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什麼書?
10
回覆列表
  • 1 # 南山劉向雄

    如果用一年的時間來算,大概可以看十幾本哲學類的書,至於小說,容易看得下,基本上一個星期一本。

    不過,這都是年輕好勝時的記錄,那時的貪婪,基本上看書是來者不拒。而現在,很少這麼大量地看書了,會專門看一個門類的幾本書,床頭放一本,衛生間放一本,書桌放幾本。

    也許是年歲漸長,血氣日衰,精力跟不上了;也許是以往的雜學太多,逐步整合自己的想法,專門發展。

    把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儒家文化上,每天必讀的是《論語》和《傳習錄》,若有空閒,則讀讀《大學》和《中庸》,遇到不懂的,查查資料,如此罷了。

  • 2 # 陳紫萱

    每個人一年內看書的時間不一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標準,因為有的人忙碌不一定有時間,而如果從事與書籍有關的工作那你一年肯定有很多時間來看書!據專家統計,平均每個人可以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看書,這是比較平均化的。對於那些莘莘學子來說,天天都在看書,浸淫在書海里。有的人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比如我有一個舍友,必須每個月兩本,那一年就是24本,這就很多了,而有的人因為工作的忙碌來不及看書,一年下來頂多兩三本。而且每個人看書的速度和能接受的閱讀量也不一樣,有的人精讀看的時間慢,有的人粗讀,看的時間快,這都是要考慮在內的,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作為一個大學生,我一年肯定是有很多時間在看書的,不僅有考試的書,還有課外讀物等!

    每個人的工作,閱歷,崗位眾多因素都不同,所以看的書又不一樣。有的人看名著,而有的人看小說。有的人喜歡淵遠的歷史,有的人喜歡絢爛的科技。都是豐富多彩,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像我們這種大學生,都是讀一些包含人生哲理的書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素質。有的時候一本書裡面就概括了人生,比如三國,比如水滸,看一本書容易,懂一本書很難。要精益求精的去讀,而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 3 # JaneYao就是姚慢慢

    我的2017年讀書報告

    作為一個閱讀愛好者,我來簡要說說我的情況,希望對提主有用。

    我每次看完一本書都會去豆瓣做標註。按照豆瓣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下來我看了89本,平均4.1天看一本,如果一刻不停地看,那需要花費12天17個小時。

    因為我是一名職場媽媽,平時工作比較忙,下班之餘要帶孩子,所以,我看書的時間基本上是在女兒入睡之後,當然,共讀的繪本除外,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2017年的閱讀量比2016年有提高。

    至於閱讀書目的種類,除了言情小說之外,其他的我都會去涉略,總的來說就是讀雜書。接下來,我對2017年閱讀的這些書目做個總結,把我個人覺得讀完之後最有意義、最有收穫的書目推薦一下。

    一、繪本類

    自從成為母親之後,回本和育兒類書籍看的比較多,繪本基本上都是和女兒共讀的,我按照她的感受和喜愛程度,給以下幾本做5星推薦:

    1、《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

    現在我女兒每天都要看幾遍,講幾遍,停不下來!

    2、《神奇旅程》系列

    這套繪本剛拿到的時候我女兒的接受程度一般,但後來開始瘋狂喜歡,可能緣於它文字少、圖案形象生動、又能摺疊吧。其中一本她不小心撕碎了,小姑娘竟然傷心的哭了,我安慰了好久才不哭。

    3、《瑪格麗特晚安詩》

    這本繪本雖然我女兒喜愛程度一般,但我個人依然覺得值得五星推薦,原因是它有五大亮點:

    一個大師:作者瑪格麗特•懷茲•布朗是一位在全世界享有聲譽的經典童書的作者。

    兩大主題:這套繪本共兩冊,分別是《聽世界念一首晚安詩》和《聽世界唱一支四季歌》。

    雙語學習:中英文雙語繪本,不可多得。

    二十四位插畫大師作畫:二十四首詩歌,分別有二十四位插畫大師作畫,其中包括凱迪克大獎得主大衛•斯莫爾,凱迪克榮譽獎得主皮特•布朗和莫莉•艾德爾,科瑞塔•史考特金獎得主弗洛伊德•庫珀。所以,畫作呈現二十四種不同風格。

    七位專業譯者:既有專業詩人,又有童書推廣人,所以詩歌不但朗朗上口,而且貼近幼兒心理。

    3、《我爸爸》、《我媽媽》

    雖然在我眼裡,繪本里的爸媽形象一點都不美好,但是小姑娘卻喜歡的不要不要的!

