性的裴寂。劉文靜有一個親戚,就是大名鼎鼎的瓦崗寨首領李密,正是因為李密的謀反,所以劉文靜受到了牽連,原本好好的晉陽縣令被一擼到底,而且雖時都有被殺頭的危險。所以劉文靜勸李淵起兵,其實是一方面是為了自保,另一方面想做開國功臣。而裴寂勸李淵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怕因晉陽宮失職被追究責任,二也是想當開國功臣。所以說,所有人都對隋朝失去了信心,同時又各有各自的利益考慮,因此才有共謀大事的壯舉。

    李淵下定決心後,於是開始聯絡天下豪強,為起兵積極做著準備。不過,後來隋煬帝並沒有因對突厥人作戰的失利而降罪李淵,原因可能是隋煬帝已經感覺自己到了眾叛親離境地,很想將這位表哥當做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但是李淵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狀態了,所以只能起兵了。李淵起兵後,馬上奪取了防備空虛的長安,擁立的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當李淵聽到隋煬帝死在揚州的訊息後,馬上廢了幼主,自己建立唐朝,即皇帝位。

    公元618年,李淵開始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六年後統計大業基本完成,由此一個嶄新的王朝步入正軌。

  • 6 # 歷史百家爭鳴

    唐朝是由李淵一手創立的,可是大家多是知道李世民,認為李世民為唐朝建立立了汗馬功勞。也覺得打從一開始李淵的起兵就是因為李世民。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當時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本來計劃已經決定好了,而李淵不知道情況,李世民想要如實告訴他,又害怕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李世民暗地裡與裴寂商量這件事,裴寂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李淵就跟裴寂飲酒,李淵喝酒正開心,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吾愛汝,豈忍告汝邪?”

    由此可見,李淵起兵純屬不知道,是他兒子一手策劃的,這當然不足為信。因為李淵不是傻子,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兒子乾的事情。李淵肯定是很清楚李世民在幹什麼,只是礙於自己是隋朝的官員,不太好直接起兵,只能以這個名頭來騙騙大家。這就跟陳橋兵變一樣,這趙匡胤黃袍加身肯定是知情的,大家只是順水推舟把他抬上皇位。要是他怎麼沒有這個想法,別人也不會這樣做。

    李淵的起兵不是偶然,是他在觀察局勢後做出的決定,喝酒亂性只是個幌子罷了。李淵在官場縱橫捭闔幾十年,政治謀略肯定不遜,他這樣做只是為自己開脫罷了,也反映了李世民的精明能幹,畢竟這是李世民當朝時著的。

  • 7 # 三目巨人說文史

    李淵性格有點優柔寡斷。正因為此導致他明明看到隋朝已經腐敗不堪,依然沒有下定決心起兵;也因為此他在攻打長安的路上遇到挫折,就要想回到幷州;更因為此他沒能及時快刀斬亂麻處理好兒子之間的關係,導致了千古慘案玄武門事變。

    在全國烽火連天的狀況之中,手擁重兵的他難道沒有想過起兵自立嗎?不管為了身家性命,還是為了官仕前途,他都必須去考慮。所謂裴寂一手導演的酒後亂性,不過是促成他起兵的一針催化劑,在整個醞釀起兵的過程當中,算不上一件大事。

    所以說李淵酒後亂性創立了大唐王朝,這個說法太片面。我們反過來說,就算李淵睡了行宮宮女,就算被隋煬帝知道了,他在江都已經寸步難行,又能怎麼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把豬蹄的毛又快又好的弄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