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偽裝的觀點

    配享太廟,得看是誰家的太廟。

    臧霸朱靈有機會,那是他們跟對了老闆,老曹死了,小曹當了皇帝,建了太廟,這些忠心重臣自然是要給一個配享太廟的榮耀的。

    荀彧等人沒有機會,那是他們忠於的是漢室,漢室已亡,他們自然沒機會配享太廟了。

    配享太廟這種殊榮我們現代人是無法理解的,你就想像一下去祭拜祖先,連外人一起祭拜了,那個外人對你的祖先必然是很重要的人!

    歷史上最悲劇配享太廟故事出自清朝張廷玉,被雍正無限信任的他得到了這個殊榮,結果在乾隆朝丟了個一乾二淨,還差點就被抄家問斬,雖然最後乾隆還是開恩將配享太廟這種殊榮還給了他,但還是一出充滿了皇帝無情寡恩的歷史車禍劇。

    如今我們連家廟祠堂都快沒有了,也不知道日後的子孫會如何知道我們的存在,或許拼命在網路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也是防止自己被人遺忘的一個期望。。。

  • 2 # 大鍋故國神遊

    朱靈在袁曹合作時期就主動加入了曹操集團,臧霸在曹操平定呂布後就一直為曹操守衛東方,他們同屬於曹魏第二批配享太廟的功臣,我們可以看下這份名單。《明帝紀》“(正始四年)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這裡面除了補錄宗室,其他的全部屬於在曹魏建國過程中的事功之臣。

    所以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後半段,荀彧為什麼沒有配享太廟。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簡單瞭解一下荀彧在曹操集團的情況。

    首先荀彧的政治態度值得關注,荀彧本人出身世家大族,是忠於漢廷的,這本身沒有什麼疑問,至於有些觀點認為荀彧“代表世家大族利益”,倒是需要加以考察, 在漢末並未有哪個大族可以作為一支政治力量獨立登上歷史舞臺,至於各個大族之間,利益也各有不同,乃至於一族內部,個體之間也有不同的訴求(荀彧胞弟荀諶就事於袁紹)。所以說荀彧要去代表一個本身就不存在的“世家大族”的利益,確實有點不知所云。

    回到荀彧忠於漢廷這個問題上來,在曹操起家之初,荀彧的政治態度和曹操集團並不形成大的衝突。到後來曹操和漢獻帝的矛盾開始變得激烈,到了所謂“囚君弒後”的地步,都還沒有觸及荀彧的底線,所以兩方尚能相安,還沒有走到決裂的程度。荀彧的矛盾在於,荀彧個人忠於漢廷的事業,和曹操集團的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捆綁在一起的。李贄後來評價:“世間道學,好兩頭騎馬,喜踹兩腳船。卒之俱不能得而反以兩失也。豈獨荀令君然哉!”荀彧的矛盾之處,基本成為一種共識。

    荀彧在曹操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功勞巨大毋庸置疑,這裡也無需贅言,個人品德方面又謙虛自守,沒有什麼汙點。按這個標準,配享太廟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就前文所述,他在曹操集團中,是個矛盾人物,特別是在對待漢廷這個問題上,到後來和曹操形成了根本上的衝突。考察荀彧早期的歷史,荀彧的出發點大都是“乃心王室”——這些政策和建議客觀上有利於曹操勢力壯大,但並不是荀彧的本意。後來曹操在對待漢廷的問題上,開始有了實質性動作,比如加九錫,進魏王,這個時候矛盾就總爆發了,荀彧公開表示反對:“明公興義兵,除暴亂,平天下,本為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受人以德,,不宜如此。”

    在《三國志·荀彧傳》裡,荀彧是“以憂薨。”《後漢書·荀彧傳》的說法是:“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通鑑考異》則直接質疑道“彧之死,操隱其誅。陳壽雲“以憂卒”,蓋闕疑也。”荀彧的死在史書中撲朔迷離,幾近於不能明言,倒是留下了耐人尋味的一句,明年(213年),太祖遂為魏公矣(《志·彧傳》),一個遂字,似乎暗示著某種承接關係。所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曹操造魏這個問題上,荀彧本身是一個反對人物,鑑於荀彧本身巨大的影響力,他甚至是一個障礙人物,自然不可能配享太廟。