    二、小說類

    1、《駱駝祥子》

    老舍先生的大作,想必大家不會陌生。

    2、《世界的凜冬》

    肯爺世紀三部曲之一,讓我深深感受到和平的美好!

    3、《餘罪》8

    常書欣的餘罪系列一路追下來,這是最滿意的一本,以為不會再高潮迭起了,但沒想到8又峰迴路轉,如此吸引眼球。

    三、工具類

    《快速閱讀術》

    慢星人的福音!因為它教授了多種快速閱讀方法,既節省時間,又提高閱讀效率!

    四、經濟學類

    作為經濟學的入門讀物,它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

    五、政治類

    《廉潔拐點》

    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我們國家反腐的決心和作為。

    六、育兒類

    《帶孩子去森林》

    育兒類的書籍看了很多,但這本書裡的觀點我最認同,我也一直在實踐。

  • 4 # 冷眼禪意

    以前也看書,但大多看的是網路小說,時間長了覺得沒意思,因為沒有收穫,近一年的時間看了很多書,有心理學方面的如《少有人走的路》《登天的感覺》,實用類的書有《快速閱讀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文學類的比較多,有《海邊卡夫卡》《1Q84》《月亮與六便士》《活著》《孤獨六講》《送你一顆子彈》《沉默的大多數》《思想國》等。

    書看了很多,也很有收穫,最近也開始學著在豆瓣上學寫書評,希望從現在起能記錄看過的書,也算是一種讀書日記吧。

  • 5 # 嚴文康1

    謝邀!看書是我的業餘愛好。一般都是在下班時間看書,看書時間一般在2個小時左右,一個月大概60個小時,一年的話大概720小時。週末時間,可能要多一些。曾經在2015年間制定的看書計劃是每年50本左右,之後這些年每年看書量保持在50本左右。

    不管你一年花費多少時間看書,或者看了多少本書,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書完後的行動。不去做,然並卵!

    每個人的看書方法,方式,類別肯定是不同的,這個要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成長型別的,職場類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一)成長類的。這類的書籍市面上有很多很多,有很多雞湯類的書籍,這些書籍可以快速的瀏覽一下。一本書,記住其中幾個打雞血的句子就可以了。然後這本書就可以扔了。因為看再多,這些成長類的書籍都與自己無關,關鍵是看自己的行動。在行動中不斷反饋,不斷修正自己,這樣才能夠自己成長。

    (二)職場類的。這些大多是實用型的。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非常有效,這些書籍運用得好的話,可以讓自己大踏步的前進。走在同齡人前面,同樣也是需要實踐的。

    (三)心理學。這類書籍會非常有意思,我主要看武志紅寫的書籍,這些書籍將帶你認識更深層的自己。不僅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能更好的應對你日常中的煩惱問題。

    但是不管看什麼書,花費多少時間,重要的是看書之後的消化和吸收,並轉為己用。這才是真正的看書。如果不用到實處,那麼看再多也是徒勞的,就會顯得消化不良。變成書呆子一個。

  • 6 # 鴉反哺羊跪乳

    因為智慧手機的出現,現在看書越來越少。要問現在一年能有多少時間來看書,答案一定少的可憐!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呀,書為我們帶來了無窮的知識,無窮的財富,可我們卻守著這座金礦不知開採。

    家裡有好多書,可大部分的都沒有細細研讀,總是給自己找理由。還記得最近一次看的是,劉慈欣的《三體》大約看了幾十頁就扔在一邊,任由灰塵慢慢覆蓋。再者《中國陶瓷史》從買回來到現在也完好的猶如新書,我們是真的沒有時間看嗎?不,不,不,是我們把時間都用來看手機了。

