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ET資訊
-
2 # EM-迷失
北愛雖然也有抗爭英國的舉動但多數人已經接受英國統治,早期愛爾蘭是一個獨立王國存在,經過英格蘭入侵和後來英國的的統治形成的一個北愛爾蘭,像現在的南北朝韓一樣,同一民族不同國家,南北北韓是文化和政體相差大,北愛和愛爾蘭相對來說更接近 但英國中央善於挑撥兩地矛盾,許意北愛高層大量好處,就是養了一幫偽軍一樣他們不斷在民間說愛爾蘭壞處
-
3 # 澹奕
北愛爾蘭問題主要還是當年“大英帝國”殖民時代在全球留下的眾多爛攤子中的一個。1921年英國與愛爾蘭簽訂《英愛條約》以來,“北愛爾蘭問題”就一直是個死結。
雖然法律與名義上北愛爾蘭是英國的一部分,但事實上一直齟齬不斷,北愛爾蘭內部分成兩大派別,一邊主張留在英國內部;另一邊主張獨立或者回歸愛爾蘭共和國。
英國統治愛爾蘭島以後,大量英國的新教徒移民到了愛爾蘭北部,然而愛爾蘭本土的凱爾特人信奉天主教,1921年愛爾蘭雖然從英國獨立,但是新教徒佔據主導的北方六個郡拒絕獨立,仍舊留在了英國內部,造成了如今的各種問題。
1603年,英格蘭王國完全控制愛爾蘭,17世紀後,愛爾蘭北部有了大量來自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新教徒移民,透過法律,英格蘭確立了新教徒在愛爾蘭的統治地位。
1801年,愛爾蘭併入英國,1829年,英國頒佈了天主教徒解放法;然而隨著愛爾蘭自治運動的進行,愛爾蘭的新教徒擔心會成為少數群體,最終聯合起來,主張愛爾蘭北部六郡仍舊留在英國。
北愛爾蘭問題的產生,歸根究底還是英格蘭當年的殖民歷史造成,英格蘭移民到了愛爾蘭的土地,卻做著“分家”的事情。
-
4 # 千佛山車神
北愛爾蘭中的愛爾蘭人希望從英國獨立,加入南方的愛爾蘭共和國
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的北部,約在全島面積的1/6,人口約170萬。
北愛問題,是愛爾蘭共和國與英國,關於北愛爾蘭歸屬所爆發的領土爭議。
(愛爾蘭共和國與北愛爾蘭)
愛爾蘭島最早的居民是來自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也就是現在愛爾蘭人的祖先。
從12世紀開始,英國開始了對愛爾蘭的入侵,直到1801年愛爾蘭正式與英國合併。
在1922年之前,整個愛爾蘭島都是英國的領土。因此也有大量的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移居到愛爾蘭島上,其中絕大部分都居住在愛爾蘭的北方六郡中。
歷史進入20世紀後,愛爾蘭獨立運動蜂起。在一戰之後,國力大衰的英國無奈之下與愛爾蘭政府簽訂《英愛條約》,實質上承認了愛爾蘭獨立。
但是由於在愛爾蘭北方六郡中大量的英格蘭人不願意獨立,所以這六個郡就留在了英國,形成了現在北愛爾蘭。
不過獨立後的愛爾蘭共和國沒有放棄對北愛的領土索求,一直堅持北愛是愛爾蘭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北愛內部的愛爾蘭人也強烈要求加入愛爾蘭共和國,甚至不惜發動武裝鬥爭和恐怖襲擊來對抗倫敦當局。(被英美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愛爾蘭共和軍,曾多次發動針對英國的恐怖襲擊)
面對北愛蜂起雲湧的獨立勢頭,英國政府也以保護當地英格蘭人為由,拒絕放棄北愛主權。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鬥爭,也就是現在北愛爾蘭問題的根源。
(象徵著愛爾蘭獨立的紅手旗)
為了解決北愛問題,1998年愛爾蘭自治政府、愛爾蘭政府和英國政府簽訂了《貝爾法斯特協議》,英國和愛爾蘭共和國同意維持北愛現狀
其後,北愛爾蘭組建自治政府,由民主統一黨、統一黨、新芬黨和社會民主工黨共同領導北愛爾蘭。
-
5 # 桃花石雜談
北愛爾蘭問題的起因是什麼?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其中涉及到了大量民族和宗教問題,以及西方人的民族觀問題。來聽石頭君八一八吧。愛爾蘭歷史
說到北愛爾蘭問題,就一定不能不提愛爾蘭的歷史了。首先要明確一點,愛爾蘭雖然地理上和英國非常接近,但愛爾蘭民族和英國的主體英格蘭人是族源非常遙遠的兩個民族。愛爾蘭人是古凱爾特人的一支,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首先從歐洲大陸來到了不列顛島,之後又過了兩百年,凱爾特人又來到了愛爾蘭。也就是說在當時,凱爾特人成了現在英國和愛爾蘭的主人。
