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皓月千山
-
2 # 度度狼gg
事實上,英國的堅持對二戰作用很大。
作為老牌的殖民強國,當時的英國還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從北非到亞洲的印度,從南非到澳洲,英聯邦成員國不光數量較多,地理和戰略位置也極為重要,而英國王室和政府的態度,基本就能影響他們的態度,從而讓反法西斯聯盟穩固並且壯大。
如果埃及不是英華人守住,印度不是英華人守住,德日軍隊可就在中東會師了,再拿到他們缺乏的石油,那還了得?如果澳洲不是英聯邦的鐵桿,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怎麼會有這麼好的陸上基地,連遙遠的加拿大都沒閒著,既出兵又幫著關押德國俘虜。所以說,英國自身國土雖然不大,卻因為歷史原因,在很多方面對盟國用處極大。
盟軍想開闢第二戰場,英國也是最合適的前進基地,之前美英聯軍以為透過義大利就可以讓德軍西線崩盤,事實證明沒有卵用,德軍牢牢守住了義大利北部山脈,聯軍威脅不了德國本土,必須經由法國平原,沒有英國的諾曼底登陸是無法想像的。
盟軍的軍事主力是蘇美,所以對英軍的戰鬥力別太苛求了,他們要是能行,法國也不會那麼快失敗。
-
3 # 斯圖嘉特
二次世界大戰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關於這段戰爭史作為現代人已經很少有關注的了。對於那個時代湧現的英雄人物也早有定論。現在一些人研究二戰樂此不疲,一方面是因為二戰所涉及的政治,經濟,外交,社會,軍事,道義,人性等各種要素重疊交織,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英雄情結,在二戰名將如雲的戰場上,波雲詭秘的政治舞臺上,我們可以找到這樣的人物。
如何看待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老牌兒帝國主義國家在二戰中的表現早已見不到昔日“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了。戰前經濟蕭條把它折磨得幾盡瘦骨嶙峋,派往法國的遠征軍遭遇“滑鐵盧”。被迫從敦刻爾克撤往英國本土。緊接著不列顛空戰爆發,各大主要城市均遭到猛烈轟炸。這變相宣告了張伯倫政府對外政策的失敗。但英華人還是有著紳士風度的,推選了丘吉爾這個力主抵抗的鐵腕人物。這一次國家與人民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丘吉爾對納粹暴政說:“NO”!
我們發現,在整個二戰程序中總有一些關鍵時刻。這些時刻往往是戰爭的轉折點。就在皇家空軍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即將斷裂時。英軍主動出擊,轟炸了柏林,這給了希特勒極大的震驚。於是他改變了征服英國的主意和計劃——英國得救了!
英國在北非戰場上經歷了勝利——失敗——勝利的過程。首先打敗了義大利,又敗於德國的隆美爾,最後在美軍的配合下俘虜了德軍13萬人。北非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皇家空軍和海軍的支援。人們只看到蒙哥馬利阿拉曼反攻的勝利,更應該看到蒙哥馬利身後這兩隻無形的巨手。
盟軍反攻階段,皇家空軍參與了德累斯頓大轟炸,柯尼斯堡大轟炸。以牙還牙,這應該是對德國轟炸英國本土的報復行動之一……
戰爭接近尾聲,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相當大一部分德軍官兵拼命向西逃竄,不是為了抗擊英美軍隊,而是為了投降。英華人對待德國戰俘是很“紳士”的(按照國際法行事)。這一點德國士兵最清楚。當然黨衛軍除外。戰爭結束後,曼施坦因寫信給蒙哥馬利。告訴他藏身地址。不久,曼施坦因被英軍帶走。坐了幾年牢後,曼施坦因被釋放。
總之,英國在二戰與法西斯軸心國的較量中還是起到了較大作用的。與昔日那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國時代的英國相比,的確是黯然失色了不少。但作為佔領柏林的四個國家之一,其在二戰中的作用也就不言自明瞭。
-
4 # 國家人文歷史
一、軍事打擊