    另外,終曹魏之世(司馬氏掌權之前),荀彧子孫,身份地位都稱不上顯貴,這或許能讓我們從側面對荀彧不可能配享太廟之事,窺知一二。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朱靈之所以能夠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他在曹魏中後期的表現比較出色。在曹操活著的時候,一直很討厭朱靈,還曾經派遣于禁奪取了他的兵權、然而到了曹丕和曹睿在位時期,曹操早期創業的將領大部分都已經去世,朱林的地位就顯得重要起來。而配享太廟的資格是曹芳繼位時期,曹爽等人給朱靈安排的。曹爽等人屬於曹魏後起之秀,他們對於朱靈的功勞歷歷在目,因此也就沒有在意曹操生前不喜歡朱靈的事實,將他配享到了太廟裡面。

    其他4個沒能配享太廟的人分別是許褚、荀彧、于禁、賈詡。這4個人沒能配享太廟,分別有他們各自的原因。武將想要配享在太廟裡面需要給國家立下大功才可以,許褚的功勞主要是保護曹操嗯,他曾經三次救了曹操的性命。第一次是在徐他刺殺曹操的時候,許褚及時返回,殺死了徐他等人。第二次是在曹操同馬超作戰的時候,許褚用馬鞍護住曹操,防止了曹操被馬超軍隊射殺。第三次是馬超和曹操談判的時候,馬超想要趁機俘虜曹操,卻害怕許褚的勇猛,最終沒有敢動手。其實許褚這三個功勞要比典韋更加,然而許褚到了曹丕繼位之後就開始退居二線,在曹爽等人選舉配享太廟資格的時候,就把許褚給淡忘了。反觀那些戰死沙場的將領,因為影響力較大的原因反而都被配享到了太廟裡面。

    荀彧在晚年的時候不太支援曹操,曹操產生了很多矛盾。在曹操創業期間荀彧曾經一直是蕭何一樣的角色,然而在曹操的基業穩固之後,荀彧開始反對曹操稱魏王,最終觸怒了曹操。荀彧真正忠心的是漢朝的王朝,如果說配享太廟的話,荀彧應該配想到漢獻帝的太廟裡面才最合適。對於這樣一個不支援曹魏政權的人,曹操的後人們顯然不會把他放在太廟裡面。

    于禁在戰敗之前一直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號異姓大將,然而他的一生功績都被投降的汙點毀壞了。在於禁晚年的時候和龐德一起帶領軍隊去抵抗關羽,軍隊遭到大雨襲擊而全軍覆沒。龐德寧死不屈被關羽殺害,因此獲得了配享太廟的資格,而於禁投降了關羽。將自己一生的名聲都給毀壞了。到了曹丕在位的時候預警曾經回到了魏國,這時候的于禁已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曹丕專門在曹操的太廟裡面畫了一幅于禁跪地求饒,龐德寧死不屈的畫,于禁看到之後羞愧的就自殺了。這樣看來的話,于禁也算是進入太廟了,只是他是太廟裡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

    賈詡在投奔曹操之前曾經做過董卓部隊的謀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賈詡需要負一定的責任,因此在民間賈詡的名聲非常臭。曹操的長子和愛將典韋都是死在了賈詡的計謀下,即使賈詡對曹魏立下再大的功勞,他也不會被配享太廟。況且賈詡在投曹魏後一直謹言慎行,防止被曹操等人報復。賈詡的名聲大,主要是因為他在其他陣營裡面出過幾個比較不錯的主意,在投奔曹操之後,賈詡出謀劃策的時候少之又少,因此對於曹魏政權來說,賈詡顯然是不具備配享太廟的資格。

  • 4 # 佳音教育王老師

    荀彧這類人註定曹操不稱帝就永遠是漢臣,不是魏臣。他們倆關係更像是一個合作者。荀彧之死,就是因為和曹操關於對待漢室的分歧。

    曹操到死,也是個漢臣。他成為魏武帝,並且後世揹負惡名,純粹是因為被兒子坑了。

  • 5 # 讀史使人進步

    首先,太廟是皇室的家廟,只有皇親才能被供奉,再有就是被皇帝特批的人。

    只有有功於江山社稷的皇親以及有功於國家的臣民才能配享太廟!

