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花石雜談

    日本天皇的歷史其實並沒有2000多年

    從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以來,日本確實在名義上沒有發生過改朝換代。但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到現在也只有1500年左右,而日本大和國真正統一日本的主體也就發生在公元六世紀,之前日本列島基本是被不同的部落所統治,根本談不上天皇的統治。

    只是在六世紀大和國統一日本主體之後,日本才進入了天皇直接統治的時期。那為什麼日本現在的史書說首任天皇(神武天皇)的統治始於公元前660年呢?因為公元六世紀日本從中國學到了漢字之後,日本人開始嘗試把自己歷史上的創世傳說整理成文字歷史。公元八世紀初,日本最早的兩部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問世,在其中將神話傳說當作歷史寫成文字,而後世的日本學者根據裡面的內容進行推測,說日本首任天皇出現在公元前660年前後。

    傳說裡的日本首任天皇神武天皇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什麼可信性的,因為這兩本“史書”裡說日本首任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從其父母那輩開始,幾乎所有祖先都是神仙了。所以基本上關於神武天皇的故事,還屬於神話傳說的一部分,類似於中國的伏羲女媧之類的傳說。而前文說了,日本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神武天皇之後1200多年才開始,所以現在根本無從考證,恐怕未來也永遠不會成為信史。

    日本統一後也不是一直由天皇統治

    第二點是天皇直接統治日本的時間其實很短,這個短其實短到還沒有一箇中國朝代的時間長。日本主體的統一其實始自公元646年的大化革新,這一年日本孝德天皇釋出《改新之詔》,終結了日本的部落政治,開始建立封建國家。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這個孝德天皇才是日本真正的首任天皇,但在今天的日本史書裡,他已經被排到了第36任天皇了。

    大化革新的主力軍,後來的日本天智天皇

    大化革新之後150年還不到,日本就出現了所謂的攝關政治,即外戚干政。公元794年開始,天皇的實權就落到了不同的外戚貴族的手中,而且很快制度化,一直持續了將近四百年。這期間其實每換一個外戚貴族就等於改朝換代了一次。而到了公元1192年,就開始了日本著名的幕府時期。日本幕府總共持續了682年,期間有過三次重要的更替,分別是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差不多也是二百多年改朝換代一次,其實跟中國改朝換代的頻率幾乎一樣。

    幕府時期各派將軍的相互攻伐才是日本歷史的常態

    再往後就是大家熟悉的明治維新了,天皇又以君主立憲的名義贏得了幾十年的實權,但二戰之後又被剝奪。所以縱觀日本歷史,真正由天皇統治的時間,其實只有二百多年,其它時候天皇只是一個象徵,跟中國的孔府在很多時候作用差不多,誰掌權了就支援誰,誰厲害了就為誰站臺,實際的統治權跟他是無關的,因此天皇一直存在並不代表日本沒有經歷過實質性的改朝換代,其實日本的改朝換代是跟中國一樣頻繁的,如果再考慮到日本狹小的領土,其實改朝換代的頻率是比中國高許多倍的。