    最後 我們敬愛地周恩來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7 # A我心依舊396

    謝謝邀請,在手機還不能上網時,每星期能看7,8個小時,一年大概能看80~100小時書,家裡好多書都是那時買的,每天晚上看會書才能睡著覺,空閒無聊時也能看會書。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手機成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夥伴,真正閱讀讀一本書的時間少的可憐,讀書成為心血來潮時的翻弄,這時讀書的時間為一個月7,8個小時有甚至更少,一年算下來就可想而知了,這幾年幾乎沒再買書,想想真的很少讀書了,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呢,曬曬你的讀書時間,期待你的回覆

  • 8 # 讀書插班生

    讀書的時間很多,適合看的書籍很多。

    其實,如果願意看書,一年裡能夠用於讀書的時間還是很多的。 比如我,在過去的一年裡,忙著帶孩子、工作,感覺時間非常緊張,但是我還是抽出時間看書,一開始看了一些適合“輕閱讀”的書籍。比如《呼蘭河傳》《圍城》《傾城之戀》《我們仨》《查令十字街84號》《芳華》《島上書店》《挪威的森林》《浮生六記》《留德十年》《平凡的世界》(三本)等一些網上評價較高的書籍。還有一段時間很迷東野圭吾,連續看了《解憂雜貨鋪》《白夜行》《怪笑小說》等。 透過讀這些“治癒系” 小說,找出自己更喜歡讀的型別,展開系列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了讀書的樂趣,讀書不是強迫自己喜歡,而是主動去尋找。

    我對讀書真正產生濃厚興趣,而且改變了讀書目的,是由於《明朝那些事兒》(7本)這套書的影響。這套書跨越了明朝300年的歷史,講述故事毫無生澀之感,語言詼諧幽默,闡述自己的觀點也會依靠正史作為論據,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普及書籍。而且,其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性格鮮明,故事發人深省,我更願意將其作為一本哲學書,從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看似時間很緊張,一年裡不知不覺中也讀了24本書,合計半個月一本,對於一個理科生來講數量是可以的。另外,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發現讀書不僅要有數量,更要有質量。“讀史可以明智”,所以今年的閱讀目標開始轉移為讀史書,讀一些能夠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書籍。

    能夠抱著一本書,品著一杯香茶,然後舒服閱讀固然是一種享受,但是如果條件不允許,電子閱讀也是很好的閱讀方法。 我常用的是微信讀書和讀紙質書。微信讀書適合零散時間閱讀,好處是可以劃線新增想法,和同看一本書的人進行互動,擴大閱讀面。紙質書適合時間充足,大塊大塊的閱讀,不會閱讀疲勞,更能深刻閱讀。

    所以,想看書,需要找到一本能夠激發興趣的書,接下來就是系列閱讀,“線上線下”雙閱讀,不知不覺中,其實你一直在閱讀。

  • 9 # душа

    個人覺得,讀書對一個人非常非常重要,書中既有黃金屋又有顏如玉,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一個人的涵養情商只有多讀書才能提高,並且很多靈感創意都來自於書中。

    每天最好有一個到三個小時去看書,一年365天就有730個小時去看書,相信我,現在多看書,以後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看書的自己。

  • 10 # 一顆小湯圓的修行

    前段時間我突然被別人問到:請說出你最喜歡的10本書以及具體的原因。然後總是被人說愛讀書的我,發現我用了幾乎半個小時盤點,最後別說選最喜歡的,範圍放大到只要是記得的、看過的書,我都拼不夠10個,只找到了9個。這些書不全是去年一年內看的,是好幾年內看過的都算上,那時候我感慨自己:每一年到底是有多忙啊,連10本書都看不完,別說選出自己喜歡的了。

    從去年底開始突然覺得很恐慌,意識到學習的緊迫性,經過一番比較和思考,認定讀書是目前對我來說最經濟實用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方式,便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全年的制定讀書計劃:閱讀類-寫作類-邏輯思維類-溝通類-兒童教育-職場類。雖然到目前為止2018年第一個季度的完成度沒有很高,但是這不到3個月的時間所深入度過的書已經超過去年一年的閱讀量了。

    說這個是想說,讀書這個事情其實是很個性化的,如果你想讀、需要讀,每年可以有很多的時間來讀,有些人幾乎每天可以讀一本;如果你實際工作、生活、個人意願上並不那麼需要,那每年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在上面。我覺得你可能是比較希望有人透過他的自身例項來告訴你一個很大的時間數字,來讓你未來督促自己多讀書(不知是否如此),至少我以前也是這樣,但從去年開始有一些思考和體會,這裡跟你分享下。

