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什麼是思維導圖?
0
回覆列表
  • 1 # 夢歸秦淮

    如果你是剛剛瞭解思維導圖,那麼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層層遞進的分享一下:

    一、如何去閱讀一幅思維導圖

    首先來看中心圖,中心圖代表著中心主題,所有內容均圍繞中心展開。

    其次閱讀主幹,主幹是圍繞著中心主體從不同角度展開的,是核心內容。

    再次閱讀支幹,支幹起說明主幹內容,從右上角兩點方向的第一個分支看起,按照順時針的方向詳細閱讀。

    二、如何去臨摹一幅思維導圖

    在大家繪製一幅思維導圖之前,可以去臨摹一幅比較好的思維導圖,如何去判斷一個好的思維導圖,大家可以遵循以下幾點判斷:結構清晰、色彩鮮明、關鍵詞精煉、有思想內涵。

    透過臨摹可以快速掌握思維導圖的佈局、作者的思想、以及線條和影象的處理。

    三、如何去繪製一幅思維導圖

    1.繪製中心圖

    中心圖在中心位置,大約佔紙張的1/9的部分,內容和主題緊密相關,可以採用直譯、意譯和聯想相關的的方法詮釋主題。運用3種以上顏色。

    2、繪製主幹

    中心主題透過思維發散進行頭腦風暴練習,確定不同角度,一般5-7個分支,分支過多時可採用歸納總結和斷舍離結合方式確定主幹。

    3、繪製支幹

    支幹用於說明主幹內容,注意層次和分類。分類要求覆蓋整體資訊、不交叉、不遺漏。

    4、加小圖示

    圖文並茂的形式,更有利於我們進行回憶,提升記憶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在重點的內容或者是難點的內容上新增小圖示而不是你繪畫的地方,或者是你喜歡的地方。

    5、上色

    上色何時進行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繪製完中心圖就上色,有的人喜歡繪製完整分支再上色,也有人喜歡把所有的都畫完再上色,這個沒有固定的方式,根據大家的習慣即可。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 2 # 毛毛蟲Claire

    很多人寫東西的時候,往往是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該寫什麼,或者寫寫停停,有沒有靈感完全隨緣。這種不連貫的思維方式很難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的。思維有斷層,就導致了文章有斷層。

    這個時候,如果在真正動筆之前能先畫一張思維導圖,那麼上述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會立竿見影地提高分數。一張好的思維導圖絕對會讓你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

    1. 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關鍵點在於“聯絡”。它展示了你的主題(topic)和論點(ideas)之間的聯絡,這種聯絡也反映了你寫作過程中一個有效的思維邏輯。所以,畫思維導圖的時候,要突出邏輯聯絡,文字要儘量簡練,多使用關鍵詞。

    2. 什麼時候能用到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廣泛了,除了在動筆寫作業之前,在以下情況中,思維導圖也是非常有效的:

    聽課需要做筆記時,思維導圖總能讓你高效地記下更多有用的知識點,而且能讓你的大部分精力始終放在聽課上。很多時候,作業要求不僅僅是一個題目,它還會有很多小的要求,這時候你也可以把文字性的作業要求轉化成思維導圖,防止遺漏得分點。在複習考試的時候,一張思維導圖也能幫助你把零散的知識點聯絡起來,從宏觀上做到心中有數,提高你的複習效率。3. 如何構建我自己的思維導圖?

    a. 把主題(Topic)寫在一張紙的中間位置

    b. 用線條、箭頭、框圖或者樹狀圖、魚骨圖來把主題拓展成多個小的方向,清晰地展示出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先後順序。

    c. 別把思維導圖畫成了藝術作品。畫思維導圖的時候,一是要簡潔,二是要快。因為一般我們在構思一個文章的時候,很多靈光乍現的想法會轉瞬即逝,當多個想法一起出現的時候,最好以最快的速度在導圖上把他們聯絡起來。

    e. 別把紙上的面積都用了,留點空白以備以後的修改和新增。

    4. 思維導圖長什麼樣?

    所有Topic的展開方向,都可以歸類為How、Why、Who、What、Where、When。所以,你可以用它們來不斷拓展你的Main Idea。

    5. 舉個栗子

    下面這張思維導圖的主題是“Strategy for Climate Change”。

    可以看到,這張導圖用了好幾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代表了一個大的分類。當然了,裡面那些可愛的簡筆畫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下次寫東西之前,先花一些時間構建一個科學的思維導圖,這會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 。思維導圖中的線條和箭頭,會讓你的文章更加嚴謹、富有邏輯性。

  • 3 # 麥米一粒

    儘管是使用軟體來繪圖,但依然有許多不盡相同的畫法,不同的畫法有不同的繪製順序,有的講究高效整潔,有的講解精細美觀。對於入門級初學者而言,建議從簡單的MindMaster思維導圖開始學起。

    第一步:建立話題中心

    每一個思維導圖都有中心主題,它是系統概括本思維導圖的核心價值,好比一篇文章的標題,其意義不言而喻。本例中,所探討的“高考專業選擇分析”,即為本思維導圖的話題中心。根據其中心,我們可以延伸出許多具體的分支,這些分支正是人類大腦發散性思維的具體表現。