  • 2 # 劇透歷史

    日本2000多年來,皇統一直在天皇家族中傳承,從未改朝換代,這便是日本引以為傲的“萬世一系”。 縱觀日本的歷史,天皇世系雖然一直傳承,但實權卻並非自始至終都掌握在天皇手中。先是藤原氏以外戚的身份攝政,接著上皇、法皇以尊長的名義掌權(天皇退位稱為上皇,退位的天皇出家後稱為法皇)、隨後又有平清盛、源賴朝開創武士集團架空皇權實行徵夷大將軍專政的幕府制度。2000多年來,除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野心膨脹被追封過“天皇”稱號,還有織田信長被傳言要廢除天皇、將軍二元統治體制外,外戚集團和其他武士群體無論權勢如何鼎盛,都未曾起過問鼎皇位、取而代之的念想。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天皇家族二世、三世……萬世連綿不絕,皇位傳承如此得穩固呢? 解答這個問題這就要從日本的地理環境特徵說起。日本列島四面環海,較少受到外界的干涉影響,由此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自守的空間。自西南延伸至東北的列島群多為高山峽谷、丘陵縱橫,複雜崎嶇的地理造就了一個個分裂的聚居點,難以透過政治體制、經濟手段、軍事武力實現對全日本的長久有效控制。即使日本古代最為集權的德川幕府時代,各地大名(諸侯)也享有對自身領地很大的自治權,幕府將軍遠未達到“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的中國式大一統封建專制地位。如此,用什麼去統合列島上星羅棋佈的各地豪強勢力呢? 答案是——宗教。通過歷史記載,中國西漢至曹魏時期,日本尚處於巫神掌權的初始階段,中國和日本的歷史材料中均有女王“卑彌呼”的記載,這個卑彌呼就是以巫師的身份藉助和上天的對話來統治部落的民眾,這一套把戲中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不怎麼玩了,可見當時日本的原始性。考古領域通行的觀點認為,天皇家族就是起源於今天日本九州島的強力土豪勢力,依靠武力、聯姻、結盟等手段逐漸發展到了本州島今天京都府一帶的區域。於此同時,原始的宗教也發展成了稍有系統的神道教,深入到列島民眾的生產生活中,各地神社林立,一座山、一個人、一棵樹、一塊石頭皆可附身為神,800萬天神護佑著日本列島。 天皇家族壟斷著宗教的特權,是全日本百姓頂禮膜拜的物件,是日本列島的精神象徵。皇權可以旁落、實權統治集團可以更迭,但百姓對天皇宗教般的信仰不可以轉移,外戚、上皇、幕府將軍,甚至明治維新時期的內閣政府,還有二戰後管理日本的麥克阿瑟,都不願意冒著被推翻的危險打破天皇的神權政治體系,還在有意無意間藉助天皇宗教的權威“間接”管理民眾、治理國家。這也是天皇家族在日本延續不斷的根本原因。

  • 3 # 閒看秋風999

    請首先記住一個詞:幕府。幕府原意是古時候將軍們的營帳,後來成了日本古代的一種政治制度。

    日本天皇能夠綿延千年的奧秘不是因為天皇統治本身如何高明,得民心,順民意,體恤民情,政治清明所致。

    也不是日本皇帝比中國皇帝多勤奮、睿智、聰明。 那麼日本天皇沒有改朝換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幕府制。

    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 幕府將軍不僅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進行對國家統治,有時候甚至直接任命天皇。

    所以說,日本天皇在幕府制度中,只不過玩偶,能不能延續,由誰來繼承,也就無關緊要了。所以就沒有改朝換代的說法。

    日本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

    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三個幕府時期,即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這才真正是日本的改朝換代。

    日本幕府制開始於1185年 1867年明治維新結束,歷時共682年(並非千年),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日本特色的一種的政治體制。

  • 4 # 楊早講史

    【一句話答案】讓日本換天皇,就跟讓歐美人不信上帝一樣難。

    安利一下大江健三郎,日本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卻和第一位川端康成可以說截然相反。川端是典型的日本古典文學風格,寫作遠離政治的文學,認為政治會汙染文學;而大江從青年時代就深受存在主義影響,主張“介入文學”,表現出積極的現代性。大江的文學主題和思想之重要一點就是批判“天皇制”。

    日本的神道教信仰下,天皇是日本唯一沒有姓的人神,是神的子孫和來帶領眾人的使者。正是這樣“萬世一系”的神道教信仰傳統,將宗教信仰以為政治的來源,才使日本自古以來即便將軍、大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不少,但奪權有、篡位無,只有權力,沒有名分。就跟對歐美人說讓他殺了耶穌一樣,不嚇死他才怪。天皇就是日本的根本象徵,是日本國民的共同認同。

    (昭和年代觸碰天皇照片都是禁忌)

    大江是罕見的堅決批判和反對“天皇制”的日本人,“對於作家而言,天皇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課題”,“以天皇制意識形態為軸心的,代表日本國家本質的這種權力意志,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沒有改變過”。大江認為正是絕對天皇制和之下的皇國史觀,發展到極致才形成了國家主義到軍國主義。“至高無上的天皇制社會倫理,如同一根棒子一般從上往下地紮了下來……戰爭期間,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被扎著那根棒子”。