英國在軍事打擊方面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海軍上,英國海軍是近代海軍經過一百餘年的建設後打造而成的,實力非常雄厚。英國海軍在海上全力對抗德意兩國,保證了反法西斯同盟在大西洋、地中海的制海權,這個貢獻是非常大的。其次英國的空軍發揮著戰略轟炸和前線制空權爭奪的作用,主要是夜間轟炸和對德國重要地區轟炸,炸燬德國軍備製造基地和鐵路等交通幹線,在作戰和防禦策略上發揮重要角色。還有陸軍,雖然陸軍兵力不多,但也是盟軍中第四,在北非戰場它打敗了沙漠之狐隆美爾的軍團,在緬甸地區起到了牽制日軍兵力的作用。
二、物質支援
英國對盟國在物質方面的支援功勞也是很大的,在蘇聯對德宣戰後,英國便第一時間援助蘇聯,支援了大量物資武器給蘇聯,包括軍用艦艇、大量醫療器械和藥品等。
三、運輸及封鎖
由於英國的海上力量強大、地理位置優越,盟軍的護航任務幾乎全部落在英國肩上,為盟軍的海上航運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此外,英國海軍對德軍實行全面地封鎖,發動大量驅逐艦、巡洋艦,對大洋的主要航線進行巡航,構成一個嚴密封鎖網。
四、軍用科技研發
英國在二戰期間還在科技方面有所突破。首先,他們破解了以複雜和難度著名的恩基格碼,從而為他們獲取德華人的戰略機密和資訊作出貢獻。資訊戰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此外,英國還將改進的雷達用於海上軍艦和戰鬥機中,在打擊德國潛艇和夜間轟炸德軍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5 # 懷疑探索者
英國在二戰中起了什麼作用?這個問題很好!我來解答一下。
1939年9月,德國悍然吞併波蘭,英法向德國宣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初期,英國張伯倫政府確實實行了綏靖政策,使德國在二戰初期佔到較大便宜。因此,一些人認為英國在二戰中可有可無作用不大,忽視了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其實,英國在二戰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英國在二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或者說基石的作用,沒有英國這個“基石”,沒有她自始至終的堅持和抵抗,將不可能有同盟國的勝利。二戰中,以邱吉爾為首相的英國政府,是有自己的基本原則和政治底線的。英國聯合法國向德宣戰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爾後英國的誓死反抗更加證明了這一點。隨著法國戰敗投降,整個歐洲也幾乎落入德國之手,反抗德國的就剩下英國“最後一盞明燈”了。
二戰期間,英國武裝力量全力參戰,給希特勒德國以慘重打擊。從1940年7月到1941年9月,以摧毀英倫三島和迫使英國屈服為目的的“海獅計劃”。英國空軍損失飛機915架,被炸死炸傷居民約8.6萬餘人,100多萬棟建築物遭到破壞,許多城市被摧毀,英華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英國首相丘吉爾高度讚揚了英國軍民所表現出來的高昂士氣和大無畏精神。在海上,英國海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封鎖和堵死德國。在英國海軍的打擊下,納粹德國海軍“俾斯麥”號(德國水面艦隊的旗貼和象徵)的沉沒及德國大型戰艦被迫撤離法國海港;納粹德國海軍損失的778艘潛艇中,有500艘是被英軍擊沉的。
在北非戰場上,蒙哥馬利將軍率領英軍在阿拉曼擊退了沙漠之狐的隆美爾,與美軍、法軍在突尼西亞聯手圍殲了希特勒的非洲軍團,使25萬德意軍隊投降。在諾曼底戰役初期,蒙哥馬利麾下的英軍更是死死咬住了歐洲戰場西線德軍最強大的一支作戰力量——裝甲部隊,為美軍最終執行“眼鏡蛇”大突破,衝出諾曼底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外,英國還是歐洲抵抗力量的避難所和大本營,如法國的抵抗武裝,還有法國的戴高樂、荷蘭國王威廉明娜女王、南斯拉夫國王彼得等等都逃到了英國。
在二戰中,不要說英國投降德國,僅僅只是“中立”,二戰的歷史都將會重新改寫。
-
6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在二戰中發揮的作用還是可以的。相對於一個多月就倒下的法國高盧雄雞,和半年內相繼淪陷的西歐諸國,英國在歐洲其實一直抵抗的中堅力量,甚至一段時間內(美國捲入戰爭之前)是唯一獨立的抵抗力量。