但在公元5世紀中葉,在今天德國北部有幾個日耳曼部落開始入侵不列顛島,並在不列顛島南部建立了統治,這幾個日耳曼部落包括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等,後來他們融合成了大家熟悉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就是英格蘭人。而凱爾特人的統治則在不列顛島北部和愛爾蘭島得到維持,後來在不列顛島上的凱爾特人演化成了蘇格蘭等民族,而在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人則演化成了愛爾蘭人。
(愛爾蘭凱爾特人的標誌)
到公元1169年,在征服了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之後,來自歐洲大陸的諾曼人入侵愛爾蘭島,將愛爾蘭島也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在這之後,愛爾蘭曾長期處在英國諾曼貴族的統治之下。但在14世紀黑死病席捲歐洲之後,諾曼統治在愛爾蘭被削弱,愛爾蘭曾一度贏得獨立。不過這次獨立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在16世紀中期,英王亨利八世開始兼任愛爾蘭國王,之後英國對愛爾蘭發動了一系列征服戰爭,到17世紀初,英國最終擊敗了愛爾蘭人的抵抗,部分愛爾蘭貴族逃亡歐洲大陸。19世紀初,愛爾蘭正式併入英國。
愛爾蘭的分裂與獨立而在英國統治愛爾蘭的這幾百年裡,英國自身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英王亨利八世和羅馬教廷決裂,建立了英國的基督教新教,之後多數英華人不再信仰天主教,但愛爾蘭人卻沒有轉向新教,而是繼續信仰天主教。而且在此期間,英國曾向愛爾蘭進行了大量殖民,而這些殖民的結果就是在愛爾蘭北部6郡裡,英華人和受英華人影響改信新教的愛爾蘭人慢慢佔據了多數,而仍然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變成了少數。
(愛爾蘭島根據宗教信仰的不同被分裂成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兩部分)
但在愛爾蘭南部的26郡裡,愛爾蘭天主教徒始終還佔據著絕對優勢。而在英國曆史上多次發生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衝突中,愛爾蘭人也屢屢成為了受害者,所以愛爾蘭獨立運動的聲勢也不斷高漲。最終在1916年4月24日,愛爾蘭人在都柏林等地發動起義,史稱復活節起義。但當時的英國還是稱雄世界的日不落帝國,有著超強的軍事實力,所以起義只持續了6天就被鎮壓。
鎮壓了起義之後,英國將多名愛爾蘭起義領導人處決。但這些人被處決反而更加激發了愛爾蘭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愛爾蘭人獨立的意願反而更加堅定。在1918年的英國大選中,主張獨立的愛爾蘭新芬黨贏得大勝。同時,大批在一戰之中被英國強徵入伍的愛爾蘭老兵退伍返鄉,他們則組建了愛爾蘭共和軍,針對英國發動了游擊戰爭,史稱英愛戰爭。
(英愛戰爭期間的參戰英軍)
這場游擊戰持續了三年,總共造成了差不多兩千人死亡。英國被迫同意愛爾蘭高度自治,但卻限定高度自治區域不包括愛爾蘭北部6郡。針對這種安排,愛爾蘭人中一派支援,一派不支援,他們之間又爆發了一年多內戰,最終接受英國安排的一派獲勝。愛爾蘭也就被正式分成了兩部分,即愛爾蘭自由邦和北愛爾蘭。
(英愛戰爭期間的愛爾蘭共和軍)
1937年,愛爾蘭自由邦透過新憲法,開始正式邁向獨立。到1949年,愛爾蘭共和國正式建立,並脫離英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但愛爾蘭島北部6郡卻留在了英國境內,成為北愛爾蘭。獨立之後愛爾蘭曾經長期不承認英國對北愛爾蘭的主權,北愛爾蘭境內的天主教徒也曾多次發動暴動,反抗英國統治。1972年以後,英國甚至曾長期對北愛爾蘭實行軍管,直到2007年才結束。
而現在愛爾蘭雖然默認了英國對北愛爾蘭的統治,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將其視為自己領土的一部分。比如,現在的愛爾蘭憲法仍然規定所有北愛爾蘭人都擁有完全的愛爾蘭公民權,所以也許愛爾蘭還在期待未來能有機會重新統一北愛爾蘭。 -
6 # 我是朱小萌