    (神道教的神社)

    以天皇製為中心形成了日本的整個信仰到歷史觀、倫理道德,所以天皇制是很難廢除的,即便現在變成了無實權的君主,依然是日本精神上的象徵。

    明年日本又要換天皇了,大家留意一下哈。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天皇統治日本2000多年之說出自日本人自己的神話傳說,日本有文字記載的確切歷史至多追溯到相當於中國隋唐時期,距今大約1000多年,所以對日本天皇是否真的統治這個國家2000多年姑且存疑。不過自從日本有文字記載的確切歷史以來日本皇室的確出自傳承著同一血緣的同一個家族,而在東亞大陸上這1000多年間中國、北韓半島、越南等國無不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那麼日本皇室何以能如此長壽呢?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日本皇室一直不間斷的傳承至今,但在日本歷史上絕大多數時候皇室其實是不掌握國家實權的。在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的平安時代日本出現了以外戚貴族藤原家為核心的攝關政治:所謂攝關——攝指的是攝政,也就是在天皇年幼時輔政;而關指的是關白——所謂關白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稟報奏報的意思,然而實際上的權力絕不僅止於此。天皇年幼藤原家就為攝政,天皇成年後就為關白逐漸成為定製。以中國的傳統視角來看:平安時代藤原家的攝關政治其實就是典型的外戚專政,所不同的是中國歷史上掌權的外戚要麼隨著小皇帝的成年而被打壓,要麼就索性取而代之成為新皇帝,然而在日本攝關政治卻成為一種長期性的定製,於是皇位和皇權出現了分離。

    攝關對天皇來說等於將政權拱手相讓,天皇自然不甘心此種局面,於是天皇發明了院政與之抗衡:院政始於白河天皇時期——白河天皇在位13年,他於1086年主動退位,傳位給太子崛河天皇,新天皇當時只有8歲,白河天皇退位後就出家為僧,成為法皇。法皇以太上皇的身份設立院廳繼續執政——由於在此前的孝謙天皇到桓武天皇時期以藤原家為首的世家貴族勢力和寺院僧侶勢力長期爭鬥,而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後為打擊佛教勢力對朝政的干預重新提拔重用藤原家,可時過境遷之後藤原家開始尾大不掉,於是白河天皇此舉實際上是皇室和寺院僧侶勢力結盟對抗以藤原家為首的世家貴族。由法皇親自輔佐新天皇也避免了藤原家利用天皇年幼之機專擅朝政。此後鳥羽和後白河天皇也仿效此舉,於是日本政壇出現了攝關和院政博弈的局面。而正是雙方的對立使後來日本歷史的主角——武士階層登上了歷史舞臺。

    隨著大化改新中效法大唐文明創立的半天制度的崩潰,在日本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莊園主。他們為了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將領地內的部分人武裝起來形成最初的武士。到11世紀武士已經成為日本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並被分割為兩大集團:桓武天皇的後裔桓武平氏和清和天皇的後裔清和源氏。兩大集團開始了爭奪政權的鬥爭,經過長期的鬥爭後平氏家族在其領袖平清盛的帶領下擊敗源氏,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儘管平清盛作為日本首位掌握政權的武士不僅控制了西日本半壁江山,而且積極開展對宋貿易,積聚起了大量財富,並獲得了外戚的顯耀地位,開啟了武士執政的先河。然而平清盛其實是從武士身份起家而積極向朝廷貴族靠攏——他最終其實和之前的藤原家攝關政治一樣是在朝廷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1185年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擊敗平家和源氏內部的反對勢力後開創了鎌倉幕府政權,這標誌著武士階層正式在朝廷之外成立了自己的政權架構而不再是融入朝廷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至此以天皇為核心的京都朝廷已淡化成為僅僅只具有象徵性質了,國家軍政大權完全操之於由武士階層創立的幕府手中。

