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茗細語
-
2 # 李公子談歷史
根據導彈射程劃分型別多是用於彈道導彈。
近程導彈通常指的射程在1000km以內,多用於打擊戰術目標;中程導彈多指的是射程1000km到-5500km,蘇聯和美國在1987年12月8日簽訂的《美蘇中導條約》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劃分的,中程導彈已經可以達到戰略用途了,能攜帶核彈頭,用於打擊戰略目標;遠端導彈是導彈中射程最遠的一類,洲際導彈也是歸類為其中,這類射程超級遠的導彈幾乎就是為了核武器而生的,都攜帶核彈頭。
洲際彈道導彈又細分為有限洲際彈道導彈(LICBM): 5500-8000千米; 完整洲際彈道導彈(FICBM): 大於8000千米潛射彈道導彈(SLBM): 沒有射程限制, 但一般至少達到中程彈道導彈至於說為什麼開放中遠端導彈研發會導致軍備競賽的發生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中程導彈可核可常近程導彈通常都是常規彈頭,遠端導彈(洲際導彈)大都裝備著核彈頭,而中程導彈是可以裝備核彈頭也可以裝備常規彈頭的,因為1000-5500km這個距離內的導彈既可以用於戰術用途也能用於戰略用途。
例如中國的東風-21、東風-26系列型號的導彈根據射程是劃分為中程導彈,但是這兩型導彈都是核常兼備的,用途靈活。美國大名鼎鼎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幾乎都是用於打擊戰術目標,但是戰斧巡航導彈也有有著配備核彈頭的型號(BGM-109A),這個型號是戰斧系列裡射程最遠的,達到了2500km,裡面攜帶著的是一顆20萬噸級的W-80-1型核彈頭。
中程導彈可核可常的靈活用途,某些情況下,其威懾力不亞於洲際彈道導彈。
門檻低,威懾大這裡的門檻低只是相對於洲際彈道導彈而言,世界上目前裝備洲際導彈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一隻手都數的過來。可見洲際導彈的門檻有多高,不是一般國家能玩得起的。
(英國用的是美國的導彈,印度和北韓號稱的洲際導彈射程並沒有達到洲際導彈的標準)
中程導彈射程雖不如洲際導彈那麼遠,但是依舊具有很大的威懾性。例如中國裝備的東風-21、東風-26之型別號的中程彈道導彈雖然威懾不到美國本土,但是可對靠近中國海域周邊的大型船隻和周邊離得較近的美軍基地造成很大的威懾效果,這就是所謂的非對稱優勢。
如果開放中程導彈的研發和裝備,讓更多的國家能裝備上中程導彈,那樣只會讓本來已經緊張的國際局勢愈發的緊張,加劇一些潛在衝突的產生。
-
3 # 一葉楓流
也許會有軍備競賽,但不會是世界範圍內的。
中導條約限制的是陸基中程導彈,有條件生產部署中導的只有美俄中,和一些二流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北北韓等。美國的盟國不會發展中導,只會部署美國的中導。說形成軍備競賽是聳人聽聞。
至於遠端導彈,能研製的國家更少,北北韓的所謂遠端導彈不過是串聯的鉛筆。伊朗在美國製裁下,沒有經濟力發展中導。現在俄羅斯說和美國競爭部署中導,也是大火烙燒餅——吹著烙(嘮)。現在俄羅斯更新洲際導彈都捉襟見肘呢,哪有閒錢發展中導?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就是看俄羅斯總和自己對著幹,經濟制裁也不見效,東方大國瞎攪和給攪和黃了。再加上第二島鏈的安全岌岌可危,為了反制中國的中程導彈,不得不鋌而走險,不顧自己債臺高築,拼了老命也要取得平衡。美國現在也知道,航母上已經難以壓制中國了,雖然中國航空數量不多,質量不高,但是在中國附近仍然是不可忽視的海上力量,而且中國航母的數量將會持續增加,美國航母的優勢不再像以前那樣明顯。核潛艇方面也逐漸喪失絕對優勢,幾艘導彈核潛艇已經沒有威懾力了。
所以,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一方面是在亞太重新建立對中國的軍事絕對優勢。另一方面是逼迫俄羅斯放棄與美國對抗的戰略。因為近些年俄羅斯的反應嚴重干擾了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步調,打亂了美國在中東的擴張節奏。本來敘利亞指日可待,被俄羅斯橫插一槓子,動搖了中東盟友對美國的信任和依賴程度。