然而,二戰初期表現令人失望,比如綏靖政策和“靜坐戰”。
一戰後英國國力衰退,但相對其付出的巨大代價,也只能說是慘勝,還有雪上加霜般的29-33年經濟危機打擊。所以,一提起打仗,從政府高層到普通民眾都感覺力不從心。於是,有了一直幻想“禍水東引”的綏靖政策。
當時,英法的主流判斷是:德國攻打波蘭之後,最終的目的應該是西方世界共同的敵人——蘇聯。因此,英法雖然宣戰,卻默默的看著的波蘭掛掉,全程基本在磨嘴皮子,就是不打,只等接下來圍觀蘇德火拼的好戲,然後坐收漁人之利,從而有了1939-1940年間的“靜坐戰”。
之後,又被德軍的閃電戰打蒙了,退守英倫三島;同期,在東南亞地區的對日作戰中也一敗塗地,被日軍虐慘了。
日軍集中營裡的英國戰俘
法國淪陷以後,英國四面楚歌,無路可退,開始爆發。
1940年法國淪陷後,英國在丘吉爾的帶領孤軍奮戰(蘇聯41年6月才被捲入戰爭,美國則要等到1942年初),頂住納粹空襲和海上封鎖。這段也是英國最艱難的時期,英國被逼急了,在逆境中爆發。
在海軍方面,雖然德國的狼群戰術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日不落帝國”幾百年以來的海權優勢仍然存在。雖然艦載航空兵的力量有所欠缺,仍舊使用老式的雙翼飛機(雖然不新,但還挺好用的)。同時,英國水面艦艇的數量和質量有明顯優勢,再加上三百年來英國海軍固有的強勢作風和富有作戰經驗的高階將領,英國的海軍實力絕對是可以的。英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好扼守了德國的門戶,不管德華人怎麼在陸地上縱橫馳騁,只要英國還在,始終沒有辦法隨意在海洋出沒。英國被稱之為二戰中“炸不沉的航母”。如果沒有這艘“炸不沉的航母”,則來北非也將落入軸心國之手,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均有可能加入軸心國,這樣軸心國就有了一條通向巴庫的捷徑,蘇聯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沒有這艘“炸不沉的航母”,美國對軸心國的戰略轟炸就無從談起,更別說什麼諾曼底登陸了。
雷達技術上的領先更讓英國海軍佔據了不小的先天優勢,英國透過雷達的早期預警和排程,以少擊多,幾乎每次空戰皇家空軍的損失都小於德軍。二戰中英國的雷達指揮總部,一群女兵根據定位資訊,把地圖上的標誌推來推去。
雷達技術的領先讓英軍掌握了先機,英國透過雷達的早期預警和排程,以少擊多,德國飛機在歐洲大陸一起飛就被雷達跟蹤定位,空戰戰場成了半透明的,所以,幾乎每次空戰中,英國皇家空軍的損失都遠小於德軍。比如,在不列顛空戰時,英國是空地聯合抗擊德軍,有主場優勢,所以德國空軍是同時和皇家空軍、防空部隊交戰。英國的飛行員一旦被擊落逃生可以很快得到本國的救助,回去換架飛機接著打。而德國的飛行員只要飛機墜落就基本回不去了,英國損失的是飛機而德國損失的是飛機加飛行員,打著打著就耗不起了,最後只能放棄轟炸英國的計劃。但是德國的有生力量和戰略資源已經被英國消耗了大半;而英國方面,隨著美國這個金主的加盟,接收到了美國輸血般的援助。
由於政策失誤,德軍沒有去轟炸英國的機場、工廠等戰略目標,居然讓空軍晚上對英國城市進行無差別轟炸,不僅沒有摧毀英國的戰爭潛力,反而給了英國修整備戰的喘息機會,而且激起了英華人的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
比如,1940年6月,丘吉爾在敦刻爾克撤退後發表的演講——《we shall never surrender》,篇幅短小但無比振奮,擲地有聲——我們將堅持到底,在海洋作戰,在海灘上、田野裡、街道和群山之間作戰,我們絕不會投降,我們要戰鬥到底。(怎麼感覺有點像同為島國的日本在1945年,號召大和民族與登島作戰的美軍戰鬥到最後一人倒下的“一億玉碎”有點類似。不過,只是說笑而已,這是正義與非正義的兩種性質的抵抗,還是不能放一起比較的。
再有就是,至今仍被世人津津樂道的英華人的抵抗意志及樂觀態度。
下午茶都沒有耽誤
送牛奶工人在廢墟上按時工作
同時,殖民地人民“在天佑國王”的光環下,被調動起來援助戰爭,一時間,加拿大(諾曼度戰役打頭陣的就是加拿大籍士兵)、澳洲的幫手,非洲黑叔叔,帶著大包頭的印度阿三,裹白頭巾的阿拉伯人都來效忠。還有淪陷國,比如法國、波蘭捷克等國家的精英人士也紛紛選擇流亡英國,貢獻力量。
-
7 # 野史也是史