    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賴朝死後他年僅十八歲的兒子源賴家繼任新一代幕府將軍。源賴家對弓馬之術頗為精通,不過個人武藝高超的他卻缺乏其父的政治謀略和權威。更重要的是其母即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1156~1225)當時四十四歲,正當虎狼勇武之年,況且這位北條政子打小就是當地出名的女漢子,在源賴朝創業的過程中她也是鞍前馬後立有軍功。初掌政權的源賴家試圖透過重用其岳父比企能員的勢力來擺脫母系家族對自己的控制,北條家族作為應對之策:由家臣們推出十三人合議制,抑制賴家專政獨斷。賴家希望嫡子一幡成為下任將軍,而北條氏則支援其弟千幡(源實朝)繼任。建仁3年(1203年)賴家急病命危,比企氏與北條氏的衝突爆發。比企氏組織討伐北條氏的計劃失敗,謀逆的比企氏一族被滅(比企能員之變),一幡也同樣被害。賴家痊癒後聽聞妻兒慘狀,大為震怒,但當時北條時政已經大權在握,賴家被剝奪將軍之職,流放到伊豆修禪寺(靜岡縣伊豆市)中幽禁。翌年被北條氏派遣刺客暗殺,法名法華院殿金吾大禪合。源賴家的長子一幡在比企能員之變中被北條氏殺害,三子榮實死於暴亂,四子禪曉被北條氏刺客殺害,次子公曉起初歸隱出家,1219年他20歲時由於刺殺其叔父實朝而被定罪處死。女兒竹御所在32歲時難產,母子具亡。由於同母弟源實朝沒有子女,竹御所去世後源賴朝的血脈完全斷絕。至此鎌倉幕府儘管名號未變,但實際掌權的已不是源氏後代,而是擔任幕府執權的北條家。

    在鎌倉幕府內部這場源氏家族和北條家族的權力鬥爭中京都朝廷也想趁機渾水摸魚:承久三年(1121)後鳥羽天皇號召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在北條政子的鼓動下鎌倉武士集結起十九萬大軍,最終挫敗了萬餘名朝廷軍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幕府就佔領了京都、設立了新天皇,將後鳥羽天皇流放,參與反對幕府活動的貴族和武士被悉數處死。此後幕府在京都設六波羅府,由六波羅探題負責京都治安和監視朝廷。天皇失去了掌握軍隊的權力,也失去了奪回朝政的可能。此後幕府的地位進一步上升——任何力量若要挑戰幕府的權威,哪怕是天皇也被認為是叛逆不道,在日語中出現了“天皇御謀叛”一詞。在和皇室作戰前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甚至放話道:“天皇陛下既然好戰,那我們就獻上十萬大軍作戰給陛下觀看”。但也該看到:這些實力派新興武士的內心深處雖藐視皇室的軍事實力,但對其殘留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始終有所忌憚:皇室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在此後七百餘年的幕府時代其實一直存在——儘管新興的武士政權可以架空皇室,但卻沒任何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廢黜皇室。北條義時本人就時常害怕遭受天譴,他甚至偶爾會魂不守舍——曾因一個霹靂震壞府上的廚房而特地向幕僚諮詢吉凶。

    即使在鎌倉幕府滅亡後也只經歷了一小段時間的天皇執政時期,隨後不久新的室町幕府重新架空了皇室的權力。室町幕府末期已無力控制地方上的武士集團,於是地方上的諸侯大名勢力紛紛崛起並相互征伐,這段歷史時期因此被稱為戰國時代。在戰國時代後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梟雄相繼崛起,最終由德川家康終結了長年的戰亂,開創了新的江戶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867年11月15日,可以說從1185年源賴朝開創幕府政權到1867年江戶幕府壽終正寢這近七百年時光裡國家軍政大權一直掌握在幕府手中,然而天皇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卻從沒任何人試圖挑戰。由此形成了至尊者並非至強,至強者並非至尊的狀態。問題在於:在這近七百年時間裡經歷了鎌倉、室町、江戶三代幕府更迭,無數盛極一時的諸侯大名都在歷史長河中被淘汰出局;而看似脆弱的皇室卻能一直傳承下來又是為什麼呢?