如果競爭,只能是中美競爭。不過中國不會和美國競爭的。中國在東亞的戰略就是拒止美軍干涉臺灣。美國不論部署多少中導,也不會增加對臺灣的干擾程度,只能降低中國對關島的打擊威脅程度,保證美軍的安全。如果美國在其他國家部署針對中國的中導,一旦這些中導打擊中國,中國就有理由對這些國家發動打擊,進行還擊。這些國家純粹是為美國火中取栗。
-
4 # 魑魅涅磐
在美國正式退出中導條約後,大家都在猜測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可以說三十年前美蘇《中導條約》的簽署是維護了世界和平的重要舉措。但是現在中導條約失效了,首先對於美俄來說,由於沒有條約的限制,美俄雙方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發展各種中程導彈來維護自身利益了。但是為什麼在中導條約失效後大家才會說這會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那前幾年中導條約還生效的時候,為什麼像伊朗、北韓這些國傢俬自開發射程更遠的遠端或者近程彈道導彈的時候沒有引發軍備競賽呢?首先三十年前中導條約的簽署約束的不光只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更是連那些裝備有中程導彈和計劃發展中程導彈的國家的夢也給捏碎了,所以中導條約的簽署等於是將當時世界上大多數中程導彈的部署都給摧毀了,由此也帶來了近30年的世界和平。畢竟像彈道導彈這種戰略武器掌握和擁有的國家越少越好,而且透過只有少數國家掌握還能對其他想要發展彈道導彈的國家形成一個約束力。按照導彈的射程來說,基本分為近程、中程和遠端三個等級,像洲際導彈其實還是屬於遠端導彈中的高配罷了。所以在中導條約簽署的當年對於導彈射程的劃分並不像我們學生時期學的只有射程超過8000公里才算洲際導彈,當時因為只有近中遠三個等級,所以只要導彈射程超過5500公里就已經算是洲際導彈了,畢竟5500公里這個射程從俄羅斯遠東邊境是真的可以打到美國本土西海岸線的。近程導彈因為射程近的緣故所裝載的戰鬥部清一色的都是常規戰鬥部(當然冷戰時期出現過不少戰術導彈搭載核彈頭的導彈),而且這類導彈基本都是單級結構設計,所以這類導彈不管是彈道導彈還是普通的飛航式導彈對於很多擁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國家來說難度都不是很大,而且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根據《導彈和其相關產品及技術出口條例》規定,對於射程不超過380公里的各種導彈是可以合法出口的。而超過中導條約規定的55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研製難度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為不光涉及到導彈的多級結構設計,更是涉及到很多學科,這無形中就提高了研發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洲際導彈的門檻。所以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想要研製洲際導彈,就必須熟練掌握射程近一些的中程導彈為前提,畢竟射程接近5000公里的中程導彈從結構上來說已經和洲際導彈一樣屬於多級結構設計了,而且從中程導彈基礎上提升一倍的射程來研製洲際導彈的難度也不再那麼大了,所以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只要能夠掌握射程幾千公里的中程導彈的研製,那不愁研製不出來洲際導彈。而且這類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為了增加戰略打擊效果,基本搭載的都是破壞威力更大的核彈頭,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像北韓和伊朗研製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的時候遭到國際反對、譴責、制裁的原因所在。