    死後能夠配享太廟是極其榮光的事情,對於個人的哀榮,有著現代人難以想象的誘惑!

    例如中國的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的就是開國元勳和革命偉人!功勳卓著,熱血奮鬥!

    朱靈和臧霸享的太廟是曹魏的太廟!他們在曹營一直默默奉獻,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奉獻於曹魏這塊熱土上!他們的名氣功勞雖然不如荀彧等人,但可以說一入曹營,終身曹營,功勞上說也是勞苦功高了!入太廟也是情理之中了!

    荀彧雖然功勞甚大,他是曹操大業的奠基石,曹操的大謀士,曹操的蕭何,曹操一生征戰從來不需要擔心後方!但是他加入曹操陣營是衝著曹操那句“匡扶大漢”而去的,他的心一直向著漢室!到了曹操後期,他和曹操之間因為漢室的問題矛盾已經很深!最後,荀彧的死也是撲朔迷離,一說自盡而亡,又說是曹操賜死,也有說是憂心而亡!

    對於這樣一個功勞卓著,創業元老,對曹魏立場又不堅定的卻心向漢室的人,入太廟就不是個好事情了!

  • 6 # 快點燃星星要滅了快

    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後來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稱為配享太廟。換言之,臣屬之中只有立下大功於社稷的臣子,經皇帝允許也可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才有可能被供奉在配享太廟。這對於大臣來說是極高的榮譽。

    而在三國時期,共有26人在曹操死後入列太廟。他們分別是:其中宗親包括: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淵。士族包括:程昱、桓階、陳群、鐘繇、華歆、王朗、荀攸、司馬懿、郭嘉。名將包括:張郃、徐晃、張遼、樂進、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的開國元勳的。曹操五大謀師佔了其三位,五子良將佔了其四位。但我們在這份名單中找不到另外幾個認識的,他們分別是:曹操貼身保鏢許禇,曹操戰略規劃者荀彧,曹魏外姓第一將於禁,三國保身第一人賈詡,那我們來說說這幾位曹魏功臣為何不能配享太廟。

    許禇在世時,人稱「虎痴」、「虎侯」。他一直是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出現在從人視野之中,在官渡之戰時,擊殺準備行刺曹操的徐他等人,在潼門一戰時,許禇保護曹操渡河,自己險些被流矢所殺。其後馬超準備在單獨會面中刺殺曹操卻,卻被許禇的勇猛所嚇退,可以說典華用命救了曹操一回,許褚卻至少救了曹操兩回,他為何沒能換取配享太廟的資格呢?其很大原因在於許禇的忠誠僅限於曹操和曹丕,而對於曹仁等其他宗親他始終保持者距離,而許禇本人又性格剛烈,不願意其他曹魏重臣那樣尋找同黨。畢竟一個人不站隊且只對曹操忠誠的人,不受他人歡迎,而到了曹魏後期陸續詔功臣入太廟時,正是曹魏宗親掌權之時,不受大家歡迎的許禇也就未能入享太廟了。

    作為曹操早期五大謀士之一,荀彧可謂是曹操的戰略規劃師,同時,曹營中的鐘繇、荀攸、程昱、郭嘉等大量人才。都是由舉薦的,甚至可以說沒有荀彧,那就沒有曹操的謀士班底。這樣一位總規劃師,未能進入曹魏太廟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從始至終他都是漢臣而非魏臣,荀彧在曹操有意進爵為國公之時,他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在曹操一再的規勸之下,他寧可選擇自戕,這樣的漢室忠臣如何能進入曹魏太廟呢?

