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小訴

    初到一個職場,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心裡難免會有些想法,想著新工作還沒那麼順手,新認識的同事還沒那麼熟悉,新的領導還沒適應,等等的問題,每天都會產生一些不想去了的想法,這也是正常的。結合自身經歷給到以下幾點建議,希望有用!

    1,儘快和身邊的同事打成一片,和他們熟悉了工作中不會覺得無聊,謙虛些,不懂的也可以多向他們請教。

    2,儘快熟悉你的工作,自己勤奮一些,把手頭的工作熟悉了,領導不會時刻盯著你,你自己也可以儘快的融入到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不會顯得自己渺小。

    3,就是告訴自己別輕易放棄了!去哪裡前面那幾個月都是難熬的,熬過去適應了就好,總之,心態要擺正!

  • 2 # 小夜燈在珠海

    說實話,我工作了十年了,除了在每一家公司頭那半年,帶著新鮮感積極上班外,上班的心情是每況日下。

    每個工作日的早上

    滴~滴~滴~,鬧鐘響了

    我:我不想上班了。

    老公:好啊,那就在家待著。

    我:我再睡兩分鐘,兩分鐘後叫醒我。

    兩分鐘後

    老公:到點起床了。

    我:哦。

    這幾乎是我倆每天的對話。

    我是一個很平庸的上班一族,幹著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早上不到七點就去乘車,到下午六點才下班,回到家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一份工作,在外的時間耗上了十三個多小時。

    讓我改變自己不想上班的想法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這種想法,不會一直出現,大多會出現早上睡醒的時候,週末或假期結束的時候。

    因為有一份工作,生活就多了一份保障,時間也變得充實,上班環境也挺和諧,有工作壓力的時候老公會在身邊鼓勵,工作有成績了也會得到領導的讚賞。

    如果不上班,每天無所事事,只會在家裡胡思亂想,人會變得頹廢,思想變得狹窄,甚至夫妻關係也變得不和睦。

    所以我感恩,感恩能得到一份讓我在生活中得到平衡的工作。

    時不時會有不想工作的情緒,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 3 # 粵語歌

    我現在就是這種狀態,我不想,我不想,不想上班,上班後就沒時間去玩。但是一旦你沒有上班了,在家呆幾天你就呆不住了,因為不上班你會發現花錢的地方更多,因為你時間多了,不上班你會發覺時間更無聊,過的更慢,還有最重要一點,不上班的話,會感覺沒有安全感,我有這種感覺,不知道你有沒有,我不上班我花錢都會算著去花,因為沒有收入來源了,上班的時候雖然也會抱怨,但是至少每個月領工資的時候所有不開心都一掃而空,不上班的時候雖然天天開心,但是每當到還花唄信用卡的時候是多麼的焦急無奈,所以當你不想上班的時候就多想想你要花錢的地方,這個社會沒有錢是什麼都行不通的,所以還是好好上班吧,等你銀行卡里的錢看起來跟你手機號碼一樣的長度的時候你就可以考慮不上班了,年輕人還是應該多奮鬥,以後老了的日子才好過,不要把日子過反了,因為青春只有一次,不去拼搏,不去努力,你要青春有何用!加油

  • 4 # 農二代—詩云

    1.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2.即使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時間久了也會有倦怠期。這時候該休假就休。畢竟工作效率更重要。

    3.給自己一個目標,除了完成公司訂的業績目標,KPI考核外的,自己給自己訂個目標。

    比如接地氣一點的,要買房買車,要結婚,要給孩子買奶粉……是吧,文藝一點的,要出去旅遊,要買心心念唸的某個東西,所以,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有了生活中的追求,就有了工作的動力。

    4.當然,你也可以做自由職業者。當然了,做自由職業者的前提是自己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和足夠的職場積累。

    5.做自媒體。這個時代永遠不缺賺錢的方式,只要自己足夠優秀,真的是條條道路通羅馬,自媒體也是近幾年挺火的,但跟第四條一樣,也是在你擅長的某個垂直領域有足夠的積累。

  • 5 # 九尾非辰

    2、把所有的儲蓄卡、存著翻出來看看有多少錢;

    3、把家裡的貸款情況梳理出來,看看每個月需要還多少;

    4、把每個月生活開支羅列一下,看看每個月需要支出多少;

    5、看看爸媽的頭髮是否花白,看看他們是否還在工作,看看他們是否有養老金可以領取;

    6、有孩子的話,在統計一下孩子的日漸增加的教育費用;

    我們上班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錢!