反之對於射程介於不足400公里的近程導彈和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洲際導彈中間的中程導彈而言,這類導彈遠可以採用高拋彈道來提高射程,近也可以透過高拋彈道或者低壓彈道來增強突防能力。而且在戰鬥部的選擇上同樣可以選擇常規戰鬥部或者威力更大的核彈頭。這無形中對於既裝備有中程導彈又有核彈頭的國家來說增加了核大棒的威力和選擇,而且在一些中等等級的戰爭中,更增加了使用機率。像美國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當年的陸基版本中就有搭載核彈頭版本的型號,而美國當初為戰斧巡航導彈增加核版本的初衷就是為了在中等等級的戰爭中使用,好在後來因為中導條約而被拆毀。所以《中導條約》的廢除不光會讓美俄雙方在發展新型中程導彈時沒有任何顧慮,可以隨時根據自身利益將這些中程導彈的打擊威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且對於像已經擁有上千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的北韓、伊朗、印度和想要發展中程導彈的國家而言,沒有中導條約了也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發展射程更遠的導彈了,而且在擁有這些導彈後也會因為沒有任何條約限制而隨意對某一地區發射使用。同時對於國際社會來說想要制裁這些國家的理由也不好找,在原來中導條約存在的時候還可以以中導條約來約束,但是現在中導條約廢除了,所以也不好找理由,畢竟對於這些隨意發展中程導彈的國家來說,你自己都發展中程導彈憑什麼不准我也搞中程導彈?所以與其說中導條約的廢除會促成美俄之間的軍備競賽,更是因為沒有中導條約的限制後,對於全世界所有國家來說開放了中程導彈研發限制,那對於世界的和平將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和威脅。
-
5 # 國際小學者
emmmm,這裡是小學者。
老樣子,簡單,簡短。
關鍵詞如果“開放”“中程導彈研發”“世界範圍軍備競賽”
而不是近程和遠端。
中程彈道導彈與遠端彈道導彈的區別之一——十多分鐘與半個多小時。中程彈道導彈給區域性大國,地區小國防禦的反應時間只有十多分鐘。
遠端彈道導彈給區域性大國,地區小國防禦的反應時間能達到或者超過半個小時。
而對於21世紀現代化軍隊的極限反應時間半個小時足夠做到發現導彈並開始攔截一系列操作。(實際上能算有現代化軍隊的國家也屈指可數。)
中程彈道導彈,這本身就不一樣了。
它開始發射的時候,部署位置就在3000到5000公里,發射到攻擊目標也就十多分鐘,這個時間點,只有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導彈防禦部隊能做到反應,與此同時,還得擁有一定中段攔截能力的國家才有更高機率把握攔截成功。
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研發出烈火系列後,中國有些擔心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在這個時間點緊挨著的時間裡,中國加快了中段攔截實驗,保證能在遠端彈道導彈中段時間進行攔截。(10年左右的時候,對中段攔截實驗的動作不大,結果烈火5一出,連續五六年搞了很多次中段攔截實驗。這有美國因素,小學者更多認為是印度因素。)
(中程彈道導彈給對方的反應時間恰恰是十多分鐘。)
所以說,中程彈道導彈與遠端彈道導彈的區別之一,就是給對方反應的防禦時間的縮短。
“開放”“中程彈道導彈研發”指美俄《美蘇中導條約》中,美國單方面退出條約,導致世界性範圍對中程彈道導彈研發開始投入資本。美蘇中導條約後,世界上一般區域性國家,大國,小國都不敢研發中程彈道導彈。
原因很簡單。兩個超級大國都限制,那麼其他未發展彈道導彈的國家哪敢研發?(中導條約生效前,兔子家已經有啦。)
這裡有許多鮮活的例子就是,伊拉克,利比亞,北韓,伊朗。