    於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原為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徵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因為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並且以維護軍法的名義而殺掉自己的故友昌豨,被曹操稱贊勝過古代名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於禁奉命救援樊城,卻遭遇了漢水泛溢。關羽乘大船攻之。於禁全軍覆沒,投降後被監押在南郡。而後關羽被呂蒙擊敗,於禁流落至東吳,孫權向魏國稱藩後,將於禁送還魏國。雖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於禁,卻暗裡讓人作壁畫羞辱於禁,於禁因此慚恚而死,被惡謚為厲候。於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但同時於禁常以軍法處理下屬,不得士卒歡心。後世將於禁與張遼、徐晃等合稱為「五子良將」曹丕用春秋時秦國秦穆公的大將孟明視的事安慰他,並任命他為安遠將軍。魏文帝準備讓於禁出使吳國,先讓他到鄴城拜謁曹操的陵墓。曹丕預先讓人在陵堂上畫上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屈、於禁投降的圖畫。於禁看到以後,慚愧的無地自容,發病而死怎麼會入選配享太廟呢。

    在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建安十三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賈詡使用計謀讓曹營損失慘重,建安二十二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曹操怎麼會讓賈詡入選配享太廟呢。

  • 7 # 曹老師xixi

    享駐曹魏太廟的官員主要是對於曹魏建立有重大貢獻的功臣。

    比如第一批進駐曹魏太廟的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全部都是對曹魏生死存亡啟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如果說曹操是總司令,這三個人就是副司令,夏侯惇相當於曹魏二當家,幫助曹操長期控制大局,曹仁長期幫助曹操鎮守南方一線戰場戰功卓著,程昱可能有點爭議,很多人認為他在曹操五大謀士中也不算太突出,但是仔細觀其履歷,可得早期很多人才都是程昱推薦的,並且在早期對抗張邈呂布的時候,沒有程昱,曹操勢力早崩了,中期一直控制軍隊,210年主動交出兵權退居二線,忠心深受曹氏信任,最後追封車騎將軍(程昱實際上一生走的都是武官路線,嚴格的講不算謀臣),僅次於夏侯惇曹仁,可見曹氏對程昱的寵愛。

    朱靈和臧霸是第二批進入太廟的功臣,第二批進入太廟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別看朱靈和臧霸在神書演義中戲份很少,但在歷史中的功績和能力不次於五子良將,尤其是朱靈官至後將軍,同時期比張遼徐晃官位都高,只是其被曹操懷疑擁兵,被于禁繳了權利,不過朱靈很低調,並沒有因為被繳權而有意見,一直兢兢業業,最後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心,而臧霸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強,由於其常與張遼一同出征,光芒總被張遼掩蓋,但其對曹魏的功績還是不容忽視的。

    很多人同標題所述,擁有類似突出功績的還有荀彧、于禁、許褚和賈詡,為何荀攸、典韋和郭嘉都配享太廟了,他四人進不去?主要還是由於:

    荀彧 自稱漢臣,後期與曹氏政治目標不同,還以自盡以示抗議,所以進不去太廟,而其侄荀攸對曹操稱王沒什麼表態,最後明哲保身,才在爭議中第三批進入了太廟。

    于禁 比較簡單,戰敗投降,有負於曹操期望,無論早期官位功績如何突出,這一點不容曹魏諒解。

    許褚 保護了曹操一輩子,按理講功勞很大,但實際上許褚對曹魏整體功績不算太大,許褚猶如保鏢,其他人則是將軍,不可同語,加上許褚得罪不少人,而其子許儀人緣也不是太好,所以沒進去,而典韋是為救曹操戰死了,死者為大啊。

    賈詡 賈詡沒進入太廟是由於賈詡太低調了,早中期一直不算曹氏勢力的人物,後期才進入,賈詡在曹魏站隊也沒有站任何一隊,賈詡也告誡子孫要為事低調,因此人緣不算太好,加上賈詡在曹魏集團中對曹魏建立也沒有實際的功效,因此沒進入太廟。而郭嘉進入是由於郭嘉的孫子人緣好,隊站的好,和司馬家關係好,趕上了末班車。