北愛爾蘭問題(英語:The Troubles,愛爾蘭語:Na Trioblóidí),簡稱北愛問題,是用來描述從1960年代後期開始,到1990年代後期由1998年4月10日簽訂北愛和平協議中止,在北愛爾蘭發生的包括共和派與保皇派準軍事組織、皇家阿爾斯特警隊,英國陸軍與其他人員的公眾暴力活動,是愛爾蘭的週期性暴力衝突中的最新一輪。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愛爾蘭島是位於北緯50°30′~55°30′、西經5°30′~10°30′的大西洋上的一座島嶼,全島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面積8.4萬平方公里。就是在這麼一座並不太大的島嶼上分佈著兩個國家的領土:一個是愛爾蘭共和國,另一個是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
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一批獵戶從大不列顛島來到愛爾蘭島,成為這裡最早的定居者。公元前6世紀凱爾特人陸續從中歐入侵愛爾蘭,逐漸形成統一的文字和語言,建立起至少五個小王國,他們成為現代愛爾蘭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統一的國家。432年聖帕特里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
愛爾蘭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使隔海相望的英格蘭生出了覬覦之心:1171年第一批英格蘭人登陸愛爾蘭,儘管他們只佔據了都柏林附近一小塊區域,卻堅持聲稱對整個愛爾蘭擁有宗主權。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愛爾蘭國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合併,事實上雙方依然是兩個國家,只是共同擁戴一位君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加大了對愛爾蘭的征服力度,到1801年愛爾蘭王國正式和大不列顛王國組成聯合王國,至此英國完成了兼併愛爾蘭的全過程。
事實上愛爾蘭和英格蘭之間的矛盾並不是從1801年英國正式兼併愛爾蘭開始的,早在第一批英格蘭人登陸愛爾蘭之後雙方就一直摩擦不斷。尤其是在英國宗教改革之後試圖在愛爾蘭推行英國國教聖公會,而愛爾蘭人則堅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愛爾蘭為維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同歐洲大陸的法國、西班牙合作以牽制英國。儘管英國最終戰勝了愛爾蘭、法國、西班牙組成的天主教聯軍,但面對愛爾蘭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抗浪潮還是最終放棄了讓愛爾蘭改變宗教信仰的嘗試。
除了宗教問題之外愛爾蘭和英格蘭的矛盾還集中表現在土地問題上:湧入愛爾蘭的英格蘭地主用種種手段霸佔了愛爾蘭的土地,到十八世紀初愛爾蘭人自己擁有的土地只佔愛爾全部土地的5%。 失去土地的愛爾蘭人苦苦掙扎以求得溫飽,然而在184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是令愛爾蘭人猝不及防:這一年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出現真菌災害,而作為地主的英華人卻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與此同時大不列顛本土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飢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最終釀成了一場持續五年的大饑荒。在這場災難中一百餘萬愛爾蘭人死於飢餓,這令愛爾蘭人認為是英國政府有意識地對愛爾蘭民族進行種族清洗。與此同時一些愛爾蘭人為生計所迫漂洋過海前往歐洲大陸和美國,這些愛爾蘭移民很快接觸到北美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成功經驗,受到啟蒙主義思想的薰陶,而他們也將自己接觸到的新思維傳播回愛爾蘭。在悲慘的現實處境和啟蒙主義思想的雙重影響下愛爾蘭人的民族獨立意識日漸高漲,越來越多的愛爾蘭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