他們要研發導彈的時候,被美國壓制多慘。
當中導條約失效後,隨著這幾天美俄的動作,就可以知道,瞬間,兩國的中程彈道導彈都開始動作。
同時,北韓也動了動。(近程試射)
伊朗也動了起來。(與俄羅斯的互動,S400購買的可能性。)
原因就在於,中導條約失效,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面臨美,俄的國家包括美,俄的盟友都將出現一定的恐慌和動作。從而進一步增加各國對中程彈道導彈是否投入研發或者購買反導系統等的考慮。
地區軍事力量平衡,都是如此。
在原有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基礎上,一旦一方軍事力量突然增加,那麼另一方不動就有受到壓制和威脅的可能性。
所以當中導條約失效的那一刻,美國的盟友特別是緊挨俄羅斯的國家,都可能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站在別國角度考慮)
而為了煽動威脅,美國的動作恰恰就是退出中導後,跑路各個國家想要詢問有關是否可部署中程彈道導彈。
而俄羅斯的做法卻有些高明,他並沒有增加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動作,反而動作很少,大部分聲音都是“準備加強”某些地區的部隊數量以及更新新式巡航導彈等等。
跟中程彈道導彈無關。
這是俄羅斯在看。
他在看誰願意給美國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只要誰先同意,誰就是他首先作為“目標”的國家。
誰敢跟俄羅斯懟啊?怕不是覺得自己是超級大國。
21世紀最擔心的就是爆發世界性大國的戰爭。
誰在最前線,誰的國家就最容易被毀滅。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而是區域性戰爭。
區域性戰爭的可怕在於,是兩個主要國家可能在在非主要國家的領土上開戰。(盟友的領土上開戰。)
受傷最多是……盟友。
所以中導條約的重要性用通俗的話講——
“有世界性大國做表率,其他小一些的國家不敢也不能有特別待遇。所以都不敢有心思去做。”
而有些想做這些的,往往國家發展不起來,又得時常提防世界性大國的干涉和威脅。
近程彈道導彈與中程彈道導彈的區別在於——能否被導彈防禦的各類武器系統,空,陸,海軍部隊監控。彈道導彈的威脅其實小學者個人認為就來自於它的射程,而不是威力,破壞力和是否帶核。
帶核也是一種威脅,但是現代戰爭,對目標的精確破壞從而達到作戰目的,與用核彈破壞達到作戰目的其實效果是一樣的。
只有大規模作戰,且還得是有大縱深作戰,核彈的效能才能體現。
常規戰爭和區域性戰爭使用核彈,意味著戰爭目標達成的同時,用核彈攻擊的點周圍幾百公里全是禁止透過的區域。
而且,使用核彈,其實也是在把自己軍事推進的速度和選擇變得更慢,和更少。(核爆區域形成隔離帶,陸軍在此行動將面臨對方打擊,使得士兵作戰效能銳減。所以只能繞開或者航空兵部隊推進。而對方則可以在核爆另一側做好防禦部署,從核爆區過來的部隊,作戰能力肯定受到影響。)
談了這些,再回過頭,由上述可知,彈道導彈的威脅更多的是來自於它的射程提供了更多的打擊手段和破壞效能,使得對方失去一定的作戰與協調能力。
就目前的空基,路基軍事裝備,恰恰能提供超過1000到2000多公里,3000到4000公里的預防,預警能力。(空中預警機,多層導彈防禦系統,前沿雷達探測系統,遠端大功率波段雷達)
所以近程彈道導彈的開啟階段是受到監視的,有大機率初始段反導的可能性。
而中程的4000,5000公里以上到8000公里以下,那就在範圍之外了。
再加上10多分鐘的反應和反導時間,可以使得很多反導系統失去它的能力和作用。
這也是美國為什麼把第一島鏈陸地軍事部署後撤一部分到關島原因。
開放中導,或者說中導條約失效後。世界性範圍內的軍事競賽實際上也算是“詞語誇大”不過,參與軍事競賽的國家都將是大國。可能很多看官們說,俄羅斯,美國實際上背地再研發中導,中導條約就是廢紙。
可能對於美俄中是廢紙,可是對於他們之外的國家,絕對是震懾和壓制。因為這個條約,提供給了美俄對任何一個想要發展中導的小國,中等國家一個打壓理由。因為研製國家會對現有美俄的全球利益構成挑戰。
“我都沒發展中導了,你還想成為例外?”