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可以用“不可或缺”和“至關重要”來形容。二戰中的英軍的表現被大部分人看作是無足輕重,但事實並非如此,英國對二戰的貢獻是僅次於蘇美的。
英國堅守本土,為盟軍提供了更多的基地、經驗和技術。英國的海空軍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英國海軍在大西洋的反潛戰,沉重的打擊了納粹海軍群狼戰術,保證了盟軍海上運輸線的暢通。二戰中英國的情報戰是盟軍中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軍情六處在對德日作戰也立下赫赫戰功。
二戰英國保障作用英國海空軍對英吉利海峽的堅守,使得德軍始終不能登入英國本土作戰,這是最關鍵的作用,這為盟軍消耗和反攻德國提供了寶貴的緩衝時間。英國牢牢堅守住本土,使得美軍有了發揮作用的餘地,同樣使得希特勒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為盟軍向西歐成功進軍創造了條件。
美國二戰是透過租借形式對英國進行了鉅額物質援助,英國同樣為駐英美軍提供了建築基地、營房等設施,以及軍火、軍事物資及石油。到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時,英國向美國提供了價值57億美元的援助。我們看看羅斯福在國會的報告中是怎麼說的:英國提供給我們部隊的補給要是從美國運去,需要船隻一千艘。英國提供給美軍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當於市內一千個街區。
二戰英國軍事作用英國軍隊的全力參戰,也給希特勒的德軍以慘重打擊。英國皇家海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基本上封鎖死德國海軍,在英國海軍的打擊下,德國海軍“俾斯麥”號的沉沒及德國水面戰艦被迫撤離法國海港,使德國水面艦隊喪失了對盟國進行正面作戰的能力,確保了美英盟軍對納粹德國海軍在水面上的絕對優勢。
在大西洋潛艇戰中,英國海軍憑藉本國研製的聲吶、雷達等先進反潛裝備,使納粹德國海軍共損失778艘潛艇,其中被英軍擊沉的約500艘,佔了總擊沉數量的64%。使得德國潛艇在1943被逼退出大西洋海域。英國的空軍對德國本土進行了將近5年的轟炸,英國空軍對德國本土的投彈量大大高於美國,給希特勒造成了巨大的麻煩。英國空軍在1939年到1945年間,戰機夜間共出動29.7萬次,損失飛機7449架;晝間出動6.7萬架次,損失飛機876架。共投彈94萬噸。
英國陸軍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在北非戰場上,英軍陸軍在阿拉曼擊退了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與盟軍在突尼西亞圍殲了希特勒的非洲軍團,迫使25萬德意聯軍投降。這次戰役使納粹德國喪失了在北非的據點,從而斷絕了納粹從非洲戰略資源的途徑。在諾曼底登陸初期,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死死咬住西線德軍最強裝甲部隊,這些部隊包括第2、11、12、21裝甲師、裝甲教導師、帝國師等,英軍為盟軍後期衝出諾曼底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戰英國情報作用二戰期間的英國情報戰線成績傲視全球,其情報機關也為二戰美英盟軍在戰場中的一系列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如在諾曼底戰役期間,由英國陸軍中校約翰·比萬領導的英國倫敦監督處執行的代號為“衛士”的戰略欺騙計劃,其構思之妙、範圍之廣、難度之大,都是令人難以想象,還有其它更多舉不勝舉的戰例。
綜上所述,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確實是不可或缺的,為二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綏靖政策破產之後,其與法國硬生生的攜手扛下德國在歐洲戰場西線的戰事,為法國提供了臨時大後方,英軍頑強抵抗粉碎了德國速戰速決的野心,英法聯軍成功的在諾曼底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
-
8 # 小南讀
在二戰時期,英國可以說是反法西斯的中堅力量。