    (如果家裡有礦有背景的直接忽略本文)

    客觀來說

    我們是靠上班換取報酬,透過報酬換取想要的房子、車子、食物、教育等資源,不上班的話,坐吃山空嗎?

    對於職場人來說以後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如果你的職場空窗期很長,那麼你在找工作的時候遇到的刁難和拒絕越多,時代節奏太快了,職場中的人們隨時面臨著失業的危險,更何況是重新找工作的人呢!

    主觀來說

    上班(或者創業)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唯一的途徑,不要想著天上掉餡餅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透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不想上班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但還有一些人非常喜歡上班,你可以說那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了,但我們上班不就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實力去換自己喜歡的東西嗎?有實力還怕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嗎?如果找不到,那就說明自己實力不夠。

    怎麼辦?

    1、尋找一點上班的樂趣,比如可以學到新的技能;有時間可以閱讀很多書籍;可以接觸很多人,有機會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可以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

    2、多跟你所屬領域的大咖交流,看看他們的職業是怎麼規劃的,其實職場就是一個遊戲場,在既定的規則下,你還是可以有所突破的,前提是合理合法。

    3、培養興趣,不要讓工作佔據你所有的時間,學會時間管理,培養一點興趣,讓單調的生活多一點顏色。

  • 6 # 情感顧問a元芳

    大家好,我是一名婚戀情感問題專家,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1,天下沒有一個人願意去上班的,如果不信,可以問問大家?2,上班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沒有什麼不好,首先能解決溫飽問題,還可以認識新朋友。3,如果你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不上班,你吃什麼?對於,創業者來說,那就另當別論了!總之,不上班可以,你先看看銀行卡餘額,再看看家裡有沒有“礦”,如果沒有,你還有其他選擇嗎?

  • 7 # 哨子辦公

    在職場中,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一段時間感覺壓力很大,其實,也沒有什麼塞心的事情,就是感覺不想說話,不想動,不想看到同事,不想上班,我也經常會這樣,可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學會調節才是最好的途徑,現在分享下我的看法:

    第一、適當運動減壓,培養業餘愛好

    上班族每天對著電腦,身體基本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每天下班後感覺渾身沒勁,甚至腰椎頸椎疼,面板暗黃,心情自然就差,也因此會產生不想上班的念頭。

    鑑於此,建議安排運動健身的時間。運動是最低成本的投資,週六日,抽出時間,選擇喜歡的運動,去認識更多朋友,放鬆心情。

    第二,工作之餘,可以培養一項業餘愛好,除了運動之外,還有很多可以減壓的方式。

    培養一項業餘愛好,可以是音樂,電影,畫畫,或者舞蹈、寫作看書等。透過藝術和文化的薰陶,內心會更加平靜,抱怨的情緒也會越來越少。

    第三、假日不碰工作室,迴歸生活

    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生活不僅僅只有工作。有句話說得好:你是單位的草,但是家裡的寶。

    在職場你可以盡心盡力做好工作,完成業績。但是,總要留些時間給自己,給家人。把工作儘量提前安排好,包括可能出現意外的應對方式,心無旁騖地與家人,和朋友度過週末了。如果你休息時間還在工作,這樣生活品質不僅得不到提高,你還會對工作心生怨恨,久而久之,越發不想工作了。

    第四、擁有一個好心態,減少抱怨

    心態能決定很多事情,同樣是工作出現了問題,有人心態好,看得開,一心找解決方法。有人心態差,只是抱怨,問題得不到解決。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處理好人際關係。用消極厭世的心態工作,工作拖拖拉拉,加班加點,還會惡化同事關係,降低在領導心中的印象。

    對於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經驗和建議,雖然不能馬上解決你的問題,但希望你能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你才能更有成就感的面對工作。

  • 8 # 以晨637

    “人為啥要工作呢?為啥我們每天早上都要把自己從親愛的床上拽起來,去做些毫無靈魂的工作,而不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一場TED演講中,美國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向所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有人會回答:“當然是因為窮啊!必須要靠工作來生活啊!”

    但若你去採訪那些工作滿意的人,往往又會發現,生計或金錢幾乎從來不會成為他們工作的理由。

    巴里·施瓦茨(Schwartz, 2015)還曾做過採訪,發現了三個工作滿意度極高的職業,結果卻令人意想不到——分別是醫院管理員、地毯製作者和髮型師。

    但再仔細想想,這三個職業看似不沾邊,但也的確存在一個共性:這些職業認為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義,他們在幫助別人,或者讓別人的生活更美好。

    這似乎就是關鍵所在。雖然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卻並非人人都能從自己的職業中發現意義。

    根據一份美國華盛頓的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在2013年的抽樣調查,我們發現:只有約13%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有參與感,這意味著,另外高達87%的人對工作毫無參與感。

    對工作失去參與感、工作效率降低、對工作產生牴觸情緒……這些都指向了一種可能的原因:職業倦怠(job burn-out)。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末,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職業倦怠/過勞(job burn-out)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ICD-11)名單中,描述為:未能被成功處理的、來自工作場所的長期壓力。

    來看看吧,不想上班終於有了合理解釋啦!