——鷹醬(美國)
“哎哎哎,要我把幾千發導彈對著你嗎?兄弟?”
——大毛(俄羅斯)
最後小學者說一個非本問答的個人理解。
21世紀,越往後面,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在增加,這些徵兆無疑都是前奏。
美國或許是個挑起者,可是他挑起的同時自己的精力正在消耗殆盡。
因為美國的整個國家總結一句話就是——
以武力高度鎮壓著混亂。
以百分之1的人的經濟力量穩定著百分之99的下一階層人。
所以,當前的世界,最大的問題在於,美國這個國家,你對它卻是既覺得它霸道,又覺得它的作用卻是至關重要。
美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它既是矛盾的挑起者,卻又對世界各個地區形成穩定壓制。
如果各位站在美國的角度,同時想想一戰,二戰的過去,美國把我們國家與俄羅斯作為威脅之一這不是沒道理的。
就算我們國家多麼倡導和平復興,它畢竟不是我們,它肯定不會光信我們,還是會進行施壓。
而當我們達到美國同樣的體量和能力的時候,還依舊是如此。那一刻,美國的戰略家才會走過那道坎兒。
而美國動亂,實際上也會使得世界各地權力真空,不等它美國自己挑動是非,地區自己都會出問題。(IS,塔利班,中東敵對宗教,歐洲極右翼勢力,這些從另一方面看都和美國撤離軍事部署有莫大的關聯。)
可是,美國如果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地區出現權力真空,俄羅斯,歐洲還在忙著自己的事情的時候,誰來管?
我們嗎?我們國家奉行不干預他國的政策。
這就是一個矛盾。
可能也有人說,難道非得有人管嗎?他們地區自己管行不?
小學者無話可說。
他們自己管,那麼中東就讓他們混戰好了,反以色列的打架,遜尼派和什葉派打架。
然後非洲打架。
然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地區大面積混亂,中東難民可能比敘利亞還多,非洲動盪。南美債務與國家動盪。
這一切都會導致恐怖分子,極端分子有更多的可乘之機。
目前,沒有誰能替代美國,哪怕是中國起來,也難以在幾十年內替代美國,更別提還是不干預他國,防禦性政策。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中國當年借錢給美國,借給歐盟的一個重大原因。
因為無人能替代,所以還得在大戰略出發去考慮美國。
而且小學者個人覺得,美國的軍事能力是維護地區穩定的一個可值得利用的點。
中國以後為了更加節約發展軍事裝備力量,那麼參與世界治理,更多以經濟發展,政治為主。
美國恰好是互補。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美國對軍事力量的濫用,不亂用的話,確實有利於美國對全球的軍事掌控,但換個角度,確實對全球事態的穩固有一定的作用。
他們畢竟還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能利用的嘛。(皮一下。腹黑。)
這就是考驗我們國家的智慧了。
參與世界治理,離我們國家已經不遠了。
回覆列表
因為1987年美,蘇簽署了一個《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規定兩國不再保有,生產或實驗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短程導彈全部的中程導彈和遠端導彈,因為按美蘇標準5500公里以上就算洲際導彈了,由於中程導彈之前在很多國家大量部署對於核危機和潛在的軍事衝突帶來極大的隱患,這些限制導彈既能安常規彈頭又能安核彈頭容易引起誤判,所以這個條約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發揮了很大作用,重啟中程導彈的研製也就意味著中導條約名存實亡,不再履行條約規定,戰略平衡將被打破一些國家將重新部署中程導彈武器加劇地區緊張,迫於周邊環境的威脅世界範圍內將產生激烈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