    第二步:確立二級主題

    同樣是關鍵的一步,需要我們在大腦裡反覆構思。比如在做高考專業的選擇分析時,可以將自己喜愛的專業大方向記錄下來,以便進一步展開分析。

    第三步:完善導圖內容

    以每一個二級主題為方向,作更為詳細的分析。比如可以探討該專業下的出路、優點以及缺點。用這樣的方法繪製完成的思維導圖,系統而又清晰,透過比較利弊,有益於篩選出最終的決策方案。

    第四步:思維導圖最佳化

    完成基礎的繪製之後,要將著重點放在導圖的外觀最佳化方面。畢竟,一幅賞心悅目的思維導圖更容易帶來愉悅的感受。因為每個人選用的思維導圖軟體不同,就會導致其效果千差萬變。MindMaster則是一款更適合初學者使用的免費思維工具,內建30種樣式主題,只需一鍵即可換裝,為顏值輕鬆上分。

    第五步:儲存或匯出

    如果已完成上面所有的步驟,就要恭喜你成功入門!看著自己的思維導圖在畫布中,就要想著如何將其儲存或匯出。在MindMaster軟體,你可以匯出諸如圖片、Office、PDF等多種格式。

  • 4 # idea8541

    使用攻略

    3、利用軟體豐富的樣式編輯功能,可以為思維導圖的字型、顏色、邊框、線條、背景等自定義不同的樣式。

    4、繪製完成的思維導圖被儲存到雲端也可以被打印出來,當然也可以被匯出為多種格式的檔案,諸如圖片格式、Office格式、PDF格式等。

  • 5 # 西南校園新鮮事

    百度旗下一款免費思維導圖工具,基於HTML5技術開發的線上版產品,沒有單機離線版,因此每次使用的時候都需要聯網使用。百度腦圖是國內較早的線上思維導圖工具,使用群體較為廣泛,支援實時儲存、作品匯出、自由佈局、內容搜尋、圖片插入等功能。

    百度腦圖內建的功能較基礎,上手容易,適合初學者使用。對於處理複雜的導圖和離線的狀態下,就較為棘手。

    使用攻略

    3、繪製完成的腦圖,會被自動儲存在百度雲端。您也可以將腦圖匯出為TXT、SVG、PNG、MM等格式。

  • 6 # 倚樓屋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型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是模擬大腦神經元的思考方式進行畫圖,在圖文結合的構圖方式下,左右大腦同時進行思考、記憶等行為。

    思維導圖導圖的畫法遵循6要素:

    一、中心圖。中心圖是整個思維導圖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可以直接用圖形表達,也可以圖文結合。

    二、佈局。思維導圖要從右邊二點方向開始構圖,思維模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思路佈局,儘量做到整個構圖佈局和諧。

    三、線條。線條起始要緊密連線中心圖,有弧度,線條弧度的方向要和諧統一;

    根據主線條來劃分顏色,支線條要與主線條顏色一致。

    四、關鍵詞。關鍵詞要簡練,能夠概括中心意思,儘量做到一線一詞;可以用文字表達,也可以純圖形,或者圖文結合。

    五、色彩。色彩明亮、鮮豔,加深、加快記憶。

    六、圖示。很多文字可以直接用圖標表達,圖示的運用可以增強聯想。

    以上就是手繪思維導圖的六要素,思維導圖是一種革命性思維方式,給我們學習、工作提供很大幫助,還可以開發智力。

    平時畫思維導圖可以用專門的軟體,如:xmind,要想熟練的運用思維導圖,還需要平時的多多練習。

  • 7 # 芳香心理

    思維導圖其實很容易畫的,在畫的過程就把思路理清了。

    1.確定主題。

    比如我畫的心理學“知覺”的思維導圖,我會把“知覺”確定為主題,畫思維導圖前需要把知覺這章的內容瞭解清楚,定位好中心主題。

    2.確定內容關鍵字

    主題有那些主要知識點,比如:概念、特性、種類、區別等,這些就是關鍵字,關鍵字再延伸出去,又有次知識點。

    3.畫的順序

    好多人的建議是從右上角的主分支開始,順時針閱讀到左上角結束。

    但是依個人喜好,我仔細看圖的時候,一般習慣先看左邊,我畫思維導圖習慣確定主題後,從左畫到上再到右最後到下,我還喜歡發散性的畫,這和個人習慣有關,我做設計圖時候也是喜歡從左開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顏色選擇

    一個分支採用一個主色調,我覺得思維導圖真心不錯,很多難分辨記憶的知識,畫一畫,瞬間就清楚了。

    我畫的大腦兩半球功能,左半腦邊用紫色(紫色有神秘的意思),左半腦主要是言語功能佔優勢,邏輯、推理、分析我覺得挺神秘的,就用了紫色;右半腦我用的紅橘色(有爛漫的感覺),右半腦主要以空間知覺和形象思維功能佔優勢,畫畫、音樂、想象、情感……很有感性美,就用了紅橘色。

    5.內容的多少

    有的人喜歡分支少的,我比較喜歡畫的簡單些,把每個知識點的主要意思畫出出來,其他內容自然就能串聯起來,缺點就是太過零散;有的人喜歡分支多的,那樣畫的知識點多,更全面更具體,缺點就是太耗時間。看個人喜好啦!