    01 職業倦怠的症狀

    3個典型症狀,你中槍了嗎?

    先說職業倦怠的三個典型症狀:

    1. 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這通常也會導致體力上的耗竭。你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做很久心理準備、咬緊後槽牙才能讓自己進入工作,然後工作效率還賊低。

    2. 個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你需要付出很多力氣才能正常完成工作,但結果可能還不讓同事領導滿意。這又會讓你懷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義。即使工作取得了成績,也讓你覺得充滿諷刺,不會真正感到高興。

    3. 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

    你會越來越經常出現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想法,對同事和客戶感到厭煩,可能還經常偷偷吐槽:“這群人是不是有病?”如果你存在這些情況,並且想要逃離與工作有關的一切,那去人格化可能已經發生了。

    這些症狀聽起來和抑鬱有點像,但其實有著本質的不同:是否是由工作引起的。被抑鬱困擾的人即使離開工作環境,去海灘度假,痛苦也很難得到緩解;但職業倦怠卻可以透過脫離工作場景來改善。

    嗯...對職業倦怠的人而言,黑色的烏雲只飄在工位上。

    02 為什麼會職業倦怠?

    以下5個原因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

    原因#1:完成工作的壓力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老闆、老師或教練相信你能成功時,你偶爾會奇蹟般地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標。但凡事都有限度,如果目標過高,超過你所能承受的臨界點,只會對你造成傷害。

    在一項以200名英國年輕運動員為樣本的研究中(Jowett, Hill, Hall, & Curran, 2015)我們可以發現,當孩子們陷入一種“完美主義憂慮”(perfectionistic concerns),更容易產生倦怠。這些憂慮可能包括:過度逼迫自己以滿足教練和家長的期待,或者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原因#2:悲觀情緒

    並非所有的職業倦怠都來自外部。一項包括1000名被試的研究(Bianchi, Laurent, Schonfeld, Verkuilen, & Berna, 2018)試圖透過要求參與者閱讀24篇簡短描述(其中6篇與工作相關,但每一篇都顯得非常模稜兩可),來探究他們對於每一條描述的情感反應。

    研究的結果表明,那些傾向於出現負面悲觀情緒的人與職業倦怠息息相關。換句話說,消極思維模式(此研究中主要指抑鬱型認知風格)是與職業倦怠的產生有關聯的。

    原因#3:孤立(可能不是你以為的孤立)

    我們都有自己信任和關愛的人,他們組成了我們的社會支援系統(social support)——他們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們度過職業倦怠,但效果也非常有限。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透過對獄警的採訪調查發現,來自家人或朋友的社會支援並不能改善他們的職業倦怠。

    同時,研究還發現,同事間的支援可以有效降低去人格化的水平,但來自上級的支援卻反而會加重情感耗竭情況。

    所以啊,如果我們能學會向不同的社會支援尋求特定的需求滿足時,情況也將有所改善。

    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當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總想拿出手機來刷一刷朋友圈,或者看看微博又有哪些新鮮事。這本來看似無可厚非,但一項發表在健康心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認為這可能有點問題。

    研究結果說,對於那些意志力薄弱、只希望用社交媒體打發時間的人,社交媒體更容易使他們分心,加重職業倦怠;但意志力堅強的人,社交媒體反而可以作為緩衝,減少職業倦怠的產生。

    這大概可以給你一些啟示:減少自己無意義開啟社交媒體的次數,只打開那些你喜歡的app,並有目的地使用它們,有助於改善職業倦怠。

    原因#5:收入不平等

    一項同樣發表在健康心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以超過2萬名來自美國和其它30個國家的職場人為樣本,發現收入不平等與職業倦怠存在著相關性。

    研究表明,公司企業內部和社會大環境的收入不平等會加重人們的職業倦怠,同時,工作是否穩定也影響了職業倦怠的發生。

    03 職業倦怠了該怎麼辦?