    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天皇為建立像中國唐朝一樣的中央集權制帝國所做的一次努力——在此之前日本實際上是由原始部落形態向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過渡,以蘇我氏為首的各部落氏族首領擁有極大的權力。大化改新後日本效仿大唐培養了一個職業官僚階層以代替以前的各氏族首領,建立起三省六部的中央集權制度。然而日本畢竟不是唐帝國——大化改新時日本的氏族貴族勢力仍相當強大,以致於他們與生俱來的驕傲與光榮即使在皇權面前也能光芒四射。如果將國家比喻為一家公司的話:那麼日本的貴族階層就是這個國家的集體股東,天皇只是世襲的貴族領袖,遠未達到中國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程度;而中國皇帝則是國家的唯一股東,事實上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以來中國的貴族階層就處於日漸消亡的狀態。儘管在古代中國也存在門第高低之分,但這只是一種世俗觀念,真正能對國家政治產生影響的貴族階層在中國是不存在的,帝國所有子民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皇權可以讓人生,讓人死,可以讓混跡街頭的韋小寶一夜間飛黃騰達,也可以讓一個偌大的鐘鳴鼎食之家頃刻間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事實上日本的貴族政治是一把雙刃劍:儘管它削弱了皇權的存在感,事實上即使在號稱天皇具有實權的年代也是會受到周邊貴族勢力的種種牽絆,但另一方面它也使處於嚴格的等級制度下金字塔最頂端的皇權充滿了浪漫與神秘的色彩。中國皇帝選擇了追求不受制約的無限權力,於是就必須削弱貴族的力量,消解等級秩序,實現“在皇權面前人人生而平等地為奴”。這樣做的結果卻使皇權直接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由於古代中國大一統的集權體制下皇權和民眾之間缺乏像歐洲、日本那樣的貴族階層作為中間角色,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將自己生活的不如意都視為是皇帝施政的錯誤。而在歐洲、日本直接和民眾發生關係的並不是一國之君,而是封建制度下的當地領主,可以說對古代的日本人而言:天皇更像是一個傳說中神一般的存在。由於不和民眾發生直接接觸,因此也難以和民眾產生直接矛盾,而在日本嚴酷的等級制度下皇室和掌握實權的幕府基本都能守住自己的本分:皇室不會逾越血統與門閥的限制而肆無忌憚擴張自己的權力,而幕府也不敢逾越血統取皇室而代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日本皇室的長壽正是因為其長期遠離國家實際政治中心因而得以避免捲入太多紛爭的緣故。

  • 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自古人人都想當皇帝,因為皇位至高無上,擁有最高的權力,以及隨之而來的財富,尊敬和女人。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更替頻繁,自始皇后,國祚最多者不過三四百年,然而日本天皇統治日本卻超過2000年,這是為什麼呢?

    小編以為天皇能穩坐日本頭把交椅的長達2000年,必定是有著自己的原因。

    首先,日本天皇沒有實權,不會干涉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比如日本古代的幕府政權)

    2000多年前,日本神武天皇(據說是徐福)建國,日本皇室一直綿延至今從未被推翻過,很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天皇很長一段時間不掌實權,只是作為國家象徵存在,就像一個國家的吉祥物一樣,當然沒人推翻

    其次,日本天皇在民間威望極高

    日本國民心中,早就將天皇看做是太陽神之子,也就是說天皇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神。日本民眾不敢加害天皇或者取而代之,舉個例子,12世紀末,掌握實權的幕府將軍源賴朝去世,天皇聯合中下層人士準備絞殺幕府勢力,重奪實際大權,最後密謀被洩露,源賴朝的兒子賴家率領軍隊攻進了京都都城,並且派兵佔領了整個皇宮。但是即使這樣,也沒有一個人敢叫囂說要殺天皇,賴家也只是將天皇流放,然後還是找了一個天皇的直系後代繼承帝位,在如此優勢的情況下,賴家還是不敢殺害天皇。

  • 7 # 溪風332

    古代日本和中國有時一樣。天皇不過是權臣玩弄的物件。如果你廢掉天皇。自己就在大家的對立面了。立著天皇對自己有好處。近代日本把天皇神話。也是一種權術。一種政治需要。現代日本。有沒有天皇無所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欠交通銀行信用卡二萬四千三個月沒錢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