    思維導圖對於理清思路有很好的作用,結合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記憶效果很顯著。

    用手機app軟體就可以畫思維導圖,更方便。

  • 8 # 阿卷ToT

    之前因為想學習畫更為生動的思維導圖,就花了2元鉅款,報了飯糰上的一個學習班。

    沒想到,當我耐著性子不停地翻過往教學內容時,發現這老師怎麼都是發的成圖,有自己的,有學生的,都是高大上的那種,就是不講怎麼畫。

    這不就和那些雞湯書一樣麼,有點誠意,給個勺子好嗎?

    比起這些腦圖大咖的學習團,還是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更為實用。

    這本書不僅解釋了思維導圖的種種原理,而且細緻講解了如何實操,並用很多學員(小學生)的成圖來進行分析和學習,同時也很好地演示瞭如何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對於思維導圖零基礎的人來說,確實能夠收穫許多。

    作者胡雅茹是中國臺灣補習班全腦學習神童計劃講師、柏麥思企業管理顧問,也是超強記憶、心智圖、快速閱覽資深講師。出版過很多學習力和快讀術方面的書籍,並頗受好評。

    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理論解釋、製圖要點、實際運用和相關書籍軟體的推薦。

    首先為什麼要畫?

    簡單明瞭,便於記憶,也能透過自己的思考提高整理總結的能力。

    怎樣畫?

    根據本書,我也嘗試著畫了第一張思維導圖,製圖的相關要點也基本在這張圖上了。

    畫完反思,如果沒有為了便於理解,畫蛇添足,畫了“一層”“二層”“三層”,其實更好,因為這樣的交叉畫法是錯誤的,會干擾、打斷我們的思考。

    而我花2元鉅款看了那麼多成圖的感悟則是,不必要拘泥於這樣一個固定形式,腦洞大開的人會利用圖形來更好地說明問題,並且更形象更直觀。比如某一浪潮席捲而來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就可以畫一個海灘和遠處的巨浪,並輔以文字說明。有創意,也新穎。

    同時,思維導圖的水平思考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寫東西寫多了的人,常會苦惱沒有素材。恨自己當年讀書的時候不夠用功,以至於現在想用例證,還是當年腦海裡記住的那些老掉牙的例子。所以只能從頭再來,積累素材。

    曼陀羅思考法(水平思考)就能夠幫助我們在積累素材上更進一步。就是在一個九宮格內,寫下主題,然後頭腦風暴,展開聯想,並在周圍寫下自己想到的任何想法。這種思考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創意。隨手試了一條,如下。

    我設想的是,如果將所有主題都放在一張Excel內,延伸出的關鍵字互相關聯,那麼,當相同關鍵詞的素材足夠多到一篇文章的時候,還愁不知道寫什麼嗎?也不愁沒有素材了。當然這其中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如何運用?

    起先想學習思維導圖,只是為了更好地讀書,但在本書中,才發現原來不止於此。比如說會議記錄。沒完沒了的會議非常叫人頭疼,經常昏昏欲睡,然後被叫出去買咖啡提神。

    在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中,她提出的建議就是利用思維導圖呈現會議的議題和主要事項,然後記錄參會人員的發言記錄。

    這種方法雖然可能不太適合一些沉悶僵化的會議,但是適合做會議記錄的人拿來用,這樣至少在會議上,自己還能有點樂趣,練習一下如何畫思維導圖。

    工具推薦

    作者胡亞茹也給讀者推薦了一些製作思維導圖的APP,如mindjet、freemind、xmind等。

    之前用過xmind,但是這類工具做出來的導圖雖然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死板,手繪的則更或活潑一些,能引發人的興趣,雖然手繪的可能會因為字型的辨識度問題而降低一部分吸引力。所以就看個人喜好了。

    綜上所述,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很適合入門,當然,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不斷地練習,想要真正學會做思維導圖,還是得一張一張地進行練習。

  • 9 # 四方方的盒子

    思維導圖確實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有助於記憶理解發散思維,並且不會感覺枯燥厭煩,無論是還在讀書還是已經工作了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它。

    怎麼畫?其實心裡有一箇中心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開始畫了,思維導圖就是以一箇中心主題發散開來的。有中心主題的了不知道下一步也沒關係,圍繞這個問題不管是解決方式還是繼續提問,誰都可以是是它的下一級主題。

    實話說這個思維導圖是剛剛臨時想說,有張圖會不會好一點,然後做的。開啟軟體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構思,順著想表達的發散,簡單的就這個意思。

    其實我覺得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方式就有點像大家平時說的走題,說著說著就“走題”了,這也是發散思維呀,總是能聯想到有關但又有跨越的事情,並自己織成一面網,這就是整體了吧,反正不是寫作文,在思維導圖上“走題”挺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霸王別姬》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如此成功,多大程度上來源於楊立新的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