當愛爾蘭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之際大英帝國已不可逆轉地走上下坡路:19世紀70年代英國工業產值在全世界的佔比被新興的美、德兩國相繼超過。1914年英國又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一戰結束時英國已損失了1/3的國民財富和300萬青壯年勞動力,與此同時還欠下美國大量債務。為償還這些債務英國開始徵收苛捐雜稅和濫發紙幣。這一時期各英屬殖民地都掀起了獨立運動的高潮: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要求英國政府給予更多的自治許可權,印度則在聖雄甘地領導下展開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時的愛爾蘭人同樣沒閒著:事實上早在一戰尚未結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發了反英的“復活節起義”,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領導人甚至試圖同德國合作,這令英國政府驚恐不已。
1919年1月21日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的愛爾蘭共和派議員在都柏林通過了國家獨立宣言、組建了愛爾蘭議會,隨即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立即撤出愛爾蘭。剛經歷完一戰的英國國力大不如前,儘管英國政府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進行了鎮壓,但很快陷入愛爾蘭軍民的游擊戰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國——愛爾蘭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英國的直接統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成為和加拿大、澳洲一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自治領。但愛爾蘭東北部的6個郡由於地緣上距離英國較近,受英國文明影響較深,以致於早已皈依英國國教,因此仍舊留在英國版圖內,英國的正式國名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更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部分愛爾蘭共和軍官兵對北愛爾蘭留在英國深感不滿,他們選擇拿起武器不斷在北愛爾蘭地區給英國製造麻煩,成為了今天北愛問題的根源。
自1920年代愛爾蘭共和國與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分治以來北愛爾蘭就不時會有愛爾蘭共和軍主導的動亂事件發生:1940年代共和軍有一場簡短而成果有限的戰役,在1950年代另有一場流產的戰役,但在1960年代以前北愛爾蘭仍相對比較平靜。北愛爾蘭問題真正開始廣為人知的是在1968年:北愛爾蘭民權協會借用了美國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民權運動的語言和標誌發動了一場和平民權運動,該運動旨在為北愛爾蘭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民主派爭取權益。相比愛爾蘭共和軍的武力對抗而言:看起來相對溫和的北愛爾蘭民權運動在一開始受到北愛爾蘭總理特倫斯·奧尼爾的支援,但這引起了已皈依英國國教的人士的不滿,隨即兩派人馬爆發了暴力衝突。這時本已日漸平息的愛爾蘭共和軍開始出面支援北愛爾蘭民權協會並計劃展開新一輪攻勢。1969年局勢進一步惡化:當年一月在一場“人民民主”組織從貝爾法斯特到德里的遊行遭到擁護英國王室的”保皇派“的襲擊,該事件迅速發酵並引發了多地的騷動事件:從1969年8月14日開始貝爾法斯特、牛裡、斯特拉貝恩等地陸續爆發教派衝突。此後在1970年至1972年間北愛爾蘭經歷了政治暴力活動的大爆發並在1972年到達頂峰——近500人喪生。1969年下半年成立的臨時派共和軍因為對保皇派和警察襲擊天主教社群後的反擊行動中更富攻擊性和戰鬥性而站穩腳跟,在1972年臨時派共和軍打死100名士兵、打傷500名、進行爆炸1300多次,在這一過程中也導致了大量平民喪生。在1972年7月的血腥星期五事件中22枚炸彈被安放在貝爾法斯特市中心。在1972年6月原先的正統派愛爾蘭共和軍停止了他們的戰鬥活動,而1972年6月共和軍則決心繼續戰鬥到愛爾蘭統一的目標實現。