德國發動戰爭機器以後,法國剛了44天就投降了,西歐諸國被德國血虐,西線戰場只留下英國一個抵抗力量。可以說二戰時期在美國參戰之前,英國是歐洲戰場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抵抗力量。
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戰爭是極為慘烈的,英國本土也不斷遭受德華人轟炸,平民死傷慘重,而且英國本土工業,以及經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戰事殘酷到英國差點就尋求和德國停戰了,但好歹英國海軍十分強大,壓制住了德國,德國也沒辦法徹底消滅英國,即便如此,英國在二戰期間透過美國租借法案向美國租借了近40艘大型軍艦。
若是英國失去抵抗,歐洲戰場西線停火,德國便可以全力進攻蘇聯,歐洲東線戰場之慘烈更甚於西線,若是德國無西線之憂,蘇聯一個抵抗不住被德國吞併,德國得到蘇聯的資源,屆時即便美國參戰也不好收拾了。
二戰之中,由於科技以及軍事科技的進步,每個戰場都是一環扣一環,一個地方的失誤很可能出現嚴重的連鎖反應,英國在二戰的作用和功勞毋庸置疑,雖然個人對以鴉片毒害中國的英華人沒好感,但單論二戰的話,英國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雅爾塔會議之中出現的是三巨頭,分別是美國蘇聯以及英國,即便英國此刻由於戰爭破壞,國力已經遠不如美蘇,但其在二戰的功勞是不可小視的。
-
9 # 我心飛翔—王子榮
二戰對英國的最大影響,就是英國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國力嚴重削弱,使其再也無力控制其遍佈全球的殖民地,從日不落帝國流落到二流國家。在經濟上受到嚴重創傷,主要依賴美國的援助來恢復發展經濟,政治上從世界老大淪為美國的跟班!
-
10 # 471899416
1、海軍對納粹德國的全面封鎖,打擊航運線是雙方的事,德國在搞狼群戰術,英華人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巡航以及遍佈世界的殖民地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封鎖網。英國的這項功績不怎麼出名,因為人類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德華人都認定,開戰了還能有原陽航運的話,那個上帝肯定是日爾曼人。
2、地面進攻阻力之一。英國陸軍的兵力動員儘管不如蘇聯和美國。但是就兵力來說,仍是盟軍老四,中國勉強算老三。另外,大搶風頭的美國陸軍82、101空降師不太願意提及洛曼底登陸時,英國同時比他們還多。
3、海軍打擊納粹海上力量
4、保護航運線,盟軍的護航任務在四十三年以前幾乎有英華人包辦,美國海軍只負責威脅較小的大西洋西部,附帶的,在運用潛艇方面,英華人並不比德國同行差。就戰艦受創機率而言,德國海軍是二戰最吃潛艇虧的。
5、物質支援。在謝爾漫之前蘇聯人最熟悉的外援坦克是英國貨,再P-39之前,他們最熟悉的外援戰鬥機是颶風。
-
11 # 怪蜀黍老囧曾
沒有英國二戰也打不起來吧……歐洲大陸可能早就是法國帝國了。
當然,要說英國坑了法國,那是想當然了。英國的陸軍本來就一般般,自己戰爭準備也不足,法國快速戰敗主要還是自己的戰術思想落後以及組織效率比較低下的問題,在20世紀30年代末時,德國的閃電戰思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以二戰初期的各國陸軍水準,能破解的恐怕很少。
英國自己的利益核心是維持歐洲大陸均勢和海上秩序的統治力,前者在法國戰敗投降後不復存在,而海上秩序又因為德國獲得了法國廣闊的大西洋和地中海出海口而備受挑戰。獲得歐洲大陸大部分控制權的德國體量上已經與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相當,因此英國對於二戰的首要貢獻是,自己沒有戰敗投降。試想,如果英國投降,同盟國的西部戰線將徹底從西歐被趕到北美,而且北非、中東、南部非洲和印度將直接被納入軸心國的控制體系中。到那時,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都是與美國同一級別的超級帝國,這恐怕已經不是美國一己之力可以戰勝的了。而英國的存在保住了其龐大的海外體系,這事實上剋制了德國和日本在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擴張,避免軸心國的體量不斷增長。