    第一點是,前端時間看到有篇文章我很喜歡,大致意思是說:有些牛人沒有必要見,有些書也不必讀。叔本華在《讀書與書籍》中說:

    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循著他的思緒,好像一個習字的學生在依著先生的筆跡描劃。我們自己的思維在讀書時大部分停止了,因此會有輕鬆的感覺。但就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了他人思緒馳騁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在讀書的人,雖然可以藉此寬鬆腦筋,卻漸漸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時常騎馬的人漸漸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

    盡信書不如無書。當下網際網路知識變現的大潮,把學習和讀書上升到很高的地位,我們都會因為知識焦慮而急迫地做點什麼。但是一味追求讀書,很可能只會讓我們有一種自己在努力的假象,但實際效果如何——我們真正吸收了多少、能夠活用多少,並不與讀書數量、時間成正比。我在上學時,就是這種追求讀書量的人,但是回顧我過去的十年,真正影響了我的性格、能力的因素基本還是來自於生活。

    2. 但是另一方面,即第二點,我認為:讀書對於手中沒有太多資源、自身所處環境不優渥的人來說,當是最經濟實用的成長方式。但是必須基於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以及有效率的讀書方法上,這點才成立。

    歷史進化幾千年,幾乎我們遇到的一切困惑、問題其實歷史上都有人遇到過,並將他們的經驗教訓心得以書籍的形式寫下來過,其中優秀的書籍不在少數。那麼花幾十塊錢買一本這樣的書(或者只花幾塊錢買個電子版),從我們自己的問題出發、向他們求經就是非常實用、經濟的辦法。但是我也有見過有小夥伴一下子就買了某個領域相關的一大摞書,然後….連一本都啃不下去,擱置了很久。

    為啥有了明確的讀書需求,卻讀得慢、讀不下去,我覺得閱讀效率是很重要的因素,效率上不去,沒有成就感,就特別容易放棄。這裡分享我的三個心得技巧:瀏覽、略讀和做讀書筆記。

    尼基·斯坦頓的《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裡提到:速度慢的讀者往往有些壞習慣;有效率的閱讀則往往運用了某些技巧。深入閱讀前應先使用兩種基本的技巧:瀏覽和略讀。

    -瀏覽:

    瀏覽的目的是為了透過一目N行(N取決與你自己的速度)通讀後,先大致評估出這本書/這篇文章對你的價值,並對此書/文章的大致結構有初步瞭解,會閱讀到什麼樣的內容,心裡先有個底。瀏覽過後,你需要基於自己的需求對全部的內容分成這三類:必要的、有用的、不重要的—必要的內容要仔細閱讀、有用的內容等讀完必要的以後有空再讀、不重要的內容直接放棄不看。

    -略讀:

    略讀的目的其實與瀏覽差不多,但是需要比瀏覽再深入一些、花時間多一些,透過快速閱讀來儘可能地掌握內容主旨和結構。但也不是說每個字都快速看,這看過去啥都會忘。而是有技巧地找“關鍵句”“過渡句”,他們一般會在每一章/每一段的開頭或者結尾,透過每一段的主旨句拼湊,你就得出來每一篇的主旨,然後透過每一篇的主旨,你便可以得到每一章節的主旨,以此類推…全書大致的結構和內容你就初步知道了。

    最後說下做讀書筆記:

    我以前看書非常不喜歡做筆記,覺得像是小學生在完成作業,但後來為了啃幾本難啃的書必須做筆記,後來發現一本書筆記做下來我的閱讀效率、吸收率、專注度都明顯提升,開始很認可做筆記的讀書習慣。日本作者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分享了很多做筆記的心得,其中一個叫做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簡單說就是:原文+摘抄式的做筆記,這樣既能在引用時快速找到原文,也能看到你當時的思考想法,是激發原創思考的一個有效技巧。還有一些對筆記做主題閱讀訓練等方法也不錯,感興趣的話你可以翻來讀讀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1998至1999賽季的總冠軍是哪一支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