  • 8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曹操部下三大功臣,沒有進入曹魏功臣榜,就是沒有進入曹魏太廟,在中國歷史上封建帝王為了表彰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功臣,不是誰都有資格進入功臣榜,能進入功臣榜也是帝王對文武大臣榮譽和功勞的認可,進入曹魏功臣榜的文武大臣有26人,不論出身貴族和寒門只要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文武官員都可以進入功臣榜,但是幾個人對曹操作出突出貢獻的文武將沒能進入功臣榜,荀彧是曹魏身邊重謀士,為曹魏提出統一北方的宏偉藍圖,曹魏把荀彧比做當代張良,曹操的五大謀士最先進入太廟的就是程昱,荀攸是第三批進入太廟,最後一批就是郭嘉,曹操和荀彧走向決裂,主要是荀彧反曹操稱魏公和魏王,荀彧的奮鬥目標就是漢朝天下,而不是曹魏天下,荀彧沒有個人私心,否則荀彧不會公開反對曹操稱魏公魏王的,荀彧是漢朝的大臣,而不是曹魏的大臣,所以他不願意也不可能進太廟,五大謀士賈詡和荀彧沒有進入太廟,五大良將於禁和曹操的貼身保鏢虎痴許褚沒有進入太廟,入享太廟26名單,主要是曹氏宗親曹爽等人定的,許褚因為一根筋,只認識曹操一個人,其他人不管宗親一概不認識也不給面子,所以有私人恩怨,于禁跟隨曹魏南征北戰,但是在樊城,被關羽水淹七軍,曹操五大謀土,荀攸,程昱,郭嘉入享太廟,賈詡和荀彧未能入享太廟,論功勞5人中荀彧職位最高,功勞最大,因為入選曹魏太廟是對荀彧的恥辱。入選曹魏26人名單,第一次大將軍夏候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第二次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候尚,太常恆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候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第三次尚書令荀攸,第四次太傅司馬懿,第五次軍祭酒郭嘉。

  • 9 # 淨月暖陽

    荀彧為什麼沒有配享太廟,陪侍曹操?其實很簡單,荀彧從來都不是曹操的下屬私臣,他於曹操的關係,更準確的說是同事,是合作伙伴。古人侍死如生,讓荀彧配享曹操的太廟,估計不僅荀彧會不高興,還得再自殺一次,曹操也不會高興。

    很多人看三國演義,都以為荀彧苟攸叔侄倆主動投靠的曹操,認了曹操為“主公”,就成了曹操的“私臣”。其實不然,荀彧出身穎川荀氏,為荀子後裔。在東漢以外戚、官宦、門閥、名仕為社會主流的年代,是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的,荀彧獨佔門閥、名仕兩塊,素有“王佐之才”的美譽。當他舉家避戰亂而遷冀州時,袁紹以“四世三公”的出身都得禮請他出山,卻沒被他看上而回絕,袁紹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去輔助曹操,狠話都不能說一句。而曹操得其相助,馬上說是“吾之子房”,極盡拉攏之態。正是有了荀彧這樣的大名仕,才令一眾人才投奔或由荀彧舉薦來到曹操身邊,他們包括荀攸、郭嘉、鍾繇、陳群、戲志才等,形成了曹操身邊的智囊團。

    可荀彧投奔曹操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幫助曹操爭奪天下,而是看重曹操的德行才幹,實現匡扶漢室的理想,一切為曹操的謀劃皆發源於此初心。當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禍亂長安,漢獻帝在楊奉、董承等護衛下向洛陽逃避之際,荀彧是力主曹操奉迎天子的重要人物,曹操派兵將顛沛流離的漢獻帝接到許昌後,荀彧受封尚書令,從此一直守在漢獻帝身邊,雖如簫何一般為曹操出謀劃策,籌備糧草,但都是為保護漢獻帝的安全和漢室江山。與曹操間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實際上是同為漢臣的合作關係。

    而曹操與荀彧的分裂,正是因為曹操為集權而不受群臣掣肘,請封魏公,遭到了荀彧的反對。荀彧認為,曹操的初心也是為匡扶漢室,也己官至丞相,大權在握,何必再去追求封公,授人以柄且有違初衷,大可不必。這令曹操不快,逐將其調離中樞,帶在身邊隨從軍隊顛簸。不久荀彧鬱悶加生病而死。(另一說為自殺)。

    這種關係,本非君臣,連曹操封魏公都反對,何況後來曹操封魏王,還被後世子孫奉為太祖?在太廟裡不是諷刺曹操嗎?

    再想說明一點,曹操是否有稱皇稱帝之心,尚待商榷,太廟的事,都是曹丕篡漢以後乾的事,全算在曹操頭上,曹操也是有些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球迷調侃阿里扎和莫雷裡應外合,將“德安東尼”送到太陽換來奈特。你怎麼看?