不過德國對於英國形成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在1940至1943年,英國不斷面對德國空軍和潛艇的挑戰,主要還是基於守勢。直到1942年美國大規模參戰後,英國才逐步克服龐大的防禦消耗,開始了有能力發動攻勢掌握主動權。以英國在1940年至1943年面臨的情況,沒有戰敗就是對二戰勝利最大的貢獻。
-
12 # 別樣風花雪月
英國這個國家態度一向很明瞭,有明顯的利益才出兵,或者被打的不行了才出兵,從他的歷史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在歐洲大陸製造平衡,偶爾添點亂,然後自己再見風使舵的撈點便宜,所以他不會允許歐洲大陸太繁華或者太亂,太繁華了影響自己生存,太亂了,隔一個海峽就威脅到自己了。
二戰中也是迫不得已才反擊的英國,因為作為盟國的原因,我們知道的英國包括丘吉爾本人的印象都是正面的,積極的,挽狂瀾於既倒的,但實際上英國很多的綏靖政策導致了德國在歐洲大陸的瘋狂舉動,肆無忌憚。
話又說過來,戰爭本來就是服務並服從於國家利益的(原諒我不太同意戰爭服從於政治的說法,因為我認為戰爭和政治同樣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硬是按我們的道義去想當然的理解政治,理解戰爭,本身就是幼稚的。
-
13 # 才情與激情齊飛
二戰中英國向盟軍破譯並提供精準情報,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作出關鍵性作用。投入海軍有力殺傷納粹德國海上有生力量。出動空軍對德國重要目標,包括炸沉提爾畢茨大艦採取夜間低空投彈(當時世界很少國家有此技術)靈活的戰略戰術。開出陸軍正面阻擊德軍打亂納粹的軍事計劃。保護航線,為盟軍運輸軍需物資保賀護航,向蘇聯提供坦克、戰機。聯合法國實施諾曼底登陸開闢歐洲戰場,保護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有生力量,聯合盟軍最終打敗德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在二戰中,英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一員,本是勝利者的行列,最後在接受德日投降的主導者卻是美國和蘇聯,英國自己卻失去不可一世的輝煌至今一去不復還,英國在二戰中所作貢獻具實才是中堅力量,為世界在二戰中反法西斯的勝利影響深遠,值得世界人民永遠銘記和讚揚。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覺得題主的描述不大對,不能說英國坑了法國,戰爭初期,德國進攻的是法國,英國派出的是遠征軍,渡海出國作戰的部隊實力會受到後勤保障的嚴重限制,戰鬥力肯定不如法軍,而不能說二戰最初的時候英國有意的儲存實力。另外,英軍在緬甸在市場花園行動中的失敗都是英國在保持進攻態勢時發生的,這隻能算是戰術層面的失敗,並沒有動搖整個戰爭形勢。
說英軍戰力不佳也不恰當,在二戰中英國和美國一樣,是一支有能力全球作戰的力量,專憑這一點,在國家實力上就比體量龐大的蘇聯和德國都領先了一個檔次,放在今天,也只有美帝才具備這種全球調動的能力。所以英國和軸心國三強都進行了戰爭。這樣的就造成了兵力被嚴重分散,在哪個戰場都不是主力,像是傳說中的豬一樣的隊友。在東南亞被日軍痛揍後,甚至還要國軍來救場,更讓人加深了英軍戰力稀鬆、只會打醬油的印象。
但那時候形式上英國還是世界超強,日不落帝國的餘暉尚在,就憑著那一道不寬的海峽,英國就成功地擋住了德國的猖狂進攻,那時的英國可不是今天的英國,還有廣闊的殖民地為他提供各種人力物力的支援,德國是不能輕易得手的。可以說大不列顛空戰之後,在對德作戰中英國已立於不敗之地,反而是德國開始守禦本土,以防止皇家空軍的打擊。
細算起來,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還是挺大的,在對德作戰的同時,還要參與對蘇聯的援助,如果不是力強悍,根本做不到。如果英國戰敗,德軍不用顧忌兩線作戰,差不多可以確定蘇聯一定會被打敗,這樣軸心集團在歐亞大陸上就不再有對手。
後期如果美國憑藉它強大的海軍發起反擊,假如英國退出戰爭之後,美國也將失去一個屯積兵力和物資的戰略支撐點和前進基地。如果蘇聯也戰敗,那麼軸心國的實力就會超越美國,如果雙方戰鬥下去,美國也將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