針對臨時派共和軍的襲擊主張同英國聯合的已皈依英國國教的保皇派人士也成立了阿爾斯特志願軍與新成立的、阿爾斯特防衛協會等準軍事組織。在對臨時派共和軍的反擊中保皇派準軍事組織直接將天主教堂等同於臨時派共和軍而進行無差別的屠殺,而臨時派共和軍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報復行為:1976年1月臨時派共和軍為報復六名天主教平民被保皇派殺害而在1976年進行了金斯米爾大屠殺,在這次屠殺行動中10名新教徒平民被機槍掃射致死。在一次次民族教派衝突中臨時派共和軍和北愛爾蘭保皇派準軍事組織都因對平民的屠殺之舉而臭名昭著,而早已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也聲稱對北愛爾蘭擁有主權,這讓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分離勢力實際上擁有一個外部靠山。1998年4月10日英國與北愛爾蘭衝突各派終於達成《貝爾法斯特協議》:北愛爾蘭地方政府擁有了更大的自主立法權,同時與愛爾蘭共和國的經濟與文化往來也得到加強。該協議實際上是英國政府對北愛爾蘭當地的民族派的妥協之舉,事實上加強了北愛爾蘭的相對獨立性,同時北愛爾蘭同愛爾蘭共和國的聯絡得到加強也勢必會對北愛爾蘭的局勢構成影響。
回覆列表
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問題由來已久,這過程中產生了不少血腥衝突,也簽訂了不少協議。其實,衝突的“前線”是在北愛爾蘭地區,即那裡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衝突。這篇回答僅供你快速掌握該地區衝突的來龍去脈:
1、宗教
今天的愛爾蘭有史以來是個天主教國家,人們都是天主教徒。
而從屬英國的北愛,則與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一樣,多信奉新教,因為北愛人民的祖先多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移民後代。
2、為什麼原來的愛爾蘭會一分為二?
愛爾蘭本是英國最早的殖民地之一,早在12世紀早期英國就已經控制了愛爾蘭。自那以後,愛爾蘭人民的反抗就沒有停過。
當時,英國殖民者在統治阿爾斯特省(今天的北愛地區)時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不佳。為了加強統治,英國殖民者決定將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新教徒移民至阿爾斯特省,並霸佔了那裡人民的土地。
移民政策取得顯著成果。到18世紀初期,阿爾斯特省僅有5%的土地仍掌握在天主教徒手中。
1801年經王室同意透過《聯合法案》,愛爾蘭成為英國的一部分。
因為受到法律法規的歧視和壓迫,天主教徒奮起反抗,但很快就被英國警察和軍隊鎮壓。因此,愛爾蘭獨立的情緒越來越高漲,英國對愛爾蘭的管控面臨越來越多挑戰。
經過戰爭,英國和愛爾蘭在1921年達成協議,同意愛爾蘭獨立,唯一條件就是把阿爾斯特省納入英國版圖,理由是阿爾斯特省有很多是新教徒的後代,與英國聯絡較緊密。
雖然這一條件遭到愛爾蘭的激烈反對,雙方還因此又一次經歷了戰爭,但仍沒有改變結果——愛爾蘭獨立,但被一分為二。
3、 北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訴求分別是什麼?
天主教徒想要北愛迴歸愛爾蘭,而基督教徒則想要北愛與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一起留在英國,因為基督教徒在歷史和文化上與英國的聯絡更加緊密。
4、衝突是宗教導致的嗎?
實際上,是社會和文化因素導致了衝突發生。
雖然有所不同,但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信奉同一個主。
歷史上,天主教徒多貧窮、受到壓迫,失業率高;而基督教徒則是“上等人”,有體面的工作,較高的薪酬和光明的前途。
在愛爾蘭獨立後,北愛地區的天主教與基督教徒多次發生衝突,尤其是在1968年前後。
血腥衝突爆發後,英國警方逮捕了滋事的恐怖分子和殺人犯,但僅把他們關進監獄,不受審,而且逮捕的多是天主教徒。這引起了北愛天主教徒的不滿。
因此,導致衝突是由文化、社會、歷史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宗教。
5、北愛的天主教徒為什麼不移民愛爾蘭?
很多人確實選擇了移民,但對很多北愛的天主教徒而言,他們面臨的問題太複雜,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則太簡單。
第一,北愛天主教認為北愛這片土地是屬於他們的,他們想要奪回土地,而不是簡單地離開。
第二,北愛地區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衝突僅侷限在小範圍內,大多數人都是透過電視和新聞了解衝突的。衝突多集中在首府貝爾法斯特和倫敦德里,這兩個城市都是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