    9個小建議伴你渡過難關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描述,覺得自己中槍無數,也不要恐慌。美國心理學家Ellen Hendriksen博士給出了以下9個小建議,希望可以幫你走出職業倦怠,重拾工作的信心。

    1. 改變從身體開始

    雖然老生常談,但照顧好自己永遠是重要的。睡眠充足、少喝酒、多鍛鍊、健康膳食,你去做就肯定能變好,不去做或懶得做就很難變好,就看你自己選了。

    2. 從下面6個方面找原因

    無數關於職業倦怠的研究將人們的工作問題歸納為以下6點:工作量、控制力、回報、公平、社群支援、價值感,你仔細盤點一下這6點,先明確找到自己工作到底哪裡不滿意。

    3. 展望未來

    職業倦怠的反義詞是職業參與度(job engagement),來暢想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什麼工作會讓你更有參與感?你理想職業是什麼樣的畫面?有一個真正清晰的畫面,才能努力向這個方向改變。

    4. 做出行動

    當你發現了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也暢想了未來發展,就要開始動手實操了。美化辦公環境、申請轉調部門或工作地點、招一位助手、申請在家辦公……缺啥補啥就好啦。

    5. 決策的時刻

    如果上述這些小改變都不足以幫助你擺脫職業倦怠的現狀,那或許你需要做一些大決策了。你需要對生活做一些大調整,比如換個工作或重回學校讀個書,也許能幫助你重拾自己。

    6. 轉變期待

    注意不是“降低期待”。職業倦怠常常發生在員工的期待與實際工作職責不相符時,也許是期待過高,總希望幹大事、改變世界......不妨先嚐試拯救自己當下能幫到的人們,逐漸追求進步而非完美。

    7. 將工作分出去

    並非把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都扔給下屬或者實習生,而是需要明白:即使喜歡的工作,你也不是唯一一個可以完成它的人,可以嘗試讓別人幫你一起分擔。

    8. 重新分配時間

    當你被職業倦怠所困擾時,你的大部分時間會被工作佔據,而剩下的時間也可能被你用來做一些“應該乾的事”,比如健身等等。嘗試做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吧,你過去都有哪些興趣愛好?也許是時候重拾往日的樂趣了。

    9. 給自己放個假

    當你週五下班時,儘量讓自己在週末遠離工作。如果你可以做到,那麼給自己放個更長的假期去休息一下吧。

    工作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或許正如我們開頭提到的TED講座中,巴里·施瓦茨所說的那樣:

    “人們常說的‘你無藥可救了’實際上是不對的。但如果人們被強迫做著毫無意義、消磨靈魂的工作時,他們確實正在走向‘無藥可救’。”

    我們都是以自己為名的小說中唯一的主人公。當工作開始消耗我們有限的生命,而非創造養料,那接下來是坐以待斃,還是勇敢走出迷霧,就看我們各自的選擇了。

    最後,願每一個你都能擺脫職業倦怠,盡情享受工作本應帶給你的滿足與快樂。

  • 9 # 職場思語

    首先應找到不想上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加以解決。

    不喜歡。對所從事的專業、行業和領域不感興趣。針對這個,可在工作中逐漸培養對所從事工作的喜好。對多數工作來講,很難一見鍾情,馬上就喜歡。應在乾的過程中發現樂趣,在成功中找到喜悅。

    職場氛圍差。溝通不暢,協作不夠,甚至勾心鬥角。遇到這種情況,應從自己做起,傳遞正能量,多溝通,多配合,去影響周圍的同事。

    職業懈怠。由於一個崗位干時間長了,沒了新鮮感,提不起興趣了。可以與領導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爭取領導支援調整工作崗位。

    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的好,造成內心負面情緒疊加,徒增煩惱。這時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多看自己的好,少與別人比較,形成情緒的良性迴圈。

    如果這幾方面經努力,還是沒解決問題,可考慮離職換個環境和領域。不過要慎重,問自己離職能比現在好嗎?

  • 10 # 鑰匙2020

    首先羨慕有不想上班想法的人,說明你之前的生活一直被呵護,你不需要自己掙錢自己花,所以可以任性,可以想不去上班。如果你家的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完全可以不上班,請開心的去消費,拉動內需,帶動經濟,帶動就業,對於社會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比你上班還要有意義。

    如果你財富積累還沒有到達財務自由的階段,還需要靠上班來養活自己,建議堅持一下,其實,大家應該都不怎麼喜歡上班,但上班是沒辦法的事情,不上班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無法養家餬口,大家也是在生活的重擔之下,被迫出來上班的呀!考慮到和你想法一致的人有很多,但大家都在堅持上班,你也堅持一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網站可以看高畫質的、最新的、高評分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